其他慢性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傷「心」乏人知
2016.06.21
類風溼性關節炎傷「心」乏人知
目前已知,以女性居多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但是最近一份荷蘭的研究發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仍經常被忽略,甚至未被積極治療。   為了瞭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傳統心/血管疾病風險未被積極診斷及治療的程度,研究找來32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平均年齡為53歲、未被診斷具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68%為女性且罹患疾病時間的中間值為7年。研究測量了他們的收縮壓以及空腹血脂,並以「荷蘭心/血管風險評估」(Dutch Cardiovascular Risk Management, CVRM)及經過歐洲風濕病防治聯盟校正過後的「系統性冠狀動脈風險評估表」(System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 tables, SCORE),來預測他們十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研究發現,從CVRM風險評估得知,有52%的人風險大於20%,透過SCORE風險評估表算出有18%的人風險大於20%。而不論透過哪一個風險評估方法,風險大於10%的人當中有超過80%的人壞膽固醇指數大於2.5 mmol/l(小於2.6 mmol/l為理想),且有32-42%的人收縮壓超過140 mmHg(高血壓)。此外,只有6%的人在服用史達丁類降血脂藥物、23-25%的人在服用降血壓藥物,但是有服藥的人當中有50-86%的壞膽固醇及收縮壓未改善。   研究團隊說明,從結果得知,不論是用哪一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的問題未被重視,因此未獲得理想的照顧。研究團隊提醒,患者及醫事人員都應警覺疾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若已知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應予以適當之預防或治療。   資料來源:Rheumatology    
+ read more
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16.06.16
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偏頭痛是指頭部密集抽痛,並經常伴隨著疲憊感、嘔吐及對聲光敏感。過去已發現偏頭痛與中風風險增加有關,近來又有研究發現偏頭痛也可能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但是尚無法解釋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研究分析了參與美國護理師健康研究計畫(Nurses' Health Study II)的115,541名女性,他們皆無罹患心/血管疾病之紀錄,年齡在25-42歲之間,自1989年開始接受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團隊在分析過程中控制了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因素,如:年齡、高血脂、糖尿病、吸菸、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更年期及是否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服用避孕藥或阿斯匹靈等,以了解偏頭痛是否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據分析結果,有15%的女性被診斷患有偏頭痛;1.2%發生心臟疾病、中風或需要手術疏通血管;0.2%死於心/血管疾病。在排除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因素後,發現有偏頭痛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無偏頭痛者的1.5倍;並且有偏頭痛的女性較容易有過重、吸菸、高血脂及高血壓的現象,但是研究並未發現這些現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   研究團隊說明,雖然在排除其他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之因素後結果依然成立,但如同任何觀察性研究一樣,此結果無法呈現出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係。再者,此份研究首要的弱點即無法解釋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證據顯示預防偏頭痛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的評論者美國哈佛大學博士Rebecca Burch及紐約州立大學博士Melissa Rayhill說明,雖然對有偏頭痛的個體而言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幅度小,但是從人口的角度來看,患偏頭痛者多,因此此結果仍具有重要性。然而,Burch博士及Rayhill博士提醒,任何人都不應試圖用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的關聯來影響治療方式。在缺乏足夠證據下,偏頭痛只能作為對醫療人員的提醒,應注意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並提供適當的檢查。若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透過運動、不吸菸、健康飲食等方法來改善。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2016.06.07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新生兒的父親請注意!來自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的新研究警告:你的年齡、飲酒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你的孩子以及後代子孫有天生的缺陷。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副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和他的同事確定了一些可能影響後代發展的父系因素。根據他們的研究,父親能夠造成的影響比我們一般想像的還要大。從飲酒情形到年齡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出生缺陷和基因表達。   「我們知道由母親提供的營養、荷爾蒙和心理環境會永久地改變嬰兒的器官結構、細胞反應和基因表達。但我們的研究顯示父親也能造成同樣的影響,他的生活方式、年齡可反映在控制基因功能的分子上,如此一來,父親不僅會影響他的子女,也會影響到後代的子孫。」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明。   該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一項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男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引起精子內DNA的表徵遺傳變化,最終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基因組。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親是個酒鬼,即便母親從未飲酒,一個新生兒也可能被診斷有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ASD)。父親的飲酒情況也與出生體重減少有關連,甚至會顯著降低整體腦容量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父親高齡可能提高孩子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發生率;而父親的心理、社會壓力也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有缺陷/不良的行為特徵。   甚至,男人青春期前的飲食結構可能減少或增加其子孫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父親的肥胖已被連結到後代脂肪細胞的擴大、代謝調節、糖尿病和肥胖的變化,以及腦癌的發展。   Kitlinska補充:「遺傳父親的表徵遺傳學新領域需要被組織成臨床上適用的建議以提醒人們改善生活習慣。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後天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母系和父系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他們個別分開來考慮。」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Georgetown University    
+ read more
骨質疏鬆篩檢對男性來說也很重要!
2016.05.17
骨質疏鬆篩檢對男性來說也很重要!
據國外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有骨質疏鬆風險的男性並未像女性一樣獲得常規性的骨質流失篩檢。這造成男性可能未獲得應有的治療,或未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影響女性身體健康的病症。但其實也有數以百萬計的男性面臨骨頭變得脆弱的風險。   在影響男性發展出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當中,最大的風險因素為「有相關的家族病史」。其他可能會增加男性骨質流失的風險因素則包括:使用處方類固醇、患有胃腸道疾病、使用前列腺癌治療藥物,以及濫用酒精。   研究人員表示,美國大約有150萬名65歲以上的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症;另外有350萬的男性有骨質流失的風險。   美國休士頓衛里醫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的Mary Ruppe醫師指出,美國每年大約有8萬名男性發生髖部骨折,有研究表明,這些男性的死亡率比同年齡髖部骨折的女性來得高。Ruppe醫師認為這些數據凸顯了男性接受骨質疏鬆症常規檢查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說明:骨質流失檢測是重要的,現今已有藥物可以幫助保持骨骼強度,及早發現便可以盡快開始治療。另外他們補充:骨質密度低可能會導致男性其他健康問題,如維生素D缺乏或低睾丸激素水平。   由於骨質流失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美國內科醫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表示,男性自50歲開始,每年都應針對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風險因素進行檢查。美國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則建議所有男性自70歲開始例行骨密度篩查。   資料來源:Houston Methodist    
+ read more
小心!消炎藥會傷「心」!
2016.03.29
小心!消炎藥會傷「心」!
消炎藥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藥品之一,當我們因為發炎而感到疼痛時,醫師可能會開立消炎藥給民眾。目前市售的消炎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它不是類固醇但同樣有消炎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疼痛、發燒或是關節扭傷、僵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風等。但是此種藥物具有包含潰瘍、血壓上升等副作用。最近一份大型研究集結並分析了過去所有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消炎藥可能對心臟病患者有害,並且舊類型NSAIDs可能危害心臟健康。   這項研究是歐洲14所大學合作的結果,許多歐洲知名的心臟學專家參與其中,他們集結了所有關於心臟病患者服用NSAIDs後的研究並進行分析。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醫藥學博士Morten Schmidt說明,多年來已知新型態的NSAIDs(如COX-2抑制劑)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基於這個理由這些新型態的NSAIDs被逐出市場,而如今我們了解到部分舊型態的NSAIDs,如解熱鎮痛劑Diclofenac,也與心臟病風險上升有關,並且風險上升的程度與那些被逐出市場外的新型態NSAIDs相似。   這項研究發表後,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首次針對醫師開立消炎藥訂定了指引。奧胡斯大學心臟學教授Christian Torp-Pedersen表示,醫師開立消炎藥給民眾前,應針對個別狀況進行完整的心臟病併發症及出血的風險評估,並且NSAIDs只有在包裝上有完整的心/血管疾病警告標示才能在藥局販售。一般來說,NSAIDs不應開立給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屬高風險者服用。   最後,Morten Schmidt博士呼籲應減少舊型態NSAIDs—解熱鎮痛劑Diclofenac的用量,他認為相對於Diclofenac,物理治療、微量的類鴉片藥物(opiods)或其他對心臟風險較小的NSAIDs是對患者較安全的選項,並且他認為根據這份研究所產生的指引是邁向病人安全的重要里程碑。   資料來源:_European Heart Journal_      
+ read more
手機真的會煮熟你的精子嗎?細說手機迷思
2016.03.07
手機真的會煮熟你的精子嗎?細說手機迷思
或許是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產生罪惡感;或許是一種科技恐懼症。無論如何,除非可以證明手機不會「殺」了我們,我們無法釋懷。講白一點,手機不就是一個小型的無線電傳輸器。也就是說它不具有足以破壞你DNA的能力;但是它確實可以慢慢地讓在它周圍的組織溫度變高,大約0.2度-就像吃晚餐、運動、曬太陽造成的效果一樣。那還有其他什麼危險我們不知道?嗯,我們的確還不知道。不過下面倒是有一些曾經被提起,但遭到推翻的理論。   手機造成男性不孕? 以色列有一個新的研究發現,手機重度使用者的精蟲數量及或動力都比較低下;這份研究分析了來自106位於海法(Haifa)Carmel醫學中心做精子分析的男性所做的問卷調查。事實上,類似的研究發現已有不少;也有一些研究指出熱會影響精蟲生成。不過多數學者認為在找到直接的證據證明其間的因果關係之前都還言之過早;大量使用手機的男性,也可能具備其它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的共通特質。 結論:也許不是, 即使是,也不是主要原因。   手機造成失智症? 2003年,一個瑞典的研究發現跟手機相似的電磁波會傷害老鼠的腦細胞,以致加速引發失智症。當時,Leif Salford教授指出這純粹是假設理論,我們無法證實人類腦細胞會受到這樣的影響。201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的研究中,手機電磁波反而阻止了實驗老鼠的失智症病程發展。至今,仍沒有人能證明使用手機會造成失智症。 結論:不會   手機會造成眼癌? 2001年,德國醫師Andreas Strang發現在118位眼色素層黑素瘤患者中手機使用較控制組高。雖然Strang本人表示研究發現尚待更多實證支持,但此事還是被廣泛報導。而英國癌症中心目前也不認為手機有造成眼癌的風險。 結論:不會。不過,過度使用3C產品確實會對眼睛造成負擔,影響視力、加速老化;提醒大家切記適度休息噢!   手機會造成腦癌? 迄今,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多認為,目前手機除了與兩種惡性腫瘤-神經膠質瘤及聽神經瘤(glioma and acoustic neuroma)之間存在非常有限的可能外,與其他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未有足夠充分的證據;所以,僅把長時間講手機列為「可能」造成癌症的原因之一(如同泡菜、咖啡、蘆薈)。在2006年,丹麥曾進行一項42萬人的大型癌症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在使用手機超過10年者身上仍然找不出與癌症發病間的關聯。再者,手機從無到數十億人使用,應該會有更多人罹患腦癌?但目前的數據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 結果:可能不會。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