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活飲食

當真「坐以待斃」!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
2015.01.22
當真「坐以待斃」!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
  近日有許多研究都在探討久坐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日前已有研究證實坐時長短與女性肥胖有關,近日又有新的研究結果指出:久坐會影響心臟病、糖尿病與癌症的發病率,甚至提高死亡的風險,而且,即便是平日有規律運動習慣者也難逃此影響。   來自多倫多康復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Alter博士分析了41篇研究中的相關資料,找出久坐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沒有久坐習慣者,久坐者的死亡率高出24%、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出14%、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高出近18%、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與卵巢癌等多種癌症)發生率高出13%、癌症致死率高出17%,最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高出了91%。   研究者指出,考慮到運動習慣可能造成的影響,在分析過程中已進行過調整。這代表,就算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只要日常生活中存在久坐的行為,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就是存在著的。不過,運動程度較低者的健康風險可能更高些。   「考慮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坐著-不論是上班時使用電腦工作或是下班回家看電視放鬆,現有的健康指引建議一天30分鐘的運動量根本不足以保證健康。」Alter博士解釋。   「要維持身體健康,減少久坐與規律運動缺一不可。」他建議除了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之外,也應減少坐著的時間。「站著時人體消耗的熱量是坐時的兩倍,透過站著看電視、站著使用電腦或工作中適時起身走動等方式,每天減少2~3小時的坐時,將能夠減少久坐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後,Alter博士表示,目前的研究尚未能解釋久坐如何增加疾病與死亡發生的風險。但是他強調久坐的生活型態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避免長時間坐著和健康飲食、戒菸以及規律運動一樣重要。     資料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2014.12.25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由於現代人的工作時數拉長,因此工作習慣對於人們的健康影響重大。美國研究發現,坐著辦公的時間長短與人體肥胖有高度相關。   研究小組於2012-2013年間訪問了1,891位來自美國密蘇里州四個城市的居民,其年齡在21-65歲間,且每周在公司工作20小時以上。研究者請他們自述上班中的坐時,再觀察其與BMI值的關係,同時比較此關係是否有性別和種族差異。   研究發現,坐時與BMI值確實存在關係,但只有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增加肥胖的可能性。在女性的樣本中,相較於每日上班中的坐時在30分鐘以下者,坐時在30-180分鐘間者,其肥胖機率是前者的1.53倍;而每日坐時超過360分鐘的女性,其肥胖機率更增加至1.70倍大。男性在此研究中則未顯現出其坐時與BMI值存在關係。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運動習慣存在性別差異有關。   另外,此項研究亦發現坐時與BMI值的關係存在種族差異。相較於白人女性,黑人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肥胖。至於男性樣本中是否也存在種族差異,由於黑人男性樣本數太少,因此無法定論。   雖然此篇研究的樣本來自來自特定地區、缺少亞洲人的數據,並且是以參與者自述的方式進行,可能造成研究上的限制,但研究者強調上班是主要坐時增長的原因,建議從減少上班中的坐時開始,更有助於減緩肥胖的發生。另外,近來亦有研究發現,會議中採站姿可能提升工作表現。因此,提醒女性上班族宜多注意平時之運動習慣,以避免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纏身。     資料來源:_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_        
+ read more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2014.12.24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抽菸是增加罹癌機率的風險因子,近日,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證實,抽菸將會導致血液細胞中的Y染色體流失,專家認為這正說明了有抽菸習慣的男性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   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於稍早的研究發現罹癌風險上升、壽命較短都與Y染色體的減少有關,因此著手調查可能導致此種基因損害的原因。   研究小組分析了年齡、飲酒行為、血壓、糖尿病與抽菸習慣等變項,試圖找出男性流失Y染色體的原因。結果發現抽菸與Y染色體流失之間存在劑量上的相關性,菸抽得越兇,Y染色體流失的可能越多。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樣的狀況只出現在持續有抽菸行為的男性身上,已戒菸的男性與從未抽過菸的男性期Y染色體流失的狀況是一樣的。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抽菸對男性健康的傷害比女性來得大,但未有明確的解釋,這項抽菸與特定基因損傷之間具有關聯的新研究結果正好足以解釋之前的研究發現。研究主持人Dumanski教授解釋:只有男性擁有Y染色體,這可能是男性平均壽命較短且較易因抽菸危害到健康,使其更容易罹患癌症的原因。   醫學專家目前尚未確定Y染色體流失致使罹癌風險上升的原因,一個可能是Y染色體的減少導致免疫細胞喪失能力抵禦癌細胞。但研究人員認為已知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說服人們戒掉抽菸這項惡習。   資料來源:Science      
+ read more
電子產品輻射對生育力及後代健康有害?
2014.06.19
電子產品輻射對生育力及後代健康有害?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人與人之間要聯繫溝通變得更加快速簡單,但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眾多電子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卻有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隱憂,近日有兩則研究報導分別指出這類電磁輻射對人類生育力與後代健康會有不利的影響。   在過去有研究表示,手機所發出的射頻電磁輻射(RF-EMR)可能對男性生育力有害,近日有一項英國新研究整理分析10個相關研究後發現,手機放在褲子口袋裡可能使男性精蟲的活動能力變弱,降低受孕的機會,再次呼應手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會對生育健康有害。   研究一共蒐集將近1,500份精液樣本,分析後以三種能力呈現精蟲品質,包括活動力、生存能力、受孕能力。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未暴露於手機的射頻電磁輻射者,精蟲中的50-85%可以正常游向卵子,但有暴露者,活動力平均下降8%,而且精蟲的生存能力也出現類似影響結果。但研究結果對於輻射暴露對精蟲受孕能力的影響並不清楚。   研究只發現射頻電磁輻射與男性精蟲品質兩者存在正向關連,但未找出直接因果關係,不過這個結果對可能不孕的男性來說非常重要,未來應有進一步研究瞭解射頻電磁輻射對一般男性健康的臨床意義。   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除了對男性生育力有害之外,六月初美國兩個非政府組織(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及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Trust)與醫師、科學家也共同出來呼籲懷孕婦女應避免暴露於手機與其他無線裝置的電磁輻射,因為根據研究顯示暴露於這些電磁輻射與生下的後代發生類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問題有正向關連。   他們在全國性教育推廣運動BabySafe Project向懷孕婦女提出十項建議,包括應避免將手機放在口袋、不在睡覺時靠近無線電話、搭車或電梯不用無線裝置、避免長時間待在無線網路路由器旁、沒有使用時將路由器插頭拔掉等。   不過針對這項推廣運動計畫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這項計畫中所引用的研究資料大多數都是動物研究的資料,僅有一個丹麥研究是在人體上進行,同時,研究存在回憶偏差與過多干擾因子問題,更未提出明確的臨床建議。質疑的聲音認為在這個議題未有明確定論之前就提出這樣的計畫將可能造成懷孕婦女的恐慌,未來應該要針對電磁輻射會造成的可能傷害進行初步的囓齒動物研究。       資料來源:國際環境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Reader、Medpage      
+ read more
吸煙、雷射光線與隱形眼鏡有害眼睛健康
2014.06.03
吸煙、雷射光線與隱形眼鏡有害眼睛健康
  眼睛是靈魂之窗,現代人長期過度使用眼睛,例如:長時間看電視、使用3C產品、戴隱形眼鏡時間太久等,容易導致眼睛疲勞或視力受損,而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有關眼睛健康的資訊,讓民眾知道在平日可透過注意日常習慣與飲食保護自己的眼睛。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出,在美國購買裝飾性隱形眼鏡(decorative contact lenses)須有醫師的處方簽,以化妝品方式廣告隱形眼鏡、或商家未要求出示處方簽仍販售給顧客都是違法行為。FDA強調民眾須經眼科醫師評估過後再選擇合適的隱形眼鏡,否則不合式的隱形眼鏡將會對眼睛造成嚴重傷害。   再者,須小心雷射筆及含雷射光線的玩具,因為強烈的雷射光直接射入眼睛也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吸菸也是另一個威脅,它是黃斑部病變的主要風險因子,黃斑部病變是一種會持續進展的慢性病,會產生視覺中間視野不清楚等問題,嚴重時導致視力喪失。   最後,太常使用消除充血紅腫的眼藥水對眼睛也不好,眼藥水剛開始使用會減輕紅眼症狀,但長時間習慣性使用反而會導致紅眼。而過去認為靠電視、電腦螢幕太近會傷眼,但事實上只會造成眼睛疲勞,眼睛累了經過適度休息即可恢復。   FDA提醒民眾可以多吃些對眼睛有益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與深色蔬菜水果(碗豆與綠色花椰菜),同時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在美國第二型糖尿病是造成美國成年人發生眼盲的主要因子。       註:在台灣,隱形眼鏡屬第二級醫材,過去只在領有販賣藥商執照的醫療院所、眼鏡行等通路才可販售,現在一般藥局、藥粧店也能販賣,但為了眼睛健康仍建議民眾最好先經醫師評估再選購。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吸菸的女性提早停經  患心臟病機率將大幅提高
2014.05.27
吸菸的女性提早停經 患心臟病機率將大幅提高
  進入更年期一直到停經是女人生命必經且再自然不過的一段過程,一般正常女性的平均停經年紀在50歲左右,但某些女性會因精神壓力大或個人生理因素出現提早停經現象,而在過去研究中已發現,一旦女性停經後缺乏荷爾蒙的保護,將提高發生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心血管疾病與中風以及早發性死亡的機率。   最近又有另一項來自瑞典包括2萬2千停經女性的長期追蹤研究呼應了提早停經會增加發生心臟病的論點。這項研究發現,女性若在40-45歲之間自然提早停經,那麼她們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將比在50-54歲停經的女性要來得高出40%。停經時間每延後一年,發生心臟病機率將更降低2%。   再者,過去已經知道吸菸會使女性提早停經,這項研究則進一步再指出,女性曾經吸菸且即便早已戒菸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她們若在46-49歲之間就發生停經,她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還是會增加。   北美停經學會(NAMS)表示,停經無論時間早或晚都是須特別注意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而且這是女性採取各種方式降低風險的好時機,方法包括運動、健康飲食、減重及戒菸。這個研究結果會帶動未來出現更多研究去瞭解到底提早停經與心臟病之間的關連性為何、以及探討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是否也可能會造成卵巢功能退化的問題。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