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19
小心不要玩過頭!WHO將電玩成癮列為心理疾病
許多父母抱怨電玩就像是「數位海洛因」,讓小孩身陷其中。現在,家長們的擔心可能有了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在6月18日宣佈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為國際疾病(ICD)分類中一種新型精神疾病。
然而,並非所有心理學家都認為電玩成癮值得納入國際疾病的分類中。
電玩成癮的特徵
ICD定義了疾病、病症、傷害和其他相關健康狀況的範圍,研究人員用它來計算死亡、疾病、受傷和症狀,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則用ICD來診斷疾病和症狀。在許多情況下,保險公司使用ICD作為理賠的基礎。
向WHO建議將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疾病的Vladimir
Poznyak指出,這是希望衛生專業人員和整個體系更加注意這種情況的存在,同時提高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獲得適當幫助的可能性。
電玩成癮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效果依然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而其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可能縮短。
Poznyak強調,即使是遊戲頻率很高的玩家,也不一定會電玩成癮。總體罹病率非常低。並且,這是一種臨床狀況,臨床診斷只能由醫療專業人員進行。
reSTART是美國第一個針對電玩遊戲成癮的住院治療計劃之一,Hilarie
Cash作為聯合創始人,他表示現在是時候將電玩成癮視為正式的精神健康狀況。他雖然驚訝於社會需要這麼長的時間趕上事實,但他明白這需要有以研究為基礎的強大證據才能建立新的疾病。
WHO期待,在分類中納入電玩成癮可以刺激討論及更多的研究和國際合作。換言之,目的是在增加對電玩成癮行為本質及管理的知識。
WHO對電玩成癮的標準「太寬泛」?
具有執照的心理學家Anthony
Bean是反對在ICD中納入電玩成癮的人之一。
他表示,將電玩成癮視為一種病症還太早。作為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他看到玩電玩的人都相信自己已經在上癮的邊緣,但根據經驗,這些玩電玩的人實際上是透過遊戲來面對生活焦慮或抑鬱。
不久將公佈的研究指出,電玩成癮是一種次要症狀,主要症狀通常是焦慮和抑鬱。當焦慮和抑鬱得到處理時,電玩成癮的症狀便會下降。
Bean表示,WHO對電玩成癮的標準「太寬泛」,且輕度、中度或重度的失調症狀尚未被充分描述,這將使臨床醫師以非常主觀的經驗診斷患者。而大多數臨床醫生可能會同意他們不了解電玩遊戲的概念,因為他們並沒有沉浸在這個世界或經驗中。
Bean的病人包括了11至36歲的男女,他與他們密切互動並理解他們的遊戲,他看到病人們沈浸的遊戲風格及他們與世界實際互動的方式。這些知識可以用來幫助他診斷患者。
「如果我們明白患者受到哪種類型的遊戲吸引,這能讓我們了解他們及為什麼選擇這種類型。然後,臨床醫生可以推薦新的遊戲來引導患者有更健康的行為。」
Bean表示,對於擔心身邊的人是否電玩成癮的人而言,第一步就是「盡可能地了解」。許多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玩什麼遊戲,那麼第一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你對這遊戲感興趣?
Bean並不是否認電玩成癮的存在,他只是認為這樣的診斷不是個好主意,如果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不對問題進行更嚴謹的研究,幾乎任何數位活動,例如在電視上觀看太多足球賽、花太多時間研究足球,都可能被視為上癮。
編譯來源:CNN(2018.06.18)
+ read more

2017.12.11
「掌控一切」的壓力有害女性健康
現代生活的壓力正在損害年輕女性的健康。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與30年前相比,現今處於過勞風險女性的人數是過去的兩倍。
研究分析了來自瑞典北部MONICA的研究參與者,年齡在25至34歲,共有1,811人。1990年,有8.5%的女性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同齡的人更糟;到2014年,此趨勢已經上升到20%。相較之下,與研究開始時相比,男性在研究結束時將自己的健康狀況評價為更好。結果還顯示,現今越來越多的男女皆反應其飽受肥胖、焦慮及對其個人財富不滿意之苦
當女性期望「掌控一切」,包括工作與家庭時,她們感到痛苦。研究人員說,女性受到來自社會的普遍壓力—必須成功、受到社會歡迎並具有外在的吸引力。研究指出以女性為主的職業(例如醫療照護)工作條件負擔過大。其他因素包括與壓力相關障礙症增加、私生活缺乏平等、可能遭受男性暴力相向等原因。
研究同時指出,相較於過去,現今的男性更快樂,因為儘管其教育程度較低,但卻工作上卻比女性受到更高的重視。
研究聲稱,對兒童和家庭擔負更平等的責任有利於男性的健康,平等規範對所謂「男性角色」增添更多變化。
研究作者Annika
Forssenu醫師表示,自評健康是一種評估人群健康的普遍方法。未來疾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包括心臟病發作、糖尿病風險、憂鬱症、風濕性疾病、病假、醫療照顧利用率與死亡率。她補充說:「近年來,公眾辯論提出了女性疾病與病假增加等問題。我們的研究首次顯示,年輕女性也有相對應的健康趨勢」。
Forssen博士說,瑞典是一個強大的福利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失業年輕人的比例很低,大部分年經人擁有高等教育的學歷和相對較高之體力,這應該讓自評健康結果更好。但研究顯示年輕女性的自評健康狀況卻在惡化當中。對此,共同作者Goran
Waller博士建議:「促進男女平等的健康權利需要重大修改」。
編譯來源:PLOS ONE、Daily Mail(2017.11.22)
+ read more

2017.11.22
心碎了 也是一種心臟病
悲傷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英國最近的研究則更進一步顯示,嚴重的情緒壓力會引發心臟永久性的傷害。
在英國每年至少3,000個成人罹患「心碎症候群」,又稱「章魚壺心肌病變(tako-tsubo
cardiomyopathy)」,但真正的數目可能不止。通常是由喪失親人所引起的壓力,使得心肌受刺激而變弱。「心碎症候群」的症狀與心肌梗塞相似,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冠狀動脈是正常的,不像心肌梗塞有血管堵塞現象。
此病是在1990年日本發現首例,即在極端的壓力發生時,過度刺激心臟,使得左心室的下端膨脹,其變異的形狀很像日本傳統漁夫捕章魚用的章魚壼(takotsubo),因此以此命名。
目前以為這種傷害只是暫時的,會隨時間漸漸復原,但英國Alberdeen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定期做超音波和核磁共振掃瞄追蹤有「心碎症候群」的37個病人長達2年的時間發現,即使離開了引發事件很長的時間,他們心臟的傷害仍然存在。
即使醫師以為他們已經復原,許多病人仍然容易疲倦,不能運動。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病人應該和心臟病發作的病人一樣,接受長期的治療。
女性比男性更普遍的受到心碎症候群的影響,且快樂的時候也會引發此症候群。
2016年瑞士跨9個國家、25個協助機構的研究,分析1,750個人的研究發現,485個病人受到情緒影響而引發心碎症候群,其中有20個人(4%)是因快樂的事件(生日派對,婚禮,驚喜的告別慶祝,孫子出生,球隊贏)、其他465個人(96%)則因悲傷和壓力很大的事件(配偶,孩子或父母的死亡,參加葬禮,意外,憂慮疾病或人際關係問題);平均年齡65歲;95%的病人是女性,因此確認了大部分的症候群發生在更年期後的女性。
到底心碎症候群如何發生?為何有人受影響,有些人則不會,科學家繼續在嘗試了解。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3)
+ read more

2017.08.30
心理治療男女大不同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近期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心理治療的選擇上,男性偏向於選擇團體治療,並且多數認為心理治療的方式缺乏對男性友善的方案,男性也更傾向用性與色情片來處理壓力。此外,雖然多數受試者對心理醫師的性別無明顯偏好,但在少數介意的人之中,男女性都更傾向挑選女性心理醫生,但女性的比率則較高。
主導該研究的科學家Louise Liddon和John Barry讓347位
(115位男性與232位女性)
進行過心理治療的參與者進行一項線上問卷,內容包含讓受試者選擇喜歡的治療方式以及處理問題的策略。
John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的顯著差異:「女性偏好精神療法,推測是因為女性較偏好分享情緒,而男性更為喜愛團體治療,則可能是因為其天性追求資訊的分享。」
來源:MedicalNewsToday 2017.07.10
+ read more

2017.06.12
請不請產假,女人兩面都不是人
英國Exeter大學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婦女無論是否拿產假,都會受到負面的評價。
請了產假的女性被認為對工作不投入或不勝任;如果不請產假,就被認為對孩子的愛心不夠。
所以,請不請產假,女人就是雙輸!
這項研究分析美國和英國上班族對產假的態度,其中女子137位、男子157位,平均年齡33歲,70%的人全職、71%無孩子。
參與研究者分成三組,回答有關一個虛構女性的問題。第一組知道這女子請了產假、第二組知道她沒有請產假,第三組是控制組,沒有出現產假的議題。參與者必須評價這位虛構的女性在工作上和在家庭裡的能力。
研究發現如果這名女性繼續工作,在家庭方面有負面的評價;如果她請了產假,則在工作上的能力也會有負面的評價。
Exeter大學的Dr. Thekla
Morgenorth指出,產假的決定,使得婦女在職場或在家庭裡的能力,遭受眨損的印象。在政策上,讓女性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了解人們實行這些政策時,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Dr.
Morgenorth表示此研究結論是普世的看法。然而,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此研究有71%的試驗者沒有小孩,缺乏同理心可能是得到此研究結論的一個偏差變數。但某種程度上,也的確反應了一群人的想法。如何為女人除去這種「雙輸」的壓力,是重要的社會課題!
產假小知識
英國工會總會(Trade's Union
Congress)指出,剛生產完的婦女常為了錢,被迫早些回去工作。
英國的產假,在24個歐洲國家裡排名22。英國有6個星期帶薪產假。
克羅埃西亞有6個月的產假;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有4個多月的產徦;愛沙尼亞、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丹麥、法國、馬爾他和瑞士有3個月的產假。
愛爾蘭和斯洛伐克的產假在歐洲各國裡是唯一比英國還少的。
美國聯邦政府規定產假可拿到3個月(12個星期),但沒有規定帶薪,只是保障原有的工作職位。英國獨立報曾報導,美國的帶薪產假平均少於3個星期。
來源: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Mail online、The
Independent
+ read more

2017.06.04
睡眠不正常對男女的影響不同
澳洲「臨床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女性睡眠不足或睡眠不正常時,憂鬱症和疲勞的症狀比男性更嚴重。
這項研究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之間進行,共有744人參與,參與者是來自澳洲7個私人診所中接受睡眠治療的病人。參與者需完成幾個與睡眠相關的問卷:Epworth睡眠測量、打鼾嚴重性測量、睡眠功能上的結果。
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有更嚴重的症狀,包含:憂鬱、疲勞、晚上難以入睡、白天嗜睡。因為睏倦,女性不容易集中精神和記憶較差,而男性比較會打鼾,迫使配偶分房睡。
研究專家並不認為這些差異在人們生活層面裡會有不同,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男女年紀相似,他們的症狀及其影響皆有明顯的差別。
資料來源:UPI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