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育健康

世界第一次陰莖和陰囊的移植
2018.05.10
世界第一次陰莖和陰囊的移植
今年3月26日美國外科醫師完成了世界第一次陰莖和陰囊的移植,他們希望能恢復患者的排尿和性交功能。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的神奇治療,他們協助患者恢復健康的身體功能,幸福感及信心。   有很多人因為嚴重的健康問題或因創傷而喪失部分的身體。通常這些過程充滿困難,從捐贈器官組織的缺少到尋求一個適合的捐贈者,使患者身體系統不會排斥移植等。其中最困難的移植之一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不只是手術困難,也有倫理和現實中收集器官的考量。   直到去年,只有兩次成功的陰莖移植手術。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師們,首次把已過世捐贈者的陰莖和陰囊同時移植到一位服兵役時失去生殖器官的患者。   自2013年,外科醫師已開始計劃這樣的手術。醫學院秘尿科的電子簡報聲明中,主治醫師Rick Redett稱這項手術為5年多來的研究和多種專家的合作。參與這個手術的有9個整型外科和兩個秘尿外科醫師。   一項複雜的14小時手術 這位美國患者在阿富汗,因為簡易爆炸裝置的傷害,雙膝以上截肢,但失去生殖器官影響最大。他不願具名但明講,移植手術醒後,使他覺得更正常,某層次的信心好像終於好了。2016年的報告指出,在2001年至2013年之間,1,367位美軍在伊拉克或阿富汗,生殖器官或排尿管受到傷害,大部分因為爆炸,94%的男性傷患在35歳以下。   複雜的移植手術名稱為「血管綜合同種異體移植」(Vascularized Composite Allotranlantation)。將受損和結疤的組織從患者身上切除, 指認主要的血管和神經。移植時,三條動脈,四條靜脈和兩條神經在顯微鏡下連結起來,供應完整的血液循環和移植組織的知覺。移植手術並未包含捐贈者的睪丸,為了避免生了捐贈者的小孩。   移植手術花費約美元50,000至75,000。手術仍然是實驗性的,保險不給付。約翰·霍普斯金醫學院包辦了此次移植的所有費用,另一方面,也正在申請更多的研究經費,以給付未來的手術。   手術可能恢復近正常的功能 醫師指出患者恢復得很好,已依照免疫調整規則,包括捐贈者的骨髓移植,確保他的身體不會排斥移植的器官和組織。捐贈者的家屬也發表聲明表達希望患者能復原得很好,且高興知道他們的家人能幫助他的生活快速變好。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4.24)            
+ read more
冰島將是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
2018.02.27
冰島將是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
如果國會通過,冰島將是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 今年2月初冰島進步黨國會議員Silja Dögg Gunnarsdóttir提出一個法律草案,將對任何犯有「割除兒童部分或全部性器官」的人判處六年徒刑。他認為這種做法是侵犯了兒童的權利。   他說:「我們談論的是兒童權利,而不是關於信仰自由。每個人都有權信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兒童的權利高於信仰的權利。」   該項法案說割包皮「涉及對兒童身體的永久性干預,可能導致嚴重的疼痛。」   冰島於2005年通過了一項禁止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法律,此舉的支持者將其與該法相比較。   據估計,冰島約有250名猶太公民和約1,500名穆斯林公民。   如果通過了一讀,法律草案將進入委員會階段,然後才能生效。   宗教團體怎麼說? 然而,猶太人和回教領導人稱該法案是對宗教自由的攻擊。   北歐猶太社區發表聲明譴責這是禁止了信仰 「最核心的儀式」,是在攻擊猶太教。   猶太競選團體Milah UK表示,與女性生殖器殘割的比較是不合理的,因為男性包皮環切對兒童沒有公認的長期負面影響。   冰島回教文化中心的Imam Ahmad Seddeeq也批評了此舉:「這是......我們信仰的一部分,這是...違反了宗教自由」。   主教Agnes M.Sigurðardóttir警告說,猶太人和穆斯林人在冰島可能會感到「不受歡迎」。她說:「如果這項法案成為法律,那麼出現的危險就是猶太教和回教教會成為犯罪的宗教。我們必須避免所有這種形式的極端主義。」   割包皮安全嗎? 雖然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醫療程序,但割包皮並非完全無風險。   醫生可能會建議,如果男性或男孩的包皮異常地緊(稱為包莖),或患有包皮和陰莖反覆感染(稱為龜頭炎),則有需要割包皮。   有一些研究顯示,接受割包皮的男性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較低。   目前還不清楚割包皮是否還可以降低其他性傳播感染的風險,但研究指出,它可能會降低由HPV病毒家族引起的生殖器疣的可能性。   手術的主要風險是出血和感染。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網站稱,在英國,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在10 分之 1到50 分之1之間,但這個數字是對年齡較大男孩和男人的統計,而不是受冰島禁令影響最大的新生兒。   他山之石? 割包皮在整個歐洲是合法的,儘管這種手術變得越來越具爭議性。   2012年,德國法院在對一名四歲穆斯林男孩進行割包皮導致併發症後,於2012年通過了一項當地禁令,法官稱該機構“永久且無可挽回地改變了”身體。然而,德國政府在同年晚些時候澄清,如果該行為是由經過培訓的從業人員執行的,則該行為是合法的。   第二年,歐洲委員會建議各國在採取包皮環切手術時採取措施確保良好的醫療和衛生習慣。.   而在2016年的英國,法院裁定穆斯林父親在母親不同意的情況下,不能讓他的兒子割包皮。   編譯來源:BBC News(2018.02.19)        
+ read more
胚胎基因檢測夯 難題隨之而來
2017.10.31
胚胎基因檢測夯 難題隨之而來
近來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快速且可近性越來越高,大多數對胚胎進行基因檢測的目的是要知道染色體數目正常或基因突變(先天性疾病風險)與否,進而作胚胎的選擇或捨棄。而因為不同目的去使用技術、越來越多疾病風險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得知,引發了許多生殖醫學上的倫理議題。   2016年美國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強調,在以下這些情境需要考慮受術者的自主性、胚胎的權利與健康發展及醫師的抉擇。例如:非常希望懷孕但只有一顆胚胎適合著床的人、希望子女有一樣遺傳基因的侏儒症或有聽障的人、基於宗教理由而認為所有胚胎都應該有機會被植入子宮的人。對此,英國政府進一步立法規定,當胚胎的基因可能導致嚴重疾病或障礙時不得將此胚胎植入子宮,除非已沒有其他胚胎可以選擇。   不過,有時候情況並非如此黑白分明。   首先,這個灰色地帶來自於人對疾病或殘疾的認知的不同,例如:有些先天性聽力受損者或侏儒,他們認為自己並非異常,是社會將他們的狀況疾病化,並且不滿於不被允許將有同樣基因的胚胎植入子宮。   其次,基因檢測技術本身雖然可以提供精準的基因訊息,但目前還無法確定基因異常一定會帶來的健康影響,因為基因檢測是從胚胎採集部分細胞去做分析,因此有可能並未採集到染色體有問題23的細胞而誤將胚胎視為正常的。最近專家也發現,有些胚胎的異常細胞可能因為被胎盤吸收或死去,讓原本被視為異常的胚胎後來發展成健康的兒童。這樣的發現更增加了基因檢測預測未來風險的不確定性。因此將基因異常的胚胎植入子宮是有疾病風險還是有生命的機會並不一定。   此外,如果基因有問題的小孩被生下來,父母親是否要告知小孩未來疾病的風險?小孩知道了會有者樣的壓力以及如何面這樣的健康狀況?   這都是在決定胚胎是否植入時必須要審視思考的,也是生殖醫學領域的判斷標準需要更細緻討論的議題!     編譯來源:STAT(2017.10.23)    
+ read more
產後吃胎盤 好還是不好?
2017.10.30
產後吃胎盤 好還是不好?
最近美國有越來越多產後媽媽相信吃胎盤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再加上好萊塢明星加持,更助長了吃胎盤的趨勢。到底吃胎盤對產後媽媽好不好?支持者及質疑者各持己見,唯一的共識是還需要有更多研究。   胎盤是維繫胎兒健康發展的重要器官,負責提供氧氣及營養給胎兒、排出胎兒的排泄物、保護胎兒免受母體免疫系統影響等。在生產過後,除非家屬請求保存,否則大多被視為醫療廢棄物丟棄。選擇保存胎盤的人,有些是為了紀念生命誕生,而近來更多人是為了食用它。   選擇吃胎盤的人可能食用的方式有膠囊、直接混和在奶昔中食用或烹煮後隨正餐食用等,而背後的動機就是相信吃胎盤能帶來生理上的好處,包括:促進母乳量、改善產後情緒與增加體力及緩解疼痛。不過,支持這些說法的研究多已過時或是動物實驗的結果,缺乏完整而有力的證據。   坊間雖然流傳許多吃胎盤的好處,研究卻呈現出另一種面貌。芝加哥費恩伯格大學醫學院2015年的研究分析了過去有關人類及動物吃胎盤的好處的研究,結果顯示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吃胎盤對產後婦女有健康上的益處。   2017年美國疾管局公布的案例報告中指出,由於目前沒有製作膠囊式胎盤的標準程序,因此在這個案例中,製程中殺菌的溫度及時程可能都未達到足以殺死B型鏈球菌的程度,吃下被感染的膠囊式胎盤可能將細菌傳給嬰兒,帶來死亡或智能障礙等神經性後遺症。因此報告認為,應避免服用膠囊式胎盤。   此外,維也納醫學大學Alex Farr醫師認為,多數哺乳動物會於產後吃胎盤,但我們無從得知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並且胎盤在基因上是胎兒的一部分,因此吃胎盤近似於吃同類。Farr醫師表示,對吃胎盤有興趣的產婦應被告知潛在的風險,並且醫師面臨產婦或新生兒感染時應詢問產婦是否有吃胎盤。Crystal Clark醫師建議想要吃胎盤的婦女,應了解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吃胎盤有好處的說法,也沒有證據顯示其具有風險,吃胎盤的影響目前仍是未知的領域。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0.19)    
+ read more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無法準確預測生育力
2017.10.18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無法準確預測生育力
為了評估女性生育能力還能維持多少年,最近逐漸流行「卵巢功能測試」。但最新研究發現,測試所使用的荷爾蒙分泌的程度,和懷孕機會低並無關聯。    過去的研究認為,有三個生物指標荷爾蒙,其分泌的程度和女性卵巢中卵子的數目相關,即:抗穆勒氏荷爾蒙AMH(Anti-Mullerian Hormone)、濾泡激素 FSH(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及抑制素B( inhibit B)。檢測這三個荷爾蒙的濃度即能瞭解「卵巢儲備功能」,其資料可用來預測女性體外人工受孕後的反應。近年來有許多女性延後懷孕的年齡,這個測試開始被用來測量未來的生育能力。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幾年來在診所和直銷公司都很流行,然而在沒有証據顯示其有效性。   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分析750位、年齡介於30到44之間的女性。她們沒有生育能力的問題,和男性伴侶同住,並在近三個月內嘗試著懷孕。發現這些女性在三個生物指標荷爾蒙較低的(卵巢功能減弱)和較高的比較起來,第一年懷孕的可能性類似。   換句話說,卵巢功能測試的風險是:給女性們將來生小孩的機會,產生了錯誤的印象。   研究專家說,卵巢功能測試數值低會給婦女性必要的焦慮;數值高的,卻可能提供了不正確的擔保。女性不應依賴測試來決定是否凍卵。   這個研究有它的意義,但必須注意的是,此研究的目的僅涉及懷孕與否,而非健康的完成生產,也僅只有一年的比較。同時,並未測驗女性配偶的生育能力。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專家指出,醫師和直銷製造商應就目前的証據坦承,三項指標荷爾蒙,在短期內預測生育能力,是有其限制的。     編譯來源:STAR(2017.10.1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精液 病毒的避難天堂!
2017.09.28
精液 病毒的避難天堂!
一個分析了3,899份有關精液與病毒文獻的新報告指出,由於免疫系統無法進入睾丸,人類的精液提供了一群危險病毒的潛在庇護所及滋長溫床。   當代醫學文獻顯示,精液中有27種傳染性病毒的,包括引起恐慌的病毒如玆卡(Zika)、伊波拉(Ebola)、Marburg、拉薩出血熱(Lassa fever)和chikugunya,還有流行性腮腺炎(mumps)、非洲淋巴細胞瘤病(Epstein-Barr)和水痘。   英國牛津大學傳染疾病研究小組研究員Alex Salam指出,臨床醫師和研究員須考慮傳統非性傳染病毒存在精液中的可能性,這會增加性傳染的可能性。   Zika在血液中一週內就被清除了,而在精液裡可存活幾個月;伊波拉病的存活者,由於病毒潛伏並活在睪丸中而重新引發感染。   Salam指出還沒有研究發現精液中有流感(influenza)病毒,雖然有發現感冒病毒存在睪丸中,現在還沒有證據顯示流感可性傳染。   事實上,人們不要因此而恐慌,因為精液中存在病毒並不意味著它們都會性傳染。首先,目前精液裡發現的是病毒物質或是蛋白,這並非表示病毒是活的。要証明它們是活的,必須被分離出來並在細胞或動物身上培養,很多病毒尚未作此測試,所以不知病毒是否活的。   其次,性交也可能不是這些病毒最有效的傳播方式。Zika由蚊子傳染的病例比性接觸傳染的多;非洲淋巴細胞瘤病藉由鼻涕或咳嗽而感染的機會比性接觸高。美國Mayo診所的副教授Tosh指出,如果經由唾液散播,那是否會經由性接觸傳染就不那麼重要了。   約翰霍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的Dr. Amesh Adalja指出﹐要知道這些病毒是否可能經由性傳染必須作進一步研究,重要的是需要了解這些病毒中,有那些具有傳染病理學中有意義的且可能發現的性傳染的要素(components)。   Tosh說,病毒應該是能夠在精液中另起爐灶﹐因為病毒要進入精液相對容易,而免疫系統要清除它們卻相對困難。免疫系統視精子為外來的,而作為可能的攻擊目標。為了確保精子的存活,睪丸是免疫的庇護所,免疫系統很難有機會進入,不幸的是這庇護所也成為病毒對免疫系統的庇護所。     編譯來源:UPI(2017.09.1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