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體外受精生育孩子的女性中有五分之一隨後會自然受孕
2023.06.28
體外受精生育孩子的女性中有五分之一隨後會自然受孕
雖然許多生育專家告訴他們的患者,IVF(人工生殖、試管嬰兒)後自然受孕的機率不到1%,但新研究顯示,五分之一的女性在IVF後會自然受孕。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顯示圍繞試管受精的討論需要改變,以便女性為可能的意外懷孕做好更好的準備。   研究人員表示,仍然沒有答案的是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女性身上,這個問題應該在未來的研究中解決。   倫敦的性健康醫生Shema Tariq被診斷出卵巢儲備功能低下,並被告知她在不進行體外受精(IVF)的情況下懷孕的機會幾乎為零。   Tariq經過六輪試管受精才在2018年生懷出兒子,她的家庭醫生在產後向她簡短地提到了避孕措施,但他們都笑了,並一致認為這無關緊要。她從來沒有想過可能會懷孕……當時43歲,有人告訴我,我懷孕的機會很小。自然受孕的比例不到1%。   八個月後,她意外地、自然地懷上了女兒。這是最美妙的驚喜,但當她們第一次發現時,她感到不知所措,對再次懷孕感到措手不及。   現在,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的新研究指出,1%的數字可能有所偏差:五分之一的女性通過IVF或胞漿內單精子注射(用一根小針將單個精子注射到精子中)生育了孩子。稍後仍將經歷自然受孕。   Tariq強調說:「如果我知道五分之一的女性在體外受精後自然受孕,我就會採取避孕措施,直到我在情感和身體上都做好準備。」   新的統合性分析涵蓋11項已發表的研究,涵蓋5,000多名參與者。在匯總的參與者中,大約20%的人在之前至少使用過一次輔助生殖技術(ART)後被發現自然懷孕。   該研究的作者Annette Thwaites 博士說,我的同事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向女性建議,這種情況非常罕見。然而,有趣的是,我從幾位女性那裡聽說她們在接受ART後能夠自然受孕。因此她決定深入研究這個話題。她還發現,在能夠自然受孕的女性中,大多數是在使用體外受精後的兩到三年內發生的。   這些都是相對較快的重複懷孕,這可能有助於女性了解她們是否正在考慮計劃生育下一個孩子?是否使用避孕措施?是否尋求進一步的體外受精?是否等待?與他們的年齡以及所有這些因素相平衡。   紐約系統生殖內分泌和不孕科主任Dr. Alan Copperman也認為,這些發現可能對希望組建家庭的女性具有啟發意義。   「太多人認為不孕和生育是類別變數。換句話說,你不是這其中之一,就是另一類,這項研究令人放心,因為它支持了我們長期以來所知道的事實,即人類並不擅長繁殖。有時需要進行大量嘗試才能獲得成功的結果。而且該技術可以幫助夫婦懷孕他們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孩子,將來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   Thwaites望她的研究能夠幫助未來的父母​​認識到,ART後自然受孕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麼罕見。她還希望這可以幫助父母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根據美國生殖醫學會的數據,美國一個IVF週期的平均費用為12,400美元,而且夫婦通常會進行多個週期。   Thwaites認為:很諷刺的是,生育是一個大的產業。因此,似乎沒有人肯提倡進行這項研究,並為女性提供有關其個人風險的真正量身定做的實用信息,讓迫切想要孩子的女性可能會變得脆弱。   作為下一步,Thwaites希望科學家們進一步探索這些數據,找出哪些具體因素會導致人們在使用不孕治療後會自然受孕的可能性增加或減少。   此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20日的《人類生殖》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3.06.22)、Human Reproduction(2023.06.20)      
+ read more
妊娠高血壓和日後大腦健康有關
2023.03.27
妊娠高血壓和日後大腦健康有關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懷孕期間的高血壓與日後認知衰退風險的增加有關。   根據這項研究,患有子癇前症的女性(即懷孕期間的高血壓可能伴有腎臟或其他器官損傷)與那些不影響腎臟或其他器官的妊娠高血壓相比,以後的認知能力可能會下降地更多。   研究作者─Wake For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Michelle M. Mielke博士說:「懷孕期間的高血壓,包括妊娠毒血症,被視為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素,我們的研究認為它也是日後認知衰退的風險因素。」   Mielke博士補充:「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然而,這些結果顯示,在懷孕期間和之後管理和監測血壓是未來大腦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參與者有2,239位婦女,平均年齡73歲。研究人員檢視過往懷孕的醫療記錄。   總的來說,83%的人至少有一次懷孕。大約100名懷孕超過20周的患者患有妊娠高血壓,147名患有子癇前症或子癇症。超過1,600人的血壓正常。   研究中,參與者平均5年中,每15個月做9個記憶和思考的測驗。   總體而言,懷孕期間有高血壓的女性比血壓正常和未生育的女性智力下降更多。在研究期間,患有任何類型高血壓疾病的參與者,其所有記憶和思維測試的平均綜合得分下降了0.3分,而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參與者則下降了0.05分。   與整個懷孕期間血壓正常的女性相比,子癇前症患者的結果更為明顯。   Mielke說:「這些結果表示在我懷孕期間和生產後,處理和監控血壓對日後大腦的健康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研究的局限性是大多數參與者是白人。此外,該研究僅發現懷孕期間的高血壓狀況與後期思維問題之間存在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   研究結果於3月15日發表在《神經病學》線上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03.01)、Neurology(2023.03.01)      
+ read more
妊娠併發症會增加女性在未來50年內的死亡風險
2023.03.22
妊娠併發症會增加女性在未來50年內的死亡風險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生殖事件。在台灣,約有10%至15%的孕婦有妊娠性糖尿病;10%有妊娠性高血壓;8% ~10%的懷孕以早產告終。   這就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妊娠併發症會不會影響女性未來的死亡風險?如何影響?然而,由於缺乏長期追蹤資料,這一點往往未被充分研究。   對此,一個新加坡及美國的跨國研究團隊調查了妊娠併發症如何影響一個人的長期死亡風險 (相對於沒有併發症的人) 問題。   他們研究了45,000多名有常見妊娠併發症的孕婦,其50多年後與總死亡率或特定原因死亡率的關係。   死因及風險與併發症相關 結果顯示,那些經歷過任何這些常見妊娠併發症的人在懷孕後50年內死亡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是,妊娠併發早產、妊娠高血壓疾病和妊娠糖尿病分別與7%~109%、9%~32%和14%的全因死亡率高風險相關。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對於早產的婦女,她們的死亡風險和死亡原因似乎因早產原因而異。全因死亡的風險(即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則是在陣痛前剖腹產的婦女中最高。   對於特定原因死亡率,自然分娩導致的早產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有關。由於羊膜早破和誘發性早產等其他原因導致的早產也與糖尿病、腎臟和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死亡率增加有關。   這些與早產相關的發現強調了在評估未來併發症風險時了解早產原因的重要性。   缺乏亞洲人的研究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張翠林教授說:「懷孕是對母親心臟代謝健康的早期壓力測試。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研究發現,幾種主要的妊娠併發症與未來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然而,在亞洲妊娠併發症對女性慢性病和長期死亡率的影響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對亞洲女性進行研究,並進行持續、長期的追蹤,以瞭解妊娠併發症對其後續健康狀況的影響,並確定改善複雜妊娠後女性長期健康的有效方法」。   張教授補充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來支持促進健康長壽應該從年輕和早期開始的觀念 —這一觀念越來越受到國大醫學研究團體的推廣。」   研究如何進行 亞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GloW)主任張翠林教授、美國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合作,帶領一個研究小組進行調查。   該研究對美國的45,000多名孕婦進行了追蹤。她們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第一次懷孕就診期間被納入妊娠研究。研究人員記錄了早產、妊娠高血壓疾病和妊娠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受損等常見妊娠併發症。他們在首次懷孕後對參與者進行了追蹤。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Circulation》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03.20)、Circulation (2023.03.08)      
+ read more
早產與陰道中發現的化學物質有關
2023.01.18
早產與陰道中發現的化學物質有關
早產,即妊娠 37 週前分娩,是新生兒死亡的第一大原因,並可能導致各種長期的健康問題。三分之二的早產是自發發生的,但儘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尚無預測或預防自發性早產的方法。   一項新研究顯示,陰道內積聚的化學物質 (可能源自個人護理產品) 可能會導致自發性早產。   對 232 名孕婦的研究發現,以前在化妝品和衛生用品中發現的少數非生物化學物質與早產密切相關。   研究陰道代謝組 過去幾項研究顯示,陰道微生物組的失衡與早產和懷孕期間的其他問題有關。然而,研究人員無法重複地將特定微生物種群與不良妊娠結局聯繫起來。    由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 Korem 和 Maayan Levy 博士共同領導的研究小組決定通過觀察其代謝組來更廣泛地了解陰道微環境。代謝組是在特定生物棲位中發現的整套的小分子,包括局部細胞和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以及來自外來的分子。   代謝組可以看作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功能讀數。微生物組分析可以告訴我們微生物是誰;代謝組則讓我們更接近於了解微生物在做什麼。   在當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測量了 232 名孕婦孕中期代謝組中的 700 多種不同代謝物,其中有 80名孕婦早產。    該研究發現,早產女性的多種代謝物明顯高於足月分娩的女性。    其中一些代謝物是不是由人類或微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 —我們稱之為異生素。這些包括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乙基-β葡糖苷ethyl-beta glucoside、酒石酸鹽tartrat和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雖然沒有確定參與者體內這些異生素的來源,但它們都可以在化妝品和衛生用品中找到。   研究聯合負責人Columbia University婦產科的Tal Korem 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們需要更仔細地研究常接觸的環境是否真的會導致早產,如果是,這些接觸到的東西來自何處。」 「好消息是,如果這些化學物質是罪魁禍首,就有可能限制這些潛在有害的接觸。」     利用代謝物演算法預測早產 使用機器學習模型,該團隊還開發了一種基於代謝物水平的運算法,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早產,可能為早期診斷鋪平道路。   儘管預測比基於微生物組數據和母體特徵 (如年齡、BMI、種族、早產史和既往出生史) 的模型更準確,但新模型仍需要改進和進一步驗證才能用於臨床。   儘管目前存在局限性,Korem 說,「我們的結果顯示,陰道代謝物組有可能提前幾個月預測哪些女性可能會早產。」   該研究發表在 1 月 12 日的《 _自然微生物學 _》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01.13)      
+ read more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2022.12.05
十分之一的女性可能在生產後首次患上高血壓
我們都知道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會在產後數周和數月內首次出現高血壓,但對於其風險的瞭解非常少。   現在,由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團隊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可能會在分娩後一年內患上高血壓。儘管大多數患者在分娩後、出院前被診斷出患有產後新發高血壓,有43%的病患是在後出院才診斷出來,其中有一半 (22%) 發生在產後六週以上,顯示整個產後期間都需要監測血壓的重要。   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高風險因子為:母親年齡超過35歲,目前或曾經吸煙或以剖腹產分娩。   產後高血壓會導致生命後期出現中風、心血管疾病和腎衰竭等併發症。但直到現在,大多數研究都低估了產後新發高血壓的負擔。以前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娩或再度住院期間進行的血壓測量。例行的產後護理僅包括在分娩後四到六週內進行一次臨床就診 —因此產後晚期 (分娩後六周到一年) 的新高血壓的病例可能無法診斷出來。   研究結果對產後護理有影響,特別是對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   研究的主要作者流行病學助理教授 Samantha Parker說:「我們對分娩後超過六週發現的病例數感到驚訝。這段時間遠遠超出常規產後訪視的範圍,在此期間進行監測可以減輕嚴重的產後和長期心血管併發症。」   未來的研究應該探索降低產後高血壓風險的機會,並調查產後高血壓對未來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種族差異 這項以不同種族和族裔參與者為特色的新研究顯示,具有上述所有三種風險因素的產婦患上產後新發高血壓的風險為 29%,而在非西班牙裔黑人產婦中,這一風險增加到 36%。   她補充說,其他研究顯示,與白人女性相比,非西班牙裔黑人女性分娩後新發高血壓的發生率可能高出2.5 倍。了解懷孕與高血壓之間的這種關係對於解決有色人種在孕產婦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方面的不平等現象尤為重要。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研究中,Parker 及其極其合作團隊檢查了 2016 年至 2018 年間在波士頓醫療中心分娩的 3,925 名孕婦的產前、分娩、產後和種族數據。研究人員分析了患者從產前到分娩後 12 個月的血壓測量值,這些測量值是在醫院就診、緊急和緊急護理以及再入院期間採集的。   該團隊將新發產後高血壓定義為至少兩次獨立的血壓讀數,從分娩後 48 小時開始,其中收縮壓至少為 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至少為 90 毫米汞柱。嚴重的血壓包括至少 160 mmHg 的收縮壓讀數和至少 110 mmHg 的舒張壓讀數。   此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高血壓》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01)      
+ read more
剖腹產後選擇分娩方式的健康風險
2022.11.25
剖腹產後選擇分娩方式的健康風險
蘇格蘭研究人員評估了超過 45,000 個生產,並進行了 22 年以上的追蹤。   根據研究結果,剖腹產後選擇陰道分娩在未來骨盆腔手術的風險比選擇剖腹產高。此發現提供有用的資料協助婦女在經過一次剖腹產後,計劃下一次懷孕的分娩的方式。   近年來,剖腹產在全球顯著地增加:英國所有的分娩中 30% 是剖腹產。已有指南建議孕婦應諮詢有關剖腹產後未來懷孕分娩方式的相關風險和益處,以便對其選擇做一個知情的決定。   但目前少有證據顯示這樣的選擇如何影響婦女骨盆腔失調的風險,例如:骨盆器官的脱垂、尿失禁、肛門脱垂和糞便失禁等。   因此,英國University of Oxford人口健康的Dr. Kathryn Fitzpatrick 和同儕進行一項世代研究 (cohort study)。對象為發生在 1983 年 1 月至 1996 年 12 月蘇格蘭 47,414 的剖腹產,皆足月且只有一胎。   研究發現,67% 的婦女在一次剖腹產後計劃陰道產,33% 計劃剖腹產。在追蹤這些婦女平均超過 22 年中,有 1,159 人施行骨盆腔手術,而計劃陰道產的婦女是計劃剖腹產的2倍:其中骨盆器官脱垂手術的風險是3倍、尿失禁是2倍。   研究又發現,只有隨著計劃陰道產而分娩的婦女,其風險才會增加。而計劃陰道產分娩時無預警的做了剖腹產的婦女,她們的風險和計劃剖腹產相似。   作者希望這個研究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給這些有過剖腹產的婦女,做為未來分娩的抉擇的依據。   此研究發表在11月《PLOS醫學》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1.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