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造成憂鬱症?
2016.11.04
避孕藥造成憂鬱症?
近日,一項來自丹麥的研究顯示,賀爾蒙(或稱激素)避孕處方-比如避孕藥-與憂鬱症間存在相當關連性,且這個關聯性強度在青少年女性中尤其顯著。   研究以調查2000~2013年間,年齡在15~34歲的丹麥女性為主(不包含已有憂鬱症或相關病情者)。這項研究大量參考了丹麥醫學體制長期一絲不苟且完整的醫療紀錄。(許多國家的醫療紀錄因受制於運作系統而無法確實追蹤民眾的健康狀況,資料整合度並不高,無法進行類似研究。)   研究根據丹麥國家處方登記中心的數據了解這些女性服用賀爾蒙避孕藥物的時間;包含所有組合型避孕藥(最常使用)的處方箋,以及其他如節育植入和黃體激素等所有透過激素避孕的方式。為了使研究更完善,受訪者必須在使用激素處方後的六個月內持續使用。歷經平均為期6.4年的追蹤,最終獲得了超過100萬個女性的數據可供分析;而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有55%的女性持續使用此避孕方式。   接著,依據這些女性被開抗憂鬱症處方或是任何與憂鬱症相關的醫療措施紀錄判斷她們患有憂鬱症的時間。在研究期間,共有23,000個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病例,以及133,178個抗憂鬱症的處方(許多憂鬱症病患被開超過一個處方)。   透過分析比較避孕藥的使用與憂鬱症確診的時間差,研究者可以得知這些女性被診斷出憂鬱症時是否仍在使用賀爾蒙避孕。結果顯示,女性在使用賀爾蒙避孕期間,確實更常被診斷出憂鬱症。整體而言,女性在使用賀爾蒙避孕的同時增加20%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其中,15~19歲青少女的患病風險甚至激升至80%,且在各種激素避孕藥的使用研究中都顯現出此風險驟升。   但這並不表示避孕必然造成憂鬱症,觀察性的世代研究方法只顯示出潛在的關聯性。在避孕期間仍有許多非藥物性的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女性憂鬱症,比如使他們陷入其中的情感關係。避孕藥品的使用也不一定與避孕相關,有可能是用來改善月經的相關症狀或經痛,抗憂鬱症處方也不完全被使用在憂鬱症治療上,比如焦慮症候群或部分慢性疼痛綜合症。   然而,超過100萬女性及其所影響人數(尤其是青少年女性)仍無法忽視,這份研究結果並不表示女性不該使用避孕用品,但希望能藉此提醒處方箋的開立者及病人都應該把憂鬱症當作其中一種可能的副作用,且罹患憂鬱症風險較高的女性也應該選擇其他非激素型的避孕用品。   資料來源:JAMA Psychiatry    
+ read more
CDC:青春期前期兒童僅需接種兩劑HPV疫苗
2016.10.27
CDC:青春期前期兒童僅需接種兩劑HPV疫苗
上週,美國疾病管制署(CDC)表示,11歲與12歲的兒童僅需要接種兩劑HPV疫苗即可;其中兩次接種時間應至少間隔6個月。13歲與14歲的兒童也適用這項兩劑接種方案,至於年紀較長的青少年與青年(15~26歲)仍應按時接種三劑。   CDC專職提供疫苗相關建議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在其半年一次的會議上,針對「青少年接種兩劑HPV疫苗即可」的建議以及相應的接種時程進行投票表決。這項表決通過後很快就獲得了CDC主任Tom Frieden的批准,將其作為官方政策。   這項新的建議建基於CDC和ACIP對來自臨床試驗數據的審查,其中顯示:9~14歲的青少年接種兩劑HPV疫苗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與16~26歲接種三劑HPV疫苗者的免疫反應相似,甚至更高。而研究表明,提供11和12歲孩童兩劑疫苗所能獲得的保護比年輕成人接受三劑疫苗來得更好。   本月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也批准了9至14歲在接種Gardasil 9(9價HPV疫苗)時僅需兩劑的方案。   Frieden在CDC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安全、有效且持久的保護,…意味著更多美國人將免於癌症。…也使父母更容易讓子女得到即時的保護。」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的婦產科醫生Jennifer Wu博士表示,將注射次數從三次減少到兩次肯定會增加民眾『乖乖接種疫苗』的機會。她解釋,由於這是一項新且昂貴的疫苗,減少注射次數至兩次將大幅降低一般民眾接種所需付出的成本。   紐約州Staten Island醫院婦產科主任Mitchell Maiman博士也支持這項新建議,認為「新的接種方案應該會更方便且成本更低,同時提供至少與過往相同或更好的保護」。   而今,CDC已開始鼓勵醫生開始對青春期前期的孩童實施2劑施打時程,並將為家長、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保險公司提供與這項新措施所帶來的變化相關的指導。   其實早在2014年,WHO就已經發布新的HPV疫苗指引,建議在為9~13歲的孩童施打疫苗時將劑數減量。而今,CDC、FDA、ACIP和其他相關單位由於一直以來都關注著美國HPV疫苗的使用情形,因此得以據此作出具體的政策建議。反觀台灣,雖有部分縣市針對國高中女學生施行公費施打HPV疫苗,但一個完整的HPV疫苗接種與追蹤資料庫遲遲未能建置完善,一方面難有確實的數據支撐以作為政策上之建議,另一方面也是將國人的健康及防疫工作置於未知的風險之下。因此,台灣是否會比照辦理調整建議之施打HPV疫苗劑數著實值得注意。   根據衛生福利部所核發之許可,目前台灣現有的三種HPV疫苗中,二價與四價疫苗在給青春期前期的孩童使用時可施打兩劑即可(二價:9~14歲,四價:9~13歲;第一劑與第二劑皆需相隔6個月),今年初核准通過的九價疫苗則仍皆需施打三劑。   資料來源:CDC、FDA、UPI、衛生福利部      
+ read more
為美傷神從7歲就開始?!
2016.10.18
為美傷神從7歲就開始?!
你還記得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意自己的外表嗎?本月初,一項由英國女童軍所做的調查研究引起不少關注,根據這份最新的調查結果,有超過三分之一年齡介於7至10歲的女童認為自己因外表而被評價;四分之一的女童認為自己必須努力變得更漂亮。   英國女童軍(Girlguiding UK)每年都會進行的這項「女孩態度調查」是同類型調查中最大型的年度調查研究;今年總共訪問了1627位年齡介於7歲至21歲的女孩對於健康、身體、人際關係和事業等一系列議題的看法。而對比過往的調查結果,有越來越多7~21歲的女生因為對自己身體形象沒有信心而備受困擾;這些年齡中對自己的外表感到開心與滿意的女生人數從2011年的73%下滑至今年只剩下61%。   根據今年度的調查結果,7至10歲的女孩當中有35%認為「女性在受到他人評價時,外表是比能力更影響力的指摽」;更有36%覺得外表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屬性;38%認為自己不夠漂亮;23%表示他們覺得自己必需要是「完美」的;而有15%的人表示因為自己的外表而感到尷尬或羞愧。   大多數受訪的7至10歲女孩認為最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的事是「人們能停止用外貌評價女孩與女性」。   英國女性平權組織福西特協會(the Fawcett Society)執行長Sam Smethers指出,婦女和女孩被“持續地以外貌評價”因而受憂鬱症與精神疾病困擾的機率“顯著較高”。「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我們的社會需要正視『物化和騷擾正在破壞女孩生活,但我們卻任其發生』的事實。」   英國女青年會執行長Carole Easton博士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性別不平等」從年幼時即存在。「如果我們認真致力於確保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享有平等的機會,顯然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 我們必須去挑戰既定的性別刻板概念,從那些正值童年與即將進入青年期的下一代開始。   英國的兒童事務專員Anne Longfield對這樣的現況感到不安,特別是孩子們對於外表的擔憂在沒有獲得適當協助的情況下可能失控到造成飲食失調或精神健康問題。   來自英國女童軍的Liddy Buswell表明這樣的調查結果是震撼的但並不令人驚訝;在童軍服務的第一線,她經手這類問題已久,目睹太多女孩因為對自己的外表沒有信心而無法為自己發聲。「沒有女孩因為自己的外表感到擔憂 - 她應該是以充滿樂趣和享受的方式面對自己。今年的調查結果確切地表明了當前令人堪憂的處境,我們必須有所行動,以解決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   英國女童軍在2014年推出首個「身體自信徽章」,結合童軍傳統來鼓勵女孩正面看待自己的身體。如今更進一步利用社群媒體舉辦推廣活動,結合使用hashtag #YouAreAmazing邀請民眾分享他們如何恭維或讚美女孩,並要求民眾就年輕女性的成就、能力或個人特質給予正面回饋,而不是她們的外表,。   最後,Longfield提醒,女孩與越來越多的男孩被大眾傳媒與社群媒體大量傳遞的「完美身體形象」「轟炸」而倍感壓力。若父母能夠與孩子討論並與孩子一起挑戰這種不健康的身體形象將大有幫助。學校在建立孩童正確的態度這件事情上也扮演著重大角色,且應該將之列為教育工作中的優先項目。   資料來源:Girlguiding UK、The Guardian    
+ read more
色情影像正在傷害孩子未來的性生活
2016.09.23
色情影像正在傷害孩子未來的性生活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英國的統計資料指出,男孩第一次接觸網路色情影像的平均年齡是11歲。在3000個13至18歲的男孩中,有81%的人表示他們曾看過網路色情影像。   英國RAP計畫[1]的創辦人Allison Havey與Deana Puccio合著的《性、喜歡與社群媒體》[2]告訴父母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網路色情的問題。Allison指出,網路色情影像氾濫的狀況提醒我們兩件事:第一,在家庭裡與孩子溝通性行為的對話必須提早開始;第二,親子間關於性的溝通比過去更重要。   Allison與Deana表示:這是這個世代的危機,網路色情傷害了青少年對性的敏感度,以及他們未來跟伴侶之間的關係。男孩與女孩同樣處於風險之中,他們現在或未來的伴侶都可能錯將線上色情虛構內容當成性行為的參考。   這是多數家長不瞭解的事情,但卻有深遠影響。現在年輕人在網路上看的色情影像和70、80年代不同。當代的色情文化妄想地、不真實地強調男性的快感,特別是口交;多數女性有動過手術般的大胸部、沒有陰毛,這都可能讓男孩對性行為與女性身體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僅是圖像,色情網站的語言也很特別,出現許多與日常生活脫節的用字。   根據一份2014年的調查研究,77%的年輕女性覺得色情影像將帶給女孩或年輕女性壓力;75%年輕女性表示,色情影像已經導致她們以特定邏輯理解事情。   Allison與Deana也發現,在12、13歲的群體裡就已經流行著男性霸權文化,包括吹噓女朋友數量、性別歧視、厭惡女人、恐同、種族主義等態度都很常見。   在這樣情況下,家長應該帶給孩子們什麼樣的訊息呢?該怎麼做呢?Allison相信,在青春期開始時就與孩子們有開放的對話會是好的。「你需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在網路上接觸到的性是很不真實的,那與現實生活很不一樣。」   而當父母有足夠的勇氣和孩子們對話時,他們的話是有份量的。具RAP計畫的經驗,如果父母曾經與男孩們討論過色情影像,男孩都記得他們被告知了些什麼。   Allison說:「事實是,所有的父母都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十多歲的男孩和女孩都一樣脆弱,他們成為網路色情影像的受害者。為年長男人設計的情慾影像,對一個在臥室中、從網路上看到這些影像的14歲男孩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同時身為家長與教育工作者,Allison與Deana認為另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在於「男孩間的文化」,特別是當他們的朋友說著關於強暴或性別歧視的笑話時,要站出來質疑、或表達不舒服是很困難的。   「我們需要讓年輕人知道,當你的朋友說了關於強暴的笑話,如果你保持沈默,你就是共犯。」任何在線上播放性別歧視影片或觀看有辱人格的影像、色情圖片的人,就是在支持性別歧視、就是在支持厭女文化。   面對這一切狀態,家長必須要扮演自己的角色,更要理解:線上色情的威脅離我們的孩子很近。   資料來源:Sex, Likes and Social Media;The RAP Project;The Guardian   [1] 提高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對強姦和性攻擊防範意識的計畫;同時也致力於檢視並改善當代色情文化和社交媒體對人們態度和期望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大眾媒體對民眾身體形象和自尊所造成的傷害。 [2] 原文書名:Sex, Likes and Social Media: How the digital age is affecting our teens - and what we can do to help    
+ read more
預防乳癌從青春期飲食開始
2016.05.25
預防乳癌從青春期飲食開始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以新鮮、天然少加工的食材為主並減少食用紅肉的飲食方式有助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前述研究多以成人為主,但事實上有些癌症的發展是可以追朔到青春期甚至童年時期。因此,近來有許多研究者開始將焦點轉移至青少年身上。近日就接連有三個研究提到女性從青春期、成年初期到停經後的飲食會影響日後罹患乳癌的機率。   首先,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第一個研究由來自哈佛大學的Maryam S. Farvid主持,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第二期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II)中90,534位女性長達20年的追蹤資料。   分析結果指出,在青春期時蔬菜水果攝取量高(此研究定義為每天2.9份)的女性待中年時診斷出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比青春期時蔬果攝取量低(此研究定義為每天0.5份)的女性少了25%。   其中,青春期時多攝取蘋果、香蕉與葡萄;成年初期多食用橘子和羽衣甘藍的效益特別好。研究人員說明,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液中的雌激素(這與乳癌的發展之間有強烈的關聯性);同時,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如α胡蘿蔔素),作為抗氧化劑能提供最佳保護。蘋果、香蕉與葡萄富含纖維與黃酮類化合物;橘子和羽衣甘藍所富含的維他命C也是另一種抗氧化劑。   而另一方面,研究者提醒,果汁並沒有任何效益。   其次,注意脂肪的攝取 脂肪在我們的飲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夠提供熱量、幫助身體吸收油溶性維他命,以及幫助生長發育。注意脂肪的攝取並不是叫大家不要食用脂肪,而是要挑選好的脂肪。根據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最新的研究,食用大量飽和脂肪或低量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青少女在15年後可能擁有較高的乳房密度。而既有的研究已證實高的乳房密度是導致乳癌發病的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分析了由美國國家心臟、肺與血液研究所主辦之「兒童飲食干預研究」(Dietary Intervention Study in Children)中的資料。自1988年始,涵蓋600多名8~10歲之兒童,其中有超過300名為女孩。除了在各種情況下蒐集這些孩童的飲食資料,研究人員在這些女孩25~29歲時,以核磁共振掃描來測量她們的乳房密度。   結果發現,在青春期時不健康的脂肪(即飽和脂肪)較多或健康的脂肪(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較少都與乳房密度提升的風險增加有關。在青春期攝取飽和脂肪量最多的女性其飽和脂肪量佔總熱量的13%左右,這些婦女的乳房密度平均為21.5%;而在青春期時飽和脂肪僅佔總熱量約8%的女性,其乳房密度為16.4%。而在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狀況上也可看到,攝取量少者的乳房密度較攝取量多者來得高。   雖然這次的研究尚無法證明其中的因果關係,但是研究人員推測,不同的脂肪可能在乳房組織形成與維持時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青春期是乳房發育的關鍵時期。   許多專家與醫學組織如美國心臟學會(AHA)都建議健康的飲食應含有約5%的飽和脂肪。而據AHA指出,飽和脂肪來自牛、羊、豬等家禽的肉與表皮、奶油、鮮奶油與起司等純乳或2%的乳製品。不飽和脂肪則可從魚類、酪梨、核桃、橄欖與液態植物油獲得。   目前研究者尚無法確知他們於女性25~29歲時所測得的乳房密度是否會維持至40、50歲(乳癌風險開始增加的年齡)。他們表明,在正式提出飲食建議之前還會進行更多的研究。   最後,控制飲酒量 來自南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女性的飲酒量與其發展出乳癌和心臟疾病的風險有關。   由Marie K. Dam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2,000名女性的資料,指出:與飲酒習慣沒有改變的女性相比,在5年內飲酒量每天增加2杯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風險上升了30%,但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則下降了20%。   不過,在5年內減少飲酒量的女性身上未看到任何顯著的風險改變。   研究者表示,由於本次的研究為觀察性研究,僅能得知飲酒行為與乳癌、心臟病之間存在關聯。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來找出其間的因果關係。   以上研究雖然有些因果關係尚待釐清,不過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優質的脂肪與適度的飲酒量都是已知的健康飲食原則。如今有數據顯示青春期的飲食對成年後的健康狀況具有影響力,大家不妨將上述建議做為參考,及早開始養成健康的身體。   資料來源:The BMJ、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為什麼女人的膝蓋比男人脆弱?
2016.03.28
為什麼女人的膝蓋比男人脆弱?
位於膝蓋處的前十字韌帶(或稱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是連接股骨(大腿)和脛骨(小腿)的重要韌帶,若此韌帶受傷,將是項嚴重的運動損傷。以足球員為例,前十字韌帶受傷者能重返球場的機率不到一半;此外,亦會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如膝關節不穩、改變步態和早發性關節炎,對日常生活影響甚鉅。據統計,女性運動員的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率是男性運動員的1.5~2倍。造成此種差異的原因為何?近日一份美國的研究報告或許提供了解釋。   來自德州大學醫學分部(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國家保險理賠與處方開立資料庫中23,428名年齡15~19歲且ACL損傷女性的數據,分析結果指出,平日有服用生育控制藥物者較不需要接受矯正手術。   研究人員說明,女性雌激素會使ACL較為脆弱,造成女性更容易遭遇ACL損傷。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許多女性的ACL損傷發生在月經週期中雌激素分泌旺盛的時間點。而由於生育控制藥物能夠減少並穩定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這可能可以阻止ACL週期性弱點的發生。   研究人員說明,在所有的年齡組中,15~19歲女性的ACL損傷發生率是最高的。青春期時女性身體經歷的變化-體內雌激素分泌急遽上升以及腿部骨骼發育-或許可以解釋這個年齡層的年輕女性大量發生ACL損傷的原因。但同時,與其他年齡組相較,這個階段的女性使用生育控制藥物的可能性也較小,低了22%。   計畫主持人Aaron Gray表示,考慮到生育控制藥物能夠對於雌激素分泌產生的影響,接下來他們將會檢驗投以口服避孕藥是否是減輕女性ACL損傷程度的可行療法。   資料來源: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