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9.23
色情影像正在傷害孩子未來的性生活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英國的統計資料指出,男孩第一次接觸網路色情影像的平均年齡是11歲。在3000個13至18歲的男孩中,有81%的人表示他們曾看過網路色情影像。
英國RAP計畫[1]的創辦人Allison Havey與Deana
Puccio合著的《性、喜歡與社群媒體》[2]告訴父母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網路色情的問題。Allison指出,網路色情影像氾濫的狀況提醒我們兩件事:第一,在家庭裡與孩子溝通性行為的對話必須提早開始;第二,親子間關於性的溝通比過去更重要。
Allison與Deana表示:這是這個世代的危機,網路色情傷害了青少年對性的敏感度,以及他們未來跟伴侶之間的關係。男孩與女孩同樣處於風險之中,他們現在或未來的伴侶都可能錯將線上色情虛構內容當成性行為的參考。
這是多數家長不瞭解的事情,但卻有深遠影響。現在年輕人在網路上看的色情影像和70、80年代不同。當代的色情文化妄想地、不真實地強調男性的快感,特別是口交;多數女性有動過手術般的大胸部、沒有陰毛,這都可能讓男孩對性行為與女性身體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僅是圖像,色情網站的語言也很特別,出現許多與日常生活脫節的用字。
根據一份2014年的調查研究,77%的年輕女性覺得色情影像將帶給女孩或年輕女性壓力;75%年輕女性表示,色情影像已經導致她們以特定邏輯理解事情。
Allison與Deana也發現,在12、13歲的群體裡就已經流行著男性霸權文化,包括吹噓女朋友數量、性別歧視、厭惡女人、恐同、種族主義等態度都很常見。
在這樣情況下,家長應該帶給孩子們什麼樣的訊息呢?該怎麼做呢?Allison相信,在青春期開始時就與孩子們有開放的對話會是好的。「你需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在網路上接觸到的性是很不真實的,那與現實生活很不一樣。」
而當父母有足夠的勇氣和孩子們對話時,他們的話是有份量的。具RAP計畫的經驗,如果父母曾經與男孩們討論過色情影像,男孩都記得他們被告知了些什麼。
Allison說:「事實是,所有的父母都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十多歲的男孩和女孩都一樣脆弱,他們成為網路色情影像的受害者。為年長男人設計的情慾影像,對一個在臥室中、從網路上看到這些影像的14歲男孩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同時身為家長與教育工作者,Allison與Deana認為另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在於「男孩間的文化」,特別是當他們的朋友說著關於強暴或性別歧視的笑話時,要站出來質疑、或表達不舒服是很困難的。
「我們需要讓年輕人知道,當你的朋友說了關於強暴的笑話,如果你保持沈默,你就是共犯。」任何在線上播放性別歧視影片或觀看有辱人格的影像、色情圖片的人,就是在支持性別歧視、就是在支持厭女文化。
面對這一切狀態,家長必須要扮演自己的角色,更要理解:線上色情的威脅離我們的孩子很近。
資料來源:Sex, Likes and Social Media;The RAP Project;The
Guardian
[1]
提高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對強姦和性攻擊防範意識的計畫;同時也致力於檢視並改善當代色情文化和社交媒體對人們態度和期望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大眾媒體對民眾身體形象和自尊所造成的傷害。
[2] 原文書名:Sex, Likes and Social Media: How the digital age is
affecting our teens - and what we can do to help
+ read more

2016.04.26
產後的性:何時可以恢復性生活呢?
不少女性都會同意,在生產過後,最後一件會在意的事,才是性。即便她們的伴侶多數不這麼想!另一方面,有些女性也許在生產後不久,就準備好要恢復性生活了,然而,何時才是「對的時間」呢?
重新展開性生活前的評估
生產過後,妳的身體正處於復原的階段,失血停止了、撕裂傷口正癒合、子宮頸關閉了。過早開始性交是不被建議的,尤其在頭兩周,會有產後出血或子宮感染的風險。
一般來說,陰道產或剖腹產後的前四到六周,最好避免性生活。而在開始恢復性生活之前先向醫師諮詢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經歷了剖腹產、會陰撕裂或會陰切開術後,最好於產後6周回診與醫事人員確認過復原狀況後再開始恢復性生活。
生產後,女性準備好要開始恢復性交前需檢視幾項要素,包括:
* 疼痛等級
* 疲勞
* 壓力
* 性慾望
* 對性或懷孕的恐懼
* 陰道的乾燥程度
* 產後憂鬱
產後的性,會是什麼滋味呢?
由於肌肉的張力和延展力下降,生產後的性,也許會有些不同。一般來說,子宮肌肉張力的鬆弛是暫時的,但也會被一些因素所影響,如基因、嬰兒尺寸、生產的次數,以及是否有進行凱格爾練習(Kegel
exercises)。
荷爾蒙會造成不同的性趣,而有時候,也會造成不適的症狀。譬如,在性交時,你的胸部可能因為荷爾蒙對性高潮的回應而漏奶。遇到這個狀況,可以在性交前試著先把奶擠出,以獲得減緩。許多女性也會因賀爾蒙變化影響而有陰道乾燥的困擾;若有哺乳,陰道乾燥通常會持續四到六周的期間,這是肇因於低雌激素的關係。而除了低雌激素的原因之外,感到疼痛的性,也會伴隨著生產後會持續幾個月的會陰撕裂或會陰側切。這都可能降低妳的性慾。
若想減低產後性生活的疼痛,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步驟:
* 以多樣化的性姿勢來控制性交的深入程度
* 增加陰道的濕潤
* 吃止痛藥
* 清空膀胱
* 洗個溫水澡
不需醫生開處方即能讓陰道濕潤的乳霜或乳膠,可能在於減緩陰道乾燥是有效的。如果你使用保險套來避孕,建議可以挑選外層潤滑液為水性的,以避免弱化乳膠的效果。
以口或手的刺激也是復原階段的選項。對於某些人而言,跟骨盆復健師預約,也是被推薦的,骨盆復健師可以評估與處理疼痛的產後性行為。
生產之後的節育選項
在生產後,有個可信賴的節育方式,對於避免非預期懷孕是重要的。如果你想要立即的避孕,建議考慮使用保險套、只含黃體素的避孕藥等方式。
至於使用銅或荷爾蒙子宮內避孕器的時機、使用過濾性避孕屏障裝置(如陰道隔膜或子宮頸帽),或是妳對於同時含有雌激素和黃體素(如藥丸或陰道環)的避孕方式感興趣,則應與妳的醫師討論是否適合。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女性在生產後重新開始性生活的時機,最終是個個人的決定。台灣女人連線在此提醒大家好好維護自身的身體與性自主權,不要猶豫或害怕與伴侶以及妳的醫生討論每一個可能會出現的顧慮。
資料來源:MNT、Baby Center、Mayo Clinic、The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 read more

2015.12.30
別再視而不見 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影響大
進入更年期以後,半數以上女性的日常生活、情緒及性生活會受到陰道及外陰道症狀影響,甚至常常伴隨著骨盆腔的問題,如:骨盆腔下垂、排尿困難等。為了促使人們正視這個問題,北美更年期學會(NAMS)創造了「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一詞;並且對女性面臨這些狀況時的就醫情形進行研究,發現多數女性面臨這些問題卻未獲得所需的協助。
來自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耶魯大學(Yale)及康乃狄克州健康照護中心的研究團隊,招募了358名55歲以上的女性接受問卷調查,以了解她們在更年期以後面臨的症狀及就醫狀況,例如:陰道與外陰乾燥、搔癢;頻尿、尿失禁或排便失禁;以及是否曾經去看婦產科、接受了哪種治療等。
研究發現,51%的女性有外陰部及陰道搔癢、燒灼感、刺痛感、疼痛、乾燥、無力及異味其中一項以上的問題。有上述問題的女性中,有40%因此有情緒困擾、33%認為生活因此受到影響;並且在273名表示性生活活躍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認為這些問題影響了他們的性生活。此外,許多有外陰部及陰道症狀的女性也面臨頻尿(50%)或因尿急而漏尿(43%)的問題,且與沒有症狀的女性相比,這些女性中有骨盆下垂及尿失禁的人數更多。
上述調查結果呼應了NAMS創造「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一詞的必要性。同時,研究更發現:雖然許多女性有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但仍有將近三分之一有症狀的女性並未在過去2年內看過婦產科醫師;且有症狀的女性中有83%未獲得標準的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治療,如:微量陰道內雌激素。
NAMS的執行長JoAnn V.
Pinkerton說明,這項研究顯示更年期女性未獲得所需的婦科檢查,缺乏對陰道及尿道健康狀況的了解以及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相關治療的機會。Pinkerton強調,女性應告知醫師生殖泌尿系統出現的症狀,而醫師也應該對此有敏感度而主動詢問。最後,Pinkerton提到,目前治療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的微量陰道內雌激素,其包裝上的警告內容讓醫療人員不願意開立給婦女使用。為了讓女性能獲得所需要的治療,NAMS的專家及其他科學機構的領導人要求美國食藥署移除那些讓醫療人員過於擔憂的內容,並且他們向美國食藥署強調,若婦女有出血的問題醫療人員應謹慎評估婦女的子宮狀況,以及患有癌症的婦女應該要被建議與腫瘤科醫師討論陰道內微量雌激素的適用性。
(這項研究的經費來自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的Claude D.
Pepper Older Americans Independence
Center以及美國國家老年疾病研究院。)
資料來源: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 read more

2015.10.16
有苦說不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健康被忽視
妳/你知道嗎?心血管疾病不只是心臟、血管的問題,他還會影響患者的性生活。但是由於社會文化使然,患者的性健康需求始終難以被聽見。最近便有一份研究計畫正尋找相關研究對象,試圖打破沉默讓患者的性生活不被疾病犧牲。
研究者Leah East博士為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護理與助產學院的資深講師,他提到心血管疾病不只是心臟的問題,有87%的澳大利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經歷著性功能障礙。而這方面的障礙與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有關,若未重視可能會有憂鬱、焦慮、低自尊與影響親密關係的問題。然而,由於性健康的議題不常出現在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以致於這方面的問題始終未獲重視。
為了打破沉默,Leah
East目前正執行一項研究計畫,藉此發展出能讓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討論性健康的工具。Leah
East博士說明,許多研究顯示患者希望獲得與性健康相關的資訊與照護,因此若能提供醫護人員一個篩檢患者性健康的工具,就可以讓患者的需求被聽見並進一步提供他們相關的照護。
這個研究計畫目前正尋找18歲以上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自願人士參與研究,希望透過訪談來了解患者對於性生活的期待與資訊需求。此外,研究計畫也會諮詢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如:醫師、護士、心理醫師、社會工作者與性健康諮詢師等,請他們提供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健康、風險因子的意見,並了解提供性健康照護時應注意的細節為何。
若您想多了解相關的訊息或參與研究計畫,可以透過email:l.east@deakin.edu.au或電話:03
5227 8256聯繫Leah
East博士。台灣女人健康網也會持續關注這份研究計畫的發展,所以請不時地關注我們,我們會不斷為大家提供攸關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新聞。最後,若您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鼓勵您主動向相關醫護人員諮詢,讓自己有機會瞭解可以如何改善自己的性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Deakin University
+ read more

2015.10.15
性愛後憂鬱:一種很多女生都有的「病」?
有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探討慾望、喚起性慾與性高潮等問題,不過,少有研究關注女性在性愛後的反應、感受,甚或性愛後焦躁症(postcoital
dysphoria, PCD)的問題。日前,學者Robert
Schweizer主持了一項研究,檢視女性依戀焦慮、迴避、自我分化與出現性愛後焦躁症之間的關係。
性愛後焦躁症指的是在性行為後出現易哭、感覺沮喪或憂鬱、焦慮、煩亂,甚或覺得遭受侵犯等特徵。在這份由230位女大學生參與的線上調查研究顯示,46%的參與者截至目前為止至少都有過一次性愛後焦躁的經驗;5.1%的參與者在過去4周內出現數次性愛後焦躁的症狀。
這樣的研究結果看起來似乎有很多女性都有性愛後焦躁症,但是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大家,這篇研究僅調查了女大學生,結果不一定適合推估到所有女性身上。同時邀請大家一起做些小反省:
為何性愛後焦躁症的研究只針對女性?難道男性在性事過後就不會有負面情緒出現嗎?
另一方面,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是不是真的應該被視為一種病症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在很多時候,男女對於性事的認知與期待是不一樣的。一方面,因為生理構造的差異,必須承擔懷孕風險的女性通常會較男性更在意後續關係的發展與穩定性;另一方面,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諸如貞操、處女情節等許多加諸在女性身上的道德規範都會引起女性壓力與情緒。
其實,我們更希望這些問題能透過充分的溝通、互相了解體諒等良好的兩性互動方式解決,而不是以一個病症來看待。
資料來源:Wiley、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2.12
興趣或「性」趣?傻傻分不清
常常可以聽到女性表示她們為建立、維持友誼而示好的舉止常常被男性誤解為性挑逗;反之,男性也認為自己發出的性邀約信息往往被女性解讀為友誼友好的表現。就竟是不是真有其事?又是哪一方比較容易誤解一性的舉止呢?對此,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系近日發表了它們的研究成果。
這份研究總共有308位異性戀者參與,平均年齡為18~30歲,59%為女性;其中有一半的女性與4成的男性並非單身。研究人員以面談、提問等方式蒐集資料;其所使用的問題與美國2003年所進行的類似研究相仿,如:
你是否遇到過對異性表達友善卻被誤解為對對方有「性趣」的狀況?你是否曾對異性表示「性趣」卻被誤以為在表示友善?若有,這種情形有多常發生?
研究人員分析參與者的回答後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將異性表達友善的舉止誤解為對自己有「性趣」;不過,若女性表現出「性趣」,男性解讀錯誤的機率則非常稀少,而且是否單身並不影響他們察覺女性傳遞「性訊息」的敏感度。
研究者Mons
Bendixen指出:讓人驚訝的是,即便挪威被視為是世界上性別平等、性自由度發展、落實最好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們研究結果竟然仍與美國於2003年的研究發現不謀而合。而美國的平等落實表現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排序為第20名。
Mons
Bendixen表示,若從演化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此次的研究,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意外。演化心理學關注人類的心智如何隨著時間發展、適應,其中一項該領域學者關注的議題就是不同性別在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心理發展。
根據演化心理學的假設:一個男性的後代數量多寡代表著他的生殖健康。而這取決於他能夠讓多少女人懷孕。因此,男性是否能抓住每一個可能發生性關係的機會對於其生殖能力的展現就變得極為重要。
但是對女性而言,能夠同時與不同對象享受性愛的機會相較之下是具週期性且時間短的;伴隨著性愛而來的代價是懷孕、生產及養育後代,這個過程中也喪失了與其他對象繁殖的機會。因此,在面對性事時,女性心理狀態的演化傾向設定較高的擇偶標準、在考慮到發生性行為之前會比男性更須要看到清楚明確的信息。
最後,Mons
Bendixen說明:這樣的研究發現支持演化心理學的假設,且驗證其能夠超越不同文化中的社會性別角色。不過,我們仍可以做出更多努力,教導人們了解、尊重性別之間的差異。同時,這將有助於降低性騷擾事件發生。研究團隊現正針對更年輕的男女、造成性騷擾發生的可能性等,展開下一階段的研究。
資料來源:Evolutionary Psych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