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治療和護理的進步提升晚期乳癌存活率
2025.11.13
新研究:治療和護理的進步提升晚期乳癌存活率
由於治療和護理方面的重大進步,晚期乳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長了。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今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女性,整體壽命比十多年前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女性多6到7個月。   這項研究結果來自美國自2011年以來對6萬多名轉移性乳癌患者進行治療的數據。   當時,平均存活期為27.5個月。根據結果顯示,到2022年,這一數字已上升至34個月以上。   某些亞型患者的生存期獲益更大。研究人員發現,HER2陽性/HR+乳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延長了11個月以上,而HER2陽性/HR-乳癌患者的存活期則延長了近19個月。   研究也發現,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治療效果穩定提升。但三陰性乳癌(最具侵襲性的乳癌類型)的治療進展較為緩慢,平均存活期僅略有提高,從11個月增加到13個月。   首席研究員表示:「隨著診斷和護理品質的提高……近年來,我們看到了幾種針對乳癌的新療法。」   她表示,這些結果表明,現實世界中的患者正在從科學進步中受益,而不僅僅是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   雖然整體趨勢是正面的,但專家表示,持續的研究和普及是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分享這項進步的關鍵。   這些研究結果已在第八屆國際晚期乳癌共識會議上發表。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5.11.06)、EurekAlert!(2025.11.05)      
+ read more
乳房植入物風險再引關注 BRCA突變女性風險高出16倍
2025.06.27
乳房植入物風險再引關注 BRCA突變女性風險高出16倍
一項由美國政府資助的最新研究指出,部分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罹患罕見淋巴癌的機率高達一般人的16倍,引發醫界高度關注。   這種癌症稱為「乳房植入物相關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BIA-ALCL)」,通常發生在乳房植入物周圍的疤痕組織中。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美國有1,264例BIA-ALCL病例,並造成63人死亡。   BRCA基因突變女性 高風險族群 研究團隊針對3,000名曾接受雙側乳房切除並使用植入物的乳癌倖存者進行長期追蹤,其中有520人接受BRCA基因篩檢,結果發現有43人(約8%)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   BRCA基因俗稱「安潔莉娜裘莉基因」。它的突變,長期以來已被認為與乳癌、卵巢癌風險大幅上升有關,如今也被發現與BIA-ALCL存在關聯。   平均追蹤12年後,發現BRCA突變女性罹患BIA-ALCL的風險高達16倍。   紐約市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淋巴癌專家Paula Ghione醫師指出,這項研究進一步確認了BRCA突變與BIA-ALCL之間的高度關聯性。   絨毛面植入物 恐引發慢性發炎與癌變 BIA-ALCL與一種表面粗糙的「絨毛面」乳房植入物關聯最深。這類植入物摸起來如砂紙般粗糙,表面容易聚集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引發長期慢性發炎,進而傷害DNA、誘發癌細胞突變。   早在2019年,包括美國、澳洲、法國等國便已禁用多款此類高風險植入物,並有數千名患者對藥廠提起集體訴訟。   若能及早發現並移除植入物,大多數患者能有效治療。但若延誤診斷,癌細胞可能擴散全身,危及生命。   無症狀不必移除 但應了解自身風險 由於BIA-ALCL仍屬罕見,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目前並沒建議無症狀者主動移除植入物,除非出現疼痛、腫塊、腫脹或乳房形狀改變等異常情形。不過,醫師提醒女性應主動瞭解自己使用的植入物類型,並與醫療人員詳談,將相關手術記錄納入病史。   台灣也出現病例 女性不可輕忽 台灣近日傳出第三例BIA-ALCL病例,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韓國、泰國和新加坡也陸續通報相關案例,顯示該病並非僅限歐美國家。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9年開始推動建立「乳房植入物登錄系統」,希望透過制度化機制,確保所有曾接受相關手術的女性,都能留下可追蹤的醫療紀錄,以維護術後健康。衛福部於2020年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負責建置該系統,目前正逐步推廣醫療院所加入使用。   該系統記錄手術資訊、植入物類型與後續健康狀況,可協助醫師後續診斷,也有助在植入物出現安全疑慮時,及時通知患者檢查與治療。尤其BIA-ALCL常於術後8至10年發病,登錄制度能降低錯失就醫時機的風險。   目前制度採自願登錄,無論植入或取出手術,皆可參與登錄。推廣此機制不僅有助於建立長期健康監測機制,更是保障女性健康與提升醫療安全的重要一步。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5.6.13)、Blood Advances(2025.6.12)      
+ read more
系統性回顧研究指出 A型血女性乳癌風險較高
2025.05.19
系統性回顧研究指出 A型血女性乳癌風險較高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辨識風險因子對於及早偵測與預防很是重要。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探討生活型態與遺傳相關因素對乳癌風險的影響,近日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則進一步檢視了「血型」與乳癌之間的潛在關聯。   這項研究探討了「ABO血型抗原和Rh因子與乳癌的關係」,分析聚焦在A、B與O血型的系統。研究團隊針對29項已發表的研究,進行系統性綜述與統合分析,其中有超過13,000位乳癌患者和717,000位對照者。   綜合全球資料後,研究團隊發現A型血在乳癌患者中最為常見,且其罹患乳癌的風險比O型血高出約18%。相對地,B型、AB型或Rh因子與乳癌的關聯性則無顯著統計差異。   雖然此研究尚無法證明A型血與乳癌間有因果關係,但指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生物學線索。血型抗原是存在於細胞表面(包括乳腺組織)上的蛋白質,可能透過與免疫系統的交互作用或是影響細胞行為,進一步影響癌細胞的發展與擴散。   研究團隊也指出,地區差異、遺傳多樣性與研究品質可能影響各項研究的個別結果,但整體趨勢仍顯示,A型血可能是一項潛在的乳癌風險指標。這項發現未來有助於完善乳癌篩檢政策,促使A型血女性更早期或更頻繁地接受篩檢。   這項統合分析的資料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進行的研究,是迄今為止此主題最廣泛的回顧。雖然先前的研究結論並不明確,但這項大規模評估為A型血與乳癌風險之間可能的關聯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   研究進一步建議,後續可從遺傳機制、免疫反應與其他分子途徑切入,釐清血型A如何在乳癌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這些努力將有助於發展更精準、個人化的乳癌預防與治療策略。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5.5.14)、Oncotarget(2025.5.9)    
+ read more
乳癌治療可能加速老化?
2025.03.24
乳癌治療可能加速老化?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患者的存活率已大幅提升。然而,新興研究顯示,乳癌患者的生物老化速度比無罹癌者快,而且影響可持續長達10年。這一發現引發對癌症治療對於老化及整體健康的潛在長期影響,值得更進一步關注。   乳癌治療會加速老化? 研究人員比較了1,264名乳癌患者與429名無罹癌對照者的數據,結果顯示乳癌倖存者在確診時「表型年齡加速數值」(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PAA)顯著較高,且在確診後10年仍呈現加速老化的跡象。   這是首個針對乳癌倖存者進行10年追蹤的PAA大型研究。研究發現,腫瘤的嚴重程度會影響老化加速的程度。罹患乳癌三、四期或高度惡性腫瘤的女性的老化加速程度最高。此外,化療與內分泌治療與生物老化加速呈現高度相關。進行化療在確診後一年內,PAA增加幅度最顯著;而內分泌治療則具有長期影響,在治療後10年仍持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癌症治療都對老化產生相同影響。長期來看,手術與放射治療對於老化加速有較小的影響。此外,全身性治療可能比局部治療更顯著地促進老化。   研究的意義以及未來方向 研究結果顯示,乳癌倖存者在康復後仍需持續追蹤健康狀況,以了解癌症治療如何影響老化,能夠幫助改善治療後的照護,並可能促成減緩老化影響的策略。進一步的研究仍需探索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或其他干預措施是否能減緩癌症倖存者的老化。   隨著乳癌倖存者人數持續增加,關注癌症治療的長期健康影響十分重要。此研究提供了影響加速老化的各種因素,有助於未來的研究發展與乳癌倖存者的健康照護政策的制定。   《乳癌倖存者的癌症特徵與治療方法影響老化速度》發表在《Aging》期刊       編譯來源:Aging-US(2025.3.7)、EurekAlert(2025.3.18)      
+ read more
乳篩放寬補助年齡!40至74歲女性每2年免費篩1次
2025.03.04
乳篩放寬補助年齡!40至74歲女性每2年免費篩1次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生率居第一位,且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為了提高早期發現並降低死亡風險,台灣政府自2025年起,將公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補助對象,從原本的45-69歲擴大至40-74歲的女性,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免費篩檢。   乳癌篩檢擴大的意義: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乳癌篩檢對於降低乳癌死亡率有顯著效果。國內研究顯示,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9%以上,然而若延誤診斷至晚期,五年存活率僅約39.2%。   擴大篩檢年齡至40-74歲,將讓更多女性能在無症狀時就發現乳癌,進而提高治癒率、減少晚期診斷的負擔。此外,政府的補助措施也降低了經濟障礙,使更多女性能夠定期接受乳癌篩檢,避免因篩檢費用而延誤檢查。擴大篩檢不僅強化疾病預防,也能提升了整體社會的健康意識。   乳癌篩檢再升級 如何讓更多女性真正受惠? 擴大乳癌篩檢年齡讓更多女性能及早發現,但如何讓社會大眾對乳房健康有更多認識,並讓篩檢更符合需求,則是下一階段的目標。除了擴大年齡範圍外,政府應思考如何提高篩檢率,確保這項政策真正發揮作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2023年婦女乳癌篩檢率為39.3%。隨著新政策的推動,政府應設立具體篩檢率目標,並訂定可行策略,如加強社區推廣、與民間組織合作等,讓更多婦女願意參與篩檢。   此外,乳癌篩檢是否納入職場健康政策,鼓勵企業提供乳癌篩檢假,或推動職場內的篩檢計畫,讓職場女性能夠無壓力地參與檢查,這不僅能提升篩檢率,也能促進企業對女性員工健康的支持,進一步改善職場環境。   對於乳癌高風險族群,如家族病史者或乳房密度較高的女性,如何加強衛教、提高風險意識,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此次政策擴大至74歲女性,顯示政府重視高齡女性的乳癌防治。然而,高齡女性是否能夠定期接受篩檢?他們是否面臨交通、健康狀況或資訊不足的困難?政府應提供更多高齡友善的篩檢策略,例如提升長照機構內的篩檢可及性,或讓家庭照護者更容易協助高齡女性參與篩檢等。此外,對於75歲以上女性,是否應該有個別化的篩檢建議?這些問題需要更多研究與政策討論,以確保高齡女性在健康照護上不被忽視。       (文/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陳書芳)      
+ read more
預防乳癌!英國核准預防藥物
2024.06.19
預防乳癌!英國核准預防藥物
安美達錠(Anastrozole)是乳癌治療藥物,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署於2023年11月初核可安美達錠用於預防停經後女性乳癌,推估將有約24萬名中度或高度乳癌風險的女性可使用該藥物。   2019年的臨床試驗指出,安美達錠可降低部分女性乳癌發生率約50%。作用原理是阻斷一種被稱為「芳香酶」的酶,進而抑制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它只適合停經後婦女使用,可能會引起潮熱、頭痛、憂鬱、噁心、關節痛、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儘管如此,安美達似乎比另一種用於預防的藥物泰莫西(tamoxifen)更有效,引起的副作用更輕。   根據英國政府的推估,如果24萬名中/高度乳癌風險的女性中有25%選擇服用該藥物,大約可預防2,000例乳癌病例,可為公共財政節省約6億台幣的治療費用。   安美達一種相對便宜的非專利藥物,專利在英國已到期,每劑約60塊錢台幣,目前在美國尚未獲批用於預防乳癌。   英國國民保健署執行長Amanda Pritchard表示:「這項重要的降低風險的選擇現在可以幫助成千上萬的女性及其家人避免乳癌診斷帶來的痛苦,真是太棒了。讓更多女性過上更健康的生活,遠離乳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更多關於乳癌 初為人母的年齡與乳癌風險有關? 給乳癌防治加點不一樣的顏色! 新發現!更多與乳癌有關的基因       編譯來源:Forbes(2023.11.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