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20-07-11
「XX」不是粗俗的名詞!—為女性充權先...
圖:波蘭藝術家Iwona
Demko率領一群婦女在2016年波蘭反人工流產遊行中高高掀起裙子
20年前,Catherine Blackledge撰寫的《陰道史》(The Story of
V)一書,打開對女性生殖器官討論的界線。再次發行時,她特別談到以「外露女性生殖器官」作為倡議手段及「為什麼我們在關於陰蒂的事情上要撒謊」。
為什麼要寫《陰道史》
20年前,Blackledge想著要寫一本讚揚陰道美麗和力量的書,她當時是歐洲新聞中心的科學記者(她擁有化學博士學位)。她和朋友一起去看《陰道獨白》,發現該劇非常動人。她讀到陰蒂比過去想像的大幾十倍的發現。她想閱讀更多,但是當她開始搜尋時,她能找到的都是關於陰道疾病的書。
她說:「這已經說明了一切,關於陰道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陰道疾病。您可以找到有關陰莖的各種歷史、節日,這些都在慶祝男性的陽剛氣質。相比之下,關於女性卻完全沒有類似的內容,這種落差令人感到挫折,因此我決定要出版一本書。」。
她也提到,事實上她寫這本書還有出自個人的原因:在她21歲生日的前幾天,她被告知她很可能不孕。她表示她當時只是把訊息拋開,但她認為寫書的動機確實來自那個黑暗的地方。那就是,如果她的生殖器無法正常工作,她忍不住會認為自己變得不那麼女人。她認為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在探索女人意味著什麼,因為她知道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損害或是個不完美的女人。
是V的故事 但不可以是VAGINA的故事
Blackledge毫不猶豫地認為她的第一本書,一部跨越兩千年的陰道文化史,應該叫做:「陰道」。但是,在20年前,這個想法進展的並不順利。
Blackledge
說:「我一直很喜歡陰道這個詞。我認為這聽起來很崇高且典雅,但出版商卻完全不這麼認為。他們被這個想法嚇壞了,有些人在會議中甚至連這個詞都說不出來。」。
她和出版商在討論書名上時彼此都有妥協,最終將其命名為「V的故事」。該書於2003年出版,從科學和歷史的角度探討陰道,其內容包含了從外露女性生殖器官的傳統(展示女性生殖器以抵禦邪惡的百年傳統)到陰道在生殖中扮演的角色。
這本書成為暢銷書,在將近20年後重新發行。這期間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在2020年要如何重新命名這本書才能與其他關於陰道的書有所區隔?如:Natalie
Angier撰寫的《女人:親密的地理》、Naomi
Wolf撰寫之《陰道:一個新的傳記》、Emma LE
Rees的《陰道》和Jennifer Gunter的《陰道聖經》。
掀起裙子
因此,Blackledge選擇以「掀起裙子:被埋沒的陰道力量」(Raising
the Skirt: The Unsung Power of the
Vagina)作為書名。她說,這尤其重要,因為自從她寫了有關外露女性生殖器傳統的文章以來,掀裙子已被廣泛用作表達政治意圖的姿態。例如:波蘭藝術家Iwona
Demko率領一群婦女在2016年波蘭反人工流產遊行中高高掀起裙子;藝術家Amanda
Sage的畫作「Ana
Suroma」一名女性掀起裙子並尖叫,該幅畫出現在2017年洛杉磯女性大遊行(Women’s
March)中;同年在義大利,外露女性生殖器官的示威遊行抗議性別歧視和男性加諸於女性的暴力。
波蘭藝術家Demko稱Blackledge的書是她的「聖經」。自2014年以來,Demko已發起了11次以外露女性生殖器官示威抗議的活動,她告訴Blackledge她和其他抗議者這樣做是為了「讓女性停止對其陰道感到羞恥」。抗議活動是要找回關於女人和女性氣質已失去的含義、恢復女性因為擁有生出新生命的能力而產生的價值。為了強調女人的重要性……這個完美的姿態給予了女人勇氣。
Blackledge說:「我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是,即使在20年前沒人知道掀起裙子的意涵,現在,有女性在示威抗議中使用它,藉由掀起裙子來展現女性力量。」。
1672年已知陰蒂的真實結構 至今仍在向女孩隱瞞
Blackledge說:「我認為有一個時刻是每位天生有陰道的人都會都曾體驗過的,那就是當妳意識到自己與有陰莖的人受到不同的待遇時,或是當妳意識到妳並未受到相同程度的尊重時。我確實認為女性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傷害。我們對生殖器感到負面,因為這似乎是為什麼我們受到不同待遇的原因。」
Blackledge對兒童性教育書籍缺乏變化感到憤怒。最近,她和女兒一起讀著這種書,她驚恐地看到陰蒂被形容為「小小的豌豆形器官」。她表示:「事實當然不是這樣,這是過時的訊息。我們經常降格女性力量,無論是在性、創造或保護方面的力量。所有這些教科書都應用『叉骨形結構』來描述陰蒂,它的結構包括妳可以摸得到、冠狀的一塊肉、骨幹和兩個深深根植在陰道兩側的分支。1672年就已經知道了陰蒂的叉骨形結構,但我們仍在向女孩隱瞞這些信息。」。
Blackledge寫了父母如何因為拒絕使用正確的語言,使的陰道的汙名無法去除。她寫道:「在英國,大多數父母選擇使用委婉語來指稱陰道,例如:花朵、花冠、仙女或前面的屁股。『陰道』和『外陰』不是錯誤、粗魯或太解剖學的詞,它們很單純地是正確的詞,然而,成人自己的焦慮使『陰道』和『外陰』帶有顏色。」。
她還認為女孩應該了解有關女性生殖器力量的古老故事。她說:「想像一個世界,女性在少女時期被告知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關於女神掀起裙子使世界再次變得肥沃的神話,或者掀起裙子擊敗軍隊等。我們都知道希臘英雄人物『Bellerophon』和他的飛天馬翼馬『Pegasus』的故事,但我們不知道那些向英雄和飛天馬掀起裙子並戰勝他們的女人。我告訴女兒所有這些事情,因為我覺得這會帶來改變。」。
父權根植於控制女性的生育
如今,出版商可能樂於在書封上印上「陰道」,女性也可能會掀起裙子以示抗議,但生育權受到的挑戰在全世界正在增加,Blackledge認為這個現象根植於那些對於女權進步感到緊張的男性。有許多男性樂見男女的權利基礎變的平等,但也有不少男性對於權力縮減備感威脅。她認為這是造成問題的源頭。父權真的是根植於控制女性的生育。
Blackledge承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也認為改變總要從某處開始。如果不使用正確的詞來指稱陰道和外陰,如果不告訴女人和女孩關於女性生殖器的故事,她們絕對不會對擁有陰道感到自在。如果我們用不一樣的心態進行討論,將會對女性的心理帶來很大的改變。
Blackledge以卵子這個比精子大8萬倍的細胞為例。許多人有著精子面對驚險的旅程仍英勇地朝卵子前進的觀念,但如今已經知道是卵子在掌控全局。卵子控制著精子的行為,她將精子拉向她再吞沒他。
Blackledge表示:「我們在很多事物上所用的語言都跟男性主動、女性被動有關。當這個現象改變了,我認為將會是個巨大的轉變。目前我們仍困在舊的語言中。」。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2.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2
為什麼COVID-19 殺死的男人比女人多?...
為什麼Covid-19殺死的男人要多於女人?該病毒如何影響以女性為主的一線衛生工作者?這是研究人員在全球大流行中努力解決的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傳統上,醫學研究一直由男性主導研究,而他們的醫學研究涉及的細胞、動物和人類都以男性為主,這意味著治療的進展是針對男人的生物性。日前,澳洲人權研究所宣布已與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合作,展開了兩個COVID-19研究項目,這些研究項目將消除醫學研究中常見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偏見,這種偏見會阻礙患者獲得最佳的醫療照護。
例如,心臟病是澳洲婦女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但心臟病仍然主要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許多普遍理解的症狀是男性─而非女性─所經歷的。這可能讓女性及其醫生有時意識到疾病的跡象為時已晚。
一個發表在澳洲醫學雜誌2018年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男性患者,心臟病發作的女性可能只有一半接受適當治療;在半年內的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
以性別為核心的COVID─19澳美跨國研究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專案經理K.Thompson說:「依靠僅由男性產生或發生在男性的證據,就可能導致女性如何患病的錯誤假設。」。
COVID-19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自6月初在《BMJ開放健康》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分析發現,自大流行開始以來,發表過有關該疾病研究的所有作者中,女性只佔三分之一,而作為資深作者更少,儘管參與研究和治療該病毒的多為資深女性。
分析發現:封城(lockdown)措施讓女性有更多家庭教育、育兒和其他照料的責任,限制她們致力於研究的能量,進一步擴大現有的不平等。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男性受COVID-19的影響比女性更嚴重,因為該病毒是由雄激素控制的一種酶(ACE2)活化的。最近發表的兩項小型研究描述了有許多因COVID-19住院治療的男性是禿頭,這為理論增添了動力,因為男性禿頭與高水平的雄激素有關。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檢驗這個假設。
Thompson指出:「我們發現男女中COVID-19的發病率相似,但更多的男性正在死亡。…..
因為變數太多,我們難以理解造成差異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照護人員多為女性,如果我們沒有許多關於受試者的背景資料,那麼得到的結果將會是扭曲的。例如,如果受試的女性多於男性,我們在那裡就會看到人為的比例差異。」。
除了疾病的生物學差異的複雜性,研究的另一挑戰是,許多國家的報告根本沒有COVID-19病例或按性別列出的死亡人數。擁有性別平等政策的先進國家更有可能報告這些細目,而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則更少。
澳美的兩個研究項目
第一個研究項目將分別研究全球COVID-19男女數據,繪製大流行期間健康和一線家庭暴力服務的活動圖象,並調查在第一線的衛生工作者。
第二個項目是「醫學研究中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它將檢視當前澳大利醫學研究系統中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差距,並開發結合性別結果的健康經濟模型,以便更好地使用研究資金。
澳洲人權研究所所長L.
Chappell教授說:「獲得健康是一個重要的人權議題。…..令人震驚的是,在重要的健康問題上對婦女的經驗知之甚少,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婦女正在失去獲得適當醫療保健的機會。這是對人權的根本侵犯。」。
事實上,男性也受到性別偏見的不利影響。骨質疏鬆症通常被認為是停經後的女性疾病,但是男性佔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髖部骨折的近三分之一。因此,所有領域的研究都必須「以性別為核心進行並以交錯的視角工作」。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6.2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1
5年內飲料公司廣告含糖及能量飲料花費...
最近一份報告Sugary Drinks FACTS
2020顯示,2018年飲料公司花了10.4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為含糖飲料和能量飲料打廣告,比2013年增加了26%。該報告紀錄了飲料公司持續且廣泛地針對兒童、黑人和西班牙裔青年投放含糖飲料的廣告,這助長了影響有色人種的健康落差。
研究作者F.
Fleming-Milici博士說:「飲料公司已承諾採取行動以減少人們從飲料中攝取到的熱量,但與此同時,他們大大增加了其未減少熱量的含糖飲料的廣告。飲料公司不應該犧牲孩子的健康而獲利,而應該將他們的廣告投入到那些有益於健康而非埋沒健康的產品上」。
用在含糖及能量飲料的廣告費用
該報告指出,在含糖飲料廣告總支出中,單單花在促銷一般汽水及汽水品牌就用了一半以上的總支出(5.86億美元,約新台幣169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41%。相比之下,所有低糖和無糖飲料的廣告支出加在一起,包括水和100%果汁,總計為5.73億美元(約新台幣166億元)。
2013年至2018年期間,各種含糖飲料的廣告支出都有增加。運動飲料廣告增加了24%,在2018年總計達到1.59億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冰茶的廣告幾乎增加了2倍,從2013年的38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11億美元(從新台幣11億元增加到32億元)。
鎖定特殊族群的行銷
該報告還發現,公司繼續鎖定黑人和西班牙裔年輕人投放含糖飲料電視廣告,這些年輕人比非西班牙裔白人年輕人飲用含糖飲料的比率更高。這些針對性的宣傳不成比例地影響有色人種肥胖和其他與飲食相關的疾病,助長其負面健康結果,是嚴重的問題。系統性和制度性對於健康和機會的障礙也導致有色人種的健康狀況較差和持續的落差。
研究作者J. L.
Harris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飲料公司持續針對黑人及西班牙裔社群投放廣告,這加劇了影響這些社群的持續的健康落差。公司不應針對有色人種投放幾乎是在宣傳不健康產品的廣告,並埋沒為了改善年輕人長期健康而做的努力。
其他重要發現有:
* 青少年仍然是含糖飲料廣告的主要目標受眾。
*
學齡前兒童和兒童暴露於含糖飲料電視廣告的情況正在增加。
*
含糖飲料廣告主要由「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推動。「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分別佔所有含糖飲料廣告支出的38%和31%。從2013年到2018年,「百事可樂」含糖飲料廣告支出增加了28%;「可口可樂」含糖飲料廣告支出增加了81%。
*
2018年,4個品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佳得樂」(Gatorade)和「激浪」(Mtn
Dew)分別花費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來宣傳含糖飲料。
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
飲料公司應承諾停止繼續鎖定有色人種行銷含糖飲料
*
州和地方政府應對含糖飲料徵收消費稅,並將所得收入用於由社區訂定的計劃和服務,以減少健康和社會經濟落差。
*
美國食藥局(FDA)應制定法規以解決實務上不清晰的標示,例如:要求在產品包裝的正面公開產品含糖、含低熱量甜味劑、果汁和咖啡因的含量。
*
州和地方政府應禁止業者向18歲以下的兒童銷售能量飲料和濃縮型能量飲料,並要求將其放在不易看見的地方(例如櫃檯後面)。
*
基層和其他倡議團體應展開倡議活動,強調過多含糖飲料廣告,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和有色人種投放的廣告。
*
醫療人員應針對兒童和青少年舉辦活動,以提高對這些危害的認識,尤其是對於那些被認為比汽水和能量飲料更健康的含糖飲料,如運動飲料、冰茶和風味水等。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6.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5
中選會駁回人工流產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
由彭迦智領銜提出的「人工流產前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提案,因領銜人屆期未補正,中選會予以駁回。
屆期未補正 提案駁回
基督教政黨「合一行動聯盟」主席彭迦智提出於去年11月提出修改優生保健法之公投提案,欲增訂條文要求女性於施行人工流產前,應有六天思考期並強制諮商輔導。
此案於今年3月27日舉辦聽證會,會後中選會因違憲之虞等原因要求領銜人限期補正,但屆期未補正,此案予以駁回。
人工流產公投案 引發婦女團體反彈
彭迦智於去年提出兩項與人工流產有關之公投提案,為因應宗教勢力對女性身體自主的侵害,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組成行動聯盟,關注公投案發展,並研議行動策略。2020年1月發起連署,對中選會提出「人工流產前強制思考期與輔導諮商」公投提案之聲明,此聲明後為聽證會參考資料之一。
為了讓社會更瞭解女性的聲音與需求,台灣女人連線舉辦了一系列活動,針對人工流產議題的不同面向進行討論並蒐集意見,包含「面對人工流產抉擇心路歷程徵文」以及四場網路直播座談會:「人工流產法規總體檢」、「女人在人工流產前應被強制諮商與思考嗎?」、「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徘徊的那些身影」與「Pro
Life or Pro Choice:尊重生命,尊重誰的生命?」。
2020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人工流產」為題,對政府提出政策建言與訴求。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書芳表示,宗教團體提出公投目的是在阻卻女性進行人工流產,而非為了女性健康。其實國內外反人工流產的人士,想方設法都是要讓人工流產更困難進行。這個公投提案雖被駁回,但宗教團體還是會持續透過各種可能的管道提高人工流產門檻。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2
希臘東正教重申 基督徒不應做瑜珈
希臘東正教教會宣布瑜珈和基督信仰絕對不相容,不贊成教徒透過瑜珈抒解壓力或鍛鍊身體。
新冠病毒疫情 教會再次採取行動
希臘東正教教會是希臘最有勢力的機構之一,影響力遍及政治和司法,也積極阻止其他宗教的傳教。
2015年教會就曾正式宣佈,基督徒不應練習瑜珈。教會的管理機構表示,瑜珈不只是「一種運動鍛煉」,而是印度教的基礎。瑜伽絕對不符合東正教信仰,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沒有地位。
新冠病毒大流行,多有媒體推薦人們用瑜珈來抒壓,使得希臘東正教再次採取行動,正式表示不贊成教徒透過瑜珈抒解因新冠病毒隔離在家造成的壓力。
印度教政治家Rajan
Zed覺得很遺憾,希望希臘正教重新考量,讓人們學習瑜珈的好處。他認為身心的訓練和信仰沒有衝突,只會讓心靈更健康。
瑜珈與印度教有關嗎?
根據國際瑜珈聯盟的統計,全世界大概有三億人練習瑜珈。但是,瑜伽的本質是否為印度教的活動存在爭議。認為瑜珈與印度教有關的人認為,瑜珈的精神要素源自印度教,例如拜日式來自對印度太陽神蘇里亞的敬禮。
2015年加州法庭辯護,認為瑜珈可以納入學校的體育課,因為運動本身是非宗教的,只要瑜珈老師也是如此教授。
希臘東正教教會也要求神職人員避免參加扶輪社和獅子會國際組織的活動,因為這些團體不只是社交活動,也包括宗教活動(例如新會員入會的儀式),祈禱詞中對上帝的稱謂也過於模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0.06.0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5-04
溫暖的天氣能抑制冠狀病毒嗎?
全世界都在尋找氣候變暖可能減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徵兆。目前這個病毒已經造成超過24萬人死亡,由於各國實施封城及限制旅行,讓全球經濟陷入谷底。
但是,我們目前對疾病爆發的季節性的瞭解還是停留在「期待」的無力感。
新冠病毒是「季節性的」嗎?
一些傳染病專家希望如此。但是他們無法確定,因為這種病毒存在的時間不夠久,科學家還無法收集到他們所需要的證據。
英國East Anglia大學傳染病專家P.
Hunter博士表示:我們所能做的只有與其他類似方式傳播的疾病相比。
專家確實知道,如流感、咳嗽和普通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會有季節性影響,使疫情容易預測和抑制。
眾所周知,某些環境可以促進病毒的傳播:寒冷的天氣、濕度和人們在冬季的行為模式會影響流行病的路徑。
George Washington大學急診醫師和公共衛生教授L.
Wen表示:「我們不知道新冠病毒是季節性的還是非季節性的,但我們確實知道其他冠狀病毒有季節性。」
冬天如何幫助呼吸道疾病傳播?
英國Reading大學細胞微生物學專家S.
Clarke表示:「寒冷天氣導致咳嗽、感冒和流感蔓延的原因是冷空氣導致鼻腔和氣管受到刺激,使我們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通常冬天也讓人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室內和聚集在一起。
許多呼吸道感染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釋放的飛沫傳播。據疾病專家表示,當空氣寒冷乾燥時,這些飛沫更有可能漂浮在空氣中更長時間——行進得更遠,感染更多的人。
美國國土安全部科技局代理局長W.
Bryan表示,美國政府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當溫度和濕度升高時,特別是暴露在陽光下,冠狀病毒會失去效力(potency)。
新冠病毒似乎在潮濕的環境中衰變得更快。美國實驗發現,不鏽鋼上的病毒於黑暗和低濕度環境中,其半衰期─即一半的病毒沒有活動力且不再具有傳染性─為18個小時。
而在高濕度下,半衰期降到6小時。在高濕度和陽光下,半衰期下降到2分鐘。
美國傳染病協會發言人A.
Adalja表示:「我們知道病毒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許多病毒在高溫或紫外線輻射暴露高的地方無法存活。」
但Adalja提醒,雖然夏季的環境可能損害病毒在物體表面生存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無法在人與人中傳播。
溫暖的天氣會能幫助控制新冠肺炎嗎?
Hunter表示:「在北半球的夏季,新冠肺炎可能會大幅度下降。」
「它是否會再次捲土重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他補充說明。「如果夏天,它大量消失,卻在冬季再次出現,我也不會感到驚訝。」
但Adalja表示,總的來說,由於有許多人沒有免疫力,新病毒可能還會繼續傳播。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4-15
大麻可能損害女性生育能力
近年來,有些國家合法大麻的使用,由醫藥的需求變成育齡成年人最常使用的娛樂性物品。
目前,尋求不孕治療的患者被建議不要使用大麻,但支持這一說法的科學證據是薄弱的。這使得醫生很難對接受體外受精的患者提供適當的建議。
根據在2020內分泌學年會預備發表的一項動物研究顯示:女性的卵子暴露在大麻中的神經活性成分THC裡可能會發生其胚胎發育的能力受損,導致她可能無法持續懷孕。
大麻如何影響胚胎發育?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相當於治療和娛樂劑量的THC注射於母牛卵子。卵子被收集並使其成熟,並分為五組:未經注射、控制、低劑量THC、中劑量THC和高劑量THC。
研究人員測量了卵子的發育速率和基因表現,並評估胚胎在特定時間點達到關鍵發育階段的能力。隨著THC濃度的升高,他們發現經過處理的卵子到達這些檢查點的能力顯著下降和延遲。
暴露於THC會導致產生連結蛋白(connexins)的基因表現顯著減少,通常在品質較好的卵子其連結蛋白基因表現會增加。品質較差的卵子其連結蛋白基因表現較少,已被證實會導致胚胎的發育較差。
該研究的初步數據還顯示,與未注射的組別相比,THC注射組共會影響62個基因的活動。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M.
Misner說:「這種暴露過THC的胚胎不太可能在發育的第一周後存活,從而導致不孕症。」
研究摘要將發表在《內分泌學會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4.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13
婦團籲政府建立制度讓乳癌患者不傷「心...
今天是台灣第5屆「為女著紅(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是國際社會為提高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的行動。今年主題為「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乃鑑於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而近年雖然乳癌治療日趨進步使患者存活率上升,但患者可能因治療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為提升社會對此的認知並呼籲政府制訂相關的政策,台灣女人連線及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於今日召開記者會。
會中,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乳癌患者因經常同時接受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因此心血管暴露於雙重風險當中。研究指出,乳癌倖存者約有75%,於確診10年後死於非乳癌因素,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多。然而,多數乳癌患者不知道未來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亟需提升社會相關認知。而確保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政府責無旁貸,應編列預算,制訂「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在歐美行之多年,呼籲政府先以乳癌患者為對象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之試辦計畫,保護她們的健康與生命,並推廣至更多癌症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張瑋婷主治醫師表示,許多研究指出,癌症化學治療如小紅莓、紫杉醇及賀癌平等具有心臟毒性,可能使患者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放射治療亦因照射部位接近心臟可能使心臟組織肥厚、鈣化或動脈發炎,增加心包膜疾病的風險。乳癌患者在確診時多只有3、40歲,以後碰到心血管疾病機率是高的。所以患者需要跨科別的治療,這叫做「抗癌護心」─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亦即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及治療後有心臟科及腫瘤科醫師共同照護患者,以確保癌症患者獲得適合的治療計畫,守護其心血管健康。這並不是干涉腫瘤治療,而是一起幫助患者在腫瘤治療中獲得比較好的心血管照護。如果病人可以早期發現早期做治療預後都很好的,以前被發現的病人都已經是到很晚期心臟衰竭開始出現的時候,那時候開始做治療其實都很枉然。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分享其身為乳癌患者經驗,她表示她罹癌20年,最早期使用小紅莓,但根本不曉得它對心臟有風險。治療後,她的心臟一直砰砰跳,睡覺時很怕自己無法再負荷那麼快的心跳。之後癌症復發,左側乳房放射線治療又照了40次治療。但是一直沒有任何人告訴我有關心血管疾病可能的風險。所以剛剛看到張醫師的簡報真的很感動,有一群醫師默默地呼籲抗癌護心的重要性。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與台灣女人連線共同努力,讓乳癌患者的姊妹接受治療時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癌症患者需要全方位的照護,乳癌患者的護心會是我們的第一步。所以今年很明確的是我們跟奇美合作結束以後會啟動一個更具體的試辦計畫,包括盤點資源、教育訓練等,希望可以盡快地讓所有婦女朋友得到心臟保護。
註: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及參與活動,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更多相關消息:「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活動專頁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10
每天一杯牛奶增加乳癌風險??
牛奶是促進身體成長的營養食物,但是一直以來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它有負面影響。最近一項研究的結果更是令人驚訝─即使每天只一杯牛奶,乳癌風險可能增加50%。
根據研究作者G.
Fraser,每天只喝1/4至1/3杯牛奶(相當於60毫升至80毫升),患乳癌的風險就會增加30%;每天喝一杯(237毫升),風險上升到50%;每天喝兩到三杯的人(473毫升至710毫升),風險會進一步上升到70%至80%。
Fraser博士表示,這份觀察性研究提供相當有力的證據,顯示牛奶或其他與喝牛奶密切相關的因素可能影響女性乳癌風險。
當前的美國飲食指引建議每天喝三杯牛奶。這項研究顯示,人們應該謹慎看待這一建議。
研究怎麼說?
該研究分析了52,795名北美女性的飲食內容,並追蹤了7.9年,所有這些女性最初都沒有癌症。飲食內容是根據「飲食頻率問卷」得出的。研究也透過問卷了解這群女性的人口統計資料、乳癌家族史、身體活動、飲酒、荷爾蒙和其他藥物使用情形、乳癌篩檢及生殖和婦科病史。
直至研究尾聲,共有1,057例新乳癌病例。研究並未發現大豆製品與乳癌之間有明確關聯;優格、起士和乳癌風險也沒有顯著關聯。
這項研究發現的乳製品的有害影響與最近AHS-2報告一致,該報告指出全素食者比葷食者較少罹患乳癌,但對蛋奶素食者並無非如此。
荷爾蒙是可能的解釋
研究作者表示,乳癌和牛奶有關的可能原因是牛奶中的性荷爾蒙含量,因為乳牛正處於泌乳期,並且通常約有75%的乳牛已懷孕。女性乳癌是一種對荷爾蒙有反應的癌症。此外,一些研究指出,食用乳製品和其他動物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該荷爾蒙被認為可能引發某些癌症。
研究作者表示,牛奶確實具有一些正面的的營養價值,但需要與其他潛在的、沒什麼幫助的影響相平衡。這項研究點出迫切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的探討。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02.25)
* Gary E Fraser, Karen Jaceldo-Siegl, Michael Orlich, Andrew
Mashchak, Rawiwan Sirirat, Synnove Knutsen, Dairy, so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ose confounded mil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dyaa007, https://doi.org/10.1093/ije/dyaa0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7
「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衛...
女性擔心會罹患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健康主要殺手。
女性由於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有的疾病等,有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其中,乳癌患者因為癌症治療方法日趨進步,存活率越來越高,但同時也可能因為癌症治療藥物,讓她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乳癌患者應瞭解密切追蹤心血管之重要性,以免治療了乳癌卻傷了「心」!
乳癌患者面臨雙重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臟及腫瘤指引皆指出,癌症化學治療如小紅莓、紫杉醇及賀癌平等具有心臟毒性,可能使患者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放射治療亦因照射部位接近心臟可能使心臟組織肥厚、鈣化或動脈發炎,增加心包膜疾病的風險[1]。
乳癌患者經常同時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使心血管暴露於雙重風險當中。研究指出,乳癌倖存者約有6成於確診5至10年內死於非乳癌因素,10年後該比例增加至75%,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為最多[2]。然而,研究顯示有75%的乳癌患者不知道未來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乳癌患者的治療及其後追蹤應納入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
政府應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
近年國際上許多醫療機構、指引及研究已開始重視並推行「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即在乳癌患者接受癌症治療前、治療期間及治療後,心臟科醫師及腫瘤科醫師會共同照護,以確保他們獲得最適合的癌症治療計畫[3]。
除了歐美國家外,亞洲如韓國、日本及菲律賓也已積極展開行動。台灣也有醫院開始跨科別照護乳癌患者。根據其資料,自提供共同照護後,患者接受化療後心臟功能異常比率從25%降至5%,患者心臟併發症也顯著下降,顯示提供乳癌患者共同照護之重要性[4]。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呼籲政府以乳癌患者為對象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之試辦計畫,保護她們的健康與生命,並推廣至更多癌症治療。
響應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
「為女著紅」是台灣響應國際愛護女性心血管健康Go
Red for
Women的行動,目前國際上已有超過50個國家每年定期舉辦活動來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在台灣,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2020年3月13日)。今年主題為「為女著紅,讓乳癌患者不傷『心』」,欲提升乳癌患者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意識,並呼籲政府建立心臟-腫瘤科共同照護制度。邀請您一起響應,守護乳癌患者之心血管健康!
參考文獻:
[1] The Economist. (2013). How can radiation therapy cause heart
disease?. Retrieved Jan 8, 2020,
from
https://www.economist.com/the-economist-explains/2013/07/31/how-can-radiation-therapy-cause-heart-disease
[2] Afifi, A.M.et al. (2019), “Causes of death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 US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Cancer.
doi:10.1002/cncr.32648
[3] Patrizio Lancellotti et al.(2018) “Cardio-Oncology Services:
rationale,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A report from the ESC
Cardio-Oncology counci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8.
doi:10.1093/eurheartj/ehy453
[4]
腫瘤護心,不再懼怕--乳癌治療患者前瞻性的心臟保健計畫(2018)。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張瑋婷醫師。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