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聞
2018-07-13
英格蘭宣布:暫停使用陰道網治療尿失禁
英格蘭官員今天宣布,數千名患有壓力性尿失禁的女性將不再使用有爭議的陰道網。
什麼是陰道網
陰道網(膜)植入物是外科醫生用於治療女性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的裝置。女性生產後有時會併發子宮脫垂或壓力性尿失禁(SUI)。
通常由合成聚丙烯(一種塑料)製成,植入物用於支撐陰道壁中受損或變弱的組織。其他織物材質包括聚酯,人體組織和可吸收的合成材料。
一些女性報告手術後出現嚴重且持續的出血、感染、腹部和陰道疼痛,甚至器官侵蝕。在某些情況下,疼痛非常嚴重,無法發生性行為。
由脆性塑料製成的陰道網狀植入物會捲曲、扭曲和切割組織,長期被稱為自從沙利度胺(沙利竇邁、thalidomide)以來「最大的醫療醜聞」。成千上萬的婦女被世界各地的網狀物致殘,並一直處於自殺的邊緣,無法工作並依賴輪椅。
多年來反對者一直要求停止使用「野蠻」的陰道植入物,因為已有數千人因該手術致殘。他們歡迎這「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聞」。但是,這不是一個完全的禁令,而是暫時停止使用陰道網,直到審查者同意五個嚴格的施術條件。
不過,受害者希望它為徹底禁止奠定基礎,因為迄今為止的審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陰道網的好處超過了人類痛苦的嚴重程度。健康與社會關懷部長傑里米·亨特(Jeremy
Hunt)2月宣布的全面審查建議預計將於2019年公佈。
人民力量的展現
抗議組織Sling the Mesh的創始人Kath
Sansom表示:「這是人民力量展現的見證。我們的成員透過書信、電子郵件、拜訪國會及遊說得到這個結果,我很高興。」她補充,這是對該組織的6,100名成員的「支持」,他們已經被這項手術致殘,然後被忽視,有些受害者已經忍受多年了。
Sling The Mesh希望領導該審查的男爵夫人Julia
Cumberlege將直腸固定網(用於直腸脫垂)也列入暫時停用中。Sansom女士說:「這比尿失禁更令人尷尬。女性遭受同樣嚴重的、改變生活的併發症」。
男爵夫人CUMBERLEGE說了什麼?
Cumberlege堅信在能夠更有效地控制併發症的風險之前,不應使用網狀物來治療壓力性尿失禁(SUI)的女性。她表示:「我們還沒有看到有關網狀物的益處超過網狀併發症引起的人類痛苦嚴重程度的證據。我對從婦女及其家人那裡聽到的悲慘故事的嚴肅性和規模感到震驚,現在必須採取行動。我和我的團隊毫不懷疑這個『暫停』是必要的。我們必須停止讓女性面臨改變生命和危及生命的風險。」
男爵夫人Cumberlege列出了解除暫停所需滿足的五個要件,包括向國家資料庫報告每個手術。她補充:「在目前的審查階段,我們不建議禁止,但在我們規定的要件得到滿足之前,暫時停止這種手術」。衛生和社會關懷部以及NHS英格蘭都接受了她的建議。
實際情況是外科醫生已經認識到這一事實,這就是近年來網狀物的使用急劇下降的原因。衛生監督機構NICE已經宣布,只禁止陰道網用在脫垂有爭議的手術—當器官脫落,而不是尿失禁。而在12月份,活躍人士對這一決定進行了攻擊,因為他們估計約有四分之三的婦女接受陰道網是治療壓力性尿失禁。
世界各地的行動
英國政府於2017年9月公佈了對網狀醜聞的三年調查。當時政府拒絕了當時禁令的要求。在新西蘭所有形式的骨盆網都在12月份被禁止,澳大利亞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防止子宮脫垂。在憤怒的受害者多年的努力,蘇格蘭政府在2014年暫停了對壓力性尿失禁的使用。
陰道網在世界受到各種法律訴訟,數據顯示超過10萬人正在控告這些裝置的製造商。儘管在過去一年中廣泛宣傳陰道網的風險,大多數女性沒有遇到任何問題,醫生堅持認為該程序是有益的。
醜聞什麼時候開始曝光?
2017年4月,當NHS試圖躲避媒體對植入陰道網數百名婦女痛苦的關注時,醜聞曝光。資深醫生立即呼籲對有爭議的網狀物進行公開調查,一些人聲稱醜聞可能類似於沙利度胺。
當時,有800名婦女在控告NHS和裝置製造商。但是,目前還不確定英國有多少女性正在試圖採取行動。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7.10)
+ read more
2018-04-27
每天一定要喝足兩公升的水嗎?
每個人都知道沒有水人類無法生存,也聽說過我們每天應該喝約兩公升的水。這樣的知訊可能來自194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食品和營養委員會的一份出版物,當中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成人每天應飲用2.5升水」。該建議還指出「大部分水分都包含在食物中」,例如花椰菜和茄子含有92%的水,不過這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事實。
專家怎麼說?
最近國外新聞訪問了五位醫療和運動科學專家,釐清人是否真的需要每天喝兩公升的水。
澳洲吉朗迪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Karen
Dwyer表示,我們只需要在口渴時喝水,尿液的顏色最適合用來評估自己是否缺水,因為如果缺水,腎臟會濃縮尿液並發送信息給大腦要你多喝水。換言之,如果尿液顏色太深即代表脫水,需要補充更多的水。過量飲水可能是危險的,尤其是對心臟病患者。
雪梨大學的高級講師兼臨床胃腸病學家Vincent
Ho也同意不需要每天喝兩公升的水,並說明每天兩公升水的一體適用的標準不太可能有用,並且患有某些疾病或生活在炎熱氣候下的人可能需要攝入更多的液體。
雪梨大學高級講師Michael
Tam表示,每天兩公升的水,是一位空腹、沒有做任何事情、沒有流失特別多水分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基本飲水量,是一非常粗略的標準。實際上,我們每天會因為運動或炎熱而流失水分,也會從其他來源獲取水分,如飲料、蔬果,當身體將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轉化成能量時也會產生水分。
墨爾本維多利亞大學的體育科學研究員Jon
Bartlett表示,一個人所需的日常飲水量是相當個人化的,取決於他的日常活動、健康狀況和居住環境。即使是輕微的脫水也會對心理和生理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對於身體活躍度高且生活在炎熱環境中的人來說,影響更是明顯。確保自己水分足夠的一個簡單而容易的提醒:口渴時喝水,並在活動程度高於正常或在較熱的環境中增加飲水量。
紐西蘭梅西大學體育運動與營養學院的高級講師Toby
Mündel表示,許多因素決定你的身體需要多少水,包括:身體體積、排汗/尿多少、你的健康或狀態(如懷孕、哺乳)和飲食。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而言,淺黃色或無色的尿液,通常可確認飲水量充足。其他有用的技巧包括在每頓飯之前和每頓飯時喝一杯低卡路里的液體,以區分飢渴與缺水;或者在活動之前、之中和之後喝低卡路里的液體。
雖然很少見,但喝太多液體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更多並不一定更好。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13)
+ read more
2018-04-02
2017年整型手術排行榜
最統計數據顯示,受到肉毒桿菌、填充物注射及化學換膚等微創手術的影響,整型手術數量於2017年持續看漲。
根據美國整型外科醫師學會(ASPS)的數據,自2000年以來,肉毒桿菌、填充物注射及化學換膚手術數量增加近200%。因為名人接受整型手術的新聞不斷傳播,縮胸手術出現了11%的成長率。
2017年的整型手術量(包含侵入型與微創型)較前一年增加約2%。這一年,整型外科醫生總共進行了180萬次侵入性整型手術。
2017年前5大整型手術
1.
隆乳手術:2017年總共進行了300,387次的隆乳手術。隆乳手術一直以來是身體改造中最受歡迎的手術,並在去年成長3%,進而更為普及。
2.
抽脂手術:2017年共完成了近25萬次,抽指手術自80年代開始受到歡迎,並於去年增長了5%。
3.
鼻子整型手術:整型外科醫生去年做了218,924次手術,改變美國人鼻子的斜度、大小和形狀。雖然鼻子整型仍然很受歡迎,但在2017年受歡迎手術程度略微下降,較2016年下降2%。
4.
眼皮手術:2017年進行了209,000次,與2016年相比非常接近。
5.
腹部整型手術:手術量比2016年增加了2%,總共完成了129,573次手術。
2017年前5大微創整型手術
1.
肉毒桿菌:2017年有723萬人注射肉毒桿菌,比2016年增加了2%。
2.
軟組織填充物:完成了269萬次,手術量大約成長3%。
3.
化學換膚:2017年有130多萬人進行化學換膚,該手術的受歡迎程度似乎趨於平緩,僅比2016年的增長1%。
4.
雷射除毛:2017年總計完成了110萬次除毛,約增加了2%
5.
微晶磨皮:這種換膚技術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容整型產業中的一部分,但2017年只完成了740,287次手術,受歡迎程度似乎正在下降。
縮胸手術大回歸 手術成長率11%
2017年醫生執行縮胸手術的次數比2016年多11%。事實上,2016年縮乳的手術量減少了約4%。但最近有更多名人接受縮胸手術,可能對手術的成長有所影響。
研究已經證實,大乳房與女性所面臨的一系列精神和身體問題有所關聯。雖然科學家並不認為大乳房可能導致背部問題,但英國普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發表的一項調查認為,有17%的女性埋怨她們的乳房,並且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運動內衣導致其缺少運動。其他研究則表明,那些覺得自己的乳房大小不太「正常」的女性(不論是過大或過小),都更有可能面臨心理健康問題。
ASPS會長Jeffrey
Janis醫師說:「縮胸一直被報導為是患者滿意度最高的手術之一,因為它對女性的生活品質有積極的影響性,同時解決了功能和美學兩方面的問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8-03-21
第21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前會...
第21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與生產息息相關:期待與改變」
多年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生育議題」有過多次討論,因為生育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它和國家的人力、國民的健康與國家未來發展息息相關,期待促進相關政策的完整規劃與落實。2018年的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與生產息息相關:期待與改變」為主題,針對三個議題持續關注女性生育相關政策。
首先,在台灣女人連線13年的堅持推動下,「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已於2016年6月30日正式施行,未來女性的生產風險由國家承擔。這是由國家承擔女性生產風險的世界首例,為女性權益的一大進步。法案施行已滿一年,應是檢視執行情形的時刻,以求制度運行能更全面地保障女性。此外,根據台灣女人連線2017年的調查,近八成五女性不知道「生產事故救濟制度」,因此需有更多的宣導說明,維護民眾權益。
其次,是產科「開放醫院」合作模式的推動。由於產檢醫師/助產師對產婦懷孕過程有一定的參與,較能掌握產婦的健康與醫療情形,由他們親自接生也會讓女性生產過程比較有安全感。然而,基層婦產科診所可能因設備或人員不足,僅進行產檢而無法接生。若產婦因交通或信賴感等因素選擇就近的診所產檢,至生產時再到有接生設備之醫院生產,接生醫師及產婦可能都因為不瞭解彼此,使得生產過程增加了許多不安與不確定的因素。產科「開放醫院」合作模式將能解決上述困境。
最後,是孕期後期側睡的宣導。新的研究再度證實孕婦在第三孕期側睡,可以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新聞連結)。為了讓更多女性及民眾知道這項研究,安全安心地度過孕期,此訊息有宣導的必要。
面對這些生育議題,不論是新興的或是需要修正的,都需要更多的宣導、檢視與討論,而民間的參與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會前會行動一:2018生育議題問卷調查
目前婦產科醫師因為醫院的人力作業規定及部分基層診所沒有足夠的設備與人力等原因,只能或只願意做產檢,而不接生。逐漸形成女性懷孕生產時,產前檢查(產檢)醫師與接生醫師為不同人的狀況。對於這樣的發展,台灣女人連線想瞭解女性或其家人的想法,做為政策倡議的參考。
2018生育議題調查問卷 https://goo.gl/EDvewa
會前會行動二:「與生產息息相關:期待與改變」座談會
為促進「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宣導與檢討、倡議「開放醫院」概念內涵、以及宣導孕期後期側睡,台灣女人連線與各地婦女團體、醫事團體、新住民團體等民間團體合作,於全台辦理10場座談會。
+ read more
2018-03-12
響應「孕婦側睡 #SleepOnSide」運動
新的研究再度證實:孕婦在第三孕期側睡,可以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新聞連結)。2017年11月20日英國慈善機構TOMMY’S
發起「孕婦側睡
#SleepOnSide」運動,並得到英國國家健康署NHS,皇家婦產科學院,皇家助產士學院和皇家醫師學院的支持,澳洲也響應。
孕婦側睡圖示
孕婦側睡Q&A
1.為什麼孕婦在第三孕期要側睡?
身體提供氧氣的重要動脈是位於後腹腔沿著女性的脊椎右側輸送給胎兒的。在第三孕期時,子宮及胎兒羊水的重量會重達5公斤,在平躺時其重量會擠壓到重要動脈而減少氧氣輸送,影響胎兒生命安全。
2.在懷孕後期側躺入睡,那太不自然了?
「入睡時」的姿勢,也是我們睡眠過程中保持最久的姿勢。只要孕婦以側姿入睡,不管中間是否有變成平躺或醒來是平躺的姿勢,都已經達到降低風險的好處。如果妳中途醒來是平躺的,沒關係,只要再翻身繼續睡就好。
3.我有恥骨聯合分離症或骨盆痛,因此側睡對我來說很困難,怎麼辦?
有這些困擾的孕婦確實很難做到側睡,但有幾個方式可能可以幫助妳在側睡時減緩痛苦:
*
試著在側姿時將妳的雙腿呈上下的姿勢,並用枕頭幫忙支撐上方的腿,可以避免上方的腿壓到下方的腿造成疼痛。
* 用枕頭支撐腿部
* 身體傾斜30度
*
若側睡實在太困難,建議孕婦可以將身體傾斜30度,避免直接讓子宮及胎兒重量壓迫到重要動脈。
4.沒有這些建議孕婦也照樣生出小孩呀!
這個建議是根據4項研究的結論,指出睡姿與胎死腹中有相關。確實過去在沒有這些訊息的情況下,大多數的女性也都生出健康小孩,但是同時也有些胎死腹中的不幸。為了減少這些憾事,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睡姿的改變是可以降低風險。
5.我是平躺入睡,這是為什麼我會經歷胎死腹中嗎?
胎死腹中的原因很多,有些狀況科學家仍無法確定是什麼導致。而側睡運動所根據的研究相當新(2017年11月20日發表),並且前一個同樣議題的研究也才發表不久(2017年7月發表),直到最近專家們才有確定的證據相信睡姿與部分胎死腹中有關。
6.我該如何分享這個訊息?
*
口耳相傳:將「側睡運動」告訴妳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即使她們還未懷孕,他們周遭的人可能有人懷孕。
*
分享到社群媒體吧!分享到臉書、推特或Instagram上,不要忘記使用標籤
#SleepOnSide喔!
7.睡左側或右側有差別嗎?
網路上經常告知孕婦要左側睡,主要依據是紐西蘭的一個小型研究指出,分娩前一天,左側睡的女性胎死腹中的風險較右側睡的低;而還有一說認為左側睡能幫助腎臟排除身體廢物。不過,支持左側睡的結論並未在另外3個研究中發現,因此雖然尚未獲得左側睡比右側睡較佳的共識,但仍是有選擇左側睡的理由。
+ read more
2017-11-24
做愛會死人嗎?
時而看到新聞報導,男人死於「馬上風」。「馬上風」是指因為行為太過激烈,導致心/血管過度負荷而昏厥甚至突然死亡,雖然也會發生在女性,但絕大多數是在男性身上。
最近研究指出這種風險很低,但若在飯後、酒後有性行為或是服用藥物可能會增加風險。
研究分析美國奧勒岡州4,557名發生心臟驟停的案例,有34例與性行為有關。在這34例中有18例是發生在性行為當下,有15例發生在性行為後,並且有32名(94%)是男性。心臟驟停的男性案例中,與性行為有關的案例佔1%,女性則僅佔0.1%。
醫學博士Martha
Gulati指出,因性行為而心臟驟停的風險非常低。不過,研究分析發現因性行為而心臟驟停的案例中,29%的患者有心血管病史,26%有心臟衰竭,因此如果符合這些條件的人要有所留意。
目前還無法釐清性行為的次數和心臟驟停關係,性行為太頻繁是否也會增加風險?其實,我們在性行為中的動量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激烈。
由此研究我們看到一個外帶的重點:身旁的人為心臟驟停者做CPR的重要性。雖然心臟驟停發生時是被看到的,但是多數並未獲得身旁人給予CPR急救,而且在此類的34個案例,只有6例活著出院。Gulati博士也呼籲,身旁的人應於撥打119後立即為患者施行CPR。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1.12)
+ read more
2017-11-02
台灣的女人,你們沒有感覺嗎?
繼好萊塢知名製片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風波後,更多知名、有權男性被指控性騷擾,且名單持續增加中。
此份名單並不包含有權男性如影星 Bill
Cosby、FOX節目執行長Roger Ailes或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等,因為他們的性騷擾醜聞早在Harvey
Weinstein性侵風波之前已被爆出。
名單包括:
電影界
好萊塢明星 KEVIN SPACEY
好萊塢編劇及導演JAMES TOBACK
奧斯卡男主角BEN AFFLECK
政治界
美國前總統GEORGE H.W. BUSH
電視界
美國The Loud House電視劇動畫師CHRIS SAVINO
亞馬遜電視聯播網負責人ROY PRICE
餐飲界
知名主廚JOHN BESH
媒體界
ABC News記者MARK HALPERIN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首席編輯MICHAEL ORESKES
美國Vox媒體編導LOCKHART STEELE
Harvey
Weinstein性侵風波引發美國眾多女性打破沉默、講述自己被性騷擾、性侵的經歷,在臉書、推特等社群平台形成「#MeToo」倡議活動,鼓勵女性勇敢表達自己的經驗。
至今,「#MeToo」倡議活動如星火燎原般地持續鼓舞著女性發聲,並延燒到英國。2017月11月1日,英國國防部部長Michael
Fallon請辭下台,Fallon於請辭信中表示他過去的行為(對一名女記者性騷擾)使他無法達到擔任國防部部長應有的素質。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英美許多女性不再沉默、團結起來讓社會重視性騷擾、性侵害的嚴重性,也確實撼動了政府和社會,但台灣則顯得相對沉默,台灣的女人,真的沒有感覺嗎?翻開台灣新聞,性騷擾、性侵事件並不少見,這些危及女性生命安全的問題應該被重視。若妳有一樣的經驗,加入「#MeToo」的行列。
+ read more
2017-10-18
母嬰同室沒得休息 國健署將檢討政策
親子同室政策可望調整。為提高母乳哺育率,衛福部國健署以增加產檢給付為誘因,鼓勵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促進產婦親子同室;但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近75%育齡女性主張應由產婦決定,或根本不需親子同室,剛生產完的媽媽坦言:「產後親子同室恐沒時間休息。」國健署回應,近期將開會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
國健署2001年起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迄今已187家醫療院所獲認證,其中一項認證指標為24小時親子同室率,獲認證醫院收治的孕婦每次產檢可多補助20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不少產婦都抱怨生產完很累,醫院為達認證強推親子同室,讓媽媽根本無法休息。
台女連今年四月針對近2千名20到40歲育齡女性,問卷調查產後住院期間每天適合的親子同室時間,結果71%認為應由產婦自行決定,另有3.1%主張根本不需要親子同室,顯示約四分之三不滿該政策,僅約25%贊同親子同室。
黃淑英指,不少推廣母乳哺育的國家,近年來已從積極促進改為支持,反觀國健署印製的「母乳哺育教戰手冊」,不僅「教戰」用詞太過強烈,一翻開就提到母乳是媽媽與寶寶愛的約定,暗示不餵母乳就是不愛小孩,且未教導產婦應如何讓嬰兒離乳等,對產婦造成太大壓力,甚至加劇產後憂鬱症,例如她曾聽聞有產婦因產後憂鬱症,且本身無法哺育母乳,承受太大壓力、身心俱疲而萌生輕生念頭,差點釀成悲劇,該手冊用字、內容早該調整。
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鄭博仁認為,哺育母乳好處多,但是否親子同室或餵母乳,應尊重女性自主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有些產婦本身就不宜餵母乳,若寶寶患乳糖不耐症也不適合喝母乳,鼓勵餵母乳政策應更友善。
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表示,親子同室對產婦是否友善可討論,此政策除促進母乳哺育,護理人員也可教導產婦如何觀察、照顧寶寶,仍有其必要。剛生完第二胎的產婦呂小姐坦言,產後真的很累,若體力不支還硬要親子同室,根本無法休息,應視情況彈性調整。
國健署簡任技正施靜儀回應,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該署規劃中的全新餵養寶寶衛教素材,內容會增加配方奶資訊,且不會刻意強調應餵母乳,母乳手冊內容也將一併檢討。(蔡明樺/台北報導)
報導轉載自2017年10月17日19:26《蘋果日報》
+ read more
2017-08-17
隆乳女人悲哀的勝利
在2012年,英國有50,000名女性的生活永遠地改變了,因為她們接受了隆乳手術,但植入的卻是有缺陷的法國製的植入物。雖然5年後,受害者得到正義的伸張,獲得一筆賠償,但不但不夠成本,更無法禰補所承受的痛苦。
2012年6月,醜聞終於爆發!英國媒體報導Poly Implant
Prothese(PIP)公司製造的乳房植入物,破裂機率比其他植體高出兩倍。PIP以填充床墊的廉價工業矽膠取代應以醫療級矽膠製成的乳房植入物,估計全球約有400,000位女性受到影響。
經過5年漫長的審判,德國整容手術證照機構(TÜV
Rheinland)被勒令補償歐洲20,000個遭受醫療過失的受害人。每人大約僅得到3,000歐元,還不夠原來手術的費用,更不用說很多婦女因為植入物引發的長期健康問題,需要更多花費。
有一名女性25歲時隆乳,植入物破裂流出有毒的矽膠,侵入她的淋巴結,為了怕得淋巴癌,手術切除了淋巴結。手術導致了血栓和左臂永久性的神經傷害。一共做了五次手術,嚴重影響工作和照顧兩個幼兒的能力。
另一名女性20歲時,覺得自己哺乳後左乳歪斜,於是選擇隆乳。診所從未告知她植入物有毒,是她自己發現的。英國國家健康服務機構不願意做植入物移除的手術,除非植入物有明顯的破裂。若她私下找診所做移除,同時替換另一種植體的手術,8,000歐元的費用則難以負荷。她説有時想切開胸部,把這些定時炸彈拿掉,但又焦慮拿掉以後,外貌會改變。
這些女性一方面承受身心帶來的痛苦和焦慮,一方面又得承受社會訕笑的眼光。很多有PIP植入物的女性,逐漸感受到這個議題所存在的不公不義,啓動網絡的互助團體,其中最大一個組織Opic在臉書有1,000個會員。她們互相支援,交流資訊,建立情感,也是在法律上對付訴訟對象的重要聚落。
PIP的創辦人最後被迫道歉,且因其出售不合標準的植體,入獄四年,但整容診所卻從未公開道歉。雖然審判的結果有利受害女性,但目前她們還未收到任何賠償金。如果她們要求更多的賠償,以涵蓋當初手術費用、未來手術費用和精神補償,她們必須重啓新的訴訟。
在歷經多年的等待後,這些女性希望有一天她們不再需要互助團體,甚至不再期待有任何金錢上的補償,但她們希望社會真正的瞭解她們所經歷的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醜聞。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807
其他人感興趣的新聞:
多國提出警告 隆乳與罕見癌症有關
隆乳影響心電圖的判讀?
+ read more
2017-06-16
大麻可以治療經痛?
在美國有些州已經合法大麻可以做為治療藥物的使用,用於HIV、癌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身上,現在紐約州的律師準備讓痛經的女性也可以合法使用來治療她們的疼痛。事實上,用大麻來治療女性的經痛在西方草藥醫學早已不是新聞。
去年美國影星琥碧戈柏宣布將銷售大麻系列產品—包括肥皂、巧克力、軟膏等產品來治療經痛,並將於今年開賣。但大麻真的可以治療女性的經痛問題嗎?婦產科醫師Dr.
Lauren
Streicher表示,過去五年來他的病人常問他這個問題,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證實其有效性,現在他不會建議使用。
經痛或月經痙攣是在月經期間因前列腺素分泌過多而導致子宮肌肉收縮所產生的抽痛或痙攣。前列腺素濃度越高,肌肉痙攣會越嚴重,嚴重的肌肉收縮壓迫供應子宮的血管,影響供應子宮的血液,並引發疼痛。大麻中有大麻二酚
(CBD)及四氫大麻酚 (THC)
的成分,前者可以放鬆肌肉收縮,後者主要作用於精神活化。
去年二月,以四氫大麻酚 (THC)為主要成分的產品Foria
Relief以膠囊形式在美國上市販賣,在FORIA的官網上宣稱,THC可以透過在免疫系統作用減緩炎症,進而阻擋疼痛的發生,他們是使用現代的萃取技術,將大麻裡最有效的醫療成分萃取出來,並將其純度及效力標準化,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及可近性。他們並宣稱,使用FORIA可以減緩經痛且不會有精神性方面的影響。
但事實上,這些已經在販售的產品並沒有經過美國FDA核准為可常規使用的藥品。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