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記者會
2006-02-08
[記者會] 2006 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
但自從他們輪流地摧殘了我七天,他們的身體聞起來像糞便和燻肉般惡臭,他們把骯髒的精液留在我的體內,於是,我變成一條滿溢著毒藥和膿血的河流,所流之處一片死寂。
我的陰道,一個生機勃勃四周環水的小山村。
他們侵略它,屠殺它,燒盡它。
現在我不再碰觸它,不再親近它....
「陰道獨白」
_
伊芙‧安絲勒_
_ _
2005年,台灣首次獲得美國「V-Day」授權在台公演美國劇作家伊芙‧安絲勒(Eve
Ensler)的不朽名作《陰道獨白》,並在台北與觀眾們見面。2005年的《陰道獨白》戲劇公演正式對外宣傳後,門票在一週內即被索取一空;此外,更接到數通電話要求加開場次。但礙於美國「V-Day」一個城市只能有兩場演出的規定,無法讓更多人感受它的魅力。
V-Day「陰道獨白」劇曾在全世界1,100多個地方演出,今年(2006)劇作家伊芙‧安絲勒(Eve
Ensler)首度在劇中加入二次大戰受日軍迫害,倖存至今的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故事。
2006年,台北有幸再度成為「V-Day」全球運動的一員。「2006台北V-DAY團隊」由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終止童妓協會等三個關心女性權益的團體以及一群跨文化背景的女性劇場工作者所組成,延續V-DAY「終止女性人身暴力」的精神,集合民間團體的力量,一同以創意的方式,喚起社會大眾關注,並且省思台灣婦女受暴日益嚴重的問題。
「2006台北V-Day團隊」表示,在台灣,施加於女性身上的暴力行為猖獗且令人震驚:根據2004年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統計,全國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共計46,613件,其中38,888件為女性受暴者,高達83%,也就是平均每一天有將近107個女性受到暴力對待;2004年性侵害案件通報案件數共有6,706件,其中多達97%被害人是女性,幾乎每天有超過12個台灣女性遭遇性侵害,這都僅是冰山一角,未通報、隱忍的情況更是無法估計的黑數。女性處境如此,竟是連在家都不安全!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一年一度「V-Day」舉辦,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女性受暴」的處境,並且提升對相關議題的關心及敏感度,希望台灣女人不再暗夜哭泣!
再者,《陰道獨白》一劇原著共有十段獨白,包含不同種族、階級、年紀的女人的不同陰道經驗,有月經、性高潮、女同性戀、生產、婦科經驗、性暴力等,作者伊芙‧安絲勒每年亦不斷加入新的議題。而2006年全球V-DAY主題為支持日軍性奴隸(慰安婦)的求償運動,並向致力於該議題的運動者致敬。為配合年度主題,本劇的導演陸慧綿及楊智媛首度將慰安婦故事納入該劇演出內容。當世界各地演出「慰安婦」的獨白時,同時也聚集世界各地的力量一起為這一群阿嬤們討回公道。高齡九十的台灣慰安婦受害者也將在公演當天登台,提醒大家關心這群垂垂老矣的女權運動者,還在為爭取她們遲來的女性尊嚴、人權和正義而奮鬥。
主辦單位表示,為了讓更多民眾能一同參與這場國際年度盛會,2006年的「V-Day」活動除了擴大演出名劇《陰道獨白》之外,也舉辦了徵文徵件、攝影展、書展等相關活動。「2006台北V-Day團隊」竭誠地歡迎民眾加入「2006
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止」活動,用行動宣示終止暴力的決心。
2006V-DAY台北活動將訂2006年3月10日中文場及3月11日英文場共兩場,在中油大樓國光廳(松仁路3號)演出,學生贊助每張400元,一般贊助每張500元,貴賓贊助每張1000元,並另有中、英文場套票,所得將全數捐給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終止童妓協會等三個團體,作為發展終止女性人身暴力與提升女性正面身體形象之專案。
在正式演出登場前,我們規劃三場系列活動:
(一)
「創意陰道新印象」徵文徵件活動:由台灣女人連線主辦
以「陰道印象」為主題,文字以500字以下為佳,或繪畫、攝影或自由創作立體作品均可,形式不限,即日起至2/13止。參加及獎勵辦法請洽詢「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
(二)
慰安婦阿嬤影像展:由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
2/10-16在四四南村(松勤街50號)展出多達50幅前台籍慰安婦的生活影像紀錄。
2/11下午2~3時將舉辦一場「感動與分享」座談會,邀請對阿嬤議題關心的民眾參與,與阿嬤對談。
(三)「打擊性暴力 直到終止日」名人簽名商品網路義賣活動:台灣終止童妓協會/e-Bay拍賣網
自2/28~3/6日止,進行為期一週的限量商品競標,目前已有名模林志玲、台灣棒球英雄陳金鋒等名人提供V-Day簽名T恤、簽名棒球等紀念商品義賣,全數義賣所得亦將納入2006
V-Day台北活動收益中。
(四)相關的其他系列活動請參閱V-Day
網站:www.vday.org.tw
演出日期:2006年3月10日(五)-中文場 /
3月11日(六)-英文場
演出地點:中油大樓國光廳(台北市松仁路3號)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終止童妓協會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贊助單位:台灣農畜產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華氣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拜耳醫療保健事業群、台灣聚合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個企業團體
+ read more
2006-01-07
[記者會]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
2006/1/7
2005年台灣的HIV/AIDS累積個案已經破萬,本國籍感染者有10,158人,其中女性874名(8.60%),增加的個案是2004年的四倍。根據WHO的統計,2003年全世界感染HIV/AIDS的女性人口為1900萬人,約佔總感染人口的一半,在亞洲女性感染者約佔25-35%。在台灣女性感染者佔8.60%,與國際趨勢相較,台灣HIV感染者女性比例偏低。這個比例所呈現的是事實還是低估?而近兩年台灣女性感染者人數確實呈現急遽增加,其速度遠高於男性(1.8倍),政府的防疫政策有沒有對應這樣的趨勢?
8.6%是實情還是低估?
立委黃淑英認為,由於診斷上的性別盲與篩檢率偏低,台灣女性愛滋疫情有可能被低估。
首先,女性在HIV感染的症狀上,與男性不盡相同,有其「女性特殊的症狀」:如陰道感染、骨盆發炎、月經不規則等,這些會發生在一般婦女身上的婦科疾病,當女性的免疫系統因HIV的侵入而轉弱時,就可能不斷出現,並且更加嚴重難以治療;而且,女性愛滋患者也較會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及子宮頸癌,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在其1994年愛滋病例新定義中,已把子宮頸癌列為預測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然而,衛生署擬定防治計畫時,並沒有這一層面的思考,因此,婦產科醫師及家庭醫師缺乏婦科疾病與HIV關聯的認知及警覺性,女性HIV患者可能因此沒有被診斷出來。這可能是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男性因服兵役有強制篩檢機制,同時,衛生署在HIV自願篩檢的推廣上,仍以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等「特殊族群」為主,使得男性自願接受匿名篩檢比例遠遠超過女性(2004年男女自願篩檢比例為7:1)。女性沒有強制篩檢且自願篩檢率低,可能是造成女性實際感染者沒有被發現而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
女性感染者會持續地比男性更急遽增加?
由男女的病理性別差異及傳染途徑來看,這個趨勢是可能的。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愛滋病,其風險為男性的2倍;女性HIV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數量比男性約低35-65%,但是發病(AIDS)的速度和男性一樣的。台灣女性HIV感染者當中,因異性戀危險性行為傳染由95%降為48.17%、因吸毒感染由5%升為43.94%,毒癮已成為台灣女性感染愛滋之新痛。女性毒癮者可能因共用針頭而感染,也可能因性行為(包含提供性服務)而感染、散播。另外,不同族群的女性由於在性關係的自主程度不同,也可能面臨不同的風險,政府不應只注意「共用針頭」,而忽略了「因人制宜」的安全性行為的宣導。
95年度愛滋醫療預算編列嚴重不足!
自95年度起,愛滋病檢驗治療費用回歸疾病管制局公務預算,疾病管制局當時預估95年愛滋病毒感染者人數將達8989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為219,516元,編列十二億元。而事實上,目前國內HIV感染者已達10,158人,疾病管制局所編列的預算明顯不足,顯見疾管局並無有效監控愛滋疫情的系統。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呼籲
1.
促進婦產科醫師及女性愛滋性別差異的認知,愛滋防疫總動員!
研究指出,罹患性病會增加HIV的感染,早在1998年美國已將預防及治療性病作為HIV防治重要的一環。因此,在台灣女性愛滋防治應該要加強對醫師及民眾婦科疾病、性病和愛滋病關連的宣導,鼓勵女性應有定期、完整的婦科檢查。同時,在醫師(特別是婦產科醫師)的在職教育裡,規劃有性別意識的AIDS課程,以提升醫師的認知,才能有效地防治愛滋病。
2. 提昇女性自願篩檢率,注意保密原則!
政府除了應持續推動孕婦全面愛滋篩檢計畫與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計畫,也應規劃提升女性自願篩檢率。目前篩檢的推動困難,主要仍然是因為社會上對於愛滋病患者的歧視與恐懼,因此,政府在推動自願篩檢的同時,除要落實篩檢前的衛教及諮商外,更應注意篩檢後的隱私保密與後續追蹤管理。
3.
建立適當的愛滋防治衡量指標,有效監控愛滋疫情!
衛生署95年度的施政目標衡量指標,僅有一項與愛滋防疫有關,該項為「男同性戀最近一次行為保險套使用率」。事實上,在台灣毒癮、異性戀間的感染已躍升台灣HIV主要感染途徑,男同性戀者非HIV唯一的感染來源,因此,愛滋防治的衡量指標不應僅針對男同志間危險性行為。我們要求政府應建立能確實反應疫情與性別差異的防治政策指標。
左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立法委員黃淑英、疾病管制局第三組許昭純副組長
+ read more
2005-12-31
堅持健保永續,落實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
堅持健保永續,落實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努力!!
孫友聯(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開始實施以來,不僅是台灣一項指標性的社會政策,更已成促進台灣團結及維護人民健康權的重要社會資產。有鑑於此,由台灣勞工陣線、康復之友聯盟、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智障者家長總會、殘障聯盟、老人福利聯盟及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長期關注健康發展的民間團體,於2004年11月16日共同發起成立「民間監督保聯盟」(簡稱督保盟),以「不要千億健保基金、不要黑箱醫院要脅、支持總額精神」為訴求,假智障者家長總會正式成立。目前盟員團體尚包括乳癌病友協會、台灣青少年福利聯盟、兒童福利聯盟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總會等,已成為被保險人監督健保資源合理公平分配的草根專業組織。
由於「督保盟」的盟員包括來自勞工、婦女、社會福利及病友團體的代表,因此關懷的層面相當的廣泛與完整,自成立以來,督保盟就致力於推動各項健保的改革,並積極的針對健保法修法、總額預算、部份負擔,以及各項與健保資源分配有關的各項議題提出主張,對尋求與官署及醫界的對話與共識,希望共同推動有利於全民健保永續發展的制度改革。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的主要工作:
一、定期召開例行會議,討論全民健保政策發展及各項影響民眾權益之改革方案;
二、推派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擔任「全民健保監理委員會」委員,監督健保政策之執行;
三、針對健康政策議題或改革召開記者會,並提出聯盟具體主張;
四、針對有利於健保醫療資源分配之各項改革舉辦公聽會或座談會,蒐集各界的意見與主張;
五、積極與官署溝通有關各項健康政策之改革;
六、積極尋求與醫界等的對話,共同為健保之永續發展而努力。
然而,為了讓來自民間弱勢者的聲音得以發聲,「督保盟」定期的針對各項健康議題進行內部討論,並在適當的時間,提出具體的主張。例如,我們針對落實「總額預算精神」、「部份負擔調漲」、「落實轉診制度」,以及各項健康支付制度的改革,都扮演著主動且積極的角色。尤其,面對醫界對官署強勢的施壓,「督保盟」從不放棄任何與醫界對話的機會,希望能夠在健保資源合理分配的永續發展的基礎上尋求共識。而在部份負擔和落實有效轉診制度的議題上,督保盟反對調高部份負擔的態度極為明確,並認為這種增加民眾負擔的手段,不僅是懲罰病患,更會實質上造成民眾的就醫障礙,違背健保的精神;同時,有鑑於官署常以調高部份負擔作為落實轉診制度的手段,督保盟更主動要求官署提出具體政策方針,並訂定時間表,建立有效的轉診制度以利醫療資源之合理分配。
此外,在「二代健保」改革的議題上,督保盟於衛生署正式提出修法草案之後,於第一時間內召集會會議逐條研議,並提出督保盟之相對建議。其中,建立全民健保作為維護民眾普及性(Universal)、完整性(Comprehensive)、可付性(Affordable)、責付性(Accountability)以及可進性(Accessibility)的醫療服務。在這個核心價值之下,督保盟堅持二代健保的改革必須以社會公平性原則為無限上綱,其中包括落實總額預算、公平合理之保費負擔、資訊公開透明、醫療品質確保,以及健保資源之公平合理分配。督保盟不僅以負責任的態度提出理性、專業主張,更積極投入遊說工作,希望在一代健保十年的寶貴經驗基礎之上,進行全民健保之改革與使命。
未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將會持續努力不懈的監督各項健保的改革。我們將會把工作重點擺放在二代健保改革的持續監督、建立有效轉診制度,以及醫療品質確保的具體工作,希望透過不斷的社會對話,落實有限健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尤其,在建構有效轉診制度的議題上,督保盟將要求政府提出具體的時程表,並與民間團體充份的溝通、對話,以及全國醫療資源合理分配的前提下,全面落實轉診制度,以導正醫療資源不當扭曲的現象。另外,為民眾就醫品質得以確保,督保盟將會持續推動資訊透明及各項品質確保的方案,讓廣大的民眾能能得到最適切的照護。
督保盟的堅持與努力,需要更多人的投入與支持,讓我們共同為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重要活動大事紀
2004/11/09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以「不要千億健保基金、不要黑箱醫院要脅、支持總額精神」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成立。
2005/04/21
針對醫界以廢總、救健保的大遊行,本聯盟召開「堅持總額、理性對話,拒絕醫界勒索」記者會,回應醫界之訴求,希望醫界能夠理性對話。
2005/07/15
有鑑於衛生署一再以提高部份負擔作為落實轉診制度的手段,本聯盟與立法委員王榮璋、盧天麟及黃淑英辦公室共同舉辦「給民眾有效的轉診制度公聽會」,要求衛生署提出具體落實轉診制度的政策時程。
2005/09/09
本聯盟代表與衛生署代表針對二代健保修法之官署版本進行協商式討論,並逐條提出本聯盟之看法,其中包括確立健保核心價值、保費負擔之連動性、刪除部份負擔之條文及刪除新藥自付差額等等。
2005/09/28
出席立法委員王榮璋國會辦公室舉辦之「健保局執法避重就輕─544家盜刷、移送法辦僅20家」記者會,公布違法醫療院所處分情況,並探究健保局執法標準如何漠視相關法規!究竟盜刷金額達多少才符合移送法辦?期待各界共同監督健保局落實全民健保財務與品質改革之決心。
2005/12/27
假台北大學資訊大樓國際會議聽舉辦「醫療品質民間論壇暨督保盟年度工作報告」。
+ read more
2005-11-17
[記者會]誰是2005婦女健康新殺手?(新...
台灣女人健康網週年記者會
2005/11/17
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是台灣第一個具有性別觀點、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為女人爭取全面性健康資訊及政策權利的健康網站。台灣女人連線自2004年10月成立台灣女人健康網這1年以來,除了藉由網路提供國內外婦女健康相關資訊之外,也到全國各地舉辦座談會,更與其他14個婦女及病友團體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一同落實「男女大不同」的健康新概念。在回顧及檢視這一年來的行動,我們發現,衛生署公布的200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女性死因的前五名依序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然而台灣女人連線在2005年「婦女健康分區座談」的問卷調查中,台灣女性最憂慮的五大健康威脅卻是:青少女安全性行為問題、性侵害、家庭暴力、社會文化壓力及乳癌。顯示女性關注的議題其實與衛生單位所重視的十大死因有所落差。除此之外,今年人數急遽增加的女性HIV問題,更是完全被大家忽略!
台灣女性最憂慮的健康威脅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表示,台灣青少女生育率位居亞洲國家之冠,因此未預期懷孕實為青少女健康的隱憂。但目前政府在推行安全性行為時,重點竟然是在「禁慾ABC」!所謂ABC的重點是指要「禁慾」、「固定單一性伴侶」、最後關卡才是「使用保險套」。蔡宛芬認為,此舉不但反映了政府在青少年性行為的議題上一直不肯正視「情慾真實存在」的事實,還強化傳統對於「貞操」的錯誤觀念。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一直將性侵害及家暴視為女性的人身安全問題,忽略了這些暴力行為帶給婦女在身心健康上的傷害。根據統計,歷年性侵害被害人主要年齡層超過五成以上分佈在12-17歲,家庭暴力更是讓女人連在自己家裡都不安全,而這些都會使女性受害者出現反覆自我傷害以及其他身心不適症狀。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則指出,性別角色本身對女人的束縛、來自家庭社會環境的壓力、以及自我成長不被重視並缺乏社會支持等,都是造成女性身心疾患的原因。例如:台灣目前約有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其中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女性約為20~26%,男性約為8~12%),其原因多元且繁重,91年的調查就顯示,台灣女性憂鬱的主因為「職場關係」、「親子關係」及「夫妻關係」。因此社會環境對於女性健康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被忽略的女性健康死角
婦女的健康常常因為疾病出現的症狀與男性不同而被誤診或忽略,例如HIV的問題:截至2005年10月30日止,台灣的HIV/AIDS累積個案已經破萬,本國籍感染者有9,616人,其中女性803名(8.35%),較2004年12月增加了71.2%。根據WHO的統計,2003年全世界感染HIV/AIDS的女性人口為1900萬人,約佔總感染人口的一半,在亞洲,女性感染者約佔25-35%。與國際趨勢相較,台灣HIV感染者只有8.35%為女性,是由於台灣性教育太成功?台灣女人較幸運?還是因為台灣女人的HIV問題完全被忽略的關係?
國內女性愛滋疫情,有被低估的可能:
長期關心婦女健康議題的立法委員黃淑英表示,對於台灣HIV感染者的女性比例偏低的情形,我們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感到憂慮。憂慮的是台灣女性愛滋疫情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從男女自願篩檢比例來看(2003年男女自願篩檢比例為5.5:1),台灣女性接受HIV篩檢比率偏低,可能是造成女性實際感染者沒有被發現而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而篩檢率偏低,可能與男性因服兵役有強制篩檢機制有關;而衛生署在HIV志願篩檢的推廣上,仍以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等「特殊族群」為主,也會降低女性對HIV的警覺心。
另外,女性在愛滋的症狀上與男性不盡相同,對女性而言,當免疫系統被HIV侵入時,一些會發生在一般婦女身上的婦科疾病,如陰道感染、骨盆發炎等,可能不斷的出現,並變得非常嚴重,而這些症狀可能不會被懷疑與HIV有關。此外,女性愛滋患者也較會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及子宮頸癌,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其1994年愛滋病例新定義中,已把子宮頸癌列為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而1997年國外兩項大型研究指出,罹患性病會增加HIV的感染,因此在1998年美國疾病管制局提出預防及治療性病為HIV防治的一環。因此要誠懇呼籲醫師及民眾,加強婦科疾病與愛滋關聯的警覺性!
台灣女人健康網一向致力於從性別角度重新省思女性健康問題,清除因為性別盲所造成的女性健康死角。為增進與民眾之互動並讓我們的意見有更充分的代表性,除了將繼續在全國各地舉辦座談會聽取民眾意見之外,即日起亦將增設女性健康議題網路票選區,讓台灣女性隨時可上網選出最憂心、最關心的健康議題。其票選結果除了成為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人連線未來重點工作之參考,也冀希成為全國女性為自己健康發聲的管道!
+ read more
2005-11-02
[記者會]「笨蛋 問題不在醫院個別總額...
「笨蛋
問題不在醫院個別總額」--針對醫院將實施個別總額之回應
今日媒體報導,95年度健保醫院部分將實施個別總額,民間監督鍵保聯盟對此出強烈質疑及批評,並感到錯愕與不解!督保盟提出若衛生署執意實施個別醫院總額,若面臨財務缺口擴大、醫療品質失控及重症病患被當人球等後果衛生署一律必須概括承受,並負政治責任。
督保盟表示,醫院一但實施個別總額,除了滿足醫院的「基本收入及利潤」之外,並且違反了費用協定及總額管控醫療費用及浪費的精神,除再度證實衛生署用盡心機圖利醫院之外,醫療品質不受重視之程度更是遠遠超過於醫院收入。醫療成本及費用若有不足,當然可以討論,並且必須回歸支付制度及基於總額之精神下,豈可為確保個別醫院收入,逕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完全置被保險人之權益不顧。督保盟表示,若個別醫院總額只是為了保障地區醫院之生存,不但未能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及地區醫院於分級醫療的角色與功能,反而惡化分級醫療原有之困境,反而應該回歸醫療資源配置及基層醫療發展方向的討論上才能解決地區醫院之困境。
督保盟對於衛生署與醫界私下協商費用分配感到失望,衛生署帶頭破壞原有制度面的費用協定機制,並且對此主張認為毫無論述基礎,醫院個別總額之額度如何計算?以哪一年的基礎來計算?成長率如何預估?病人的療護對象如何選擇?卓越計畫實施的後果想必大家已經淡忘,但被保險人之權益與醫療品質一再被醫療費用、點值等論述淹沒,督保盟再次強調,當醫院之經營成本及財務未能公開之前,在醫療品質的保障未能有配套措施之前,堅決反對違背現有總額精神及協商制度之任何形式的妥協與暗盤交易。
+ read more
2005-10-20
[記者會] 健保局新增未經轉診不必增加...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健保局新增未經轉診不必增加部分負擔之措施
為德不卒』
健保局昨日公告,自下月一日起,門、急診出院病患一個月內及產婦生產後出院後六周內,首次到各級醫院回診,都不必加重門診部分負擔;B、C肝炎治療計畫及無診所地區的民眾逕赴醫院回診和看病,也視同轉診,不必多付部分負擔;花蓮縣豐濱鄉居民因無基層診所,故逕至署立花蓮醫院豐濱分院就診視同免增部分負擔。至於,督保盟一直提醒健保局注意的的部分特殊疾病患者無法到基層診所就醫的部分(如精障者),健保局以「極少數特殊個案」處理,要求病患檢具個人病史及就醫資料,向所在地的健保分局申請,由健保分局針對實際情形審酌處理,對此督保盟表示健保局此舉為德不卒。
今年七月調漲未經轉診民眾之部分負擔金額時,督保盟便曾對轉診之相關配套不足恐影響民眾權益提出呼籲並且反對把不可歸責於民眾的負擔轉嫁給民眾,其中包含對於出院後回診應以療程為考量、地區未有基層診所或是基層無法診治民眾疾病、藥品在基層醫療取得困難者應免漲部分負擔。督保盟認為健保局本次在實施轉診措施三個月後的檢討,僅僅調整三項措施感到無法理解,民眾的就醫限制早在三個月前督保盟便提出呼籲及提醒,健保局當時未能做全面的考量,已使部分民眾因此被迫多付錢,現在新的配套措施中,竟然未將無法在基層就醫的民眾,例如新陳代謝疾病、血液疾病、特殊眼疾、精神疾病等至少超過12萬的民眾納入,而這只是督保盟限於資訊不足下,所知的在疾病類別上的民眾就醫限制,本於保險人應對被保險人之相關權益有善盡維護及注意之義務,健保局不應以逐步檢討為藉口,繼續忽略被保險人之權益。
現行民眾至醫院就醫至少有五成以上都是經由醫師門診預約完成,民眾為維持醫病關係及維護自身健康,已經降低了就醫選擇的自主性,而在台灣的基層醫療以專科診所為主的情形下,對於無法至基層就醫的病患來說,就醫的選擇性相較來說就更低。健保局卻便宜了事,選擇忽視這樣的訊息,督保盟除了將持續為這些民眾爭取應有的就醫權益外,並鄭重向健保局喊話:別再對民眾權益視而不見!
+ read more
2005-10-12
多數女性以為心臟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美國心臟病醫學會(AHA)11日在紐約市所舉辦的記者會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表示,其實大部分美國女性都知道心臟病是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卻都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也不採用任何必要的措施保護自己的心臟。
AHA在過去兩年推動「Go Red For
Women」計畫,極力提升女性對於心臟病的危機意識,兩年來已做到提升了50%。但根據AHA今年的問卷調查顯示,雖有46%的女性將心臟病列為女性死因的主要原因,卻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有得心臟病的可能。AHA認為這中間的落差是一則重要警訊,因此召開記者會呼籲女性對心臟病不再停留在認知上,而是要開始採取行動,作更積極的預防。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00,000名女性死於心臟病,這個數字已超過其他六項死因死亡人數的加總。婦女們大多知道如何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例如:要運動、不要吸菸,但並未意識到他們個人身體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膽固醇及高血壓。因此,「Go
Red For
Women」計畫倡導一連串新的行動,除了延續之前的宣導之外,他們會在文宣上鼓勵婦女每天將手放在他們的心臟,感受心臟的跳動,提供女性及醫師如何辨識女性心臟疾病的癥狀,同時也將更積極地提供女性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資訊,告訴婦女心臟疾病是與他們切身相關的,並鼓勵他們定期就醫檢查。在宣傳上,AHA則會提供「Go
Red For
Women」的胸章給婦女配戴,並鼓勵她們穿著紅色的衣服到明年二月三日,以表達對國家心臟月的支持。
紐約市勒諾克斯山醫院女性心臟病諮詢中心 (Women’s
Cardiac Care at Lenox Hill Hospital)主任 Nieca
Goldberg更呼籲婦女們必須「知道妳的數字」,包括BMI值、膽固醇數值:含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脂量)、腰圍。若本身為糖尿病患者,還必須注意空腹血糖值。
台灣2004年有5,113名女性死於心臟病,占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目前,國內並沒有特別針對台灣女性對心臟病的病意識方面進行研究,同時,也缺乏針對女性心臟病的本土研究。美國的例子對於台灣而言是個很好的借鏡,相關單位應鼓勵女性,從「知道妳的數字」,多關心自身的心臟健康。
+ read more
2005-09-04
[記者會]「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拋開處女魔 作自己身體的主人
日前王姓女子因婦產科內診導致處女膜破裂,因身心受劇烈創傷而向院方索取500萬元的賠償。其實類似的醫療糾紛在2003年年底也曾發生過:北市一婦產科黃姓女醫師,因業務過失破壞了患者的處女膜,被判刑6個月。更早在1999年時,一些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因為資訊不足,作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造成處女膜破裂,更引起媒體一陣騷動,並出現「6分鐘誤一生」的報導。這些事件除了顯示出醫病關係連最根本的溝通及尊重都出現問題之外,更凸顯了當女性健康碰上「處女膜」時的尷尬處境。但是在我們對這些事件的受害者深表同情時,卻忽略了躲在事件背後真正壓迫女性的的元凶——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迷思。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基本上,處女膜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實質上的作用,對於女性身體的健康沒有任何意義,然而這層薄膜卻能夠在女性的心理造成如此巨大的約束及傷害,主要原因在於社會賦予它「神聖」的意義,讓處女膜凌駕女性本身的主體性,而成為女性最珍貴的東西,並藉此壓抑女性的情慾自主發展。
台北市女權會副秘書長張明怡也表示: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時至21世紀,從外籍配偶仲介公司的「處女品質保證」廣告;人造處女膜手術的出現,以及網路上一片一千元的處女膜,在在表現出這種壓迫女性的父權價值依然根深蒂固。追根究底,許多男人至今仍然視女人為自己所擁有的財產,而處女膜的「原封包裝」證實這個女人不是別人「用」過的「二手貨」。
立委黃淑英則認為「處女膜」對於男性與女性沒有實質的意義,但對於女性的身體卻會造成傷害與不便。許多女性因為怕破壞處女膜而不敢做內診、子宮頸抹片,直接影響到女性的健康。再者,處女膜情結還會造成女性在行動上的諸多不便,以衛生棉條為例,在國外,由於衛生棉條讓女性在經期時,擁有更多的行動自由,廣受女性的歡迎,而台灣女性卻因為「處女」情結而怯於使用衛生棉條。
衛生署病人安全委員會蔡宛芬委員認為:醫病關係簡單來說應該是一種伙伴關係,是互相信任與溝通的關係,病人有知的權利,而醫生有告知的義務。而這個事件從醫病關係的角度上,醫師並沒有盡到妥善告知及溝通;此外,當病人表示不舒服時醫師就應該停止當下的行為,而非只是一味要求病患不要亂動。但社會的「處女情結」觀念,的確也可能使男醫師面臨一個困境:到底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婦女充分瞭解卻不會造成女性醫用者有性騷擾或歧視的感覺?由護理人員告知或內診書面說明書的方式來處理應該可避免此種難處。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醫師認為,這次事件其實也是醫療品質的問題。醫師也是人,如果在門診量大、看診時間太短的情況下,有些醫師態度不佳甚至出錯多少是難免的,但醫師自己本身還是要先學會道歉。針對此次事件,醫生應該顧及病人的感受,當病患感受不舒服時要尊重病患的感受,畢竟病人是有感覺的人,而非機器。此外,謝卿宏醫師也提到了醫師法第11條: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身為一位婦產科醫師,謝卿宏表示如果不做內診檢查就做治療行為並不完整、且如同是亂槍打鳥,如果病患拒絕內診,以對醫療品質的要求,他會拒絕繼續該醫療行為、並建議病患退診。
此次事件再一次凸顯女性仍受傳統貞操觀念的箝制,因而造成其心理極大的傷害。事件中王女士長期生長在這種道德觀的社會結構之下,會因為自己的處女膜無故破損而心理受創,我們非常能夠理解,也深表同情。然而我們認為,事件背後真正的元凶其實是父權體制下千年戳不破的「處女情結」迷思。我們呼籲女性作自己身體的主人,更應以集體力量打破將女體商品化與壓抑女性情慾的枷鎖--「處女情結」。為了要戳破千年妖怪處女魔,我們發起台灣女性使用衛生棉條運動!鼓勵女性多使用衛生棉條,用具體行動拋開處女膜迷思
、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取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 read more
2005-07-28
[記者會]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哪裡...
「每年做檢查還是得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品質在哪裡?!」
日前,報載一位婦女年年作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五月抹片正常,卻在七月發現得了第二期子宮頸癌。該名婦女去年是在衛生所做檢驗、今年則在長庚醫院的巡迴車作檢驗,她認為問題出在抹片是由護士取樣的緣故,但兩個採檢的機構均否認是由護士取樣。國民健康局對於此一羅生門事件的解釋竟然是抹片檢查都會有「偽陰性」或「偽陽性」的可能,並建議婦女自己去調查原因。國民健康局沒有表達主動調查的態度,讓人深感遺憾,而提出「偽陰性」/「偽陽性」的說辭更是難掩其未盡監測子宮頸抹片品質的責任。
黃淑英委員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成效和醫師取樣技術(抹片是否可以判讀?)、檢驗師/病理醫師判讀抹片能力(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以及取樣的婦女生理時間點(月經後的10-20天內)有關。台灣施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已有10年,衛生署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一直沒有積極的品質監控機制,亦即,醫師取樣的良率(抹片是否可以判讀)及各檢驗單位抹片判讀的準確度並沒有定期、完善的監測。因此,當我們有一個「陰性」的抹片結果時,我們不知道是否可信?再者,為了提升篩檢率,常忽略取樣適當時間點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抹片的檢查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針對台灣婦女長期以來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品質有相當大的疑慮與不信任。政府為了提高子宮頸癌的篩檢率,提出了各項「便利」的到點篩檢方式,例如:巡迴車、在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活動中心,但這些篩檢空間讓婦女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不安心,連帶地婦女對於檢查的結果也常常出現不信任的態度。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到國健局有任何的說明,而把他當作是一件醫療糾紛在處理,其實是讓婦女更為不安與焦慮!
另外,我們肯定國健局想要提高篩檢率的用心,但是到點篩檢的服務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確有需要,但在醫療資源豐沛、三步即有一家診所的大都會—如台北市還需要嗎?
黃淑英立委也表示:為了促進子宮頸篩檢的成效,衛生署以「經濟誘因」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現,施行「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2004年起,在健保給付中增加「新受檢個案發現費」及「癌前病變發現費」的項目。其中「癌前病變發現費」是指,醫師每發現一位新的癌前病變病患,健保局將會多給付1250點。健保局此種獎勵方式,不但是捨本逐末、邏輯錯誤、更是將「醫生的快樂建築在婦女的痛苦之上」。試問,這樣的誘因能有效改善醫師取樣的良率嗎?能夠減少檢驗單位判讀的偽陰性嗎?此外,發現疾病是醫師的責任,有病沒發現是他的過失。當我們「必須」以「經濟誘因」獎勵醫師盡其應盡的責任時,是否意味著當前醫師的品質普遍不良?醫師,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此次的案例,並不是近2、3年來唯一、二的個案,它再度引起社會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品質的關注。我們要求衛生署:
1、 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調查此次事件的原因
2、
重新檢討「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並提出有效提升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現的辦法
3、
建立子宮頸抹片品質監控機制,並公布各病理檢驗單位的抹片檢查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相當重要的篩檢方法,歐美各國無不致力於提升篩檢品質,以真正發揮篩檢的成效。我們對於衛生主管機關努力提高台灣婦女篩檢率的用心與努力亦表示相當的肯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再次地呼籲:如果沒有完善的品質監控機制,光是提高抹片的篩檢率是無法確切保障婦女的健康的。
+ read more
2005-07-15
[記者會] 回應『給民眾有效的轉診』
督保聯盟對『給民眾有效的轉診』的回應—會後新聞稿
健保局宣布部分負擔調漲於今日實施,今日於立法院由立法委員王榮璋、黃淑英、盧天麟辦公室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等邀請包含基層醫療協會、地區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團體及衛生署、健保局進行落實有效轉診的公聽會,與會團體雖然都支持轉診制度,卻對議部分負擔調漲來達成轉診皆不以為然,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針對今日於立法院舉辦的『給民眾有效的轉診』公聽會作出幾點回應:
1.
要求未收屬須與不同層級之醫療院所及民間共同組成工作小組,在年底前擬定有效轉診政策與措施
2.
針對目前已提出的各項轉診措施應每三個月定期檢討,並將檢討狀況向立法院及社會公布
3.
健保局應立即利用各種管道及簡易之文宣,對民眾加強宣導如何找尋、使用社區及家庭醫療資源
另外督保盟亦對民眾作出以下提醒:
1.
若民眾需要轉診,一定要取得『書面』轉診單,並確認確實得到轉診服務;
2.
因醫療院所未能雙向轉診(即診所未能將您轉至醫院或醫院未能將您轉回診所),而至是民眾增加部分負擔,請記得被其收據及相關診斷文件等,向健保局等相關單位反應
3.
盡量取得處方簽,至社區藥局取藥,讓社區藥師一同為您負起健康照護的責任
4.
當您的疾病是無法至基層就醫時且必須經常或固定前往地區醫院以上層級就醫的民眾(如精神疾病患者、特殊疾病,如部份血液疾病、骨科疾病)協請就診醫院開立相關診斷證明並收好收據,向健保局反應,以確保權益
5.
當民眾被要求自費時,除取得收據外,並應於收據上敘明收費之項目。
最後督保盟強烈呼籲健保局應建立一個民眾申訴管道,提供民眾反映轉診之相關事項,民眾亦可以向督保盟團體反應,並且政府應審慎思考下列問題:
當民眾因下列原因無法至基層就醫時,如未能獲得雙向轉診、因轉診的等待時間過久而延誤醫療、所需之治療藥品無法從基層取得、基層無此科別、或需要整合性醫療的民眾,特別是老人時,加重民眾部分負擔是不合理的,健保局如何因應?
其他的配套或是宣導措施是否真正足夠等等?若無相關配套,除懲罰病人之外,更將對民眾健康的照護出現漏洞,宜審慎以確保民眾權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