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HPV疫苗

產後接種HPV疫苗 疑誘罕病
2018.09.17
產後接種HPV疫苗 疑誘罕病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日前召開記者會,希望藉記者會讓民眾知道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通報的重要性,並呼籲政府不要忽視打HPV疫苗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應提供更多協助,建立完整通報機制與本土資料庫。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強調,HPV疫苗普遍被視為是安全的,然而,施打後嚴重不良反應的事件也時有所聞,並不是要否定目前這些研究所呈現的結論,但是,研究都有其侷限,例如:少見的個人特殊體質、發病時間點、研究的時間不夠長及其他因子等,可能使得不良反應的關聯尚未被看到。除非那些研究的結論是絕對的,否則不應該堅決地否定HPV疫苗與不良反應之間的關聯。   陳小姐在懷孕期間醫院推薦打子宮頸癌疫苗,產後因為已生完小孩,覺得可以增強保護力就打了嘉喜九價HPV疫苗第一劑。但卻陸續出現視覺不良與肢體麻木等症狀,一個半月後診斷出罹患了罕見的「視神經脊髓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嚴重可致眼盲、癱瘓及死亡。治療期間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再接種HPV疫苗第二劑,得知HPV疫苗被形容為「黑名單」,才驚覺病症可能與疫苗有關。在跟診所提出接種疫苗疑似出現不良反應時,診所卻聯絡藥商,讓藥商與她聯絡,而藥商給的訊息是如何申請藥害救濟。如今,她每年得花36萬打標靶藥物,還面對著不知何時會再病發的壓力,她說:「不知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今天先不談疫苗的有效性爭議,許多民眾根本不曉得施打疫苗出現不良事件就可以通報,都等到嚴重不良反應才會通報。打了疫苗出現症狀,就必須要通報,至於是否是不良反應,還需要進一步醫學確認。台灣有這麼多人施打HPV疫苗,應建立本土的完整通報機制,鄰國日本的通報機制就比台灣完備。   黃淑英常務理事批評,醫師推薦產後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卻沒有說明清楚副作用及風險,也沒告知九價疫苗的適應症僅針對9歲以上26歲以下,政府應該要替民眾把關。但追問在場衛生福利部代表,對於疫苗非適應症使用規範卻得不到任何說法。   食藥署藥品組陳可欣簡任技正表示,根據統計,從民國95年起至今,子宮頸癌疫苗無論是二價、四價、九價的不良反應總計有167件。   國健署癌症組長吳建遠表示,國一女學生全面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政策是經過縝密的評估,認為沒有嚴重的風險才會有此決議。對於相關事件會再評估,但目前沒有要調整全面施打的時程或計畫。   黃淑英常務理事強調,請衛福部應說明產後施打HPV疫苗是否合法、是否適宜,而對於疫苗施打後,一定時間內發生的極嚴重不反應個案應建立健康監控/管理機制,以期瞭解病因的關聯性。    
+ read more
美國最新子宮頸癌預防篩檢建議出爐!
2018.08.24
美國最新子宮頸癌預防篩檢建議出爐!
最近一項統合性研究對子宮頸癌檢查的8項臨床試驗和4項世代研究(cohort study)進行了全面分析,這份研究結果也促使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公布了最新的子宮頸癌預防建議。   這是自2012年以來首次的更新。建議內容為:21-29歲女性使用抹片檢查、30-65歲女性使用抹片檢查、HPV病毒檢測或兩者同時使用來篩檢子宮頸癌。21歲以下、65歲以上過去已定期接受篩檢及沒有子宮的女性不建議做篩檢。   台灣子宮頸癌篩檢臨床指引建議:女性開始性行為3年後應開始接受篩檢,其後應每年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如連續3次細胞篩檢結果都正常,則可改為每2-3年接受子宮頸抹片及骨盆腔檢查。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每3年進行1次。     研究的進行及結論 研究作者Melnikow及其同事所檢視「單獨使用HPV病毒檢測」的研究及「抹片檢查與HPV病毒檢測聯合使用」的研究。   他們分析了以監測高風險HPV病毒子的宮頸癌篩檢的利弊。益處包括:辨識侵略性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弊端則是檢測結果假陽性的比率、陰道鏡檢查的頻率(如果抹片檢查異常會進行的檢查)、組織切片檢查和任何相關的心理危害。   結果顯示,相較於抹片檢查,在第一輪篩檢中單獨使用高風險HPV病毒檢測者,嚴重異常細胞的辨識在統計上顯著增加。當抹片檢查與高風險HPV病毒檢測一起使用時,則未發現嚴重異常細胞的辨識增加。   研究發現用任何定期篩檢的方法都會降低子宮頸癌發病率,單獨使用HPV病毒檢測是相當有效的,同時,不論是否單獨使用HPV病毒檢測,假陽性和陰道鏡檢查率都高於抹片檢查。這些假陽性可能導致更多的治療,可能帶來危害。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8.21) *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2018.08.21)        
+ read more
陰道細菌可能和子宮頸癌有關
2018.06.14
陰道細菌可能和子宮頸癌有關
感染某些特定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種類導致子宮頸癌,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其他因素也可能是相關的,因為它們影響子宮頸的狀況。 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發現:罹患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的女性和沒有子宮頸組織異常的婦女有不同的陰道細菌群。前者患者中陰道內的好菌─乳酸菌 ─ 被壞細菌群所取代。 “ 這一發現顯示,菌群和子宮頸之間可能存在直接聯繫,亦即:「好菌」和健康的子宮頸有關;而「壞菌」和子宮頸癌風險有關。   陰道細菌的影響 Herbst-Kralovetz教授等人研究HPV與陰道組織狀況的關係,以及子宮頸感染的嚴重程度。 該團隊招募了100名更年期婦女,她們分成「低度和高度子宮頸病變」,「侵襲性子宮頸癌」和「健康」組。研究小組發現,隨著子宮頸變嚴重程度的增加,乳酸菌的菌數量遞減。 乳酸菌可促進陰道健康先前已有報導。它與優酪乳中的菌種(培養)類同但不相同。 相反地,結果還顯示,另一種稱為Sneathia的菌的增加與HPV引起的子宮頸癌、癌前病變有關。 Sneathia細菌與流產,陰道炎,早產和其他婦科問題有關。它們也與宮頸上的HPV感染和癌前病變有關。 這項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首次證明陰道內高水平的Sneathia菌與子宮頸癌的所有階段─從HPV初始感染到癌前病變到侵襲癌─相關。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Sneathia細菌的高水平是驅動癌症過程還是僅僅是癌症的副產物。Herbst-Kralovetz教授解釋說,他們正在積極研究這個問題,因為很少有關於「生殖道內Sneathia的作用」的研究。   種族的因素 此研究中大約一半的女性是西班牙裔。過去有研究指出,西班牙裔婦女子宮頸癌發病率較高。而參與該研究的西班牙裔婦女陰道有減少的乳酸菌群和較高的Sneathia菌群。 這也許表明,西班牙裔婦女陰道細菌的不同組成可能是導致該族群宮頸癌風險增加的一個因素。   陰道酸度的因素 這項研究也是第一個的研究發現:酸性較低的陰道環境可能與更嚴重的宮頸異常相關聯。 以前的研究指出,有害細菌在酸性環境中─pH值在4.5或更低─生長不佳。隨著酸度的降低和pH的增加,有害細菌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在陰道裡,高水平的乳酸桿菌透過產生乳酸而提高陰道的酸度。   編譯來源: 1. Medical News Today(2018.06.06) 2. Linking cervicovaginal immune signatures, HPV and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in non-Hispanic and Hispanic women Paweł Łaniewski, Dominique Barnes, Alison Goulder, Haiyan Cui, Denise J. Roe, Dana M. Chase & Melissa M. Herbst-Kralovetz.  _Scientific Reports_VOLUME 8, Article number: 7593 (2018)        
+ read more
改進子宮頸抹片篩檢,可檢測出更多種婦癌
2018.03.30
改進子宮頸抹片篩檢,可檢測出更多種婦癌
新的研究建議,更新宮頸抹片檢查,不只是測試子宮頸癌,也可增加測試卵巢和子宮內膜方面的疾病,以拯救許多婦女的生命。   子宮頸普遍影響30-45歳大部分有性行為的婦女。研究專家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早點檢測出癌症或癌症前的狀態,不但能治癒更多婦女,且可以保存許多婦女的生育能力。   研究發現一般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發現陰道通往子宮的入孔處, 潛在的癌細胞。可以正確的診斷出81%子宮內膜癌和33%的卵巢癌。   如果以Tao刷子(如清雪茄煙斗的棒刷),可以更深入子宮,藉由分析子宮頸液體的樣本,(包括656位有腫瘤的婦女,以及1,002位健康的婦女)檢視18個基因,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正確性高達93%,而卵巢癌可達45%。   經由分析病人血液中和這些腫瘤相關的基因,也可以改進卵巢癌的診斷達63%。   這些結果雖然很令人期待,但仍只是初步的研究。研究專家也希望能更進一步檢視這些新的測試方法,是否真的有助於診斷的正確性,且至少仍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才可能用得上。   研究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20180322)期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322)        
+ read more
癌療新配方:藍莓萃取物加放射治療!
2018.01.08
癌療新配方:藍莓萃取物加放射治療!
藍莓有時被稱為「超級食物」,因為充滿了抗氧化劑,提供了豐富的健康益處。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些小漿果的另一種用途:幫助治療癌症。研究發現在放射治療中加入藍莓提取物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主要研究作者Yujiang Fang博士表示,對於一些癌症,如晚期子宮頸癌,放射治療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選擇,但是對健康細胞的損害總是會發生。而藍莓含有類黃酮,一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的化學物質。   研究欲探討藍莓萃取物是否可以用作放射增敏劑,使癌細胞更容易受放射治療影響。研究團隊將藍莓萃取物使用於人類癌細胞系(cell line),比較只有藍莓萃取物、只有放射治療及藍莓加放射療法的三種治療效果。   研究發現單獨放射治療使癌細胞數量減少了20%,只有藍莓萃取物則使癌細胞減少25%。當結合藍莓萃取物和放射療法時,子宮頸癌細胞的數量下降了大約70%。   研究團隊說明,藍莓萃取物不僅使癌細胞對輻射更敏感,而且還減少了促進癌症發展的異常細胞生長。Fang博士指出,隨著癌細胞增殖的減少,這種萃取物還會「誘騙」癌細胞死亡,所以它會抑制癌細胞的增生並促進癌細胞的死亡。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藍莓的效益,但此研究結果表明,藍莓可能是一個有前途的癌症治療策略。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1.03)、Davidson, K.T., Zhu, Z., Bai, Q. et al. Pathol. Oncol. Res. (2017)      
+ read more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17.12.19
荷爾蒙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丹麥一項長期且大型的研究發現,服用現代避孕藥配方的女性,和一些從未服用的女性相比較,得乳癌的風險增加了20%。   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作者Lina Morch醫師用11年的時間收集近兩百萬件15-49歲丹麥女性的避孕資訊,研究發現現代新配方的避孕藥,不論是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複方、只有黃體素或含黃體素的子宮環,都有乳癌的風險。   Morch醫師指出持續服用避孕藥5年以上,會增加得乳癌的風險。服用避孕藥不滿一年,則無風險。   1990年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為乳癌的風險,把高劑量的雌激素(estrogen)撤離市場。第一波避孕藥雌激素的劑量高達150微克,撤離市場的則是高於50微克以上。現金大部分藥丸含15-35微克的雌激素和黃體素(progestin,是一種合成黃體素),幫助調整經期。   美國癌症團體的策略主管Mia Gaudet醫師表示,1990年代改變了避孕藥的配方,希望能夠減低乳癌的風險。從這個研究資料來看,並非如此。   但專家仍謹慎地認為,女性因服用避孕藥罹患乳癌的絶對風險仍然很低。主導英國艾伯丁大學研究團隊的Phil Hannaford教授指出,避孕藥的小風險需要和它的益處相比較,除了預防懷孕、減輕經痛和月經過多,根據今年美國婦產科期刊的發表,避孕藥亦可以減低日後卵巢、子宮內膜和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這些保護的好處,在女性停止服用後似乎仍持續30多年。   過去的研究也顯示,服用現今避孕藥所增加乳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在停止服用後約5年後就會消失。   2012年女性健康期刊也指出避孕藥減低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在認知測驗中,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得分比從未服用的人高。即使停止服用多年後,依然如此。    大部分女性在10多歲至30幾歲之間使用混合式的避孕藥,這個年齡層中,得乳癌的絶對風險非常低,乳癌大部分發生在40歲以上的女性。有些建議女性在40歲的時候改變其避孕方式,如ParaGard子宮環、 避孕海綿、殺精劑和保險套等,因那是乳癌整體風險開始增加的時候。    專家建議女性應和其醫師或婦科醫師討論避孕的選項,在開始或停止服用荷爾蒙前,先了解其益處和風險,充分掌握資訊後再決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