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與生殖健康與初經年齡息息相關

女生第一次月經來的年紀,可能不只是成長的紀錄,也藏著未來健康的關鍵訊息。

 

一項來自巴西的大型世代研究顯示,女性初經年齡可揭示其長期心臟代謝與生殖健康的多項風險。

 

來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的Flávia Rezende Tinano醫師在「內分泌學會年會(ENDO 2025)」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初經年齡太早(10歲以前)或太晚(16歲以後)的女性,日後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甚至心臟病與生殖問題的風險,都比一般初經年齡(10到15歲)者來得高。

 

Tinano表示:「這些發現強調,初經年齡是判斷心代謝與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標。」

 

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研究發現與「正常初經年齡(10至15歲)」相比,有以下幾個明顯趨勢:

 

【初經過早:10歲以前】

  • 肥胖風險增加08倍
  • 高血壓風險增加36倍
  • 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92倍
  • 代謝症候群風險增加57倍
  • 高尿酸風險也上升48倍
  • 心臟病相關風險全面升高,包括:心絞痛:68倍心肌梗塞:2.59倍心衰竭:2.61倍;整體心血管風險(WHO標準)達10%以上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44倍

 

此外,子癲前症的風險也明顯升高(1.67倍),顯示對懷孕安全也可能產生影響。

 

【初經過晚:16歲以後】

  • 肥胖風險反而較低(降低31%)
  • 但與月經稀少(oligomenorrhea)風險上升有關(1.62倍)
  • 同時接受心臟血管重建手術(如心導管、繞道等)的風險也上升(2.42倍)

 

初經的意義重大

Tinano表示:「多數女性都記得自己第一次月經來的年紀,但她們可能不知道,這其實可能暗示了未來的健康風險。了解這些關聯性,有助女性與醫師更早預防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

 

Tinano指出:「這項研究顯示,了解女性初經年齡,有助於早期識別特定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這項資訊可以引導醫療人員進行更個人化的篩檢與預防策略,也凸顯了早期健康教育對年輕女性與女孩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Tinano補充,未來的研究應聚焦在更精準的個人化女性預防醫療,尤其要考量弱勢與代表性不足的女性群體。

 

研究怎麼做?

這項研究來自「巴西長期健康研究(ELSA-Brasil)」,原始樣本來自六大城市的公務員共15,105人。這次針對其中的7,623名年齡介於35至74歲之間的女性進行深入分析。

 

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5.7歲,平均初經年齡為12.7歲,其中3.1%為早發初經(10歲以下),5.8%為晚發初經(16歲以上)。

 

資料收集自2008至2010年,並於2012-2014、2017-2019與2022-2023年進行三次追蹤。

 

其中,代謝指標由病史、身體檢查、實驗室檢驗與腹部超音波判定。生殖結果依據臨床病史與檢查。心血管結果則為參與者自我通報。所有多變項分析均調整年齡、種族、吸菸狀況、過量飲酒、教育程度與身體活動量等變項。

 

 

編譯來源:MedpageToday(2025.07.15)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