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普遍地使用,這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BMI值30以上被認為是肥胖。然而,近年不斷有研究提出,BMI值無法正確反應身體肥胖狀態,甚至可能誤導治療。
本月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對更年期後女性來說,以傳統BMI來區別肥胖程度,數值可能是過高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Hailey R.
Banack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對於體脂肪率為35%或更高的停經女性來說,以公認判定肥胖的門檻—BMI
值30—作為判定肥胖的基準,其敏感性是過低的。
此項研究共有1,329名平均年齡66.1歲的停經女性參與,她們接受了基礎問卷調查以及人體測量與全身掃描,評估脂肪質量、脂肪分佈和淨體重(去除脂肪重量後的體重),以及臀部、脊柱及手腕的骨質密度。5年後,這些女性接受了同樣的追蹤檢查,目前正在進行17年後的後續評估,但卻沒有判定肥胖體脂率的正式共識。在研究文獻中,體脂率的範圍可從25%到40%,但研究人員的評估則為35%,而更常用的切點為38%與40%。
研究小組建議,BMI門檻應該置換為24.9、26.5或27.1,用來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
研究團隊寫表示,在回答有關停經女性肥胖所造成的影響之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經驗性的驗證工具來衡量這群人體重過重的狀況。除了BMI值,還有其他肥胖的間接測量指標,例如腰圍與腰臀比,但每個指標都有其限制。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的是必須認知,使用BMI≥30作為判定停經女性肥胖的基準可能導致嚴重的錯誤分類。
作者們指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inverse BMI (iBMI =
1,000/BMI,
cm/kg2)去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iBMI已被證明更能反映體脂率和真實肥胖狀況,此外,先前的研究已證明iBMI與體脂率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這表示iBMI可能是真實肥胖狀況的更好預測方式。然而,目前並沒有一個可根據iBMI去判定肥胖的公認切點,故此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有趣的發展機會。
編譯來源:Med Page Today(2017.11.20)
+ read more
2017.11.23
狼吞虎嚥易吃出病!
你會為了趕時間而匆匆忙忙吃完午餐嗎?你會因為好吃而大口大口地吃嗎?根據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狼吞虎嚥將會增加你的腰圍,同時也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與中風的風險。
為了瞭解吃飯速度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日本的心臟病醫師Dr.Yamaji追蹤了1083名病患長達五年,其中男性642人、女性441人,平均年齡為51歲,這些被研究者在開始研究時(2008年)都沒有代謝症候群。研究團隊透過問卷了解他們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運動行為以及藥物史。
研究團隊將研究對象分為三組—慢食者、正常速度組以及快食組。經過五年的追蹤,他們發現,84位有代謝症候群。整體來說,快食組有比較高的機率發生體重增加、高血糖、高壞膽固醇以及較粗的腰圍。快食者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一般速度進食者的約2倍、是慢食者的5倍。
過去,在日本有一個3000受試者研究,發現快食者比慢食者容易過重(3倍);一個10人的研究發現快食者比較容易胃食道逆流。另外在中國也有研究指出細嚼可以減少10%卡洛里的攝取。
專家表示,通常,大腦被通知胃有點撐時,食物已進入小腸,大概需要15─20分。狼吞虎嚥讓我們的身體沒有足夠的時間感受到飽足,可能會吃下過多的食物。所以,我們應該要改變生活型態,細嚼慢嚥幫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所謂代謝症候群是指五個與代謝有關的因子出現狀況,包括: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過粗的腰圍。而這些都會導致心臟病、糖尿病以及中風。
美國疾病管制局提出警告,在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34%)的成人有代謝症候群,不久的將來,代謝症候群將取代抽菸成為心臟病的首要風險因子。
編譯來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Scientific Sessions
2017、Medical News Today(2017.11.14)、Daily Mail(2017.11.13)、
+ read more
2017.11.14
你在服用史達汀嗎?注意糖尿病風險!
自從2008年最早發現史達汀與糖尿病關係的研究發表後,到底史達汀是否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就沒有定論,最近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聚焦這個主題做觀察性研究。研究發現服用史達汀者比沒有服藥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36%。
研究團隊分析的資料來自美國一項長期臨床試驗的追蹤計畫,參與追蹤計畫的人都過重或肥胖,他們代謝糖的能力都不佳,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程度。研究的分析對象共3,234名,他們在10年追蹤計畫期間,每年被測量血糖兩次,並記錄服用史達汀的情形。在計畫初期,4%的參與者有在服用史達汀,到了末期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服藥。他們所服用的史達汀以素果(Zocor)及立普妥(Lipitor)為主。
研究團隊為了瞭解史達汀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測量這些人的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阻抗的程度,發現服用史達汀會降低胰島素分泌,使血糖滯留在血液中難以被細胞利用。
具體而言,研究發現服用史達汀者比沒有服藥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36%,即使在考慮了服用史達汀者本身就有比較高的血糖,分析結果依然顯著。此外,研究並未發現史達汀會影響胰島素阻抗。
研究作者Jill
Crandall博士表示,雖然這份研究是觀察性的研究,無法對許多「變數」作分析,所以不能證明史達汀會導致糖尿病。不過,研究結果的確加強了史達汀與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的證據。這個研究並非要人們不要服用史達汀,因為史達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是顯著的。此研究重大的意義在提醒人們,特別是有糖尿病風險者,服藥時應定期追蹤、檢查糖尿病的風險,並透過改善生活方式、減重等方式降低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
2012年美國食藥管理對於史達汀藥物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已提出警訊;2015年已有數千名婦女針對其一藥物─立普妥,提起集體訴訟。因此,女性在降低膽固醇用藥的選擇上,更要謹慎!
編譯來源: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2017.10)、Daily
Mail(2017.10.24)、Medical News Today(2017.10.24)
+ read more
2017.10.23
想長壽?看看你的基因和生活方式!
為了瞭解哪些基因和生活方式,對壽命有顯著影響,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大型的統合分析研究(meta
analysis)。研究團隊一共分析了有25筆研究的資料,涵蓋三個大陸:歐洲,澳洲,和北美洲,共606,059個人的資料,除了有他們的基因組合,也把他們父母的壽命考慮在內。
兩個基因的變數影響壽命
研究發現兩個基因區的變數會影響壽命,一個是HLA-DQA1/DRB1基因區變數,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有關,可延長壽命6個月;另一個是LPA基因伸展(genetic
stretch)的變數,和調適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關,會減壽8個月。
專家在研究報告中,第一次確認了基因變數在預測壽命中的角色。其他基因的特質造成不同型態的上癮或疾病,也被認為和壽命減少有關。
生活方式主要影響吸煙、體重、教育
科學家解釋,煙癮(尼古丁癮)是造成基因突變最危險的因子,可導致肺癌和其他肺部的疾病。長期一天抽20根的煙,減壽大約6.8年。但若戒煙,則可翻轉影響而多活些時候。
超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每多一公斤,減壽7個月。專家說:「我們發現,平均來說,每天抽一包煙,減壽7年;減重1公斤,則增壽兩個月。」
另一個有趣又令人驚訝的研究發現,是教育的影響,特別是超越義務教育,追求更多的學習時。專家指出,除了一般義務教育以外,花在學習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增壽11個月。
編譯來源:Journal Nature、Medical News Today(2017.10.16)
+ read more
2017.10.17
喝紅茶能減重?
過去研究顯示在不加牛奶的情況紅茶只能放鬆血管,讓血液流通順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紅茶跟綠茶一樣能幫助消化達到減重的效果。
美國加州大學(UCLA)研究團隊依據飲食內容將老鼠分為四組:高糖-低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加綠茶精粹、高糖-高脂肪組加紅茶精粹。四周後研究團隊檢視這些老鼠的體重、腸道中的細菌及肝臟組織周圍的脂肪分布。
研究發現,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體重都有下降,下降到與高糖-低脂肪組相似的體重。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腸道與肥胖有關的細菌較少,並且有較多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有關的微生物。
研究還發現,紅茶及綠茶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老鼠肝臟的消化。研究作者Susanne
Henning教授指出,綠茶「多酚(polyphenols)」分子較小因此較容易被消化而能直接影響肝臟的能量代謝;紅茶則因分子較大不易被消化,滯留在腸道中促進了對腸胃有益的細菌生長,進一步影響了代謝過程。
Henning教授表示,過去認為綠茶比紅茶帶來較多健康的好處,不過這項研究顯示,綠茶及紅茶都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有利腸胃消化與代謝及降低體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3)、Medical News
Today(2017.10.04)、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17.09.30)
+ read more
2017.09.26
重點不是胖,是胖在哪裡!
最近研究發現女性腰部脂肪太多會增加50%罹癌風險。
來自丹麥的研究團隊自1999年開始分析近6,000名平均71歲的停經女性,研究一開始先記錄她們的體脂肪並依據腰部脂肪比的高低分成兩組。經過12年後研究再次測量腰部脂肪比例,罹癌風險則透過其醫療紀錄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腰部脂肪比例高的女性罹患肺癌及腸胃癌症的風險高出50%,但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及體脂肪比率與癌症風險增加無關。
主要研究員Line Mærsk
Staunstrup說明,腰部脂肪比例高不僅會增加胰島素分泌而影響荷爾蒙,還會增加慢性病風險,而這兩種結果都是罹癌的風險因子。女性進入更年期會使體脂肪往腰部集中,因此建議女性接近更年期時要留意生活方式,減少腰部脂肪以避免罹癌。
來自義大利的Andrea De
Censi博士說明,過去研究已發現肥胖與癌症風險有關,但是與肥胖與肺癌之間的關係卻是新的發現。
除了透過飲食控制及運動來減少腰部脂肪,對於糖尿病患的胰島素分泌問題可能可以透過藥物控制,藉此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9.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