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警訊!孕婦20週後不要服用某些退燒/止痛藥!
2020.10.20
警訊!孕婦20週後不要服用某些退燒/止痛藥!
美國食藥局(FDA)發布了關於懷孕期間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藥物安全資訊,要求產品的標示中應警示可能有嬰兒出現罕見但嚴重的腎臟併發症的風險。   FDA表示,在懷孕20週後服用止痛藥—包括阿斯匹靈、布洛芬、萘普生(如「那普洛先錠」)、雙氯芬酸(如「壽服寧」)和塞來昔布(如「即克痛」)等,可能會引起胎兒腎臟問題,進而導致羊水含量低和妊娠併發症。   目前這類藥物是建議不要給懷孕30周以上的婦女,因為可能增加胎兒心臟問題的風險,現在FDA表示將擴大此範圍,建議從20週開始就不應使用該藥物。   不僅是心臟,還有腎臟問題 FDA發現了35例嬰兒在其母親於懷孕期間服用了NSAID後出現羊水不足或腎臟問題。其中包括2名嬰兒死亡,他們均確認有腎功能衰竭和羊水不足,另外還有3名嬰兒死亡,其腎功能衰竭但羊水並沒有不足。   在母親停止服用NSAID後,羊水含量低的11名嬰兒狀況有所改善。在大多數情況下,母親停藥後3到6天,胎兒的不良狀況都有好轉。   懷孕約20週後,胎兒開始產生大部分羊水。服用數日或數週的NSAID後可能出現羊水過少—即胎兒羊水不足的疾病,不過服用僅2天後也可能如此。   女性、醫師、藥廠都要有警覺 FDA在一份聲明中說:「重要的是,女性必須了解在懷孕期間可能服用的藥物的益處和風險。」。為此,FDA正向婦女及醫療人員宣導如果在懷孕約20週以後服用NSAID會帶來的風險。   對於處方藥,FDA要求更改處方箋上的訊息,建議不要開立處方箋給懷孕20至30週之間的孕婦。非處方的NSAID的製藥廠也必須更新藥品標示。   儘管阿斯匹靈是一種NSAID,但小劑量阿斯匹靈(81毫克)不在此次建議的範圍內,因為它仍然是孕婦的重要治療方法。FDA建議,如果醫療人員認為懷孕20週後真的需要使用NSAID,則應以最低有效劑量、持續最短時間來開立處方箋。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10.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2020.10.11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其小孩患高血壓的風險似乎更大。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小孩還在子宮時暴露於較多的維他命D,這種關聯可以被降低或甚至被移除。   這份研究對麻州的754對母子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的結論為,懷孕期間維生素D量較高可能有助於保護妊娠性高血壓婦女所生的兒童免於高血壓。兒童期有高血壓與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   研究作者N. Muel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人還在子宮內時就大抵上已經內定好了,而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是維生素D以有益的方式改變了這一程式設計。」。   研究人員估計,全球2%至8%的懷孕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它與孕婦肥胖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嚴重妊娠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   同時,在1988至2008年期間,美國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了約40%。研究顯示,孕婦妊娠性高血壓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   Mueller說:「如果其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那麼就需要進行隨機試驗來確定有妊娠性高血壓風險的母親若有更高的維生素D量是否可以預防兒童高血壓。」。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10.05) * Zhang M, Michos et al. _Associations of Cord Blood Vitamin D and Preeclampsia With Offspring Blood Pressur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_. JAMA Netw Open. 2020;3(10):e201904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04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電子驗孕棒中令人驚訝的秘密
2020.10.09
電子驗孕棒中令人驚訝的秘密
近來網路上有販賣電子驗孕棒,一個約330元,相較於藥局販賣的一般驗孕棒,一個約10至200元,貴了許多。   究竟貴在哪裡? 電子驗孕棒拆解後,顯示其中有一個標準的試紙,和一般的驗孕棒有的相似。此試紙有偵測懷孕時製造的荷爾蒙,稱人類絨毛膜性腺促激素。試紙上有加工化學成份,遇到荷爾蒙會變色。電子的部分只是從試紙上讀出結果,再顯示「懷孕」或「沒有懷孕」。 孕棒中還有一個除濕的片劑,在使用前保持電路的乾燥。   電子驗孕棒中的電子在偵測荷爾蒙並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電子驗孕棒在螢光幕上顯示懷孕與否的字樣。一般驗孕棒是在試紙顯示一或兩行的顏色來分辨懷孕。而這樣的差異就多了2至3倍的價錢!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電子驗孕棒的額外費用是否合理?   有些人則指出是它是電子垃圾,也有人認為電子測驗可能不值得。   然而有人提出試紙的顯示可能不是很淸楚,而且比較主觀性,容易誤讀。若使用硬體辨識,協助婦女清楚驗孕也不愚蠢或浪費。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0.09.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孕婦有糖尿病可能讓小孩年輕就罹患心血管疾病!
2020.10.03
孕婦有糖尿病可能讓小孩年輕就罹患心血管疾病!
最近《加拿大醫學會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年輕人和青少年的心臟病可能與他們還在子宮時媽媽有糖尿病有關。   這項研究觀察了加拿大馬尼托巴省(Manitoba)的年輕人和青少年,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糖尿病,研究發現他們在35歲之前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那些胎兒時未暴露於糖尿病的人高50%至200%。   作者認為,這些發現可能對預防保健很有用。對那些胎兒時曾暴露於糖尿病的孩子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檢查,可能有助於評估這個人群未來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負擔。   研究作者J. McGavock說:「這些觀察結果支持了我們的假設,即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與胎兒時暴露於妊娠糖尿病有關。」。   後代風險: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 研究人員檢視了將近19萬名母親於1979年至2005年所生的小孩的資料,總共有超過290,000名兒童。在所有兒童中,有2.8%胎兒時曾暴露於妊娠糖尿病,有1.1%胎兒時曾暴露於母親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中。在研究期間,暴露於這2種類型的糖尿病的情形越來越普遍,這一趨勢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   這些曾在胎兒時暴露於糖尿病的後代中,他們最常被診斷出3個疾病,分別是:高血壓(8713人)、第2型糖尿病(3568人)和缺血性心臟病(715)。   McGavock說:「透過觀察幾乎所有馬尼托巴省出生的兒童長達30年的資料,我們發現相較於母親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兒童,母親有妊娠糖尿病的兒童未來患心臟病的可能性高30%-80%並且有心臟病風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的可能性高2至3.4倍。」。   此外,曾在胎兒時暴露於糖尿病的兒童,提早2年被診斷出心臟問題和風險因子。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婦女育齡期間的種種會影響老年心血管健康
2020.09.26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婦女育齡期間的種種會影響老年心血...
中老年婦女的心臟病風險與她育齡期的長短、妊娠時的健康問題是相關的。   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除了傳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不良妊娠事件—特別是妊娠高血壓疾病和出生體重低,與母親後來的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有相關性。   另一項研究顯示,婦女的生育年齡越短,停經後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就越高。   這兩個研究結論都顯示,在評估中老年婦女的心血管疾病時,應將她們懷孕時的健康狀況以及初經及更年期的年齡等納入考量。   不良妊娠事件 日前,大型世代研究指出,在評估停經婦女的ASCVD風險時應考慮某些妊娠事件。   N.Parikh博士指出,老年女性如果在過去的懷孕經驗中發生不良妊娠事件,則發生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或需冠狀動脈血管重建的風險也更高 (7.6%比5.8%)。   他們發現4種特定的妊娠事件與母親的ASCVD相關,分別為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和子癲前症、低出生體重(小於2.49公斤)及早產(嬰兒提早3周以上出生)。   研究團隊表示:「即使考量了生產、BMI (身體質量指數) 及社會經濟因素,所有發現實質上沒有改變。我們的研究支持指南的建議,即臨床醫生在評估老年婦女的ASCVD風險時應考慮與妊娠相關的疾病史。」。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尚不清楚這些不良事件之所以與ASCVD相關,是因為它們涉及了新病理的觸發,或者是因為它們標誌著長期和更嚴重的潛在心臟代謝風險。   研究作者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是什麼潛在機制將妊娠高血壓疾病和低出生體重與晚期ASCVD聯繫在一起。」。   Parikh及其同事警告,這份研究可能有倖存者偏誤 (過度關注倖存者導致錯誤的結論)及回憶偏誤 (由於回憶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差異所產生的系統誤差)。   不過研究團隊仍然強調,儘管如此,這項研究足以顯示在評估婦女的ASCVD風險時應將懷孕期間的高血壓納入考量。   評論研究的人也敦促,應規定電子健康紀錄中加入不良妊娠事件,並讓醫師及後續的照護系統能獲得此資訊。   _(__該研究是以「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__」為基礎,包含了1994-1998__年招募的大型多種族停經婦女群體。符合條件的婦女曾經有懷孕6__個月以上的經驗,並排除了過去曾有中風、心肌梗塞或接受過冠狀動脈血管重建手術的婦女。)_   初經、更年期、生育年齡和心血管疾病 另一份研究指出,從初經開始到更年期,少於30年的女性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更高;相較於生育年齡有36至38年的女性,這些女性在中年發生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初經年齡不會影響這個相關性,但是更年期的早晚則會。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G. Mishra博士等表示,初經年齡及生育年齡彼此會相互影響,進而影響它們各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初經年齡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係呈U形曲線:初經年齡太早(≤10歲)和太晚(≥16歲)的女性患病風險會增加。   初經年齡太早(≤11歲)且生育年齡短(<33年)以及初經年齡較晚(≥15歲)且生育年齡短(<33年)這兩種組合,她們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比起初經年齡為13歲且生育年齡在36至38年之間的女性是增加的。   過去研究顯示,就未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言,初經年齡在12至14歲是最佳的,但是這份研究顯示,過去研究並沒有掌握到初經年齡正常但生育年齡短的女性風險增加的狀況。   相比之下,太早進入更年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更大的關係。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樣本主要是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丹麥和瑞典的白人女性,這限制了他們研究的代表性。而且,現有數據無法讓研究人員考慮遺傳因素、早期生活因素、飲食、身體活動和合併症的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考慮到初經年齡和更年期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建議對於中、老年女性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時,應同時考慮初經年齡和更年期時間。」。   _(__該研究使用了來自InterLACE__財團的12__項研究的個人資料,樣本數為307,855__。每項研究均收集了有關婦女生殖健康、社會人口統計、生活方式及慢性病事件的資料。)_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9.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胎兒體質決定孕婦服藥劑量
2020.09.23
新!胎兒體質決定孕婦服藥劑量
南澳洲大學一項新研究顯示,懷孕期間一體適用的處方劑量,可能使體重低的新生兒一輩子有得病的風險。   南澳洲和紐西蘭的胎兒生理學家指出,較小的胎兒代謝母體藥物的效率比正常體重的胎兒低,可能導致長期的健康影響。   就胎兒代謝藥物的層面而言,區分「複雜懷孕」不同於「正常懷孕」的想法是新的。   研究專家檢視為何在有成長限制的胎兒體內,代謝藥物的酵素比較沒有效率。   全球7個嬰兒就有1個體重不足2,500克,起因為胎盤無法傳送足夠的營養和氧氣。這可能和妊娠高血壓、胎盤發展不完全或抽菸有關。   子宮內發育遲緩的嬰兒,未來得到糖尿病、心臟病、免疫力低落和代謝差的風險較高。或許他們成人後也需要藥物治療,但不知代謝這些藥物和其他人會不會有所不同。   大部分的婦女懷孕時,由於身體的狀況或胎兒的問題,會服用醫師處方或市售成藥。例如妊娠糖尿病影響了15%的婦女,需要胰島素。澳洲有13%的婦女在懷孕時服用抗憂鬱症的藥,11%有氣喘,18%有心血管疾病和4.6%有糖尿病。   使用抗嘔吐的藥也很普遍,5位孕婦至少有1位服用昂丹思瓊(商品名如「卓弗蘭」等)。   研究專家認為目前沒有「複雜懷孕」藥物劑量的指南,無法責成製藥公司和醫師。但基於研究發現,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來了解胎兒成長中,藥物是如何代謝的,再來決定懷孕期間服藥的劑量。   編譯來源: EurekAlert(2020.09.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