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04
生了孩子的跨性別男人能不能被登記為「父親」?
FreddyMcConnell是一名跨性別男性.他自2014年以來就一直服用睾丸激素,並接受了平胸手術,也已經合法註冊為男性,但是他還保有子宮.Freddy於2018年懷孕,並生下了兒子Jack.他想在出生證明上登記為Jack的父親,卻被當局拒絕,認為他應該登記為母親,因此他向英國家庭法院提出訴訟.他在高等法院的家事法庭爭辯說,被稱為孩子的母親違背了他的人權,也不尊重他的私人和家庭生活.但是法官裁定,根據英國普通法,母親的定義就是懷孕及分娩者,無論該人是男人還是女人.今年稍早時,三名上訴法院法官皆駁回了Freddy的案子,稱該案涉及複雜的"相互關聯性"的立法,而任何法律的改革都必須在國會中進行.據高等法院發言人所說,Freddy並沒有提出一個"應該被考慮"的"具有爭論性的法律要點",因此他對法令的挑戰被拒絕.LGBTQ+慈善機構Stonewall隨後表示,最高法院大法官"錯失了一個促進平等的機會".如果Freddy的法律訴訟成功通過,他的兒子Jack就會是第一個在英格蘭出生而沒有合法生母的人.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11.18)------------------------->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4
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完善的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政策.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國健署的少子化因應計畫將例行產檢納入其中,先不論這是例行事項,不應作為亮點之一,就連產檢預算也編列不足.政府應把產檢預算補足,而不是挪用用來促進品質的菸捐來彌補.菸捐是拿來提升生產品質而不是用於例行公務.政府的態度再再顯示他們不重視少子化問題,長年預算編列不足是對醫生的剝削、對婦女的歧視!此外,國健署曾去日本考察,了解台灣產檢不如其他先進國家的問題,在其報告建議要加以改善,但是至今仍未見落實,顯示政府光說不練.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政府不能又要女人生,又不好好照顧女人.衛福部的產檢給付預算不僅長年低於實際支出,而且預算下降速度還比少子化的速度快.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顯示的是政府長年下來友善生產程度嚴重不足.呼籲政府要讓懷孕婦女不僅得到公平待遇,還要有讓孕婦能感受到政府重視的待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較國健署產檢給付及健保給付,可以看到不合理的地方.每個個案算下來,產檢給付與健保給付差了1320元.產科原本是負擔重的職業,再加上給付長年低落,可能降低年輕醫師投入產科的意願.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健保給付已經是接近成本價,國健署的產檢給付還比健保價低,很多變成醫師自行吸收或是孕婦自費.我們看到政府長年在虧待婦女.國家不應再用低估的預算去虧待婦女與醫師.我們建議不僅要增加產檢費用,也要增加項目,如產檢次數增加2至4次讓懷孕41周的孕婦不需自費產檢、超音波次數從1次變3次及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等.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每年政府給婦女的產檢給付是4915元,針對高風險孕婦給付會增加至5000到13000元不等.目前產檢利用率約為95%,未來會持續改進.不論預算編列是否足夠,政府絕對不會虧待孕婦.至於剛剛提到的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的問題,未來會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討論出共識後加以改進.完整新聞稿請見台灣女人連線官網------------------------->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3
孕婦感染COVID-19不增加不良妊娠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COVID-19的孕婦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很低,她的新生兒也是如此.研究人員指出,實際上,95%的孕婦懷孕結果是好的,只有3%的新生兒的呈COVID-19陽性.研究作者E.Adhikari博士說:"但是,有5%患有COVID-19的孕婦出現嚴重症狀,這些孕婦及其小孩的風險是顯著的.但是懷孕本身似乎並沒有增加COVID-19併發症的風險."."大多數無症狀或輕度感染的婦女可以放心,因為他們的嬰兒不太可能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她補充說:"透過研究罹患COVID-19的孕婦,包括因此住院和沒有住院的,我們得以確定母親的風險與一般人的風險相似.".在大流行開始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認為孕婦的風險大於其他人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但是新發現可以讓孕婦放心,她們的風險與其他人一樣.沒有參與研究的婦產科醫生JenniferWu說:"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初報告令人恐懼,但事實可能並不像最初那樣看起來那麼嚴重.但是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SARS-CoV-2傳播對母嬰的風險.".Wu認為被感染的母親其嬰兒應進行COVID-19檢測.研究怎麼做的研究團隊追蹤了將近3,400名孕婦,其中252名患有COVID-19.在252名患者中,95%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但是,有6名婦女出現了嚴重症狀或肺炎.Adhikari表示,比較懷孕期間有或沒有COVID-19的婦女,他們發現COVID-19不會增加不良懷孕結果的風險,例如早產、子癲前症或因為胎兒心率異常而剖腹產等.在出現嚴重或急性症狀的女性出現較多早產,但是很難預測哪些患者會早產.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可能會增加此風險.Adhikari說:"在252名受感染的婦女中,COVID-19的住院率為6%,與一般人的比率相似,但低於以前的報告.較早的研究顯示,將近20%的COVID-19孕婦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她補充,研究發現懷孕似乎並未增加大多數女性變成重病的風險.Wu說:"即便如此,孕婦也應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以盡量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我們確實認為孕婦感染COVID-19的風險更高,因此應採取一切預防措施避免感染.".編譯來源:*HealthDay(2020.11.19)*AdhikariEH,MorenoW,ZofkieAC,etal.PregnancyOutcomesAmongWomenWithandWithout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Infection.JAMANetwOpen.2020;3(11):e2029256.------------------------->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28
受精卵細胞分裂的第一件事是:形成胎盤母細胞
卵子與精子結合後開始分裂成胚囊,此時,它最在意的事是:順利地在子宮著床.也就是胎盤的形成.胎盤的發育是始於子宮?還是受精卵?發表在《_自然_》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胎盤發育的第一階段發生在胚囊著床在子宮壁的前幾天.該發現強調了妊娠中胎盤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並可能導致IVF等生育治療的未來改善,以及對妊娠中胎盤相關疾病的更好理解.胎盤第一步:胎盤母細胞他們觀察到受精後,隨著細胞開始分裂,一些細胞開始粘在一起.這觸發了引發胎盤發育的一系列分子變化.細胞的一部分會改變形狀或極化,變成胎盤母細胞(placentalprogenitorcell,一種特殊的胎盤細胞的前體).我們可以從細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質差異來區分這種細胞與其他的胚囊細胞.研究資深作者K.Niakan博士說:"如果我們發現的第一個細胞決定的分子機制沒有適當建立,這將對胚胎的發育及其成功植入子宮的能力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研究小組還研究了小鼠和牛胚胎中相同的發育途徑.他們發現,儘管後期發育的機制因物種而異,但胎盤母細胞仍是第一個分化的細胞."我們已經證明,發育過程中最早的細胞決定之一是在哺乳動物中廣泛地存在.這將有助於形成未來發展研究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必須進一步審視這些途徑,以鑑定生物標誌物並促進人的健康胎盤發育."做試管嬰兒時,在顯微鏡下出現胎盤母細胞是在子宮內植入胚囊的最重要預測因素之一.除非研究人員能夠找到更好的胎盤健康標誌物或找到改善方法,不然這個發現對於那些努力想懷孕的人而言是有幫助的!"了解子宮中人類早期發育的過程可以為我們提供見解,從而可能在將來改善IVF成功率.它還可以使我們了解早期胎盤功能障礙,這可能對懷孕後期的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尼亞坎說.這項研究是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學家與皇家獸醫學院,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南特大學和伯恩·霍爾診所的同事共同領導的.凱西·尼亞坎(KathyNiakan)是劍橋大學滋養細胞研究中心的現任主任,也是劍橋生殖戰略研究計劃的主席.編譯來源:TechnologyNetwork(2020.09.28)------------------------->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504093119_DRUGS.jpg)
2020.10.20
警訊!孕婦20週後不要服用某些退燒/止痛藥!
美國食藥局(FDA)發布了關於懷孕期間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藥物安全資訊,要求產品的標示中應警示可能有嬰兒出現罕見但嚴重的腎臟併發症的風險.FDA表示,在懷孕20週後服用止痛藥—包括阿斯匹靈、布洛芬、萘普生(如"那普洛先錠")、雙氯芬酸(如"壽服寧")和塞來昔布(如"即克痛")等,可能會引起胎兒腎臟問題,進而導致羊水含量低和妊娠併發症.目前這類藥物是建議不要給懷孕30周以上的婦女,因為可能增加胎兒心臟問題的風險,現在FDA表示將擴大此範圍,建議從20週開始就不應使用該藥物.不僅是心臟,還有腎臟問題FDA發現了35例嬰兒在其母親於懷孕期間服用了NSAID後出現羊水不足或腎臟問題.其中包括2名嬰兒死亡,他們均確認有腎功能衰竭和羊水不足,另外還有3名嬰兒死亡,其腎功能衰竭但羊水並沒有不足.在母親停止服用NSAID後,羊水含量低的11名嬰兒狀況有所改善.在大多數情況下,母親停藥後3到6天,胎兒的不良狀況都有好轉.懷孕約20週後,胎兒開始產生大部分羊水.服用數日或數週的NSAID後可能出現羊水過少—即胎兒羊水不足的疾病,不過服用僅2天後也可能如此.女性、醫師、藥廠都要有警覺FDA在一份聲明中說:"重要的是,女性必須了解在懷孕期間可能服用的藥物的益處和風險.".為此,FDA正向婦女及醫療人員宣導如果在懷孕約20週以後服用NSAID會帶來的風險.對於處方藥,FDA要求更改處方箋上的訊息,建議不要開立處方箋給懷孕20至30週之間的孕婦.非處方的NSAID的製藥廠也必須更新藥品標示.儘管阿斯匹靈是一種NSAID,但小劑量阿斯匹靈(81毫克)不在此次建議的範圍內,因為它仍然是孕婦的重要治療方法.FDA建議,如果醫療人員認為懷孕20週後真的需要使用NSAID,則應以最低有效劑量、持續最短時間來開立處方箋.編譯來源:MedpageToday(2020.10.15)------------------------->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11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其小孩患高血壓的風險似乎更大.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小孩還在子宮時暴露於較多的維他命D,這種關聯可以被降低或甚至被移除.這份研究對麻州的754對母子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的結論為,懷孕期間維生素D量較高可能有助於保護妊娠性高血壓婦女所生的兒童免於高血壓.兒童期有高血壓與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研究作者N.Muel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人還在子宮內時就大抵上已經內定好了,而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是維生素D以有益的方式改變了這一程式設計.".研究人員估計,全球2%至8%的懷孕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它與孕婦肥胖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嚴重妊娠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同時,在1988至2008年期間,美國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了約40%.研究顯示,孕婦妊娠性高血壓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Mueller說:"如果其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那麼就需要進行隨機試驗來確定有妊娠性高血壓風險的母親若有更高的維生素D量是否可以預防兒童高血壓.".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0.05)*ZhangM,Michosetal._AssociationsofCordBloodVitaminDandPreeclampsiaWithOffspringBloodPressureinChildhoodandAdolescence_.JAMANetwOpen.2020;3(10):e2019046.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046------------------------->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