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避孕停看聽-認識子宮內避孕器
2015.06.26
避孕停看聽-認識子宮內避孕器
每一種避孕方法都有優缺點,失敗率也各不相同,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分享了口服避孕藥十大副作用,這次要來向關心女人健康的各位介紹「子宮內避孕器」。   什麼是「子宮內避孕器」? 目前在美國,婦女主要有2種子宮內避孕器可以選擇,其一為銅製的ParaGard,其二為含荷爾蒙的Mirena 或 Skyla。前者藉由裝置上的銅線圈引發子宮發炎,使進入子宮的精子處於有毒環境,達到避孕的效果。在從事無任何防範措施的性行為之後,將其放入子宮內達12小時以上,可以達到99.9%的避孕效果,並且ParaGard可置於子宮內10-12年,在這期間持續達到避孕效果。   含荷爾蒙的Mirena 或 Skyla則會釋放能增厚子宮頸黏液的黃體酮(progestin)讓精子與卵子難以結合,並且還會使子宮內膜變薄讓受精卵難以生存,以及抑制女性的排卵。這種避孕器需於月經期間裝於子宮內,若無法於月經期間放入,就有必要藉由其他方法來避孕。   子宮內避孕器的好處與副作用: 好處: * 價格實惠 * 因免於擔心懷孕而能改善性生 * 銅製的ParaGard避孕器不含荷爾蒙,因此不會影響女性之荷爾蒙。 * 使用含荷爾蒙的避孕器可減緩經痛。 * 哺乳期間亦可使用 * 移除避孕器後,子宮恢復受孕能力之速度快   副作用: * 置入避孕器時會經歷疼痛,並且術後可能會有背痛。 * 經期間的點狀出血會持續3-6個月。 * 使用含荷爾蒙的避孕器會有3-6個月經期不規律之現象。 * 使用銅製的ParaGard避孕器時,容易經痛且經血容易過量。 * 避孕器可能部分或全部脫落 * 感染(甚少發生) * 避孕器穿透子宮壁(甚少發生)   此外,若女性在使用避孕器過程中懷孕,容易有子宮外孕、骨盆腔感染、流產及早產。   哪些女性不應使用避孕器? 雖然對多數女性來說,避孕器是安全且有效的,但是若女性有以下情況則不應使用避孕器: * 若您於產後骨盆腔受感染或過去3個月曾經人工流產 * 可能或確定罹患經由性行為感染的疾病 * 可能有懷孕 * 罹患子宮頸癌 * 罹患子宮體癌 * 正經歷無法解釋的陰道出血 * 過去曾有結核性盆腔炎或於放入避孕器時子宮穿孔。 * 對銅金屬過敏者不應使用銅製的ParaGard避孕器 * 有嚴重肝臟疾病以及有或可能有乳癌的女性不應使用含荷爾蒙的避孕器   因此在決定放入避孕器前,有必要與醫療提供者討論避孕器是否為最適合您的避孕方法,並且若您於放入避孕器之後發現您不清楚避孕器的位置、於觸摸骨盆時能摸到避孕器、經血過多和經期過長、腹部絞痛、從事性行為時疼痛或出血、有感染的症狀如發燒、打冷顫、感冒症狀、肌肉痠痛及疲憊感與可能有懷孕,請您務必立即連繫您的醫療提供者,避免情況惡化。       資料來源:Planned Parenthood、Mayo Clinic      
+ read more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2015.06.25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吸菸一直是許多癌症的成因之一,但是吸菸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卻始終無法獲得定論。最近一篇跨國研究首次提出了證據,顯示吸菸與前列腺癌復發存在著關係;曾經吸菸與正在吸菸之前列腺癌患者在施行前列腺摘除後,癌症復發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2倍。   由維也納醫學大學(MedUni Vienna)及巴賽爾醫學大學(Basle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的研究,以6,538位已摘除前列腺的前列腺癌病患為實驗對象。為排除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實驗對象皆不曾於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療與荷爾蒙治療,並且排除由其他癌細胞轉移至前列腺的病患。在所有實驗對象中,有34%不曾抽菸、32%曾經吸菸、34%現為吸菸者。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曾吸菸者,曾經吸菸及正在吸菸者的前列腺癌摘除體積等級(RP Gleason score)、癌細胞於囊外擴展機率(extracapsular extension)、癌細胞侵入精囊機率(seminal vesicle invasion)與癌細胞於術後殘留在組織邊緣的機率都顯著較高(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並且曾經吸菸及吸菸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比率(Hazard Ratio)也顯著高於不曾吸菸者。此外,研究亦發現戒菸十年以後,前列腺癌復發的風險會下降。   研究發起人維也納醫學大學泌尿科Shahrokh F. Shariat主任說明,這項研究發現是告知前列腺癌症病患吸菸的負面影響的重要實證基礎,並且也建議吸菸者戒菸從來不嫌晚,即使已經有前列腺癌也需要戒菸以避免癌症復發或癌細胞擴散。   然而,Shariat也提到,此項研究乃針對前列腺癌復發是否會受吸菸習慣影響,但是對於吸菸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兩者之間有清楚的關聯,但是近來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不論如何,吸菸依然被證實會增加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Urology        
+ read more
年齡不是問題?學者籲重視年長女性的子宮頸篩檢
2015.06.23
年齡不是問題?學者籲重視年長女性的子宮頸篩檢
  近日一份回顧性的研究指出,在英國,子宮頸癌的新確診案例約有20%為65歲以上的婦女,其中約有一半左右因此死亡;相較之下,25歲以下的新確診病例則僅佔2%。美國癌症學會估計今年將會有12,900個患侵襲性子宮頸癌的新案例確診,約4,100人因此死亡。雖然子宮頸癌通常於中年女性身上發現,但仍有15%以上的案例來自65歲以上的女性。   但最近的研究卻顯示,50歲以上的女性較不可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2013年的調查結果,過去5年內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女性年齡分布狀況為:50~54歲之間的女性有82%接受篩檢;55~59歲有76%;而60~64歲則剩下73%。   而一項由英國的「Jo’s Cervical Cancer Trust」子宮頸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研究發現:50~65歲女性未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她們缺乏與疾病、疾病成因的相關知識。約有60%的女性並不清楚子宮頸癌是因人類乳突病毒(HPV)而起,同時對於病毒的潛伏期極長,癌症病變發生的原因很可能來自於自身早期性生活。   另一方面,亦有研究指出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未來確診為子宮頸癌的風險有關。調查發現,在65~85歲的女性中,若於50~64歲期間接受篩檢且結果為陰性,後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者佔萬分之8;而於50~64歲間未曾接受篩檢,而後被診斷出罹癌者佔了萬分之49。同時,學者發現女性在50~64歲間若3次的篩檢結果皆為陰性,便較不可能在未來20年間罹癌。 英國的學者Dr. Sherman認為,疏於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確實是年長女性確診罹癌數量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定期接受抹片篩檢確實有助於降低HPV感染發展為子宮頸癌的風險。她強調:我們當前對於子宮頸癌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他其實就跟乳癌、大腸癌一樣,對女性的影響深遠且會持續至老年。   雖然本篇研究著重在針對年老女性的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過,台灣女連健康網也在此提醒大家,隨著科技的發展,篩檢的方式越趨多元,除了抹片檢查外,病毒基因檢測也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一種篩檢方式;而不斷更新的研究數據也讓各國的篩檢指引有所變動。目前台灣的指引建議有性行為者或是年滿30歲的婦女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年齡、施作頻率與方式等方面都仍有改進空間。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醫「藥/要」有性別!
2015.06.16
醫「藥/要」有性別!
  大家都知道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不一樣,但許多醫學研究在進行時卻都假設女性和男性是一樣的;事實上,大部分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正視這件事情:女性和男性生理上的不同會影響疾病的發展和治療的方法。   一直以來,醫學研究從臨床前研究(preclinical studies)到人體試驗階段的受試者幾乎都是男性,1993年女性健康研究學會(Society for Women's Health Research)要求只要是政府補助的研究計畫,至少要在第三階段試驗中納入女性,但私人資助的研究計畫就不受此限;也就是說基本上目前的醫療處置和用藥是只對男性來說安全和有效的,因為藥物試驗根本沒有納入足夠的女性受試者,即便有少數的女性受試者,研究也沒有進行性別分析。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最近研擬的指導方針要求臨床前研究必須要包含女性和男性的細胞和動物;此外,許多研究期刊也開始瞭解到生理性別對生物醫藥研究的重要性而開始落實相關政策,希望這些研究和出版品能多描述有關性別差異的觀點,例如美國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最近就宣布一項新政策以促進瞭解受試者的性別比例。   女性健康研究學會在2010年時曾經進行一項非正式的研究,檢視當時11份著名的科學醫藥期刊的研究指引,以確認這些指引是否提及有關性別差異的研究或分析。結果發現只有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和美國心臟學會出版的官方期刊(Circulation)有要求進行性別分析;到了2014年,已經有28份同儕審查的學術期刊在指引中要求進行性別分析。這個趨勢顯示性別差異在醫藥健康領域的重要性,但要讓性別差異被重視、並真正落實在研究方法和精神中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女性健康研究學會認為一篇有性別觀點的研究至少要提供以下的訊息:   * 每一個研究階段所納入的女性受試者和男性受試者的人數   * 若研究對象只有特定性別,應該在研究題目就載明。   * 研究者應該提供性別分析的原始資料,以做為未來研究方向的基礎。   * 當研究主題需要時,研究者應該進行性別分層分析。   * 研究者應指出要讓研究數據具有代表性,女性和男性的受試者最少應納入多少人,並說明此人數的依據從何而來。   研究已經證實女性在用藥上比男性經歷更多副作用,而且對藥物的代謝也和男性不同,因此,研究人員必須意識到在藥品上市前,瞭解藥物分別對女性和男性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如此才能確保每一個人用藥的安全性。   資料來源:女性健康研究學會(Society for Women's Health Research)            
+ read more
女性防愛滋,性平觀念是關鍵
2015.06.10
女性防愛滋,性平觀念是關鍵
  來自全球愛滋病最盛行的南非研究指出:性別平等概念較完整的女性,使用保險套且會與伴侶討論性事的頻率較高,顯示性別平等教育是女性從事安全性行為的關鍵。   研究副編輯-南安普敦大學的Nuala McGrath博士說明,此研究以住於南非郊區KwaZulu-Natal且患有愛滋病的372名女性和158名男性為研究對象,研究員訪問其過去的人際關係、性活動以及揭露自身為HIV感染者的經驗,其人口資料和社經地位亦被記錄下來。   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擁有越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26歲以下的女性若擁有越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於近期的性活動中使用保險套的頻率越高,同時,她們曾經使用保險套及會在初夜使用保險套的頻率也較高。反觀26歲以上的女性及所有男性,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並沒有影響其使用保險套的狀況。   另外,研究亦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較容易經歷被伴侶強迫的性,這種非自願的性與保險套低使用率相關。但是若男女雙方皆有告知伴侶自己感染了HIV病毒,他們在最近一次的性活動中較傾向使用保險套,顯現伴侶雙方若曾針對性事溝通過,會是安全性行為的另一個關鍵。最後,研究指出社會對HIV的污名化會阻礙感染HIV的女性使用保險套。   Nuala McGrath解釋,由於女性擁有男尊女卑的觀念,會強化其在關係裡的弱勢地位,導致難以拒絕伴侶的性需求及在性事上與伴侶溝通,如使用保險套。而研究者未針對HIV的社會污名阻礙受感染女性要求男性使用保險套之現象做進一步的解釋,本會認為可能是因為患有HIV的女性因害怕被貼上標籤,而傾向用無套性交避免社會歧視。 綜合以上發現,研究者強調,預防感染HIV病毒的關鍵,可以從教育女性平等的性別觀念、鼓勵伴侶雙方討論HIV病毒開始,並且藉由一起面對、抗議社會對HIV病毒的污名化來避免女性因怕被歧視而不使用保險套的情況一再發生。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
Y染色體怎麼了?!科學研究解密
2015.06.03
Y染色體怎麼了?!科學研究解密
  研究指出,曾經與X染色體有一樣的基因的Y染色體,在演化過程中失去了近640個基因,如今,學者發現這些基因有部分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繼續影響著生物的發展,如男性的生育能力。   一直以來我們知道X染色體比Y染色體長許多,這是因為Y染色體上少了很多X染色體有的基因。而一群科學家以人類、猿、鼠類、牛與有袋類如袋鼠的基因為研究對象,試圖找到基因由Y染色體轉移至其他染色體的證據。   其中,Y染色體基因消失最極端的例子,是棲息於琉球群島某島嶼上的鼠類。在這種鼠類身上,發現原本Y染色體有的基因全部移至X染色體或其他染色體上。這樣的例子一直被認為是特殊的,但新資料顯示基因由性染色體移至其他染色體上的現象其實常見於哺乳類 (含人類)。   來自懷海德生物醫學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同時身為本研究主要作者的Jennifer Hughes指出,Y染色體上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攸關製造蛋白質、退化等,但是從一些哺乳類的案例中可以觀察到有些重要的基因已從Y染色體上消失,且部分消失的基因被發現轉移至其他染色上。目前已發現4種轉移至其他染色體的基因。其中一種為基因EIF2S3,它在產生精子上扮演重要角色;鼠類的X及Y染色體皆有此基因,但卻消失於人類的Y染色體,而出現在X染色體及非性染色體上。這種現象顯示,EIF2S3是一重要的基因,因此即使不存在於Y染色體上,X染色體會在其他染色體上備份該基因。 Jennifer Hughes補充,這項研究讓我們對性染色體的角色、基因和性別特質有更細緻的理解, 有助於進一步的研究,以幫助我們看到基因轉移對基因演化的影響。   資料來源:Genome B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