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妊娠糖尿病增加多年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1.03.16
妊娠糖尿病增加多年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你懷孕時發生過糖尿病嗎? 請不要掉以輕「心」!   懷孕時發生糖尿病,產後多會復原。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是這樣,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仍然會增加。   我们已經知道,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後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其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但是對於產後後血糖值恢復健康標準的女性則還不清楚其風險。   這項研究掀開了謎底:沒有糖尿病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患糖尿病(即妊娠糖尿病。)平均到48歲時,她們動脈中有鈣化物沉積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而血管中的鈣化物是預測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研究指出,即使她們的血糖值在懷孕後恢復到健康標準也是如此。   在美國,有9%的孕婦有妊娠糖尿病、台灣約為10%、全球則為20%。   研究作者Gunderson說:「心臟病的風險評估不應等到女性進入糖尿過渡期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才進行。懷孕期間出現的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是未來慢性病風險的兆頭。」   「醫療體系需要將個人的妊娠糖尿病史納入健康記錄。在建議定期對這些女性進行糖尿病檢查的同時,也要監測心臟病的風險因子。這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2.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瞭解女性心血管健康仍然是科學研究的重點
2021.03.13
瞭解女性心血管健康仍然是科學研究的重點
美國心臟學會自2004年起每兩年發行《Go Red for Women》特刊,以增進對心血管照護和心血管疾病預後中性別差異的了解。   今年發表於《Go Red for Women》特刊上有關心血管疾病男女差異的研究數量破紀錄,共有100多篇,這是過去5年發行此特刊以來最多的。顯示此主題仍然是美國心臟學會標誌性期刊《循環(Circulation)》重要的優先項目。   《循環》總編輯Joseph A. Hill說:「不可否認地,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每3名女性就有1名因此死亡。即使一個生命因此逝去都嫌太多,因為我們知道心臟疾病和中風很多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支持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女性參與關鍵的臨床試驗,對於有效改善男女在心臟病和中風照護上的落差至關重要,這是我們改善婦女心血管健康的一部分。」。   此特刊中一些研究的重點包括:   2008年至2017年美國男女發生心肌梗塞後冠心病復發的趨勢、男女心房顫動患者使用抗凝血藥Edoxaban之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對院外心臟驟停的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術結果的性別差異、COVID-19對女性心臟病的連鎖效應、呼籲重視孕產婦中風等。   Hill說:「通過刊登一些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佳研究,我們希望,這一期《循環》將促進這一領域有更多能帶來變革的研究,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在心血管疾病表現和結果上的差異並有效地處理心血管保健方面的性別差異。   為了讓人們認識參與研究如何能進一步促進科學界更了解心血管健康,美國心臟學會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正在合作Research Goes Red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是提升女性對健康研究的參與及貢獻。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2.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所謂的「正常血壓」可能不適用於女性!
2021.03.05
所謂的「正常血壓」可能不適用於女性!
女人血壓介於80-120MM HG可能不代表心血管健康 在年齡和高血壓相同的情況下,#女性可能比男性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目前所有成年人的正常收縮壓範圍的上限為120毫米汞柱(mm Hg)。多年來這個上限一直是個標準,血壓超過上限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和中風的風險。   最近發表在《循環》期刊的一項研究讓此長期確立的正常血壓範圍不再那麼確定!   男女不同的風險門檻 研究發現,儘管每種心血管疾病的具體風險範圍有所不同,但男性始終顯示出比女性更高的風險門檻值。   該研究確定了男性的風險門檻為120 mm Hg,符合當前的指南。但對於女性,血壓值在110 mm Hg甚至更低的情況下,心血管疾病風險仍然增加。   此外,研究還確定了特定心臟病的不同風險範圍。對於心臟衰竭,女性血壓值在110–119 mm Hg和男性在120–129 mm Hg時的風險相似。對於中風,女性的血壓值在120–129 mm Hg時的風險與男性在140–149 mm Hg時相當。   可能的原因是在於血管的解剖結構和生理上的性別差異,例如女性的動脈直徑較小。   研究作者Susan Cheng說:「我們的最新發現顯示,這種一體適用的血壓評估的方法可能有害女性健康。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視當前的指南,以準確評估女性心血管健康狀況。」。     男性與女性的正常血壓不一樣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當血壓升高超過一定門檻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成比例地增加。   研究團隊分析了27,542名沒有心血管疾病參與者的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其中14,873名(54%)是女性。   此研究結果發現一個關鍵的性別差異:對於女性來說,心血管風險門檻為較低的血壓值。男性始終顯示出比女性更高的風險閾值。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二次分析,按照種族、年齡、是否服用降血壓藥物等分類進行分析,他們觀察到了類似的趨勢。   心臟健康研究的下一步:性別差異的血壓指南 根據這項新研究,專家認為的正常血壓範圍對女性來說並不精確。這種潛在的誤解點出了現在缺乏相關研究的問題,並進一步延伸出有關預防和治療心臟病的關鍵問題。   Cheng表示:「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建議醫學界重新檢視未考慮性別差異的血壓指南。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對女性進行高血壓治療的門檻值,無論該門檻值保持在120 mm Hg還是降低至接近110 mm Hg。」。   該研究團隊計劃繼續進行這項研究,以期擴大女性心血管健康相關的科學知識。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1.02.24)、Circulation(2021.02.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沒有上限!
2021.02.24
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沒有上限!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出,這種好處沒有上限,運動程度最高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過去有研究依照研究對象自我報告的方式發現,運動程度越高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越低,但是相關程度並不確定。對於運動程度最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此研究是以器械精細測量的身體活動數據來了解運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關係,是這類研究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研究顯示,運動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可能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大。這個發現更加強調了新的WHO身體活動指南的建議:所有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的有氧運動。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英國生物資料庫(Biobank)的資料,這些資料來自90,211名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他們同意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連續佩戴加速規(Accelerometer)來偵測其身體活動。   研究者將運動強度分為:一般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劇烈運動及整體運動。平均追蹤了5.2年後,有3,617例心血管疾病。他們發現,運動強度越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小。例如:相較於運動強度屬於最低的人,屬於中等強度運動者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為71%,屬於劇烈運動的人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為59%和屬於整體運動的可能性為46%。   研究作者T. Dwyer說:「這項研究的結果讓人更確信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運動程度相對較高的人估計能降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可觀的,因此有理由更加重視如何提高運動強度。」。   研究作者R. Ramakrishnan博士說:「我們對研究結果充滿信心,因為運動強度的資料不是得自研究對象自我報告,而是通過更有效的工具客觀地評估身體活動,該工具可以記錄頻率、強度以及運動的持續時間。我們也很幸運能夠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資料,其中豐富的資料可以回答我們研究問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你愛吃油炸嗎?小心嚴重心臟病和中風!
2021.02.05
你愛吃油炸嗎?小心嚴重心臟病和中風!
我們已經很清楚西方飲食不利心血管健康,但尚不清楚油炸食品對嚴重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有什麼影響。   最近一份研究顯示,吃油炸食品可能增加嚴重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相較於每周吃的油炸食品量最少的人,每周吃的量最高的人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8%、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2%、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37%。   此外,吃油炸食品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每周每多吃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就會分別增加3%、2%和12%。   油炸食品究竟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 油炸食品究竟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展尚不完全清楚,但他們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 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促進了身體對能量的吸收,它們從經常用於烹飪的氫化植物油中生成有害的反式脂肪酸。 * 油炸食品會增加影響身體發炎反應的化學分子。 * 油炸類如炸雞和薯條常添加高鹽,而且人們通常配著含糖飲料食用,這些都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研究是怎麼做的? 為了對此有所了解,他們匯總了來自17個相關研究的資料,包含562,445名參與者和36,727個重大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數據,以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他們也匯總了6個研究的資料以了解吃油炸食品與心血管疾病和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之間的潛在關聯。這6個研究包含754,873名參與者,在平均9.5年的追蹤期內有85,906人死亡。   分析顯示,相較於每周吃的油炸食品量最少的人,每周吃的量最高的人與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28%、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2%、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37%。   此外,吃油炸食品與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每周每多吃114克油炸食品,主要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就會分別增加3%、2%和12%。   研究人員指出,有些研究僅包括一種油炸食品,例如炸魚、番薯或點心,而不是油炸食品的總攝取量,這可能低估了所發現的關聯。   另外,研究沒有發現吃油炸食品與死於心血管疾病或任何原因有關,但這可能是由於研究能分析的死亡人數相對較少。   研究人員還提到,他們找到的研究在設計方面差異很大,並且全都依賴於參與者回憶,在解釋結果時應考慮這些因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心心相印:心理健康影響心血管健康
2021.02.03
心心相印:心理健康影響心血管健康
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改善心臟健康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不良的心理健康可能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這是美國心臟協會的專家委員在一份新的科學聲明中的總結。   心血管健康照護應涵蓋心理健康 由於科學顯示心理健康與心臟健康之間有明確的關聯,因此,醫生應將評估心臟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列為照護中的常規。   撰寫這份聲明的委員會主席Glenn Levine博士說:「在治療心臟病時,傳統上我們將重點放在容易測量的因素上,例如高血壓和膽固醇。量化心理健康狀況並試圖衡量其對心臟健康的影響並不容易。但是,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能夠做到這一點。」。   例如,有研究顯示患有憂鬱症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較高,而樂觀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較低。原因分析指出,那些對生活有較強的目標或方向感的成年人,他們會透過生活方式來降低心臟病風險,例如少吸菸、規律運動和控制血糖。   Levine說:「對醫生及患者來說,意識到思維、心臟和身體之間的這些關係非常重要。身為醫療人員,我們不僅需要治療疾病,還需要以整體的方式治療患者。」。   聲明指出,所謂積極的心理健康雖尚無統一的定義,但那是多方面的狀態,其特徵是樂觀、目標感、感恩、彈性、正向情緒、覺察力以及有效調節情緒的能力。負面的心理健康包括抑鬱、慢性壓力、焦慮、憤怒和敵意、悲觀和對生活不滿。   該聲明建議醫生在常規訪視期間使用簡單的篩檢工具來檢查憂鬱和焦慮,以評估患有心臟病或處於心臟病風險中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聲明還討論了可以提供給有精神健康障礙跡象的人可能的干預措施,例如抗抑鬱藥或心理治療。   另一位聲明撰寫者心臟病專家Erin Michos說:「醫生為每位病人看診的時間有限。但是花時間檢查患者心理健康可以減少高風險行為、增加用藥依從性,並減少併發症發生。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慢性壓力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Michos說:「壓力會促使人體產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增加血壓及引起發炎反應。它會產生低度的發炎。情緒困擾會增加血管壁上的斑塊剝裂事件對身體的傷害,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2017年一項在《刺胳針》的研究發現,高壓可以預測心臟病的發展,而不受其他風險因素的影響。當大腦中處理壓力的杏仁核活動增加時,動脈發炎和骨髓變化也跟著增加。   Michos和Levine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促進人們意識到慢性壓力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對心臟健康造成影響特別重要。我們要想辦法照顧自己:飲食健康、運動、睡眠充足、盡量減少飲酒並與他人相處。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1.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