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泡麵增加女性代謝症候群風險 少吃為妙!
現代人工作生活繁忙,有時為了求快速以節省時間,會簡單吃泡麵解肚飢,不過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提醒女性要小心,常吃泡麵將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容易得到心臟病及糖尿病,因此建議女性少吃泡麵為妙!
這個研究分析來自韓國國家健康及營養檢視調查10,711位成人的資料,其中女性所佔比例超過半數。結果發現,女性不管平日其他飲食狀況是否均衡,只要每週吃泡麵超過兩次以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會上升,這些是代謝症候群的症狀,除了會造成腰部囤積過多脂肪,也將可能引起心臟病與糖尿病,女性不應輕忽。
特別的是,研究發現這個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出現,同樣的行為對男性卻沒有產生影響,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女性對飲食情形的報告比男性正確、或是女性生理本身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與鹽分反應的敏感度比男性高,但確切的因果關係還須未來研究進一步再探究。而到底泡麵可以吃多少的量才不算是太多呢?研究主要作者Frank
Hu表示,一個月吃1到2次尚可以接受,但每週都吃個幾次就算是過量。
資料來源:營養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4.08.25
老人照顧工作 女兒做得比兒子多!
傳統觀念視家務勞動與照顧工作為女人的責任,而婦女運動不斷努力希望能改變這樣的性別規範,讓女人能不再受到僵固的性別角色所縛。日前一項在美國社會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雖然美國社會從1970年代開始慢慢走向性別平等,但即使到了2000年代,在家中,依然是女兒會竭盡所能照料好父母,但兒子還是做得很少!
這項由普林斯頓大學Angelina
Grigoryeva教授領導的研究分析美國2004年的「健康與退休調查」中2萬6千名5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結果發現,家中女兒每個月花在照顧年老父母的時間平均有12.3小時,但男性卻只有5.6小時,也就是說,女兒在這上面所花費的時間是兒子的兩倍、或者是多花了將近7小時的時間。
研究指出,針對造成照顧父母的時間長短差異,在女兒部分因素眾多,最主要都與工作或育兒有關,但兒子卻只受家中其他照顧者如姊妹與其中一個家長能否提供照顧影響。根據研究,一旦兒子有一個姐妹,那麼他花在照顧工作上的時間就會減少,但這在女兒身上卻是完全相反,Grigoryeva教授解釋,這表示兒子們會將他們的照顧父母責任轉給了他們的姊妹。
研究提到,許多研究皆已指出家中的照顧者常在自己的工作與照顧工作間蠟燭兩頭燒,一來可能會使照顧者必須放棄工作、或被迫從事較低薪的工作,再者照顧工作也會造成照顧者因必須負擔照顧所需的沉重開銷而可能發生經濟困難。此外,由於女性與家庭的情感連結比男性緊密,家庭照顧工作對女性造成的壓力易使女性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死亡率較高等。由此可知,照顧工作的性別不平等對女性的經濟與健康都有莫大傷害。
資料來源: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 Annual Meeting)
+ read more
2014.08.21
台灣年長婦女血糖值深受配偶健康狀態影響
在亞洲,婚後妻子須擔負的家庭照顧責任常比丈夫要重,家中老小都要由女人來照料,過去研究曾指出當配偶在年老時生病或失能,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傷害將遠大於男性。近日又有一項由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所作的台灣研究再度證實這個結論,研究發現一旦丈夫的健康狀況愈差將會使妻子的血糖濃度上升,連帶造成妻子健康受損。
研究團隊使用台灣中老年人健康與生活追蹤研究的資料,當中包括597位54-90歲的健康成人,這些人在2000年接受健康檢查測量血糖且報告伴侶的健康狀況,並於2006年再進行一次。資料分析後發現,丈夫健康狀況在這六年間變差的婦女,其血糖濃度將會上升,但當情況相反時,丈夫的血糖並不受影響。惟當配偶過世時,男女雙方的血糖濃度都會上升。
研究作者之一Noreen
Goldman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與過去發現一致,研究推測可能有多項因素造成這樣的性別差異,包括年長婦女因為照顧先生,使得她們沒有足夠時間休息、運動或例行性就醫,再者,長期或密集性的照顧工作可能導致婦女覺得孤立及憂鬱,進而影響飲食習慣、無法適當控制血糖。
然此研究由於使用台灣資料存在限制:台灣老一輩世代認為女性應是家庭主要照顧者,不願進入照護機構接受照顧,但年輕世代間的性別規範由於雙薪家庭模式的影響可能有所改變。不過,這項研究的結果對健康宣導者及醫事人員仍然有幫助,可以提醒他們應多加注意那些配偶患病或死亡的年長民眾之健康,他們較有可能成為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
資料來源:老化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 read more
2014.08.12
年紀輕輕就節食可能埋下健康隱憂
一份新出爐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若在年輕時就有節食的行為,日後容易產生一些傷害健康的惡習。
這項於1982年至2012年間進行的研究訪問了超過2100位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的大學女生,了解她們的節食行為,包含頻率、何時開始與策略(如減少脂肪攝取或計算卡路里等),並且在間隔10後再次追蹤這些受訪者的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越早開始有節食行為的女性,日後越可能選擇催吐、使用瀉藥等極端的手段進行體重控制;同時,研究人員也Holland指出,當這些女性邁入30歲後,越可能會有肥胖、飲食失調與酗酒等問題開始浮現。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的研究成果僅足以指出關聯,但尚未能看出因果關係。因為還有許多可能的因素並未在此次研究中受到檢視,像是基因、飲食偏好、母親與同儕是否有進行節食等。其他相關研究也指出:在發育期曾有顯著減重成果的人,日後可能會因此投注更多心力控制飲食,反易導致飲食失調的問題發生。
針對上述發現,邁阿密兒童醫院的Comkornruecha博士補充說明並非所有年輕時的節食行為都會發展成飲食失調。許多飲食失調患者同時受到焦慮症、強迫症等病症困擾。但是這篇研究並未將焦慮與其他心理狀況納入分析。
Comkornruecha博士認為這項研究要傳遞的訊息是鼓勵有肥胖問題的青少年使用健康、適當的方式控制體重,避免迅速的減重;不要錯誤的迷戀「理想體重」;謹慎交友,避免因為同儕影響而選用不適當的減重方式或染上惡習。
資料來源: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r
+ read more
2014.08.11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全球第一大藥廠輝瑞(Pfizer)即將面臨千人集體訴訟,提告婦女宣稱該藥廠明知生產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可能導致糖尿病卻從未警告大眾。
路透報導,過去五個月內聯邦法院紀錄顯示,美國婦女因服用「立普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案件從56件激增至千件,包含4000名女性。2012年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外警告立普妥與其他「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與記憶減退和「小幅提升罹患糖尿病風險」有關,當時並未提到增加糖尿病風險主要以女性病患為主,但此次受害者涉及女性病患人數眾多,顯示服用「立普妥」導致發生糖尿病可能主要是與女性有關。原告律師也表示,女性服用立普妥導致糖尿病的機會大於男性,從該藥獲得較少益處。
近日提告數激增是因為聯邦司法審判庭先前決議合併全國所有立普妥糖尿病訴訟案,統一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聯邦法院審理,預計明年7月第一次開庭。輝瑞反對該決議,擔心會有更多人模仿跟進,並在聲明裡否認有責,表示會打贏這場訴訟。
立普妥一直是最暢銷的處方藥,自1996年上市起全球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全美逾2900萬病患被開過該處方藥,意謂潛在的原告人數非常多。此外,即便FDA曾於2012年警告史達汀類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卻仍強調對心臟的好處大於小幅增加的糖尿病風險,這項事實可能不利原告。
代表原告的首席律師(H. Blair
Hahn)韓恩表示,婦女因服用立普妥患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他說:「我們會讓陪審團決定服用減少五年的壽命值多少錢。」對此輝瑞藥廠回應,他們相信立普妥不會導致這些原告發生糖尿病,服用立普妥的女性可能本身就有其他風險因子,使得她們容易有高血壓或肥胖等疾病,但在醫界對史達汀類藥物的效益仍有共識。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Reuters
+ read more
2014.08.08
世衛公報:男性健康落差需被重視
近日一個由國際研究專家與健康慈善工作者組成的團隊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發表一篇觀點文章指出,在全球男性的平均餘命比女性要短、各項健康指標男性表現也比女性差,可是國際間健康政策卻鮮少關注男性健康落差(men’s
health
gap),因此呼籲各國政府及衛生組織應注意這個問題。
文章作者之一Gavin
Yamey博士表示,當男性健康受威脅,婦女及兒童也會遭受影響,此情形在許多研究中已得到證實。例如:男性酗酒與孩子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相關連;男性生病、受傷或死亡將可能影響家庭的經濟穩定與女性伴侶的心理健康等。
該文章提及,多數婦女仰賴男性是主要養家者,也在男性生病時擔任照顧者,但國際間的健康社群卻對「改善男性健康也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的觀念意識發展得很慢。
最主要造成性別健康差異的原因乃由於性別規範要求男性展現陽剛特質,使男性健康受害。例如:非洲男性不願接受HIV感染篩檢或治療;男性比女性更常出現過度飲酒等高風險行為;美國男性比女性較常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如農業、礦業及漁業,因此容易暴露於充滿物理或化學污染的環境。
至今只有澳洲、巴西與愛爾蘭政府從政策制定面致力於推動男性健康的改善,不過一些小規模的研究也都有相當不錯的成果,該團隊因此提出3項可行的策略供全球健康照護相關單位參考:
(1)幫助男性進行健康生活型態的改變,如:戒菸、戒酒或減重。
(2)讓男性與女性伴侶可以一起討論健康議題,如:避孕、性健康以及孩子接種疫苗的問題。
(3)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讓男性重新思考陽剛特質對他們健康的傷害,藉此也可以促進男女情感關係的平等。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公報(th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