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女性出生體重過輕  長大容易不孕
2014.04.02
女性出生體重過輕 長大容易不孕
  隨著醫療進步,愈來愈多出生體重過輕的孩子能倖存下來並健康長大成人,但最近一項瑞典的研究卻指出,這可能也會代表不孕的情況也將慢慢增加,因為研究發現這些出生體重過輕的女孩,長大後發生不孕的機率將是一般女孩的兩倍。   研究分析1,293位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都是在1973年後於瑞典出生,並在2005-2010年間接受不孕治療。資料分析包括這些女性的不孕原因、她們出生時的大小、參與研究時的年齡與體重。根據資料顯示,不孕原因複雜,可歸因為女方不孕佔38.5%、男方佔27%、雙方皆不孕佔7%、其餘為不明原因。出生體重部分,約有10%的女性出生體重過輕或體型過小。   研究最後發現,不孕因素來自女性本身者,她們在出生時體重過輕的機率,是其他不孕女性的2.5倍以上;出生體型過小的機率,也大約是不明原因不孕女性的3倍。此外,這些女性成年後多數也過重,而過重是會造成不孕的已知風險因子之一。   過去已有研究將女性在胎兒時期成長受阻礙與排卵減少做連結,這項研究則是進一步再指出其與女性生殖器官如何發展也可能相關。不過研究樣本數太少、且僅針對瑞典所做,研究承認這個結果雖具重要意義,但可能無法適用於其他國家,未來應針對同樣的問題有更多研究去證實兩者間確切的關聯性。       資料來源:BMJ OPEN      
+ read more
婚姻狀態會影響女性心臟病死亡風險?
2014.03.27
婚姻狀態會影響女性心臟病死亡風險?
  一般我們不大會想到把婚姻狀態與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做連結,不過過去曾針對這樣的問題在男性身上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的心臟病死亡風險要來得低。日前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想瞭解這樣的結論是否在女性身上也適用,於是也進行一項研究,最後證明結果相同。   研究資料來自英國百萬婦女研究中超過130萬名5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在1996-2001間加入該研究,研究團隊再從中挑選734,626名女性因心臟病入院與死亡的資料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已婚或有伴侶的女性發展心臟病的風險與已婚女性相同,但是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卻少了28%。研究表示,風險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女性因為受到伴侶的鼓勵與支持會比要願意尋求治療、向醫師反應疾病症狀,不過對醫囑的順從性卻與未婚女性沒有差別。   不過研究承認針對未婚狀態的定義是多元的,因為無法確定這群參與女性在參加研究時的未婚狀態是從未結婚、離婚、分區或守寡,這是研究的限制,不過研究確定有排除有心臟病史者。研究認為未來應進一步針對像是中風與癌症等疾病瞭解已婚女性的死亡風險是否也有比較低。       資料來源:生物醫學中心期刊(BMC Medicine)      
+ read more
年長女性的阿茲海默症風險比乳癌高!
2014.03.25
年長女性的阿茲海默症風險比乳癌高!
  在台灣,根據衛福部統計,每20個老人當中就有1名罹患失智症,失智症中又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的一種,它是一種非正常老化的疾病,會使患者的腦部細胞慢慢流失,腦部開始萎縮。   在美國目前有500萬阿茲海默症患者,其中320萬名是女性,最近美國阿茲海默症的報告指出,我們都知道當女性年紀愈來愈大,得到乳癌的風險將會增加,不過,對60歲以上的女性來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是乳癌的兩倍。   報告提到,一般最常解釋阿茲海默症為何女性的盛行率會比男性高的說法,會認為是由於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因此較易到達疾病的高風險年紀。不過過去也曾有研究可能是腦部結構、性別特定的荷爾蒙或基因所影響,但一直都沒有定論。   報告對3,102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指出女性在65歲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終身風險是每6個當中會有1個罹病、男性則是每11個當中有1個,而且,女性也比較會擔憂自己可能會罹病。再者,擔任失智患者的照顧者中,有63%是女性,女性照顧者提供24小時照顧服務的比例是男性照顧者的2.5倍。女性照顧者也有比較多會反應這樣的照顧工作會對身體與情緒有極大壓力、對家庭關係造成緊張及失業問題。   報告最後表示,對於乳癌、心臟病、中風及愛滋的研究與治療都已有降低死亡率的顯著成果,未來針對阿茲海默症也應有同樣的發展,如此才會有助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       資料來源: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免費提供避孕藥不會導致女性性氾濫
2014.03.24
免費提供避孕藥不會導致女性性氾濫
  口服避孕藥在1960年發明之後,提供了女性多一種的避孕方式,提高女性的生育自主權,但也有反對避孕藥的一派會爭論說,避孕藥會使女人擺脫懷孕的威脅,而造成更多的性氾濫及性混亂問題。   最近有一項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特別針對此問題進行分析,為瞭解提供女性免費的避孕藥是否會增加性伴侶數目與性行為頻率,這兩個項目是與懷孕與性病傳染具關連性的高風險性行為。研究資料是來自「避孕藥CHOICE計畫」的9,256位為非預期懷孕高風險的女性,年紀在14-45歲之間。過去針對該計畫的研究曾顯示提供免費的避孕方式給女人,則進行非預期懷孕及人工流產的數目會下降。   研究團隊在第六個月與第十二個月時分別詢問參與者在過去一個月內的性伴侶數目與進行性行為的頻率,結果顯示,在研究開始、第六個月與第十二個月,有超過一位以上的男性性伴侶的比例,分別為5.2%、3.5% 與3.3%。有70%的參與者在這一年內的時間性伴侶數目都沒有變化;13-14%數目下降;僅16%數目有增加。在有增加的部分,其中80%是從0個增加至1個。   至於性行為頻率,從研究一開始的一個月4次,上升至第6個月與第12個月都是一個月6次。但是性行為頻率增加,並未提高性病的發生。   研究結論表示,提供免費避孕藥並不代表就會提高女進行高風險性行為的機率,所以避孕藥並不會使女性比較容易發生性行為。       資料來源:Obstetrics & Gynecology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期刊)      
+ read more
女性有糖尿病 中風危險將增高!
2014.03.20
女性有糖尿病 中風危險將增高!
  在過去十年間由於肥胖人口增多、再加上人們活動量過低,糖尿病罹患人數增加一半以上,全球目前已有超過3億人口正受糖尿病所苦。   去年曾有研究提醒60歲以下的女性如果有糖尿病的話,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會大幅提高,日前又一項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及英國劍橋大學所做研究呼應了糖尿病會影響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論點,進一步指出女性的糖尿病也會提高使她們發生中風的危險。   研究對約7千5百萬民眾的資料進行分析,其中有1萬2千位最後發生致命性或非致命性的中風。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同樣都是有糖尿病,且在調整包括年紀及血壓等風險因子後,女性病患發生中風的風險仍比男性病患高出27%。   研究雖未確切知道糖尿病對女性發生中風較易形成威脅的原因為何,但以現存其他研究來看推測可能是肥胖所造成。因為男性得到糖尿病時的BMI值通常都比女性要來得低,而BMI值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之一,所以一旦女性發展出糖尿病接受治療時,她們的心血管風險也會比同是糖尿病患者的男性來得高,不過這都還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才會有定論。   資料來源: 刺胳針醫學期刊    
+ read more
女人的性高潮有兩種?!
2014.03.19
女人的性高潮有兩種?!
  過去一直以來科學文獻不斷在爭議是否真正存在兩種不同的女性性高潮,相信有兩種高潮的一派認為,一種是陰道高潮、另一種則是刺激陰蒂所產生,但另一派則堅持兩種是同樣的高潮,差別只在於陰蒂如何被刺激。   近日有兩名科學家就以超音波記錄這兩種高潮是否真有差異,結果證實確有不同。   研究以超音波觀察從外部直接刺激陰蒂以及陰道刺激所產生的反應。結果發現,當從外部刺激陰蒂時,陰蒂的根部並不會受到刺激,但當穿入陰道進行刺激時,整個陰蒂-尿道-陰蒂複合體與陰蒂根部都會受影響,且從靜脈血流速度可以反映出解剖學上的變化。也就是說,女人確實存在有兩種性高潮,研究證實這中間的差異是由於刺激部位的不同所影響。   資料來源:Seriously Scien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