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07
懷孕時發生高血壓,未來可能有認知障礙風險!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的婦女在15年後更有可能出現認知障礙。
研究作者Maria
Adank醫學博士表示,與懷孕期間血壓正常的女性相比,發生妊娠高血壓或子癲前症的女性在約14.7年後在立即回憶和延宕回憶的測試中表現較差。
這種認知功能受損主要是由妊娠高血壓引起,即使考量了種族、教育程度和孕前BMI,妊娠高血壓的影響仍然存在。
醫學博士Lisa
Leffert等指出,即使是女性沒有子癲前症的情況,懷孕期間有高血壓也與這種有害的長期影響有關,因此呼籲有妊娠高血壓的女性採取預防措施。
他們在評論中寫著:「妊娠高血壓與子癲前症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子癲前症還有蛋白尿或器官受損的特徵。一個人可能會認為,妊娠高血壓婦女的情況比有子癲前症的婦女要好,因此未來罹患相關疾病的可能性也較小。然而,這份研究及過去一些研究已經證明了有妊娠高血壓的婦女可能在認知、腦血管和心臟疾病方面出現後遺症。」。
過去研究指出,子癲前症與主觀認知的症狀有關。研究也指出,有妊娠高血壓的人慢性高血壓和其他合併症風險可能較高,而且妊娠高血壓和子癲前症都與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關,不論其是否有傳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分析了一群孕婦的數據,這些孕婦的生產日介於2002年4月至2006年1月之間,其中包括481名正常血壓孕婦和115名有妊娠高血壓性疾病的孕婦(80名婦女有妊娠高血壓、35名有子癲前症)。
這群孕婦在產後約14.7年後接受認知測驗,測驗項目包括:執行功能、認知處理速度、語言學習和記憶、精細運動和視覺空間,這些項目被合併為一個綜合認知因素。孕婦接受認知測驗的平均年齡為46歲;有妊娠高血壓性疾病的女性中有20%在認知測驗時患有憂鬱症。
研究發現,相較於妊娠期間血壓正常的女性,有妊娠高血壓性疾病的女性在立即回憶和延宕回憶的能力表現較差,這兩項表現是根據她們接受了15個單詞學習測驗三次後的得分。研究考量了可能干擾結果的因素後,這些關聯仍然很顯著。
研究團隊將有子癲前症的婦女排除,只比較有妊娠高血壓和妊娠期間血壓正常的女性。結果顯示,即使考慮了干擾結果的因素,在三次15個單詞學習測驗中,妊娠高血壓婦女的表現都比妊娠期間血壓正常的婦女差。
目前尚不清楚妊娠高血壓或子癲前症與未來的認知障礙為什麼有關。不過,明確的是,一旦診斷出婦女患有其中一種妊娠高血壓性疾病,讓她瞭解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潛在的認知功能影響至關重要,並且應提供她密切而全面的後續照護。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有幾個局限,例如:研究分析的對象在懷孕前或期間都未進行任何認知測驗、無法針對個別女性瞭解妊娠高血壓性疾病的長期影響、在選擇研究對象時可能發生了偏誤及未知的干擾因素可能會影響結果等。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20.12.30)
* Maria C ADANK et al.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eurology Dec 2020,
10.12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06
男女死於中風的風險不同!
同樣是首次發生中風,1年後女性死亡風險比男性的增加39%。一項新研究指出,這個性別差異是由於女性患者較高齡和中風情形更為嚴重。
首次發生中風的男女,女性大約比男性大7歲。而就醫時可以獨立行走的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少了9.3%,代表比較多女性的中風較嚴重。
研究作者D.
Cadilhac說:「檢視全部死因,有12%男性、6%女性死於癌症,8%男性、6%女性死於缺血性心臟病,比例男比女高。然而,女性死於中風的比例更高,分別為41%男性及50%女性,其他心血管疾病也是如此,分別為13%男性及16%女性。」。
研究團隊表示,女性發生與中風相關的死亡風險增加了65%。背後原因除了可能是女性初次中風時年齡更大、中風嚴重程度更高以外,女性患者較少被提供阿斯匹靈來治療第二次中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2.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31
兩臂血壓的差異可預測你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項大型國際研究的有力證據證實,從兩臂測出之血壓讀數的差異越大,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風險越高。
該研究由英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R)資助,它是第一份指出兩臂間血壓讀數差異越大,患者的額外健康風險就越大的研究。
研究的結論是,兩臂測出的血壓讀數差異每差一個mmHg,預示著10年後發生新的心絞痛、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升高了1%。
此外,在有高血壓的人當中有11%其雙臂血壓讀數差值超過10
mmHg,而在一般人口中這一比例為4%。
目前,英國和歐洲的指引均認為兩臂之間的收縮壓差值若為15
mmHg以上,代表患者有額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項新的研究發現,差值在10
mmHg以上顯然就代表著有額外的風險。這意味著其實有更多人應考慮接受治療。
目前,國際血壓指引建議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心血管風險時應測量雙臂的血壓,但這個建議經常被忽略。這項新研究為雙臂血壓讀數的差異提供了正常範圍的新上限10
mmHg,該上限明顯低於目前指引建議的上限15
mmHg。這項研究可能促使國際高血壓指引的修訂。這代表更多有風險的患者會被辨識出來並接受可能挽救生命的治療。
此研究的臨床意義
每次心跳血壓會隨之上升和下降,此為一個循環,其測量單位為毫米汞柱(mmHg)。每個人會得到兩個數值,數值較高的收縮壓代表最大血壓,數值較低的舒張壓代表最小血壓。收縮壓高代表高血壓。全球有三分之一成年人有高血壓,它是引起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兩臂測出之收縮壓若有顯著差異,可能代表動脈變窄或變硬,這可能會影響血液流動。這些動脈變化進一步被認為顯示著患者可能心臟病發作、中風或提早死亡,應進行治療研究。
研究作者C.
Clark說:「以常規使用的血壓計測量一隻手臂後接著測另一隻手臂的血壓成本很低,並且這在任何醫療機構是可行的,無需負擔額外的費用或昂貴的設備。儘管目前國際指引建議這樣做,但多半時間並沒有被實踐,背後通常是因為時間受限。事實上,測量兩臂之血壓所需的額外時間很少,但這最終是可以挽救生命的。」。
另一位研究作者V.
Aboyans教授說:「我們認為,當患者在定期的門診時間依序測量兩隻手臂的血壓時,可以將兩臂測出的血壓讀數差值10
mmHg合理地視為正常差值的上限。這些資訊應納入未來要修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指引和臨床實務中。這種改變可能讓更多需要的人得以接受治療,以減少心臟病發作、中風死亡的風險。」。
研究方法
由英國艾希特大學主導的全球「INTERPRESS-IPD合作計畫」對所有可取得的研究進行了統合分析。他們整合了來自24項全球研究的資料,建立了擁有近54,000人的資料庫,其中涵蓋了來自歐洲、美國、非洲和亞洲成年人的資料,這些資料包含從兩個手臂測出的血壓值。
研究藉著與患者諮詢小組合作,他們取得並分析患者兩臂的血壓讀數以了解差異,並追蹤患者10年以上以了解有多少例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2.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22
體脂肪的基因差異形塑男女的健康風險
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脂肪組織中的162個基因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的表達方式不同,這可能會影響疾病風險。
這162個基因中有些已經被認為與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相關。而這份新研究有助於解釋男人和女人面臨的不同健康風險,並且為更好、更針對性的治療奠定基礎。
研究員M.
Civelek博士說:「肥胖與許多健康風險相關,而男性和女性將過多的卡路里存成脂肪的方式會讓男女罹患常見疾病的容易程度有所不同。我們研究了不同種族和健康狀況的人們,並發現了一組基因。這些基因的豐富程度在男女之間是不同的,不論其種族或健康狀況如何。」。
脂肪基因
基因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它產生的大量訊息。過去的研究在脂肪中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基因會因性別而有不同的表現,不過Civelek博士和他的團隊只在162個基因中發現了明確的差異。這個發現是研究人員分析了約3,000個人類樣本後得出的,這些樣本具有地理上和種族上的多樣性。
經過研究人員更深入的探索,他們發現6個特定的基因在調節脂肪組織的活性上特別有影響力。
這一發現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已經有許多研究在探討脂肪分布等方面的性別差異,但是遺傳的角色仍然獲得相對較少的研究。
Civelek博士說:「我們相信我們的發現將對精準醫療有所幫助,亦即找到藥物治療的靶點來幫助解決男女各自面臨的特定問題。例如:男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女性更容易肥胖。我們辨識出的脂肪基因可能解釋這些疾病的嚴重性以及男女對治療的反應為何不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13
乳癌患者的常規掃描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接受過乳癌治療的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在某些群體中,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於死於乳癌的風險。但是,這些風險如何評估呢?
一份發表於第12屆「歐洲乳癌會議」的研究指出,分析乳癌患者的常規掃描,可以預測哪些女性有大於1/4的風險患心血管疾病。
這項新的研究指出,計畫接受癌症治療的乳癌患者會接受電腦斷層掃描,可以透過電腦去分析掃描,瞭解冠狀動脈硬化的情形,來找到風險較高的女性。研究人員表示,辨識出最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採取措施來降低罹病風險。
研究作者H.
Verkooijen教授說:「我們已經看到了乳癌存活率有巨大改善,部分要歸功於更好的治療。但是,治療具有副作用,某些治療方法如放射治療和某些類型的抗癌藥物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我認為,治療乳癌意味著要在解決腫瘤機會的最大化與副作用的最小化(包括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分析冠狀動脈鈣化程度,預測罹病風險
該研究包含約14,000名乳癌患者,他們於2005年至2016年間在荷蘭3家大型醫院接受了放射治療,並接受電腦斷層掃描以協助她們的放射治療計畫。
目前已知冠狀動脈鈣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電腦學習方法「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演算法,該演算法可以根據已經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來評估冠狀動脈鈣化的存在和程度,以評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冠狀動脈鈣化評分」。
研究人員對這群婦女平均追蹤了52個月,以了解她們是否有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在沒有鈣化的女性中(評分為零),有5%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在鈣化評分為1到10之間的女性中,有8.9%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鈣化評分為11-100的女性中該比例為13.5%,評分為101-400的女性該比例為17.5%,評分高於400的女性該比例為28.3%。
當研究人員考慮到女性的年齡和被診斷的年份時,他們發現鈣化評分最高(400分以上)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沒有鈣化的女性的3.7倍。在接受過特定類型化療「小紅莓(anthracycline)」的患者中,高的冠狀動脈鈣化評分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更強。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無法將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考慮在內,儘管他們正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這些因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0.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11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其小孩患高血壓的風險似乎更大。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小孩還在子宮時暴露於較多的維他命D,這種關聯可以被降低或甚至被移除。
這份研究對麻州的754對母子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的結論為,懷孕期間維生素D量較高可能有助於保護妊娠性高血壓婦女所生的兒童免於高血壓。兒童期有高血壓與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
研究作者N.
Muel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人還在子宮內時就大抵上已經內定好了,而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是維生素D以有益的方式改變了這一程式設計。」。
研究人員估計,全球2%至8%的懷孕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它與孕婦肥胖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嚴重妊娠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
同時,在1988至2008年期間,美國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了約40%。研究顯示,孕婦妊娠性高血壓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
Mueller說:「如果其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那麼就需要進行隨機試驗來確定有妊娠性高血壓風險的母親若有更高的維生素D量是否可以預防兒童高血壓。」。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10.05)
* Zhang M, Michos et al. _Associations of Cord Blood Vitamin D and
Preeclampsia With Offspring Blood Pressur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_. JAMA Netw Open. 2020;3(10):e201904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04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