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2015.02.02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研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時有呼吸困難和心律不整等問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尤其家族病史中有糖尿病者需格外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導致吸氣無法連續的睡眠障礙。這往往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神經學專家Rossana Huerta Albarran說明,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使人體失去代謝葡萄糖與脂肪的功能,造成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同時,睡眠品質不好也會讓腦部傳送指令要求身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使得體重增加。   在進食量增加以及代謝失常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膽固醇指數上升。睡眠障礙除了導致糖尿病外,也與高血壓以及導致高血脂的三酸甘油脂增加有關。因此在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背後,其實睡眠狀況是否良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Rossana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獲得正確治療並避免病情發展。同時,他補充說明電子產品是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人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因為腦部對光有所反應而使人難以入眠。   此外,雖然一般普遍認為每人每日需睡滿八小時才健康,然而醫療專家Rafael Santana表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是依照個人的年齡和身體需求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情起伏,並且還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關鍵因素。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好好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與睡眠品質,並且改善、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是我們為常保健康而不可忽視的工作。     資料來源: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 read more
心寬體不胖(上):社會歧視才是惡化肥胖循環的主因
2015.01.07
心寬體不胖(上):社會歧視才是惡化肥胖循環的主因
  過重的人經常有以下經驗:被店員羞辱或忽略、被朋友排擠、被路人嘲笑、被異性譏諷或被青少年拍照等,這些行為凸顯了文化中對肥胖的歧視。而研究發現,這種文化會導致抑鬱、增加透過飲食進行紓壓的可能性,最終導致肥胖。   英國的體重管理組織Slimming World研究了2573位減重後的人,了解減重前後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呈現怎樣的差異。結果顯示,在減重前他們平均每周遭遇一次以上被人們評論、批評或羞辱的經驗。這些遭遇使47%的人感到羞恥、41%感到抑鬱、30%感到自卑,又65%的人試圖以食物緩和情緒低落,而僅2%真正實現減肥瘦身的計畫。另外,有63%的人表示自從第一次因為體型肥胖被嘲弄後,體重持續增加。這些結果顯現,歧視和標籤事實上無助於減重,反而造成肥胖的惡性循環。   而在減重後,61%的人表示經常接受到陌生人的微笑、54%表示多人以眼神向其致意、49%表示經常接收到陌生人的讚美、43%表示多次有人向其打招呼,而有41%的人表示減重後陌生人與其談話的次數增加了。同時,他們也發現相較於減重前平均需要等九分鐘才能拿到餐點的經驗,減重後僅需等待三分鐘。   這項調查顯現了社會對過重的批評是如此普遍,同時不友善且無禮,長期遭受如此對待會使人們的自信心深受打擊並感到愧疚和羞恥;再加上生活中充斥著鼓吹以食物獲得快樂的媒體廣告,這將使羞恥與體重增加的循環持續惡化。   Slimming World的研究員以及德比大學行為改變與體重管理會主席James Stubbs教授認為,身為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要更關心我們是如何對待為肥旁所苦的人,並且意識到歧視會如何影響人的感受與生活習慣。不分體重多寡而經常對周遭的人表現善意將有助於消除社會上對肥胖的負面標籤。除此之外,也能幫助過重的人不因自我價值低落而產生愧疚感、羞恥感和抑鬱,打斷肥胖的惡性循環。消除歧視將使人們更容易主動尋求協助,更重要的是使人們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地改變其生活習慣。    為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重視,Slimming World邀請人們分享經驗並對肥胖者表示支持,並公布其中十個受訪者曾因肥胖而遭受羞辱的真實經驗。     資料來源:Slimming World   延伸閱讀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 read more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2015.01.07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英國體重管理組織Slimming World日前進行了一項關於肥胖歧視的調查,證實這種行為將會對體重過重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重視,該組織邀請人們分享經驗並對肥胖者表示支持,以下為其中十個受訪者曾因肥胖而遭受羞辱的真實經驗: 1. 過路車的語言攻擊 『在我回家的路上,一位坐在車上的男性在我按下行人按鈕時對我吼著:「你為什麼不幫自己買份沙拉,你這肥牛!」』   2. 超市店員對客戶選的商品表示意見 『當時我在一家知名的超市購物,並把一盒餅乾放進我的購物車,一位店員就對我說:「你真的應該吃這些東西嗎?水果和蔬菜對你比較好喔。」。當下我感到非常尷尬並且很想哭。』   3. 服飾店員的無禮對待 當時我正和姊姊逛街想買份禮物,看到一件非常漂亮的上衣因此想進店裡看得更仔細。我才剛踏進店門,馬上就有一隻手抓著我的手肘將我旋轉出門外,並對我說:「這裡沒有適合你這種人的東西。」。   4. 在夜店被男性當作娛樂話題 「我曾經相信別人認為我有張漂亮的臉龐的話是出於真心的,然而當我耳聞他們之間對我的嘲諷後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假的。我到現在還很難相信男性的真誠。」   5. 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對其坐在身邊表示恐懼 『我還記得有個傢伙在我找尋座位時對我說:「你不能坐在這裡胖子!」』    6. 朋友預設其不想參與而受到冷落 「當我的體型逐漸變大時,人們都會預設我不喜歡從事運動。但是實際上我相當喜歡在鄉間散步和游泳,不過朋友們都會”忘記”邀請我,好像我對那些活動不感興趣一樣。」   7. 為了一份餐點等了很長一段時間 「點餐後我在吧檯等了45分鐘,我確定服務員有接收到我再三催促的眼神,但他始終在服務那些比較瘦的客人。」   8. 青少年會用智慧型手機對其拍照或攝影 「我在一家店裡被青少年嘲笑,他們用手機錄影並一直在店裡跟隨我。我正和當時才六歲的女兒在一起,我們兩個對此都感到相當沮喪。」   9. 雇主只在乎外貌 「我曾經在面試後意外地瞥見面試官的筆記,看完後我感到難過,因為95%的內容是關於我的外貌,而只有5%提到我的能力和適合度。」   10. 人們視你為痲瘋病患一樣 「我當時在學生聯合會工作,並正把文件發給一位學生,當下她表現出很不想碰到我的手的樣子。她和她的朋友離去的同時說,她不想碰觸到我因為不確定是否會被肥胖感染。」      資料來源:Slimming World      延伸閱讀 心寬體不胖(上):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 read more
越胖越長壽?!研究證實「肥胖矛盾」的存在
2014.12.30
越胖越長壽?!研究證實「肥胖矛盾」的存在
  過去普遍認同肥胖會影響身體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而危及生命安全。然而最近有研究發現,在擁有心臟衰竭病史的病人當中,過重與肥胖者比體重正常的病人活得更久。   研究樣本涵蓋了1,487位擁有心衰史的病人,其中54%為男性、66%為白人,平均年齡為67歲。研究者記錄其bmi值六個月以上,發現當中有35%的人過重、47%的人肥胖。而在長達十年的追蹤調查期間有43%的參與者往生。   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干擾研究結果,研究者也特別針對高血壓、心肌梗塞病史、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糖尿病、中風和人口特質(如年齡、性別等)等影響因子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體重正常者,過重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8%;而肥胖者的死亡風險又比體重正常的下降了30%。研究者將這種弔詭的情形稱為「肥胖矛盾」。   針對以上發現,研究者解釋可能是因為過重和肥胖者擁有的儲備能量較體重正常者多,導致當面對貧血、體重減輕、虛弱無力等心臟惡病質(Cardiac Cachexia)時有較好的生存條件。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於肥胖所導致的血管阻塞使心臟出血量降低,會刺激神經體液反射如腎素、交感神經及細胞激素等分泌,維持暫時性心臟功能正常而影響病人的存活機會。   由於這份研究因使用既有數據作為資料分析樣本而存在研究限制,合作編輯thomas J. Wang醫學博士呼籲後續的相關研究需有更詳細的心臟衰竭代謝過程紀錄,來解開「肥胖矛盾」的謎團。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小心過度肥胖會讓你少活幾年!
2014.12.27
小心過度肥胖會讓你少活幾年!
  大家都知道維持適當的體態相當重要,過度纖瘦或過度肥胖都會有害健康,目前根據研究,肥胖已經被證實與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都有關,最近加拿大McGill大學進行一項研究後發現,與正常體重相比,過度肥胖者的平均餘命、及無慢性疾病纏身的時間都比較短。   研究團隊分析將近4千名病患的資料,創造一個評估發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模式,結果發現,將年齡與性別都考量在內,平均餘命縮短的長短依序為:過重(BMI值在25-30之間)病患,0-3年;肥胖者(BMI值在30-35之間),1-6年;非常肥胖者(BMI值超過35),1-8年。   再者,肥胖除了會使壽命減少之外,也會使人不受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纏身的時間變短,縮短的程度以20-39歲年輕人身上表現最為明顯,若在此年齡階段非常肥胖的話,男性維持健康無病痛的時間平均縮短18.8年、女性縮短19.1年。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Edward Gregg博士認為這項研究將肥胖對人們可以維持健康的時間長度會產生的影響具體量化,而且告訴我們肥胖對該時間長短的影響是比對平均餘命來得更大。這個研究結果相當重要,將有助於醫師及公衛專家們採取生命歷程的觀點、整合性的介入治療、並考慮到個別差異來做出一些治療判斷與決策,有效對抗肥胖與糖尿病。     資料來源: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2014.12.25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由於現代人的工作時數拉長,因此工作習慣對於人們的健康影響重大。美國研究發現,坐著辦公的時間長短與人體肥胖有高度相關。   研究小組於2012-2013年間訪問了1,891位來自美國密蘇里州四個城市的居民,其年齡在21-65歲間,且每周在公司工作20小時以上。研究者請他們自述上班中的坐時,再觀察其與BMI值的關係,同時比較此關係是否有性別和種族差異。   研究發現,坐時與BMI值確實存在關係,但只有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增加肥胖的可能性。在女性的樣本中,相較於每日上班中的坐時在30分鐘以下者,坐時在30-180分鐘間者,其肥胖機率是前者的1.53倍;而每日坐時超過360分鐘的女性,其肥胖機率更增加至1.70倍大。男性在此研究中則未顯現出其坐時與BMI值存在關係。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運動習慣存在性別差異有關。   另外,此項研究亦發現坐時與BMI值的關係存在種族差異。相較於白人女性,黑人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肥胖。至於男性樣本中是否也存在種族差異,由於黑人男性樣本數太少,因此無法定論。   雖然此篇研究的樣本來自來自特定地區、缺少亞洲人的數據,並且是以參與者自述的方式進行,可能造成研究上的限制,但研究者強調上班是主要坐時增長的原因,建議從減少上班中的坐時開始,更有助於減緩肥胖的發生。另外,近來亦有研究發現,會議中採站姿可能提升工作表現。因此,提醒女性上班族宜多注意平時之運動習慣,以避免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纏身。     資料來源:_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_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