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有益於女性心血管和腸道健康
2018.06.15
芒果有益於女性心血管和腸道健康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一個芒果(330克)的對健康的停經婦女的血壓有益。吃芒果之後兩小時內,芒果可幫助放鬆血管。此外,部分參與者做了「呼吸測驗」,評估腸道發酵後氫氣和甲莞的變化。結果顯示攝取芒果有利於腸道健康。 這篇報告是首次證明吃芒果對人體血管有正面影響的研究,這次的研究結果是建立在以前的動物和細胞研究上,它們指出了芒果促進健康的潛在益處。 芒果含有多種多酚,包括芒果素、槲皮素,單寧和沒食子酸,這些都是以前在了解芒果潛在健康特性的研究重點。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在芒果中的濃度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芒果對健康有利。   研究方法和結果 研究請24名健康的停經婦女每天服用330克的芒果,持續14天。研究特別選擇了愛文芒果(Ataulfo mango),因為這種品種含有高濃度的多酚。 在食用芒果14天後,研究參與者恢復了正常的日常飲食,但是13天內不吃芒果。研究人員在每次訪問研究對象時都會進行測量,包括心率、血壓、血液樣本和呼氣樣本。 在研究開始時,研究對象的血壓沒有顯著差異。在吃了芒果後兩小時,研究對象的收縮壓(血壓數據中數字較大的,代表心臟收縮時血管承受的壓力)顯著低於一開始的數值。除此之外,「脈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差值,可以用作心臟健康指標)也顯著降低。 研究團隊蒐集的呼吸樣本,是測量了氫氣和甲烷的呼氣濃度,這兩個數值反映了腸道中的微生物發酵而產生的氣體的量。部份研究參與者產生了氫氣、一些產生了甲烷,另一些產生了這兩種氣體或兩者都沒有。24名參與者中有6人產生甲烷,在這6人中有3人在食用芒果後甲浣濃度顯著降低,這被認為對腸道健康有利。   此研究的經費部份來自美國農業部及美國推廣芒果的組織「National Mango Board(NMB)」,NMB背後幾乎是投資於出口及進口芒果的公司。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對於廠商資助的   研究宜有所保留,不過鑑於台灣屬於芒果盛產國家,我們樂見這樣的結果,對台灣女性健康及經濟發展是有助益,當然這需要有更大型、更長期的研究來驗證。   編譯來源: 1. Eurekalert(2018.06.11) 2. Li X, Vanness MA, Holt RR, Horn WF, Keim NL, Keen CL, Hackman RM. _Effects of two weeks of daily mango fruit intake on vascular function, blood pressure and gut fermentation in healthy adult women_. _The FASEB Journal__,_ June 2018.        
+ read more
熱量從哪來?影響健康差很大!
2018.05.21
熱量從哪來?影響健康差很大!
2017年9月,美國法院廢止汽水公司應在標示上警告消費者肥胖、糖尿病及蛀牙的風險的規定。不過,最近一份回顧性研究指出,並非所有來自食物的熱量對身體的影響都是一樣的,來自含糖飲料的熱量比其他來源的熱量對健康更有害。   研究是由22位營養專家所進行的。他們參與了2017年CrossFit基金會學術會議,其任務是仔細討論是否所有熱量對心血管或代謝疾病的影響是一樣的。他們詳細地檢視了關於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飲食的研究。   研究者的共識是:攝取過多熱量都會增加肥胖及其他疾病的風險,不過,含糖飲料扮演著特殊腳色,並且即使跟相同熱量的澱粉(starch)比較,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影響仍然很大。   中等大小富含澱粉的馬鈴薯,與一般罐裝汽水的熱量是一樣的。雖然兩者熱量一樣,但是馬鈴薯還有纖維、維他命B及鉀,能夠提供人體能量而不是像汽水一樣會影響血糖急速上升而帶來疲憊、無力 (sugar crash)。   來自脂肪的熱量 研究比較了不同脂肪類型但相同份量的食物,發現擁有高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如:松子、胡桃、亞麻、奇亞籽、太陽花油及菜籽油等,實際上會降低疾病風險。美國心臟協會指出,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指數,而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油可以為飲食添加維他命E。   而等量的飽和脂肪,如紅肉、魚及家禽裡的脂肪,則會提升血液裡的壞膽固醇指數,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優格及起士等產品,雖然經常包含飽和脂肪,但是他們與心血管/代謝症狀風險降低有關。   來自糖的熱量 雖然每天喝一杯果汁並不會傷害身體,但是不可否認地,完整的水果比果汁更健康。果汁已失去許多包含在完整水果裡的纖維及營養,並且已將糖份大大地集中,讓血糖上升及增加蛀牙風險。完整水果因為含有纖維,屬於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的食物,讓血糖不易上升,並且會在提供人體維他命及抗氧化物同時讓你保持較久的飽足感。   研究並未直接比較含糖飲料及水果中的天然糖份,但是水果裡的纖維及會活化器官的化學物質比含糖飲料能帶來健康。此外,代糖阿斯巴甜不會增加成人的體重,這可能讓許多人到訝異,但是的確,目前十幾篇與飲食有關的研究都顯示攝取阿斯巴甜並不會增加體重。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5.15)、Daily Mail(2018.05.16)        
+ read more
別再誤解了 蔓越莓汁無助治療尿道感染!
2018.05.15
別再誤解了 蔓越莓汁無助治療尿道感染!
許多女性會喝大量蔓越莓汁來治療尿道感染,但最新健康指引指出這種方法的效果並不好。   尿道感染是細菌引起的女性常見疾病,部分尿道感染甚至引發腎臟感染。尿道感染在孕婦、小孩及年老者較為常見。英國最新健康指引草案指出,食用蔓越莓食品預防尿道感染是沒有定論的。   指引草案也建議醫師有限地提供抗生素給尿道感染患者,以減少抗藥性發生。指引表示,低風險的患者,如未懷孕的女性,應被告知等檢驗結果再回診。與其提供抗生素給患者,醫師應了解患者的疼痛指數及請患者服用止痛藥Paracetamol與多喝水。醫師也可以預先開一張處方箋,讓患者在尿道感染無法自行消失時服用。   雖然免疫系統能對抗輕微的尿道感染,但許多患者需要服用抗生素。不過,抗生素的抗藥性已漸漸成為一種威脅,並且專家認為這可能導致一代人一年內一千萬人死亡。   過度使用抗生素會讓細菌發展成無法被治療的超級細菌。Susan Hopkins博士表示,與細菌E.Coli有關的尿道感染案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對抗生素已有抗藥性。因此Hopkins博士督促醫師及醫院遵循指引,適當地開抗生素給民眾。遵循指引將能保留抗生素的效用,使藥物不僅可以拯救今天的患者也可以繼續守護明天的患者。   2018年6月5日前指引草案都在諮詢階段。目前的NHS指引建議,尿道感染患者服用止痛藥、喝水、多休息及用熱水壺緩解疼痛。若患者發生背部疼痛、高燒或生病,應立即前往就醫確認是否發生腎臟感染。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5.08)      
+ read more
每天一定要喝足兩公升的水嗎?
2018.04.27
每天一定要喝足兩公升的水嗎?
每個人都知道沒有水人類無法生存,也聽說過我們每天應該喝約兩公升的水。這樣的知訊可能來自194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食品和營養委員會的一份出版物,當中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成人每天應飲用2.5升水」。該建議還指出「大部分水分都包含在食物中」,例如花椰菜和茄子含有92%的水,不過這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事實。   專家怎麼說? 最近國外新聞訪問了五位醫療和運動科學專家,釐清人是否真的需要每天喝兩公升的水。   澳洲吉朗迪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Karen Dwyer表示,我們只需要在口渴時喝水,尿液的顏色最適合用來評估自己是否缺水,因為如果缺水,腎臟會濃縮尿液並發送信息給大腦要你多喝水。換言之,如果尿液顏色太深即代表脫水,需要補充更多的水。過量飲水可能是危險的,尤其是對心臟病患者。   雪梨大學的高級講師兼臨床胃腸病學家Vincent Ho也同意不需要每天喝兩公升的水,並說明每天兩公升水的一體適用的標準不太可能有用,並且患有某些疾病或生活在炎熱氣候下的人可能需要攝入更多的液體。   雪梨大學高級講師Michael Tam表示,每天兩公升的水,是一位空腹、沒有做任何事情、沒有流失特別多水分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基本飲水量,是一非常粗略的標準。實際上,我們每天會因為運動或炎熱而流失水分,也會從其他來源獲取水分,如飲料、蔬果,當身體將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轉化成能量時也會產生水分。   墨爾本維多利亞大學的體育科學研究員Jon Bartlett表示,一個人所需的日常飲水量是相當個人化的,取決於他的日常活動、健康狀況和居住環境。即使是輕微的脫水也會對心理和生理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對於身體活躍度高且生活在炎熱環境中的人來說,影響更是明顯。確保自己水分足夠的一個簡單而容易的提醒:口渴時喝水,並在活動程度高於正常或在較熱的環境中增加飲水量。   紐西蘭梅西大學體育運動與營養學院的高級講師Toby Mündel表示,許多因素決定你的身體需要多少水,包括:身體體積、排汗/尿多少、你的健康或狀態(如懷孕、哺乳)和飲食。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而言,淺黃色或無色的尿液,通常可確認飲水量充足。其他有用的技巧包括在每頓飯之前和每頓飯時喝一杯低卡路里的液體,以區分飢渴與缺水;或者在活動之前、之中和之後喝低卡路里的液體。 雖然很少見,但喝太多液體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更多並不一定更好。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13)        
+ read more
喝紅酒預防蛀牙?
2018.03.14
喝紅酒預防蛀牙?
從對心臟有益到能降低糖尿病風險,紅酒一直被認為與健康益處有關。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紅酒內含的化學物質—多酚,可以幫助抵抗蛀牙與牙齦疾病。  但專家警告說,這些發現並不是為了鼓勵你喝更多的紅酒。   過去的研究表明,多酚對健康的益處在於抗氧化,它們可以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的傷害。而最新的研究指出,多酚還能透過與我們腸道中的「好菌」一起工作來促進健康。   研究人員比較了紅酒中的兩種多酚,與葡萄籽及紅酒萃取物補充劑對於黏附在牙齒和牙齦上導致牙菌斑、蛀牙及牙齦疾病的細菌之影響。他們發現紅酒多酚和萃取物皆能降低細菌黏附於細胞的能力,其中又以咖啡酸及對香豆酸這兩種多酚效果更好。若當這兩種多酚與名為「Streptococcus dentisani」的鏈球菌(被認為是一種能刺激好菌生長的口服益生菌)相結合後,其能達到的抑菌效果會更好。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可能產生出新的牙科治療方式。   「適量」飲酒 這項研究的的作者說明,他們的研究受限於實驗是在人體外模擬牙齦組織細胞進行的事實,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究竟是什麼導致細菌被抑制。當多酚開始在口中消化時,形成的代謝物可能是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之一。   英國牙科協會的科學顧問Damien Walmsley教授說,這項研究是「有趣的」,但並不意味著人們應該開始多喝酒。「事實上,紅酒的『酸』意味著大量飲用這些飲料會損害牙齒的琺瑯質。因此,直到這項研究的好處顯現在臨床上之前,最好還是適量飲用紅酒以減少侵蝕牙齒的風險。 」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系的Naveed Sattar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雖「有趣」但仍然「非常初步」。「此項發現並不支持飲用更多紅酒以阻止感染,沒有好的證據顯示,飲用紅酒完全對健康有益。相反地,越來越多來自其他管道的證據顯示,減少飲酒,罹病風險及死亡風險就越低。」   哪裡找到多酚? 紅酒中含有豐富的多酚,但也可以在其他飲料與食物中被找到。例如飲料有:咖啡、綠茶、紅茶、蘋果汁/酒、柳橙及檸檬汁等;食物則有:藍莓、樹莓、奇異果、黑葡萄、櫻桃、豆類等。       編譯來源:BBC NEWS(2018.02.21)、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read more
西方飲食會永久改變你的免疫力嗎?
2018.03.02
西方飲食會永久改變你的免疫力嗎?
根據一項德國Bonn大學發表於Cell的研究,免疫系統碰到西方飲食(高熱量、高脂肪)的反應,就好像它遇到細菌感染時一樣,有發炎的反應。更令人不安的是結果顯示,長期的西方飲食會高度敏感地觸發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進而可能會導致二型糖尿病、動脈硬化以及其他與發炎相關的疾病產生,而且即使未來改變飲食型態也無法弭平這種損害。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使用的是具有動脈粥狀硬化傾向的老鼠,並以類似速食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餵養,結果顯示,僅僅一個月,老鼠身體便出現被細菌感染般的強烈反應,研究人員Anette Christ說:『不健康的飲食造成老鼠血液中部分免疫細胞數量意外增長,尤其是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科學家們於是進一步將不健康的老鼠與正常穀物餵養的老鼠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西方飲食觸發了部分基因,使先天性免疫系統的增生與敏感性提升。   隨後,研究發現當接受速食餵養的老鼠恢復攝取正常穀物四周後,急性發炎的反應便停止了,但已經改變的先天免疫系統仍維持活躍,這是因為此系統具有一種記憶的形式,稱為『先天免疫訓練』。這種記憶讓我們的身體在細菌感染病癒後仍處於警報狀態,以便日後細菌再度感染時,能很快地做出反應。研究小組認為免疫系統其中的一個感受器(NLRP3)將西方飲食視為病原體,因此才引發發炎症反應。 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對現今社會有重要意義,我們應當要教導孩子們認清垃圾食品,尤其是在速食氾濫與普遍缺乏運動時間的現代。   註: 這種由不健康飲食所導致的異常發炎反應,可能會加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展與惡化,以動脈粥狀硬化為例,沈積在動脈壁上的硬化斑塊由大量脂質和免疫細胞組成,發炎反應會導致斑塊堆積與成長,因為新生的免疫細胞會不斷地累積至病變的血管壁上,累積過多會導致其破裂,使部分血液凝結成血栓,終致腦中風或心臟病。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0616.php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