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24
高血壓女性比男性容易中風!
最近研究指出,隨著高血壓的嚴重程度上升,女性中風風險增加的速度幾乎是男性兩倍。這項研究引起人們討論控制高血壓是否需要針對性別制定指引。
高血壓是中風最常見且可以控制的風險因子。
研究作者表示,雖然在60歲以下的人當中,女性的高血壓普遍程度低於男性,但老年女性則變得普遍。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較難控制血壓。而這份研究結果基本上指出,中風風險可能隨著高血壓升高而增加,女性更是如此。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檢視了26,461名美國人的髙血壓引起中風風險的性別和種族差異。超過一半的參與者是女性,40%是黑人,男性的平均年齡是66歲,而女性的平均年齡是64歲。
研究發現,血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白人女性和男性之間的中風風險差距就會拉大。具體來說,隨著血壓上升,女性中風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然而,這些性別差異並不適用於黑人男女之間,儘管這一群體高血壓嚴重程度大於白人。
此外,研究還探討了一個人服用的高血壓藥物的數量如何影響他們的中風風險。他們發現控制血壓所需的藥物越多,患者的中風風險就越高。每增加一類藥物,這種風險增加了23%。對於男和女來說都是如此。
研究作者認為,男女之間的中風風險差距分明,代表需要更仔細地檢視男女高血壓的樣態,但是女性在臨床試驗中的代表性卻往往不足。因此,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來確認此研究結果,並探討給女性更嚴格的血壓控制是否有幫助。
而對於藥物增加中風風險的發現,研究作者表示這並不代表控制血壓的藥物會使風險上升,而是服用越多種藥物來維持血壓正常的人本身就有較高的中風風險,這是因為他們的血壓更難以控制或對治療產生抗藥性。
對於是否需要針對性別訂定指引仍無共識
美國心臟學會的指引撰寫委員會主席表示,在治療高血壓方面,目前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指出男女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雖然新研究的結果令他感到驚訝,但在做出任何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雖然目前對於是否需要針對性別來制定高血壓治療指引仍無共識,但研究作者認為,有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收集更多性別的資料。許多病程存在性別差異卻尚未被看見。即使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在治療高血壓時要考量性別,但也沒有資料顯示預防中風一體適用的做法是正確的。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8.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8.21
我們該少吃鹽嗎?答案在研究方法!
人體需要多少鹽才能正常運作?幾十年下來健康專家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結論相左的研究讓人們對減少食鹽量的重要性產生了懷疑。
不過,最新的研究發現這些混淆視聽的研究存在缺陷,並且指出食鹽量應該比目前的建議更減少。但是今天多數人的食鹽量過多,使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們每天食鹽量少於5克,但全球平均每天吃10克鹽。食鹽過量會增加血壓,從而增加心臟病、心力衰竭和中風的風險。
許多研究顯示,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線性關係:隨著食鹽量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早逝的風險也會增加。但其他研究指出,食鹽量與疾病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他們認為每天吃7.5克以下和12.5克以上的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早逝的風險。但是這些研究使用的方法存在缺陷。
黃金標準檢測 VS 單次尿液檢測
我們吃下肚的鹽有90%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而且我們每天的食鹽量變化很大,因此測量食鹽量的黃金標準檢測是至少收集不連續三天的尿液(three
non-consecutive 24-hour
periods)。雖然這是測量食鹽量最準確的方法,但它也是最昂貴的,對參與者和研究人員來說也代表更多的工作。
一些研究使用單次尿液測量(spot urine
measurements),而不是收集24小時尿液來估計食鹽量,因為這種方法比較容易、便宜,並且對參與者來說麻煩較少。參與者只需提供一個少量的尿液樣本,研究人員將使用它來計算每日食鹽量。
那些指出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非線性的研究,研究人員是使用單次尿液測量法。然而,這種測量方法並不準確,因為樣本只代表了非常短時間內的食鹽量,並且測出來的食鹽量還會受到參與者的飲水量和樣本收集時間的影響。因此,透過單次尿液測量來估計每日習慣的食鹽量是不可靠的。
此研究發現單次尿液測量法確實會改變食鹽量和死亡率之間的線性關係。但是,分析了「高血壓預防臨床試驗」的資料─使用的是黃金標準的檢測法,評估近3,000名患有高血壓前期的成年人的食鹽量,他們發現,食鹽量和死亡風險之間存在直接的線性關係,既使是每天。
這意味著研究會得出非線性關係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受到研究方法影響。
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少吃鹽可以挽救生命。使用不精確方法來評估食鹽量的研究結果,不應該被用來破壞重要的公共衛生政策或轉移焦點。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那樣,逐漸減少整個人口的食鹽量仍然是全世界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早逝的重要的策略。即使只是少吃一點鹽也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巨大的益處。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19.08.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8.14
媽媽罹患糖尿病 恐提高死胎風險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發現,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腹中胎兒的死胎風險相較未罹病女性幾乎高了五倍。
糖尿病患者的死胎風險較高
第一型糖尿病是與遺傳相關的自身免疫疾病,而第二型糖尿病主要是與肥胖和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有關。
研究人員在1998年4月至2016年6月間,追蹤了蘇格蘭3,847名患有糖尿病母親所生的5,392名嬰兒。相較於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死胎風險高三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死胎風險高了4.7倍。
研究人員表示,「高血糖」和「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因素,若能有效控制,將能降低死胎風險。
研究主持人Sharon
Mackin博士表示,我們必須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支持女性在育齡期間控制體重和血糖,以減少懷孕的不良後果。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應有警覺,就算沒有立即要懷孕,也需獲得適當的資訊與諮詢,一旦確認懷孕,應該立即與醫師諮詢,以獲得照護與支持
女胎更堅強?
出乎意料地,這項研究中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女性的死胎中81%是男性。過去曾有研究指出,男胎在子宮內更容易受到傷害,比女胎死產風險高了約10%。這項新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女性的男性胎兒死產率是女胎的4倍,這可能是因為男胎在妊娠晚期有較高的代謝需求,加上男胎的胎盤較小所導致。
不過作者也提出警告,這還需要在不同人口種類中進行更多的觀察,才能有更精確的結果。
台灣女性的狀況?
根據國健署2017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5%,女性盛行率10.3%,估計超過100萬名女性罹患糖尿病,人數正逐年攀升。
而台大醫院婦產部2018年的資料指出,近年來因為高齡產婦的增加及篩檢技術的進步,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原先沒有糖尿病,卻在懷孕時出現高血糖症狀的女性,這會提高胎兒過大以及未來肥胖的風險。而對媽媽來說,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發生率從過去10年的5%至7%驟升至12%至15%。
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都在上升,對母親及胎兒都是健康上的風險,令人憂心。然而,目前國內並未對產檢女性進行全面的妊娠糖尿病篩檢。並且,根據一項2018年的研究,2014年與2015年妊娠糖尿病孕婦接受健保給付之妊娠糖尿病篩檢比例在42%左右,超過50%未接受。為避免錯過為糖尿病女性和有糖尿病風險的女性提供醫療保健的機會,並進一步掌握女性及嬰兒的健康情形,國家應將妊娠糖尿病檢測列為產檢常規項目,並進行相關統計及追蹤。
更多與懷孕及糖尿病有關的新聞
及早減重緩解第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盛行率上升!
妊娠糖尿病者易有產後憂鬱症狀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29)、Eeurek Alert(2019.07.29)、BBC
NEWS(2019.07.3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8.07
五個對女性有偏見的醫療行為!
從藥物試驗只使用男性受試者到對心肺復甦術的錯誤觀念,醫藥領域的性別不平等可能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心臟病是男人的疾病?
上周一項研究指出,在澳洲,女人比男人較少接受建議使用治療心臟病的醫藥。在英國,心臟病被視為男人的疾病,也造成照護的不均等現象,在過去10年間,有超過8,000名女性死於這樣的性別不平等。
阿茲海默症檢測無法準確辨識女患者
使用於偵測阿茲海默症的語言記憶測驗對女性不利。2016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女性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在測驗中表現比男性患者要好,可是這樣的差異卻未被納入考慮,導致女性被確診罹患該疾病的時間被延遲,錯過早期接受治療的時機。
醫學臨床試驗招募受試者以男性為主
自有醫學臨床試驗以來,女人就被排除在受試者之外,導致藥物對她們比較不安全且無效。在美國,於1997-2001年間,8項藥物因在女性身上會發生無法被接受的風險,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下架。即使到了今天,醫學研究的代表性依舊偏向男性,並非所有藥物研究在分析結果時都會將性別納入考量。
心肺復甦術(CPR)訓練缺少以女性假人為對象
美國賓州大學2018年研究顯示,當發生心臟驟停時,女性比較少會被身旁路人施行心肺復甦術。目前一般心肺復甦術的訓練都只使用男性假人,如果訓練增加使用女性假人,將會降低擔心心肺復甦術會傷害女性患者、或誤認為女性胸部會阻礙執行心肺復甦術的恐懼。
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遭延誤
每十名育齡女性中就有1位深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但她們卻常晚了7年的時間才得到確診。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女性經期發生嚴重疼痛的症狀常被醫師視為是正常自然的。英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協會的執行長Cox表示,讓女人獲得及時診斷,她們才得以從長年的疼痛、悲傷及受苦中解脫。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28)
+ read more

2019.08.06
女人別只顧體重,妳更該擔心腰圍粗!
專家警告,腰圍超過88公分的中年女性即使體重標準,早逝風險仍較高。
研究分析美國157,000名50-79歲停經女性1993─2017的健康資料,發現:體重正常(BMI指數介於17.5-25)但腰圍超過88公分的人,比體重及腰圍皆正常的人高出31%的死亡風險。並且最有可能死於心臟疾病或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研究質疑常用來衡量一個人體重是否健康的BMI(身體質量指數)的有效性。研究團隊強調,BMI只測量體重與身高的關係,並不能區分肌肉與脂肪,也無法提供脂肪分布的資訊。
但是,了解脂肪分布很重要,因為相較於在大腿或臉上的脂肪,堆積在重要內臟器官周圍的腰部脂肪更危險。
研究作者表示,在評估患者的健康風險時,我們應該鼓勵醫生不僅要注意體重,還要注意體形。
根據目前的指引,經BMI判斷體重正常的人,無論其腰圍的肥胖情形如何,在臨床實務上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這可能導致這些高風險群錯失風險評估和治療的機會。
因此,除了BMI之外,在臨床實務指引中加入給體重正常的中年女性測量腰圍的建議。
此外,研究發現較為結實、腰部肥胖較少的女性的身體活躍程度較高。研究建議,不論身材如何,活躍有助於維持健康。
更多相關閱讀:
重複的減重復胖可能傷害妳的「心」
老年肌肉無力且肥胖 跌倒風險增加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24)
+ read more
/20160429172218_Aspirin-1200x600.jpg)
2019.07.27
你還在吃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嗎?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數百萬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是否要常規地服藥。
阿斯匹靈能夠減緩血小板凝聚,進而降低血栓的形成。但是,此藥也會增加腸胃出血風險。在2018年三項大型研究指出,對於許多人來說服藥後內出血的風險大於服藥的好處。這促使美國心臟學會於2019年更新了「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
最新指引怎麼說?
指引建議70歲以上、沒有患心臟病的老年人,不應該常規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並且特別指出若出血風險增加,不論患者的年齡皆不建議每日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或有裝心臟支架、做繞道手術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人,仍可服用阿斯匹靈。
此外,指引也建議除非有醫師處方,否則民眾不應每日服用阿斯匹靈。
指引這麼說,實務上又是如何?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美國有2900萬左右40歲以上的民眾沒有心血管疾病仍每天服用阿斯匹靈。並且70歲以上沒有心臟病的人當中,有一半(約1000萬人)為了預防疾病而服藥。還有大約660萬人是在沒有醫療建議下每天服用阿斯匹靈。
台灣呢?
台灣醫師經常開低劑量阿斯匹靈給50歲以上民眾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而最近醫界已經開始宣導不建議如此。不過,目前仍有許多基層診所將阿斯匹靈用作預防藥物,更有民眾自行服藥來預防疾病,顯示對醫師及患者都有加強宣導之必要。
許多患者可能對此感到困惑,畢竟,多年來醫生們一直敦促人們吃能稀釋血液的阿斯匹靈來降低首次心血管疾病。
這份研究點出,醫師非常需要詢問患者是否有持續在服用阿斯匹靈,並向他們強調要平衡服藥利弊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和過去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
編譯來源:STAT(2019.07.22)、Medical News Today(2019.07.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