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08
想懷孕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
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女性吃的東西可能與懷孕機會有關,而男性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可以增加精液的品質。
研究作者Jose
Chavarro博士表示,雖然過去十年關於飲食及生育能力的文獻大增,但研究結果經常具有爭議,許多研究並不認為飲食與懷孕機會有關。而關於飲食及懷孕的研究,獲得最多關注的是有關酒精及咖啡因的主題。不過,如今有越來越多其他食物與懷孕關係的研究出現,這個領域的研究正在前進且結論一直在改變。
這份研究指出,為了增加懷孕機會,有五項食物該吃與三項食物不該吃。
該吃什麼?
1. 鮭魚
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被證實會引導血流至生殖器官,並且會增加子宮頸黏液,幫助調節身體荷爾蒙及促進排卵。此外,精子中有高濃度DHA,而DHA是Omega-3的家族成員。顯示鮭魚對於促進精子細胞的存活能力很重要。替代鮭魚的食物包括:雞蛋、扁豆。
2.菠菜
菠菜深綠色的葉子富含葉酸,是一種會增加排卵率的維他命B。葉酸還有助於細胞分化及產生DNA,兩者都影響著健康懷孕的機會。此外,菠菜有許多對產前照護很重要的營養,如鐵、鈣,這些營養也可避免在懷孕頭幾周發生胎兒腦部及脊椎問題。綠色蔬菜由於含有會促進血流的葉綠素,因此有助增加女性的性慾。若不喜歡吃菠菜,可以改吃羅曼萵苣、瑞士甜菜或芝麻菜。
3.全麥
全麥製成的糙米、燕麥及青稞等富含維他命B如葉酸、B12,對於健康生育很重要,尤其一些研究發現缺乏B12與不孕有關。而另一個重要元素–纖維,能協助身體移除多餘的荷爾蒙及維持血糖平衡。全麥還含有抗氧化物,能保護產生生育荷爾蒙的卵子及器官的細胞。
4.豆類
豆類由於含有葉酸、高纖維及蛋白質,被發現與生育能力有關。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17,500個沒有不孕歷史而想懷孕的護士,研究指出攝取最多動物蛋白質的女性不孕的風險比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的女性高出39%。此外,豆類還富含鐵質,能在女性嘗試懷孕過程中避免貧血。.
5.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被許多研究證實能增加男性精液的品質。它含有能增加精子數量、精子活動力及精液量的胺基酸、精氨酸(L-arginine),並且含有高抗氧化物,可以對抗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環境汙染及毒素中的自由基。此外,黑巧克力也能促進心臟健康,其中的抗氧化物也有助於血液流動,對生育能力很好。其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包括:藍莓及柑橘。
不應該吃什麼?
1.黃豆
黃豆製品雖然對難以懷孕的女性有幫助,但是對男性來說卻可能傷害其生育能力。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攝取最多黃豆製品的男性,比完全未吃黃豆製品的男性少了約4千萬精子/每毫升精液。婦產科醫師Neils
Lauersen表示,雖然少量的黃豆製品不會影響多數男性的生育能力,但是若本身精子數量少,黃豆製品可能會讓男性體中雌激素或黃體素失衡而更減少精子數量。
2.炸物
由於炸物會降低流動到生殖器官的血液,因此傷害生育能力,也會阻塞動脈。哈佛大學研究18,000女性發現,女性吃越多反式脂肪,生育問題的風險更大。每增加2%從反式脂肪獲得的熱量,不孕風險就增加73%。Lyssie表示,為了準備最健康的環境給未來的胎兒,母親的飲食要充滿維他命及礦物質。
3.含糖飲料
一項研究檢視了3,800多名21-45歲的女性及他們的男性伴侶(約1,000名),並發現不論是哪一方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生育能力就降低20%。具體來說,女性喝含糖飲料後生育能力降低25%,男性則降低33%。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發現攝取含糖飲料與生育能力下降有關,即使控制了其他因素如肥胖、咖啡因攝取量、酒精、吸菸及整體飲食品質後結果依然一樣。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501)
+ read more

2018.05.03
美國食藥局建議孕婦參與臨床實驗!
今年4月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以下簡稱食藥局)起草的指引中建議孕婦可以加入臨床實驗,如果有充分的臨床前的檢視,而藥物可以供給母體或胎兒,在其他地方所無法得到的好處。
孕婦參與臨床實驗的建議
孕婦可以參與臨床研究,如果有充分的臨床前的檢視,而藥物可以供給母體或胎兒,在其他地方所無法得到的好處
也建議孕婦參與上市後的實驗,如果有足夠的非臨床研究(包括懷孕的動物研究)已完成,且未孕婦女在臨床實驗中已建立了安全的資料基礎,以及醫學文獻或其他來源中,用在孕婦身上,所得到的初步安全資料。假如其他的研究方法無法預測效果,安全性無法檢知,在這些案例中,也可以讓孕婦參與實驗。
對於臨床實驗時開始後懷孕的婦女的建議:如果胎兒已經暴露在實驗藥物,且繼續治療對孕婦潛在的好處超過對胎兒的風險時,孕婦應該被准許繼續正在研究的藥物、
不論婦女是否繼續實驗,收集報告懷孕的結果是很重要的。
正如其他美國聯邦的指引文件,孕婦臨床實驗的指引草案確定以後,僅代表現今食藥局對此議題的想法,但對食藥局或公衆並無約束力。
孕婦參與臨床實驗的重要性
食藥局指出,需要指引是因為歷史上,臨床實驗要由孕婦身上取得資料有阻礙,因為要保護她們和胎兒免受研究相關的風險。然而在一些情況,透過臨床實驗收集孕婦的資料是有幫助的。例如給孕婦的標準藥物和一個新的療法,比較兩者的安全和效益。
在其他的情況,一個婦女和胎兒的健康福利,能夠經由參與臨床實驗得到好處。譬如在沒有其他被認可的選項下,孕婦則需要有進入實驗治療的管道。有時候一個經由臨床實驗的藥物治療,對孕婦和胎兒有直接的好處,優於其它的療法。
民間的反應
公民健康研究團體的主任Dr. Michael
Carome:「這項指引只有推薦,並不具約束力。比較好的方法是食藥局發表一個有約束力的規定,在食藥局管理下的臨床實驗中包括這些規定。」
紐約西奈山艾肯醫學院生物倫理主任Rosamond
Rhodes以為指引草案是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懷孕時生理巨大的變化,標準劑量應増或減,治療對孕婦或胎兒的好壞,沒有研究資料,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決擇,而其中的差異可能非常重要。幾十年來過度的保護警戒,沒有好處。
他也指出草案中有些令人困擾的點。指引中寫的是預測風險,基於先前研究對懷孕的動物和無孕的婦女,但是人類懷孕的生理反應可能和其他地方看到的有很多不同。這樣的預測風險是否有幫助,或可能創造出更多的障礙,而無法供給好處。
美國婦產科協會提出草案中規定:「需要父親同意,如果研究結果只有助於胎兒...除非父親無法行使同意權,因為沒有能力,身體狀況暫時不行,無法在場,強暴或亂倫。」有不同的看法。其發言人表示,其組織對婦女參與研究的指引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要求婦女的親密伴侶也同意,是沒有根據的,且倫理上也不合理。這樣的同意,對一般醫療或繼續中止懷孕相關的治療都是不必要的。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80409)
+ read more

2018.05.02
防止產後大量出血有更好的選擇!
最近專門檢視研究證據以提供健康訊息的網絡CochraneCochrane是集結來自全球130多國的科學家、專家、患者、健康工作者所形成的非營利網絡,他們針對現有最好的實證做系統性回顧,來提供更方便民眾或健康相關人員做決定的資訊。他們的健康訊息被認為是高品質且具信用的。指出,比起目前用於防止產後大量出血的常規藥物,有一種藥物Calbetocin的效果更好。
產後出血是全世界產婦死於分娩最常見原因, 雖然大多數健康女性在分娩時可以很好地應付出血,但對有些人卻可能帶來嚴重的生命風險。目前,為了減少分娩時的大量出血,全世界常規使用子宮收縮藥Oxytocin來刺激宮縮並排出胎盤。
為了找出對於防止大量產後出血最有效且副作用(如:嘔吐、高血壓及發燒)最少的子宮收縮藥物,Cochrane的懷孕及生產小組檢視了140項隨機臨床試驗的88,000名產婦的資料。他們檢視的藥物包括:Oxytocin、Misoprostol、Ergometrine、Carbetocin及這些藥物的複合型藥物。
結果發現,Ergometrine加Oxytocin複合型藥、Misoprostol加Oxytocin複合型藥及單獨Carbetocin是最有效的,而非目前常規的只使用Oxytocin。而在這些藥物中,Carbetocin是副作用最少的。
小組成員Loannis
Gallos博士指出,雖然產後出血是少見的併發症,但卻是全世界產婦於產程中去世最常見的原因。產後出血肇因於女性在產後子宮收縮得不夠用力導致大量出血。Gallos博士希望檢視的結果可以影響現有的建議並挽救全世界女性的生命。
這份檢視結果預期將於2018年發表,以整合目前仍在進行中的大型研究,包括:比較Carbetocin及Oxytocin預防自然產產婦產後大量出血的效果的研究,及比較Carbetocin、Oxytocin與Ergometrine加Oxytocin複合型藥的效果的研究。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Carbetocin是近幾年的新藥,目前在台灣僅適用於剖腹產產婦且要自費約2000元,未來若自然產的研究結果出來後可能可以開放給自然產產婦使用。而其他子宮收縮藥則相對便宜,各有其優缺點,醫師會考量藥物保存方式、藥物途徑及作用時間等決定開什麼樣的藥給產婦。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426)、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8)
+ read more

2018.04.16
懷孕時跑步是安全的!
根據慈善機構Tommy's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孕婦不確定繼續跑步是否安全。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在懷孕期間跑步是安全的。該研究是目前此主題最大型的研究。
研究是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1,293名每周會在公園慢跑的英國女性,透過線上問卷了解他們在前一次懷孕時是否有持續慢跑。表示有的女性會再被問每周約跑幾公里及在三個孕期間的身體活躍程度。另外,懷孕的結果,如孕期多長、新生兒的體重也同樣被記錄下來。
研究發現,新生兒的健康不受母親跑多遠或是否整個孕期都有跑步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婦女在懷孕期間繼續跑步,對母親和嬰兒都是安全的。此外,有持續慢跑的孕婦在分娩期間可能需要鑷子或真空裝置,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骨盆底肌張力較大。而那些在懷孕期間從未跑步的人比那些繼續這樣做的人平均重2.3kg。
鼓勵孕婦保持活躍
主要研究者Andrew
Shennan教授表示,婦女可以在懷孕期間繼續孕前的運動,我們甚至鼓勵這一點,以確保她和寶寶的健康。此外,雖然過去一項研究指出,高強度運動會影響子宮頸,從而影響胎兒健康,但是科學家指出這項研究僅評估了六名懷孕的運動員,而不是普通慢跑者。
指南建議大多數孕婦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運動,以減少體重增加、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的風險。皇家婦產科學院Janice
Rymer教授表示,建議所有女性在懷孕期間有規律的運動,因為這有助於減少疲勞、腰背痛、靜脈曲張、腳踝腫脹以及壓力、焦慮和抑鬱的感覺。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06)
+ read more

2018.03.12
響應「孕婦側睡 #SleepOnSide」運動
新的研究再度證實:孕婦在第三孕期側睡,可以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新聞連結)。2017年11月20日英國慈善機構TOMMY’S
發起「孕婦側睡
#SleepOnSide」運動,並得到英國國家健康署NHS,皇家婦產科學院,皇家助產士學院和皇家醫師學院的支持,澳洲也響應。
孕婦側睡圖示
孕婦側睡Q&A
1.為什麼孕婦在第三孕期要側睡?
身體提供氧氣的重要動脈是位於後腹腔沿著女性的脊椎右側輸送給胎兒的。在第三孕期時,子宮及胎兒羊水的重量會重達5公斤,在平躺時其重量會擠壓到重要動脈而減少氧氣輸送,影響胎兒生命安全。
2.在懷孕後期側躺入睡,那太不自然了?
「入睡時」的姿勢,也是我們睡眠過程中保持最久的姿勢。只要孕婦以側姿入睡,不管中間是否有變成平躺或醒來是平躺的姿勢,都已經達到降低風險的好處。如果妳中途醒來是平躺的,沒關係,只要再翻身繼續睡就好。
3.我有恥骨聯合分離症或骨盆痛,因此側睡對我來說很困難,怎麼辦?
有這些困擾的孕婦確實很難做到側睡,但有幾個方式可能可以幫助妳在側睡時減緩痛苦:
*
試著在側姿時將妳的雙腿呈上下的姿勢,並用枕頭幫忙支撐上方的腿,可以避免上方的腿壓到下方的腿造成疼痛。
* 用枕頭支撐腿部
* 身體傾斜30度
*
若側睡實在太困難,建議孕婦可以將身體傾斜30度,避免直接讓子宮及胎兒重量壓迫到重要動脈。
4.沒有這些建議孕婦也照樣生出小孩呀!
這個建議是根據4項研究的結論,指出睡姿與胎死腹中有相關。確實過去在沒有這些訊息的情況下,大多數的女性也都生出健康小孩,但是同時也有些胎死腹中的不幸。為了減少這些憾事,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睡姿的改變是可以降低風險。
5.我是平躺入睡,這是為什麼我會經歷胎死腹中嗎?
胎死腹中的原因很多,有些狀況科學家仍無法確定是什麼導致。而側睡運動所根據的研究相當新(2017年11月20日發表),並且前一個同樣議題的研究也才發表不久(2017年7月發表),直到最近專家們才有確定的證據相信睡姿與部分胎死腹中有關。
6.我該如何分享這個訊息?
*
口耳相傳:將「側睡運動」告訴妳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即使她們還未懷孕,他們周遭的人可能有人懷孕。
*
分享到社群媒體吧!分享到臉書、推特或Instagram上,不要忘記使用標籤
#SleepOnSide喔!
7.睡左側或右側有差別嗎?
網路上經常告知孕婦要左側睡,主要依據是紐西蘭的一個小型研究指出,分娩前一天,左側睡的女性胎死腹中的風險較右側睡的低;而還有一說認為左側睡能幫助腎臟排除身體廢物。不過,支持左側睡的結論並未在另外3個研究中發現,因此雖然尚未獲得左側睡比右側睡較佳的共識,但仍是有選擇左側睡的理由。
+ read more

2018.03.09
為女著紅-與婦產科醫師談「心」及路跑記者會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近十年女性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死亡人數的3-4倍,且近5年來(100-105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22%(2471人)。
為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以「與婦產科醫師談『心』」為主題,強調婦產科醫師是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夥伴之一,因為女性一生—不論是避孕、懷孕或更年期都面臨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且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一起響應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網路著紅行動」及「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避孕藥是很好的避孕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肝功能不好、有偏頭痛或心血管疾病、35歲以上的女性就要注意靜脈血栓、中風等風險;懷孕時可能發生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並且孕婦產後發生血管栓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10倍;更年期更因為失去荷爾蒙保護,血管硬化而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提升。女性應和醫師討論這些風險並瞭解如何做健康管理,包括:戒菸、吃好、減重及做運動
(詳見衛教單張)。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葉宏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具有性別差異。葉教授表示,女性出現心血管疾病非典型症狀比男性多,因此女性要有自覺,注意三高或家族性遺傳因子,並且呼籲醫界在臨床上對於非典型症狀要有所警覺。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除了臨床上的性別差異,女性因為特殊的生命經驗如避孕、懷孕、更年期等而有不同於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強調這些性別差異就是「為女著紅」的精神,期望藉此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盲。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陳潤秋表示,保持活躍、運動及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方法,政府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健檢也是民眾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資源。名演員朱蕾安表示,自身平常有規律運動,但是擔心自己的父母運動不足,因此呼籲大家將肢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不搭電梯走樓梯、騎腳踏車上班等來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今年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舉辦「為女著紅」的活動,除了3月9日網路著紅行動(邀請民眾將「著紅」照上傳個人臉書,並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外,也於3月18日在高雄舉辦「為女著紅,為『心』而跑」的路跑活動。為了鼓勵婦女維持活躍的生活,我們也發展了一套「健心操」讓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以簡單的動作促進心血管健康。
此次「為女著紅」的行動得到政府單位─衛生福利部、各縣市衛生局;醫事團體─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婦女團體─台灣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Women
March;及企業─台新銀行、中麟營造、健身工房、遠東SOGO與Curves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等的響應及支持,得以順利地展開。
同時,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感謝各領域重要人士,包括:高雄市市長陳菊、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立法委員李麗芬、立法委員姚文智、藝人賴佩霞等響應「為女著紅日」(詳見「名人站出來影片」)。
台灣女人連線相信,年年在不同領域─政府、醫界、企業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下,必能提升國人對心血管健康的性別認知,讓台灣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以得到妥善的照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