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2014.11.07
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過去有數個觀察性研究曾顯示,使用降血脂statins藥物除了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外,還可能會降低大腸直腸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但藥物對甲狀腺癌的可能影響尚未有足夠的相關證據。   近日台灣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常服用statins藥物者,尤其是女性,被發現出現甲狀腺癌風險增加的情形,提醒正在服用藥物的病患應特別注意!   這項由新北市遠東醫院鍾旭東醫師與其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分析,從台灣健保資料庫中挑選500位40歲以上、在2008-2011年間確診罹患甲狀腺惡性贅瘤的病患資料,以及2,500位民眾為控制組。女性佔所有參與者的2/3。分析的結果發現,在調整高脂質血症後,與控制組相比,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其罹患甲狀腺癌的勝算比為1.40。女性部分,該數值更高,為1.43,但男性並未出現增加情形。   研究團隊解釋,statins藥物會抑制癌細胞成長、增加細胞死亡及抑制蛋白酶體,但一些在體外的研究也顯示這些抑制作用會因為雌激素(雌二醇)出現而減弱,而甲狀腺功能及癌症成長又與雌激素相關,而且,甲狀腺癌患者通常也有荷爾蒙代謝干擾的問題。研究團隊因此推論,可能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男性高的關係,才使得statins藥物的癌症保護作用在女性病患身上被中和消解掉。但由於研究資料並未含女性停經狀態或使用荷爾蒙療法的資訊,因此這項假設未能被驗證。   研究其他的限制還包括缺乏甲狀腺癌亞型及BMI值資訊、可能存在監控偏差、以及難以建立使用statins的規則與時間長度。但由於這個藥物可能會引起過去未曾發現過的問題,所以研究最後建議醫師應更加注意管理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2014.08.11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全球第一大藥廠輝瑞(Pfizer)即將面臨千人集體訴訟,提告婦女宣稱該藥廠明知生產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可能導致糖尿病卻從未警告大眾。    路透報導,過去五個月內聯邦法院紀錄顯示,美國婦女因服用「立普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案件從56件激增至千件,包含4000名女性。2012年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外警告立普妥與其他「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與記憶減退和「小幅提升罹患糖尿病風險」有關,當時並未提到增加糖尿病風險主要以女性病患為主,但此次受害者涉及女性病患人數眾多,顯示服用「立普妥」導致發生糖尿病可能主要是與女性有關。原告律師也表示,女性服用立普妥導致糖尿病的機會大於男性,從該藥獲得較少益處。   近日提告數激增是因為聯邦司法審判庭先前決議合併全國所有立普妥糖尿病訴訟案,統一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聯邦法院審理,預計明年7月第一次開庭。輝瑞反對該決議,擔心會有更多人模仿跟進,並在聲明裡否認有責,表示會打贏這場訴訟。   立普妥一直是最暢銷的處方藥,自1996年上市起全球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全美逾2900萬病患被開過該處方藥,意謂潛在的原告人數非常多。此外,即便FDA曾於2012年警告史達汀類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卻仍強調對心臟的好處大於小幅增加的糖尿病風險,這項事實可能不利原告。   代表原告的首席律師(H. Blair Hahn)韓恩表示,婦女因服用立普妥患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他說:「我們會讓陪審團決定服用減少五年的壽命值多少錢。」對此輝瑞藥廠回應,他們相信立普妥不會導致這些原告發生糖尿病,服用立普妥的女性可能本身就有其他風險因子,使得她們容易有高血壓或肥胖等疾病,但在醫界對史達汀類藥物的效益仍有共識。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Reuters    
+ read more
服用避孕藥傷害女性生育力?
2014.07.29
服用避孕藥傷害女性生育力?
  現今的臨床建議,女性在停止服用避孕藥後能再回復正常生育能力,一般大約在六個月內就可能再懷孕,但服用避孕藥是否對女性生育力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卻是目前仍持續受到關注的一個問題。   日前一項在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協會(ESHRE)年會上發表的丹麥研究指出,服用避孕藥對兩個可以代表卵巢儲量(ovarian reserve)的指標具有抑制作用,而這兩個指標可幫助有效預測卵巢老化程度及發生停經的時間點。 「卵巢儲量」指的是卵巢儲存卵泡及使卵細胞成熟的能力,現今最能用來正確檢測卵巢儲量的兩個簡易指標為「抗穆勒氏荷爾蒙」(AMH)與「卵巢中小卵泡總數」(AFC),由這兩項數值可推測女性目前的生理時鐘狀態與未來的生育壽命,同時數值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因此也被認為是卵巢老化的標記。   根據研究分析833位19~46歲女性資料的結果(其中約30%曾經使用過避孕藥),在曾經使用避孕藥的女性中,以19~29.9歲族群的卵巢大小縮小最多,減少約29~52%。經過調整多個變項後,這些女性比起未服用過避孕藥的女性,AMH數值降低達30%、AFC數值降低達20%。   結果雖然顯示服用避孕藥會改變用以評估女性生育狀態的兩項指標,但研究作者認為避孕藥不可能會造成卵子耗盡,所以並不相信這樣的改變是永久性的,也不必然會影響女性的未來生育狀態。但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這項研究只進行3年的時間,研究作者就直接斷言避孕藥不會傷害女性生育能力顯然過於草率,在研究中並無法看出長期使用避孕藥是否會影響生育力恢復期的長短、以及對女性生育力是否會有永久傷害,而這些都是未來研究必須再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MedicalNewsToday    
+ read more
憂鬱症另類療藥「金絲桃」 與西藥出現交互作用
2014.07.07
憂鬱症另類療藥「金絲桃」 與西藥出現交互作用
  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又稱金絲桃,是一般最常被用來治療情緒相關疾病的草本植物,在歐美國家廣泛被拿來治療憂鬱症,然而最近一項由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所做的研究卻指出,金絲桃與一般常見的處方藥併服,將引發藥效降低,甚至是沒有效果的交互作用。   為了瞭解金絲桃處方使用與其他藥物併用情形,研究團隊對1993-2010年間全美門診醫療照護調查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發現有28%使用金絲桃的案例曾出現嚴重交互作用。這些交互作用的影響包括發生化學物質血清素累積在體內的血清素症候羣;導致降血壓療法藥效降低而發生心臟病;避孕藥無法發揮藥效而非預期懷孕。   一般人會有錯誤的認知,認為草本植物的療法比較天然所以不會有危險,因此,研究提醒醫師應瞭解這些藥物的危險,並在藥物安全性上應與病患有充分的溝通。而金絲桃健康食品的外包裝也應提供注意事項與風險資訊給消費者,且醫師須在開立金絲桃藥物處方之前詳細了解病患使用其他健康食品、維他命、礦物質或草藥情形,避免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之不良反應。     資料來源:另類療法與當代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 read more
藍色小藥丸真能帶你上「天堂」!
2014.06.04
藍色小藥丸真能帶你上「天堂」!
  自從藍色小藥丸威而鋼上市後,,它為男性帶來了無限希望,許多性勃起障礙的男性借助它以重振雄風,但這項促成男性床第歡愉的藥物,卻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被發現可能會使男性得到黑色素瘤(melanoma)皮膚癌的機率大大提高!   這項來自美國哈佛公衛學院的研究在2000年開始收集25,848位男性資料,包括威而鋼使用情形、太陽曝曬量及遺傳性皮膚癌風險,並追蹤參與者得到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及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三種皮膚癌的情況後一起進行分析。   最後發現男性使用威而鋼(含sildenafil成分藥物)比較可能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黑色素瘤,即便在調整年紀、BMI值、吸菸、活動量、兒時曬太陽量及黑色素瘤風險因子之後,這項機率仍然比不曾使用威而鋼者提高84%,但是這個現象並不存在於另兩種皮膚癌上,同時,研究也沒有發現勃起障礙本身會提高黑色素瘤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含sildenafil成分藥物可能對皮膚造成副作用傷害,促進皮膚癌細胞的成長,不過目前結果只能呈現藥物與黑色素瘤之間存在關連性,但未證實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未來應有更長時間追蹤的研究,詳細評估sildenafil使用劑量與頻率與發生黑色素瘤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國內出現女性服骨鬆藥物發生嚴重顎骨壞死
2014.04.18
國內出現女性服骨鬆藥物發生嚴重顎骨壞死
  一名退休女老師因患有骨質疏鬆症,醫師開立「雙磷酸鹽」藥品治療並提醒應注意口腔衛生,隨時注意口腔不適相關症狀;用藥13個月後,女老師因牙痛、下巴腫至牙醫診所就醫,竟然發現下顎骨嚴重發炎,並有大片壞死和化膿,經多次拔牙、清創治療,仍無法遏止壞死範圍擴大,直到至骨科回診時,才立刻停藥並轉口腔外科積極治療。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雖然服用該類藥品發生顎骨壞死的風險並不常見,然一旦發生卻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困擾,用藥者應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倘若需進行拔牙、植牙等牙科手術,必須告知醫師正在使用雙磷酸鹽藥物,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如:牙齦腫脹、牙齒鬆動、顎骨疼痛…等),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的治療骨質疏鬆藥品,如:福善美錠、克骨鬆錠、可骨華錠、骨維壯膜衣錠、善骨實'山德士'膜衣錠、骨力強注射液…等,除具有潛在導致嚴重顎骨壞死之風險,近期研究亦發現,該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增加而提高,亦有可能發生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風險;我國於94年起,曾多次發布相關安全訊息提醒民眾及醫療人員注意,包含: (一) 100年2月公告應加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提醒使用此類藥品後,病人如感覺大腿或鼠蹊部疼痛,醫師應評估是否為股骨骨折; (二) 100年4月加強該類藥品之藥袋標示,包含加刊有關「顎骨壞死」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於處方或交付藥品時提醒病人注意; (三) 100年12月提醒醫療人員注意,處方該類藥品治療前,應考慮先行進行預防性口腔檢查,針對具危險因子(如癌症、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使用類固醇、接受口腔手術、口腔衛生不佳、牙科疾病、貧血、凝血病變、感染…等)之病人,謹慎評估臨床效益及風險,定期為病人安排或提醒其進行口腔檢查。   食藥署提醒,骨鬆藥並非保骨本的保健品,民眾切勿聽信親友介紹,未經醫師處方自行取得藥品服用,不但無法健骨強身,反而讓身體不自覺暴露於高風險狀態,倘不幸發生藥害時亦無法獲得救濟。此外,食藥署提醒醫療人員及病人,發現懷疑因使用(服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s://adr.fda.gov.tw/。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