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婦女育齡期間的種種會影響老年心血管健康
2020.09.26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婦女育齡期間的種種會影響老年心血...
中老年婦女的心臟病風險與她育齡期的長短、妊娠時的健康問題是相關的。   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除了傳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不良妊娠事件—特別是妊娠高血壓疾病和出生體重低,與母親後來的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有相關性。   另一項研究顯示,婦女的生育年齡越短,停經後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就越高。   這兩個研究結論都顯示,在評估中老年婦女的心血管疾病時,應將她們懷孕時的健康狀況以及初經及更年期的年齡等納入考量。   不良妊娠事件 日前,大型世代研究指出,在評估停經婦女的ASCVD風險時應考慮某些妊娠事件。   N.Parikh博士指出,老年女性如果在過去的懷孕經驗中發生不良妊娠事件,則發生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或需冠狀動脈血管重建的風險也更高 (7.6%比5.8%)。   他們發現4種特定的妊娠事件與母親的ASCVD相關,分別為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和子癲前症、低出生體重(小於2.49公斤)及早產(嬰兒提早3周以上出生)。   研究團隊表示:「即使考量了生產、BMI (身體質量指數) 及社會經濟因素,所有發現實質上沒有改變。我們的研究支持指南的建議,即臨床醫生在評估老年婦女的ASCVD風險時應考慮與妊娠相關的疾病史。」。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尚不清楚這些不良事件之所以與ASCVD相關,是因為它們涉及了新病理的觸發,或者是因為它們標誌著長期和更嚴重的潛在心臟代謝風險。   研究作者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是什麼潛在機制將妊娠高血壓疾病和低出生體重與晚期ASCVD聯繫在一起。」。   Parikh及其同事警告,這份研究可能有倖存者偏誤 (過度關注倖存者導致錯誤的結論)及回憶偏誤 (由於回憶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差異所產生的系統誤差)。   不過研究團隊仍然強調,儘管如此,這項研究足以顯示在評估婦女的ASCVD風險時應將懷孕期間的高血壓納入考量。   評論研究的人也敦促,應規定電子健康紀錄中加入不良妊娠事件,並讓醫師及後續的照護系統能獲得此資訊。   _(__該研究是以「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__」為基礎,包含了1994-1998__年招募的大型多種族停經婦女群體。符合條件的婦女曾經有懷孕6__個月以上的經驗,並排除了過去曾有中風、心肌梗塞或接受過冠狀動脈血管重建手術的婦女。)_   初經、更年期、生育年齡和心血管疾病 另一份研究指出,從初經開始到更年期,少於30年的女性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更高;相較於生育年齡有36至38年的女性,這些女性在中年發生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初經年齡不會影響這個相關性,但是更年期的早晚則會。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G. Mishra博士等表示,初經年齡及生育年齡彼此會相互影響,進而影響它們各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初經年齡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係呈U形曲線:初經年齡太早(≤10歲)和太晚(≥16歲)的女性患病風險會增加。   初經年齡太早(≤11歲)且生育年齡短(<33年)以及初經年齡較晚(≥15歲)且生育年齡短(<33年)這兩種組合,她們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比起初經年齡為13歲且生育年齡在36至38年之間的女性是增加的。   過去研究顯示,就未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言,初經年齡在12至14歲是最佳的,但是這份研究顯示,過去研究並沒有掌握到初經年齡正常但生育年齡短的女性風險增加的狀況。   相比之下,太早進入更年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更大的關係。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樣本主要是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丹麥和瑞典的白人女性,這限制了他們研究的代表性。而且,現有數據無法讓研究人員考慮遺傳因素、早期生活因素、飲食、身體活動和合併症的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考慮到初經年齡和更年期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建議對於中、老年女性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時,應同時考慮初經年齡和更年期時間。」。   _(__該研究使用了來自InterLACE__財團的12__項研究的個人資料,樣本數為307,855__。每項研究均收集了有關婦女生殖健康、社會人口統計、生活方式及慢性病事件的資料。)_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9.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男性注射睾丸激素可以代替減肥手術
2020.09.24
男性注射睾丸激素可以代替減肥手術
長達11年的數據顯示,長期注射睾丸激素可媲美減肥手術且併發症風險較低, 可能是治療男性肥胖的一種新療法。   肥胖是個複雜的議題,其中包含醫學和社會的原因,要實現持久的減肥效果對許多人來是個挑戰。這意味著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新的策略來幫助治療肥胖症,而不僅僅是減少卡路里。   最近在「歐洲和國際肥胖症大會」線上會議中呈現的數據,支持使用睾丸激素療法來治療男性的肥胖症。   長期的睾丸激素治療可使體重平均減少20%。   11年的數據 這項研究由製藥公司拜耳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海灣醫科大學進行,他們利用11年的數據來進行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從2004年開始收集資料,這些資料來自於471名性腺功能減退(即睾丸激素水平低)且肥胖的男性。   在研究期間,大約58%的男性每3個月接受一次睾丸激素注射,其餘男性則選擇不接受治療。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1.57歲。   醫務人員在醫生辦公室進行注射及記錄,以確保所有參與者均以一致的方式接受治療,其中沒有參與者退出研究。   體重減輕20% 在研究期間,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男性平均減少23公斤(相當於20%體重),而未接受治療的男性平均增加了6公斤。   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跟著下降了平均7.6點,而對照組則增加了2點。   至於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腰圍,接受治療的男性腰圍平均減少了13公分,對照組增加了7公分。   在研究結束時,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男性內臟脂肪也較少。與未接受治療的人相比,他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更低。   整體而言,在研究期間,對照組中28%的男性患有心臟病,27.2%患有中風。接受睾丸激素治療的男性則沒有重大心血管事件。   同樣地,研究期間超過20%的對照組患有第2型糖尿病,但治療組中沒有人患此病。   拜耳公司男性科學醫務顧問F. Saad對結果發表評論,他說:「性腺功能減退的男性長期接受睾丸激素治療帶來的減重效果持續且深遠,從而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   和減肥手術比較 研究人員還呈現了適合接受減肥手術的男性的數據。減肥手術是治療肥胖的外科手術,包括胃束帶手術、胃繞道手術和胃袖狀切除手術。   儘管減肥手術已被證明能實現減肥目標,但該手術仍存在嚴重的風險,因此不一定總能帶來正面的結果。   這一部分的研究包括76名屬於肥胖第3級的男性(BMI為40以上),可以接受減肥手術。其中,有59人接受了睾丸激素治療,平均減少了30公斤。   其中BMI低於50的男性接受睾丸激素治療後,其BMI也平均降低了10點,這足以使他們脫離最高肥胖等級。   Saad認為,這些結果指出,睾丸激素療法與減肥手術一樣有效,但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我們認為應該與患者討論睾丸激素療法,以作為手術的替代方法,並且應該提供給無法接受手術的男性患者進行考慮。」。   這項研究樣本僅包含男性的數據,所有參與者的臨床睾丸激素水平平均較低。因此,科學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驗證這種方法在其他人口群中的效果。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0.09.1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海洋中最大的魚是女生!
2020.09.21
海洋中最大的魚是女生!
經過長達二十年的研究發現,公鯨鯊在達到平均成年體長─約8或9米之前,成長速度非常快。   而母鯨鯊的生長速度較慢,但最終超越了公鯨鯊,達到平均成年體長約14米。   帶領這項研究的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的魚類生物學博士M. Meekan說:「鯨鯊體長紀錄曾達18米。這非常巨大,大約和街上的雙節公車一樣。但雖然他們很巨大,成長速度卻非常慢,每年大概只成長20至30公分。」   Meekan博士表示,這是第一個證明公和母鯨鯊成長不同的研究。   鯨鯊女孩超越鯨鯊男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魚 他說道,體型大對於女性而言是個很大的優勢。而母鯨鯊之所以會長這麼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要帶著許多的幼鯊。   在此研究中,只有一隻懷孕的母鯨鯊被發現,而且她腹中有300隻幼鯊。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因為大多數的鯊魚只會懷有大約二到十二隻的幼鯊。     鯨鯊在2016年被列為瀕危物種 鯨鯊是澳洲西部的海洋象徵。在寧格魯堡礁(Ningaloo Reef)與具有標誌性的魚類一起游泳,可為當地經濟帶來每年約2400萬澳幣的收入。   Meekan博士表示,目標性捕魚和船隻碰撞正威脅著鯨鯊的生命,而這項發現暗示著保育的重要性。   「對於一個成長速度非常緩慢、要花3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發育完全的動物而言,它很有可能在繁衍後代之前就面臨災害而死亡。這就是鯨鯊最大的擔憂。」   「這項研究解釋了為什麼熱帶地區的群聚鯨鯊幾乎全是由年輕的公鯨鯊組成的。」   「他們聚集起來開採豐富的食物,以維持高成長速度。」   Taylor博士表示,認識到鯨鯊的成長有停滯期是與科學家過去的認知完全不同的。   他說:「這篇研究報告確實推翻了我們過去對鯨鯊生長的認識。」   如何偵測鯊魚成長? 科學家們於2009年至2019年期間的11個季節,造訪澳洲西部的寧格魯堡礁(Ningaloo Reef)。   他們追蹤了54條鯨鯊的成長過程。這項壯舉是利用類似「指紋辨識」的方式,偵測每隻鯨鯊身上的獨特斑點來辨識個別的鯨鯊。   AIMS海洋科學家B. Taylor博士表示,該團隊利用立體聲相機記錄了1000多隻鯨鯊的測量結果。他說:「基本上,就是把兩個攝影機安裝在同一個框架上,讓人在水中推著它前進。」「它的運作方式和我們的眼睛相同,因此可以校準兩個影像記錄,獲得非常精確的鯊魚測量。」   此外,這項研究還包含水族館中鯨鯊的數據。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基因表現男女大不同
2020.09.17
基因表現男女大不同
一項研究指出,人們因為生理性別的不同,近乎所有類型的組織中的基因表現都不一樣,亦即影響著人體脂肪、癌症和出生體重等。   研究主持人Stranger副教授說:「如果特定的基因或遺傳變異對男性和女性的特徵有不同的影響,則可能意味著我們要有因性別而異的生物標記、治療方法和藥物劑量。」。   研究人員解釋,基因表現是指基因產生細胞功能物質的程度。   他們表示,這項發現可能揭示那些將男性和女性視為一體時所被隱藏的疾病生理,對個人化醫療、創造新藥和預測患者的結果來說也非常重要。Stranger副教授­ 說:「這些發現指出在人類遺傳學和基因體學研究中,將性別作為生物變因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分析來自838人的44種健康人體組織,以探討男女在基因表達程度上是否存在著差異。   他們發現,在至少一種類型的組織中,有37%的基因在男女中有不同的表現程度。   他們還從369個實例中發現,在男女身體中,遺傳變異對基因表現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這也帶來另一項發現:有58個基因與血壓、膽固醇水平、乳癌和體脂百分比之間的關聯都從未被報導過。   研究人員也發現涉及人體對藥物反應、女性如何控制妊娠期血糖、免疫系統如何運作以及癌症如何發展等的基因,其表現也有性別差異。   這項研究於9月10日發表在《_科學_》雜誌上。   編譯來源: HealthDay News (2020.09.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巴西女足球員終於跟男足球員同薪了!
2020.09.11
巴西女足球員終於跟男足球員同薪了!
運動員待遇或獎賞一直存在著性別的差異。男性運動員的收入或獎金一向比女性高。雖然有幾波的抗議,但是,差異的鴻溝並沒有縮小。   巴西近日宣布,他們將成為最早支付女球員與男球員相同金額的國家之一。   巴西足球協會(CBF)主席R. Caboclo表示,CBF已將男女足球的獎金和津貼變得相等,這意味著女球員的收入將與男球員相同。巴西是繼澳大利亞、挪威和紐西蘭後第四個這樣做的國家。   這意味著女球員將獲得與巴西超級巨星Neymar、Marcelo、Gabriel Jesus等相同的收入。這一變化將適用於參加明年奧運及下屆世界杯的男女球隊。   Caboclo主席補充:「這將與國際足球總會為女性做的提議在比例上相同,也就是說,男女之間的薪酬不再存在性別差異。」。   目前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的冠軍歸屬美國,但是儘管美國男子球隊未能晉級世界杯,而女子球隊贏得了比賽,她們的薪水卻與美國男子球隊的薪水不同。   女子球隊提告美國足球協會,指控在薪資和條件方面存在歧視。但是,該案被法官駁回。   外界將男女運動員收入差距歸結於女性運動員商業化不如男性,男性運動員能吸引更大的觀眾群、更多的贊助商和更有利可圖的轉播權交易。   但無論是聯賽組織還是媒體對女性運動員的忽視,都是導致收入鴻溝的重要原因。只有當所有的因素——媒體報導、觀眾人數、資金均獲得協調的時候,實質性的改變才可能發生。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9.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晝夜節律有性別差異!
2020.09.10
晝夜節律有性別差異!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分析了關於人類晝夜節律的文獻,並發現了一種模式:晝夜節律存在性別差異。比起女人,男人比較是夜貓子、睡得少,也比較會睡午覺。   過去研究發現,人類和其他動物不只有一種身體節律。例如:除了調節睡眠和清醒的晝夜節律外,人類還有控制呼吸、皮膚代謝和心律等節律。   晝夜節律也許是最廣為人知的,因為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如此明顯的影響。它控制著我們上床睡覺的時間和何時醒來,它也參與新陳代謝。在某些時候,我們會比其他人感到更疲勞,這會讓我們傾向於加快或減慢我們正在進行的任何事。   更具體地說,研究人員發現,一般而言,女性往往是早起的人,而男性比較是屬於夜生活的人。他們還發現,女性更能適應自然晝夜節律受到破壞。女性白天通常更活躍,這種現象在兒童中也很普遍。但是,她們在晚上不像男性那般精力充沛。他們還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花更多的時間在睡眠上,且睡覺時花更多的時間在深度睡眠中。她們在睡覺時若受到干擾也比較能恢復睡眠。另一方面,研究發現男人更可能午睡。   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導致晝夜節律性別差異的原因,但懷疑這與女性傳統上扮演的母職角色有關—對於她們而言,她們的晝夜節律與小孩同步似乎很自然。研究還指出,一些研究發現女性的晝夜節律與其動情週期之間存在關聯。   編譯來源:Medical Press(2020.09.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