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20.11.24
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   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完善的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政策。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國健署的少子化因應計畫將例行產檢納入其中,先不論這是例行事項,不應作為亮點之一,就連產檢預算也編列不足。政府應把產檢預算補足,而不是挪用用來促進品質的菸捐來彌補。菸捐是拿來提升生產品質而不是用於例行公務。政府的態度再再顯示他們不重視少子化問題,長年預算編列不足是對醫生的剝削、對婦女的歧視!此外,國健署曾去日本考察,了解台灣產檢不如其他先進國家的問題,在其報告建議要加以改善,但是至今仍未見落實,顯示政府光說不練。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政府不能又要女人生,又不好好照顧女人。衛福部的產檢給付預算不僅長年低於實際支出,而且預算下降速度還比少子化的速度快。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顯示的是政府長年下來友善生產程度嚴重不足。呼籲政府要讓懷孕婦女不僅得到公平待遇,還要有讓孕婦能感受到政府重視的待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較國健署產檢給付及健保給付,可以看到不合理的地方。每個個案算下來,產檢給付與健保給付差了1320元。產科原本是負擔重的職業,再加上給付長年低落,可能降低年輕醫師投入產科的意願。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健保給付已經是接近成本價,國健署的產檢給付還比健保價低,很多變成醫師自行吸收或是孕婦自費。我們看到政府長年在虧待婦女。國家不應再用低估的預算去虧待婦女與醫師。我們建議不僅要增加產檢費用,也要增加項目,如產檢次數增加2至4次讓懷孕41周的孕婦不需自費產檢、超音波次數從1次變3次及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等。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每年政府給婦女的產檢給付是4915元,針對高風險孕婦給付會增加至5000到13000元不等。目前產檢利用率約為95%,未來會持續改進。不論預算編列是否足夠,政府絕對不會虧待孕婦。至於剛剛提到的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的問題,未來會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討論出共識後加以改進。   完整新聞稿請見台灣女人連線官網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大腸癌篩檢應提早到45歲?
2020.11.07
大腸癌篩檢應提早到45歲?
為對抗年輕族群大腸癌增加的趨勢,美國醫學專家建議大腸癌篩檢應提早5年,呼籲將現在的指南從50歲改到45歳。   大腸癌目前是美國及台灣不分男女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三大主因。在台灣它更位居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其實大腸癌早期接受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提早大腸篩檢,它是最能夠預防的癌症。   美國預防服務專案小組指出, 2016年45歲成人得大腸癌的發生率,和在1992年篩檢尚未普及時,50歲得大腸癌的發生率相似。增加的原因不確定。小組建議降低篩檢的年齡到45歲。經過四週公共評論決議之後,將會取代專案小組2016年的指南。   在台灣,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目前國家的防治政策是提供50-74歲者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但是近年來大腸癌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我們是否也應該做調整,有待評估。   他山之石 專案小組建議的大腸癌篩檢包括大腸鏡和糞便中測試血或癌症的跡象。45歲第一次篩檢後,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或者依篩檢結果,每1-3年做一次糞便測試。即使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大腸鏡,但仍應該做非侵入性的糞便測試。   對於76-85歲之間的人,需諮詢醫師依風險大小決定是否需要篩檢,而85歲以上,則停止篩檢。新的建議用於無症狀的成人,而非已有大腸癌症狀的人、有大腸癌家族史或大腸裏有息肉的人。   編譯來源:STATNEWS (2020.10.2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英國疫苗專家警告 首批COVID-19疫苗可能沒用
2020.11.03
英國疫苗專家警告 首批COVID-19疫苗可能沒用
人們希望疫苗能結束COVID-19大流行的期盼可能破滅。英國疫苗工作小組主席警告,最初核准的疫苗可能行不通。   英國疫苗工作小組負責人K. Bingham已經警告,科學家們在聖誕節前研發出疫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現在,她進一步防止民眾過度樂觀,警告人們目前仍在人體試驗中的第一代疫苗可能不完美。   Bingham在醫學雜誌《Lancet》發表評論說: 「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是否會有疫苗。」 「目前正在研發的許多或甚至所有疫苗可能會失敗。」 「我們應該做好準備,疫苗可能不會預防感染,但會減輕症狀,而即使能減輕症狀也可能不適用於所有人或有長期效果。」。   Bingham於5月份被任命為英國COVID-19疫苗工作小組主席,並直接向首相報告冠狀病毒疫苗的進展,專家稱這是控制大流行的關鍵。他們正在制定計劃以使英國人口獲得疫苗接種,儘管根本不知道是否會有疫苗。Bingham表示,重要的是要防止沾沾自喜和過度樂觀。   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沒有一種疫苗是100%有效的」。例如:已經施打了數十年的麻疹疫苗,有98%的效力。   不過,如果疫苗阻止了大多數人感染冠狀病毒,並有可能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那麼它將被譽為扭轉乾坤的關鍵。   已經在全球有成千上萬受試者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其重點是要看疫苗是否可以預防人們感染引發COVID-19的病毒SARS-CoV-2。但是臨床試驗不會得出疫苗是否可以阻斷傳染鏈或預防患者惡化成重病或死亡的結果。   評估一種疫苗是否真的可以挽救生命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會走捷徑以開發出一種至少可以降低感染風險的疫苗。   該工作小組預計,大多數疫苗將需要接種兩次才能起作用,並且可能需要每年進行一次加強注射。   Bingham警告說:「全球疫苗的生產能力遠遠不足以生產所需的數十億劑疫苗,而迄今為止英國的生產能力同樣匱乏。不會有一種成功的疫苗或一個國家足以供應全世界的需求。我們迫切需要國際合作,以分擔風險和成本、解決人們接種疫苗的障礙,並擴大生產能力,以生產足夠的劑量來保護面臨SARS-CoV-2感染風險的所有人。」。   她證實,年齡超過50歲的成年人、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和社工以及有潛在合併症的成年人將優先接種。   英國政府已經訂購了3.4億劑7個不同的實驗性疫苗。訂購這些疫苗充滿不確定性,政府指望著其中一個是有效的。   其中包括牛津大學、輝瑞公司和隸屬於強生公司三個疫苗,它們都處於測試的最後階段。但是,即使到2021年已經準備就緒,也只會優先給風險最高的群體接種,例如老年人和英國國家健康服務的員工。   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開發的疫苗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先準備好的。   由諾瓦瓦克斯公司(Novavax)、葛蘭素史克(GSK)、賽諾菲(Sanofi)及瓦爾內瓦(Valneva)生產的疫苗要到2021年下半年才能上市。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10.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英國將感染健康者來加速COVID-19疫苗研發!
2020.10.23
英國將感染健康者來加速COVID-19疫苗研發!
為了加速COVID-19疫苗的研發,英國將採倫理爭議極大的「人體攻毒試驗」(challenge study),即招募健康的年輕人,給他們接種疫苗,然後將他們感染病毒,以確定疫苗是否有效。   這個方法曾經使用在瘧疾、霍亂的疫苗研發。但是,這些疾病已經有治療的藥物,而武漢肺炎沒有。   第一步表徵研究:決定用多少病毒感染健康人 英國政府本週採取了第一步,與一家名為Open Orphan的製藥公司簽署了一項合約以進行所謂的表徵研究(characterization study),以確定最合適的病毒劑量用於未來的人體攻毒試驗。實際上,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將找出在病毒檢測「PCR測試」中仍會顯示陽性的最低劑量病毒。   表徵研究預計將於2021年5月得出結果,並且仍需通過倫理等相關規範的審查。這項研究由英國帝國學院贊助,將由Open Orphan專門進行人體攻毒試驗的單位「hVIVO」在倫敦皇家慈善醫院進行。   政府還保留了3批疫苗以使用於人體攻毒試驗來測試疫苗。這些研究是否會繼續進行還有待確定。   Catchpole表示,參加研究的志願者必須在18至30歲之間。他說,將對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確定是否存在任何危險因子。該研究不開放給孕婦或哺乳母親參與。   有多少人會願意參加目前尚不清楚,但在其他國家,如美國,已經有大量表示願意參加這樣試驗的人。   醫界專家看法不一 紐約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A. Caplan表示:「我認為這種研究可以加快疫苗研發過程,並且現在正處於COVID-19大流行中,因此即使他們具有風險和道德爭議,也值得考慮。」。   Caplan解釋說,使用可能對人的健康有影響的病毒去感染受試者違反了「不造成傷害原則」。   但是,從重病風險非常低的最年輕、健康的人們著手,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在暴露於COVID-19後,通常會給受試者抗病毒治療,例如Gilead製藥公司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對這些藥物的療效提出了質疑。   其他人則說,這些研究可能沒有必要,特別是考慮到潛在的危害。   波士頓急診醫學醫師J. Faust博士說:「鑑於我們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獲得核准的疫苗,我不知道在此過程中人體攻毒試驗還能加快多少研發速度。這有可能使人們處於危險之中卻沒有太大的用處。」。   編譯來源:CNBC(2020.10.20)、STAT(2020.10.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荷蘭12歲以下絕症兒童安樂死合法化
2020.10.21
荷蘭12歲以下絕症兒童安樂死合法化
荷蘭政府已經核准給1-12歲患絕症兒童安樂死的計劃。這個規則的改變讓一些兒童不必經歷沒有希望且難以忍受的痛苦。   目前荷蘭的安樂死對12歲以上的兒童是合法的,且必須要病人和其父母的同意。而一歲之前的嬰兒,父母同意也是合法的。但1-12歲之間患絕症者則無規定。   很明顯的,這個議題爭論性很大,啓動了四黨聯合政府幾個月的辯論。保守的基督教黨派強烈反對。   10月14日衛生部長Hugo de Jorge給議會的信中指出:「研究顯示,這些患絕症的兒童在可見的未來,持續遭受無望且難忍的痛苦時,醫師和父母有主動終止生命的需要。」他估計一年因為這項規定的改變而受到影響的兒童約5-10位。如果規定不改,對這個年齡層執行安樂死的醫師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荷蘭所提議的規定改變,和12歲以上的兒童一樣,需要有父母的同意,患者必須正在忍受難以承擔且無盡的痛苦,至少有兩位醫師同意。預期接下來幾個月可以開始執行。   荷蘭自2002年將安樂死和輔助自殺合法化,鄰近的比利時在幾個月後也跟進,這兩個國家是全球首創,然而仍有非常嚴格的條件。   2014年比利時是准許自願兒童安樂死的第一個國家,只要是絕症且身受極大痛苦,也需父母同意。荷蘭在短期內也將相同的規定(12歲以上)納入。   編譯來源: BBC NEWS(2020.10.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家長沉痛呼籲政府 看見痛痛女孩的痛
2020.10.14
家長沉痛呼籲政府 看見痛痛女孩的痛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今日(14日)和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家屬召開記者會(新聞稿詳見此),要求政府應落實前次記者會中承諾的不良反應個案之「本土研究」及關懷,並呼籲家長在施打HPV疫苗前,充份瞭解接種同意書的內涵,接種後若有不良反應,儘快向衛生單位通報。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痛痛女孩Bella的事件經媒體披露後,陸續接獲18位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個案。其中15人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有8人與Bella有相似的經歷及診斷。目前總共有9件個案申請救濟,其中5件申請已被駁回,2案予以救濟,2件審議中。被駁回的案例中,1案在「被」上訴中;1案一審敗訴準備上訴;另2案正在一審程序中。   現年18歲的Nicole,13歲接種HPV疫苗後,出現關節痛等症狀,而後確診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始終不太願意談論的她,首次透過公開信述說這段時間的感受,不斷吃藥造成的恐懼、藥物的副作用,以及看著同齡朋友跳舞擺動,自己卻只能忍著膝蓋痛端坐著。看不見未來的感覺,讓她覺得靈魂一點一點被摧毀。   施打HPV後出現不良反應的Amber爸爸在記者會上表示,女兒原先身體很健康,但2019年底施打第二劑HPV疫苗後,開始出現關節腫脹,一開始他還以為是孩子跟同學打鬧造成,因而責備罵她,直到看到其他疫苗施打不良案例的報導後,才發現孩子的關節痛可能是疫苗引起。Amber父親一度哽咽,認為自己是不及格的父親。   痛痛女孩AMBER的爸爸,談及女兒病情一度哽咽落淚   Bella爸爸表示,相信疫苗對多數人是有幫助,只有少數人才會有不良反應,但衛生機關應善盡告知義務,否則可能導致家屬忽略關節痛與疫苗有關。他呼籲接種疫苗的女孩及家屬,若出現關節痛症狀,應到免疫風濕科檢查。   家長們沈痛地訴說,第一時間他們都以為是成長痛或運動傷害,在小兒科、骨科或中醫等科別間來回奔波,沒有讓孩子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對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孩子的生活更在病發後有了極大的轉變,對課業跟生活有重大影響。   立委林淑芬認為,即便很安全的疫苗,仍然會有不良反應,政府必須建立救濟制度,然而目前的救濟管道卻在排除這些疑似的不良反應,政府有保護人民的責任,應該要提供完整的說明與協助,並且預防接種救濟受害的審議應該要從寬。   黃淑英批評衛福部引用的研究有問題,除了研究限制已註明「此研究的對象為歐、美人,其結論不能應用於亞洲、非洲人身上」,另一研究的研究經費則來自藥廠,研究者或在藥廠工作,或得到藥廠研究經費支持,或持有藥廠股份,有嚴重的利益衝突,甚至其研究比較的是HPV疫苗和B肝疫苗,難以成為「疫苗不會增加幼兒型類風濕關節炎風險」的依據。   國健署吳昭軍副署長表示,已委託「智醫海量數據公司」進行本土研究,預估明年年中會有結果。而對於家屬與立委提出的賠償與不良反應等質疑,則未有具體說明。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