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新冠病毒會導致性無能嗎?
2021.05.17
新冠病毒會導致性無能嗎?
男人可能有一個迫切的理由接種COVID-19疫苗。   日前《世界男性健康雜誌》報導,兩名COVID-19患者在感染前均有正常的勃起功能,但是分別在感染病毒6個月和8個月後出現性無能(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因而接受陰莖假體手術。   研究者想知道COVID-19是否造成了性無能?   病毒可能損傷血管導致不舉 有了電子顯微鏡的幫助,研究人員從兩名COVID-19康復者的陰莖組織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狀病毒顆粒。與另外兩名有勃起功能障礙,但從未感染COVID-19的男性相比,曾經感染者的陰莖血管內壁有受損的痕跡。   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生殖泌尿科R. Ramasamy博士表示,病毒影響供應陰莖的血管,導致勃起功能障礙。血管會發生問題,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液進入陰莖勃起。   研究人員將陰莖損傷與COVID-19患者的肺、腎和腦器官損傷進行了比較。Ramasamy說:「我們認為陰莖也可能以類似的方式受到影響,這不是暫時的,可能是永久的。」   紐約市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泌尿科主任A.Tewari表示,鑑於該病毒可能引起血管發炎和損害,COVID-19可能以這種方式影響男性。   Ramasamy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不是人們會討論的事情。但是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到一年中,大家可能會對COVID-19陽性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真正患病率有更好的了解。   男人不要驚慌 Tewari說:「只有一、兩個病人還不能證明什麼。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值得進一步研究。COVID-19造成的是一種內皮功能障礙。如果心臟的小動脈可能受到這種方式感染,那麼陰莖的小血管也會受到相同方式的感染。」   Ramasamy敦促現在患有勃起功能障礙的COVID-19前患者尋求醫療協助。他表示,不要認為這些症狀會自行消失,可能是一個持久的影響,而不是暫時的。   而對於那些擔心這個問題的男人,他還有另外一條建議:接種疫苗。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5.13)      
+ read more
接種Covid疫苗 應該繼續服用避孕藥嗎?
2021.04.21
接種Covid疫苗 應該繼續服用避孕藥嗎?
英國衛生官員在捍衛牛津-阿斯利康(AZ)疫苗的安全性時說,避孕藥有更高的血栓危險。他們鼓勵民眾接種AZ疫苗,也不要因為要等其他疫苗而延遲。   在此同時,他們也敦促女性不要怕因接種AZ疫苗引發血栓而停止服用避孕藥。   一些女性聲稱家庭醫生沒有告知她們避孕藥有此風險,呼籲提供更好的避孕服務。   女人沒有被告知風險 七年前,英國的 Lara Hill開始服用這種藥,以緩解大量且痛苦的月經。一直到對Covid-19疫苗的討論時才知道使用避孕藥有血栓的風險。在台灣,許多女性也不知道。   「服用荷爾蒙避孕藥發生血栓的風險相對較低。」性與生殖保健學院副院長Dr. Dickson這樣說。「如果一個女人沒有服用這種藥,她發生血栓的風險是萬分之二,如果服用的話,風險是萬分之五至十。」她補充。   我們不知道「相對較低」是怎樣評估的,但是服藥的人得血栓的風險顯然是未服用者的2.5至5倍。這難道不驚人嗎?   事實上,人們會擔心新冠病毒的疫苗,顯然是因為新疫苗都會有未知的風險。但是,給如此多的年輕女性使用的藥丸,醫療和媒體並不曾關心其副作用。當遇到疫苗,儘管風險較低,卻更為嚴肅地重視,這對女人是不公平的!   要不要停止服用避孕藥? 接種AZ疫苗有血栓的風險,服用避孕藥也有血栓的風險,接種加上服藥風險不一定加成,但顯然會增加。   但是,在英國,他們說,不要停止避孕藥。在台灣,第一批接種的是醫護人員,他們說,服用避孕藥的女性醫護應延緩接種。   雖然作法不一樣,但終究是服避孕藥比較重要!只是,這樣的立場,所為究竟為何?或為誰?!   血栓:避孕藥V.S. AZ疫苗/嬌生疫苗 截至2021年3月底,英國接種AZ疫苗的人中有79人患有罕見血栓,其中19人死亡。英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局(MHRA)根據2000萬劑施打得出結論:每100萬人中約有25%有血栓風險,而100萬人中有1人死亡的風險。   包括威爾士疫苗推廣負責人在內的健康專家都堅稱,疫苗是安全的,同時還解釋了避孕藥等其他藥物可能會引起血栓的風險。   此外,在美國嬌生疫苗也引起的嚴重血栓,目前約為100萬分之1,且全為女性。   在罕見的血栓報導後,南非和歐盟也暫時中止了嬌生疫苗的接種。歐洲藥品管理局今日宣布嬌生疫苗利大於弊,核可使用。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1.04.18) -------------------------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為何射精後難以很快再勃起?
2021.01.20
為何射精後難以很快再勃起?
搜索引擎上打入「男人為何在射精後再一次性交前需等待?」,很快就會出現「泌乳素(Prolactin) 」這個字眼。這個小小的荷爾蒙在身體中幾百個生理過程中都有其角色。很多人認為它是男性射精後的「不反應期」─亦即是男性射精後,到再勃起的時間─的原因。   葡萄牙未知中心(Center for the Unknown)一項新的老鼠研究顯示,泌乳素可能不是造成「不反應期」的原因。   泌乳素的理論? 泌乳素造成不反應期的生理機制的理論基礎是如何建立的?。   首先,有些研究顯示人類和老鼠是在射精時釋出泌乳素的,而「不反應期」開始於射精之後,因此,泌乳素很直接就被認為是相關因素;其次,泌乳素慢性異常的超高數量一直被認為和性慾減少、性高潮障礙和射精障礙相關;而對慢性高數量的泌乳素,抑制泌乳素的治療藥物可翻轉性功能障礙。   這些都指向泌乳素是抑制男性性行為的主要角色。然而,泌乳素和男性射精後不反應期的關聯性從未被直接證明過,但是這個說法在教科書和流行媒體都廣泛流傳。   和泌乳素無關! 研究人員調查泌乳素和反應期長短的關係。他們選擇老鼠為對象,因其性行為的過程和人類相似,而且可以測試不同品種的老鼠不同的性表現,使得數據更豐富。研究使用兩個品種,一個不反應期短,另一個不反應期長達幾天。   研究團隊首先檢視雄鼠在性活動時,泌乳素的變化。在不同的階段,測試血液樣本,以確認在性交時,泌乳素濃度的變化。   首先,在老鼠性慾未起時,以人工注射增加其泌乳素的含量,此量和自然性行為時的量相當。如果泌乳素真的是不反應期的主因,老鼠的性活動會減少。然而很驚訝的,兩個品種的老鼠,即使泌乳素增加,其性行為維持正常。   接著研究人員反過來抑制泌乳素,看是否會增加老鼠的性行為,答案是否定的。   回到原點 這個研究否定了泌乳素引發男性不反應期的理論,未來可繼續尋找其他真正的原因。然而,不容懷疑地,泌乳素是男性性行為的一部分,仍有許多的可能性。 在不同的物種中,它的角色是不盡相同,例如:雄鼠和男人的泌乳素機能很不同。雄鼠只有在交配時,泌乳素增加。而男人「只有」在達到射精時才會釋出泌乳素。   其結果發表在一月四日《傳播生物學》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1.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人要注意,口X增加細菌型陰△炎風險!
2020.09.02
女人要注意,口X增加細菌型陰△炎風險!
細菌型陰道炎是由陰道內正常存在的菌落產生不平衡所導致,可能沒有症狀,但是有些會有味道強烈的分泌物。孕婦如果有細菌型陰道炎,會增加早產及羊水感染的風險。   過去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口交與細菌型陰道炎之間可能有關聯,但不瞭解其中的機制。   最近一項加州研究顯示口腔的細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陰道微生物群中某種細菌的互利關係,使菌落失衡,導致細菌型陰道炎。這個發現不但挑戰了既有的認知─病菌只有在缺乏健康細菌的菌落才能生存,也解釋了口交與細菌型陰道炎之間的關聯。   研究者推測在口交過程中可能把該菌引入陰道中。而在一些臨床研究中已將其視為細菌型陰道炎的風險因素。     外來細菌如何引發陰道炎:互利關係 為了分析細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瞭解外來的細菌在既有的的微生物環境中如何獲取所需營養,研究團隊對人類陰道樣本和老鼠進行了實驗。   研究人員在老鼠的陰道微生物群中加入了「具核梭桿菌」,發現與細菌型陰道炎相關的生化活動增加,例如:增加唾液酸酶。   此後,研究人員從21名女性的陰道進行採檢,培養出陰道微生物群,並在其中加入「具核梭桿菌」。   研究發現,同樣的陰道微生物群有加入「具核梭桿菌」和沒有加入者相比較,前者的陰道微生物群出現更多細菌型陰道炎的生化活動,如:唾液酸酶增多。   研究也發現「具核梭桿菌」與其他細菌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單向關係,而是可能形成互利關係,因此可能影響發生陰道微生物群失衡的現象。   根據研究,細菌型陰道炎的微生物群裡面,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被認為在細菌型陰道炎中扮演關鍵角色。   具核梭桿菌以某種未知的機制大大地幫助加德納菌生長,而這種細菌會產生唾液酸酶,幫助具核梭桿菌從宿主產生的黏液上面吸收唾液酸。   研究顯示,細菌之間的互惠互利可能促進病原體在陰道中叢生,引發陰道微生物失衡,導致宿主生病。目前,我們需要其他研究來開發預防或治療女性細菌型陰道炎的模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人要注意,口X增加細菌型陰△炎風險!
2020.09.02
女人要注意,口X增加細菌型陰△炎風險!
細菌型陰道炎是由陰道內正常存在的菌落產生不平衡所導致,可能沒有症狀,但是有些會有味道強烈的分泌物。孕婦如果有細菌型陰道炎,會增加早產及羊水感染的風險。   過去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口交與細菌型陰道炎之間可能有關聯,但不瞭解其中的機制。   最近一項加州研究顯示口腔的細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陰道微生物群中某種細菌的互利關係,使菌落失衡,導致細菌型陰道炎。這個發現不但挑戰了既有的認知─病菌只有在缺乏健康細菌的菌落才能生存,也解釋了口交與細菌型陰道炎之間的關聯。   研究者推測在口交過程中可能把該菌引入陰道中。而在一些臨床研究中已將其視為細菌型陰道炎的風險因素。     外來細菌如何引發陰道炎:互利關係 為了分析細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瞭解外來的細菌在既有的的微生物環境中如何獲取所需營養,研究團隊對人類陰道樣本和老鼠進行了實驗。   研究人員在老鼠的陰道微生物群中加入了「具核梭桿菌」,發現與細菌型陰道炎相關的生化活動增加,例如:增加唾液酸酶。   此後,研究人員從21名女性的陰道進行採檢,培養出陰道微生物群,並在其中加入「具核梭桿菌」。   研究發現,同樣的陰道微生物群有加入「具核梭桿菌」和沒有加入者相比較,前者的陰道微生物群出現更多細菌型陰道炎的生化活動,如:唾液酸酶增多。   研究也發現「具核梭桿菌」與其他細菌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單向關係,而是可能形成互利關係,因此可能影響發生陰道微生物群失衡的現象。   根據研究,細菌型陰道炎的微生物群裡面,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被認為在細菌型陰道炎中扮演關鍵角色。   具核梭桿菌以某種未知的機制大大地幫助加德納菌生長,而這種細菌會產生唾液酸酶,幫助具核梭桿菌從宿主產生的黏液上面吸收唾液酸。   研究顯示,細菌之間的互惠互利可能促進病原體在陰道中叢生,引發陰道微生物失衡,導致宿主生病。目前,我們需要其他研究來開發預防或治療女性細菌型陰道炎的模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抗生素可能降低避孕效果
2020.08.22
抗生素可能降低避孕效果
藥物的使用會不會影響避孕藥的作用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目前已知誘發酵素的抗生素,如:rifampin 和rifabutin(治腦膜炎及肺結核)會影響避孕藥的有效性。其他的廣效性(非誘發酵素)抗生素,如:紅黴素、青黴素、賜福力欣則不被認為會干擾避孕藥的使用。   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同時服用廣效性抗生素和荷爾蒙避孕,意外懷孕的風險較高。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J. Aronson和伯明罕大學R. Ferber的研究,荷爾蒙避孕,如藥丸、貼片或陰道環,和抗生素一起使用,懷孕的可能性增加了近7倍。   如果與誘發酵素的抗生素一起使用,則意外懷孕的相關風險會高達13倍。   研究人員認為意外懷孕的發生有幾個不同的機制,包括抗生素的影響,增加了荷爾蒙在肝臟的新陳代謝,改變了胃腸功能以及腹部生理化學因素的變化可能影響避孕藥物的吸收。   醫師要告知抗生素和避孕藥的關連 目前研究人員尚未了解廣效抗生素如何造成許多意外懷孕,但建議醫師要告訴病人避孕時服用抗生素和荷爾蒙時,最好採取額外的措施,如避免性交,使用保險套,且在抗生素療程結束以後七天繼續執行。對一些婦女,即使是千分之一的懷孕機率也是太多了,因為懷孕是改變人生的事件。   美國亞特蘭特大學醫學院的家庭計劃主任C. Cwiak認為,意外懷孕的一些機制仍需要更進一步澄清。她指出荷爾蒙避孕的主要作用來自於藥物中人工的黃體素,而不是雌激素。目前美國FDA仍未推薦共同使用抗生素和荷爾蒙避孕要謹慎,但需要未來的研究來探索兩者的互動。   Cwiak指出當病人服用藥物有質疑時,醫師應告訴患者繼續使用她們選擇的避孕方式。避孕的負面訊息已有很多,但益處仍遠大於風險。   編譯來源: * MedPage Today(2020.08.18) * Aronson JK, Ferner RE. Analysis of reports of unintended pregnanc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non-enzyme-inducing antibiotics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8 August 2020. doi: 10.1136/bmjebm-2020-11136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