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命中注定心臟病?健康生活能救你
2016.11.21
命中注定心臟病?健康生活能救你
擁有心臟疾病高風險基因是否就代表這輩子注定罹患心臟疾病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健康生活型態可以將風險降低將近一半,並且即使是一點點的改變也能帶來助益。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人類基因研究中心(Center for Human Genetic Research)主任Sekar Kaithiresan博士及其團隊使用來自4個大型健康研究中55,685名研究對象的資料,分析他們是否有心臟疾病高風險基因,並根據他們的吸菸、體重、飲食及運動習慣判斷其生活型態是否健康。同時,觀察他們是否發生心臟事件,如:心臟病(heart attack)、心臟停止(cardiac arrest)或是否需要暢通血管阻塞的手術。   研究發現,相較於過著不健康生活的高風險者,過著健康生活的高風險者在未來10年發生心臟事件的可能性降低了46%。此外,對於沒有高風險基因的人,健康生活型態也將心臟事件發生的風險降低了一半。   Kaithiresan博士說明,他們判斷生活型態是否健康的標準不高,只要不屬於肥胖(亦即可以過重)、不吸菸且一周至少有運動一天就會被歸類在健康生活型態中。換言之,只要有一點點的改變也能為高風險者帶來幫助。   最後,此份研究為非隨機取樣且4個大型健康研究的研究方法不同。再者,研究團隊未考量研究對象的行為改變或是否有其他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的疾病史,因此提醒讀者此份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尚需隨機臨床試驗來確認。   研究經費來自美國心臟學會基金會-默克研究共同贊助計畫(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Merck Research Fellowship)、哈佛醫學院及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機構(NIH)。   資料來源: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    
+ read more
美最新史達汀初級預防建議,引發爭議!
2016.11.16
美最新史達汀初級預防建議,引發爭議!
近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公布了對成人使用史達汀類藥品作為初級預防的最終建議(final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公布不久,引來許多專業人士表達反對,但是反對意見中仍存在很大的分歧。   USPSTF建議40-75歲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但有一個以上的疾病風險且10年內患病風險大於10%的人,服用低至中劑量的史達汀來預防疾病發生。該建議被USPSTF評為B等級的建議,亦即高度確定好處是中等或中度確定好處是中等至扎實的。   在眾多反對意見中,認為USPSTF的建議太保守或太激進者皆有。認為建議太保守的美國杜克大學Ann Marie Navar博士及Eric Peterson博士點出USPSTF的建議未包含膽固醇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並指出醫事人員遵循現行指引,但病患被不適當地治療或根本沒被治療的問題。他們還質疑以10年作為評估風險的時間範圍,認為這忽略了膽固醇在動脈內沉積是從青年時期就開始的進程。此外,他們認為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年輕病患使用史達汀的效果,但缺乏證據不代表沒有效果,因此仍可考慮提供史達汀給年輕病患。   覺得此建議太激進的加州大學Rita Redburg博士及洛杉磯衛生單位的Mitchell Katz認為USPSTF在試驗中並未系統地、嚴謹地蒐集史達汀的風險,因此很可能輕忽了史達汀所帶來的副作用。他們也提到心/血管疾病低風險群從史達汀獲得的好處很少但有史達汀副作用的可能性卻與高風險群一樣。此外,以史達汀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方法,很可能讓服藥者錯誤地認為他們不需飲食均衡及規律運動來保護心/血管,只要一顆藥就能為他們帶來同樣的效果。   哈特福醫院(hartford hospital)的Paul Thompson也同意Redburg博士與Katz的看法,但是他提到史達汀副作用的發生很可能遠比有些人擔心的來得少,不過如果病患深信其症狀是史達汀的副作用就很難說服他們是其他原因所致或讓他們忽視症狀。Thompson認為,處理這些症狀的方法不在於證實是否為史達汀導致的,而是需要與患者重新評估是否需要史達汀治療、排除可能導致症狀的因素、思考史達汀的影響以及使用其他治療方法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 read more
心臟醫療器材有問題?美食藥局皮繃緊!
2016.11.09
心臟醫療器材有問題?美食藥局皮繃緊!
政府本應為民眾的健康把關,嚴謹地審核新藥及醫療器材後再核發許可證,但是最近一篇新聞指出,美國食藥局(FDA)審核通過的一系列新心臟醫療器材,可能為其帶來麻煩。   美國食藥局核准的一系列新的心臟醫療器材反映出其無力為民眾健康權益把關,耶魯大學Sanket Dhruva博士指出食藥局核准但實際上試驗結果是負面或不確定的心臟醫療器材,包括:生物可吸收的支架(Absorb bioresorbable scaffold stent)、心臟衰竭檢測器CardioMems、阻止血栓流經身體以降低中風風險的Watchman、改善二尖瓣逆流的Mitraclip、幫助患者在高風險心臟手術保持穩定心臟功能的Impella及心房中膈缺損關閉器Amplatzer等。   食藥局會核准這些醫療器材,除了與局長Robert Califf將審核門檻降低以利檢驗醫療器材的人員產出證據有關外,洛杉磯西達賽奈醫院的Sanjay Kaul博士也指出與食藥局審核醫療器材與新藥的規範不同有關。   Kaul博士說明,美國食藥局為回應來自醫療器材產業及投資者認為政府程序太慢、昂貴的批評,精簡了程序,讓民眾能較快地取得高風險的科技如Mitraclip等。為了達到目的,食藥局將確保研究實證有效且安全的工作從審核通過前改至審核通過後,亦即食藥局改而重視核准後的研究。然而,很多食藥局主導的核准後研究被延遲、裁撤或從未被完成,因此不清楚這些研究如何能用來為民眾死亡率、發病率及健康生活品質把關。   Kaul博士進一步強調,若要以此方式制衡醫藥產業與民眾健康權益,就應該要有完整且透明的核准後研究,若這些研究未能於期限內完成或無法確認對目標人口利大於弊,就應該要撤除許可證。不過現實的狀況是,核准後的研究經常無法在期限內完成,並且一旦醫療器材獲得許可證後就會因為已經應用於臨床上而很難被裁撤。Dhruva博士提醒,醫師應在使用這些醫療器材前,謹慎思考為什麼要用在患者身上,否則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所造成的傷害是巨大且立即的。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用運動發洩情緒?小心心臟負荷過度!
2016.11.07
用運動發洩情緒?小心心臟負荷過度!
許多人生氣或難過時,可能會選擇用運動來發洩激動的情緒;但是最近一份跨國大型研究指出,情緒激動時做激烈運動可能使心臟病風險增加3倍。研究人員提醒,研究結果並非要大家少運動,而是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民眾避免在盛怒或悲傷時做激烈運動。   研究找來12,000多名遍及52個國家且有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研究對象,當中有7成為男性,平均年齡為58歲。研究團隊在分析時,使用病例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approach)的方式,亦即每位研究對象是他/她自己的對照組,以排除其他可能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將患者在「AMI症狀發生的前1小時」與「AMI症狀發生日前一天的同一時段」的狀況進行比較。   研究團隊紀錄研究對象在上述兩個時段是否有運動與其運動狀況運動,包含運動強度、情緒(是否有感到憤怒或情緒低落)。此外,研究團隊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再進行分析時也將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心/血管疾病病史、疾病風險、疾病預防藥物、教育程度等納入考量。   研究結果發現,在AMI症狀發生前1小時有激烈運動、感到憤怒或情緒低落三種狀況之一的話,發生AMI症狀的風險多了2倍;而若是有運動且同時感到憤怒或情緒低落的話,發生AMI症狀的風險則升高為3倍。這些結果不因地區、心/血管疾病病史與風險、心/血管疾病預防藥物、性別、年齡或症狀出現時間而有不同。   研究團隊說明,運動與情緒過去被指出會激活交感神經、分泌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使個體產生類似逃/戰鬥的反應、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及血壓上升等,模擬了類似心肌梗塞缺氧的狀態,可能讓原本已脆弱的動脈粥樣硬化情形惡化。不過,雖然運動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但並非任何運動都會如此,而是指短時間內激烈的運動才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仍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民眾規律運動,但在運動前宜諮詢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強度與時機。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兩大可樂品牌資助了上百個健康機構
2016.10.27
兩大可樂品牌資助了上百個健康機構
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在2011~2015年間,總共有96個國家健康組織接受了美國國內最大的兩家汽水公司—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贊助。此外,同時間這些汽水巨頭們更阻止了28個試圖降低美國國民對於汽水攝取的法案。   研究顯示大型飲料公司對於美國國民的健康和營養攝取有嚴重阻礙,並呼籲健康組織停止接受來自他們的贊助。   含糖飲料近幾年來已因未造成肥胖、糖尿病及心臟疾病而成為大眾關注的健康隱憂。但似乎有些有些企業試圖削弱這些健康風險與含糖飲料間的連結,比方說上個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便揭露糖業組織自1965年來是如何透過金錢收買科學家,以弱化糖分攝取與心臟疾病間的因果關係。   而來自波士頓醫藥大學的Daniel Aaron和Michael Siegel博士近期的研究更讓人得以進一步得知近5年來國家健康組織是如何受到汽水公司們的操控與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近五年內共有96個健康組織接受含糖飲料企業的贊助,這些贊助都確實符合以下標準:必須由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提供,而贊助內容包含財務上或任何活動資助、國內或任何影響美國國民健康的組織、贊助必須在研究期間進行,此外,子公司贊助也包含在內。   其中可口可樂資助83家,百事可樂資助1家,且共有12個組織同時接受兩家贊助。不過,由於百事可樂並未如可口可樂一般公布企業資助的組織清單,因此研究者認為接受資金的組織恐高於這些數字。   此外,令研究團隊震驚的是,即便含糖飲料的攝取與糖尿病間的關聯多麼顯而易見,美國糖尿病協會與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竟然也出現在受資助名單當中。   研究同時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自2011~2015間透過遊說阻止了28個健康法案或相關條例,比如針對含糖飲料的課稅。在2011~2014年間,可口可樂每年耗資將近6百萬美元在遊說相關法案,百事可樂則是3百萬美元。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也發現美國飲料協會—標榜美國無酒精飲料的貿易協會—每年也花費1百萬美元從事相關遊說。   研究團隊稱他們的研究顯示飲料公司使用「企業慈善」為行銷工具,以模糊可能對自身產業造成利益限縮的大眾健康標準。   在一封Aaron寫給_Medpage Today_的郵件中提到:「汽水公司可以透過與國家健康組織的利益互惠及在經濟上提供資助,使立法上對自身不利的潛在風險中立化。…健康機構的主要宗旨應該是推廣他們所服務人民的健康,我敢說接受來自汽水公司資金的行為,已經背棄了這些責任。健康組織除了無法為民眾健康把關,甚至還可能成為侵蝕民眾健康的幫兇。」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醫學博士Robert Lusting也表達了對於健康組織接受汽水公司資助的擔憂:「如果你相信卡路里就只是卡路里,糖只是空有熱量,汽水公司的贊助行為也只是保護自身的市佔率。但如果卡路里不只是卡路里,而糖的有害性也不只是因其含有的熱量,那麼來自這些飲料企業的資金便太過分且不道德,甚至應該是違法的。…研究已經證實糖份的代謝與酒精一樣,造成兩種型態的糖尿病、心臟和脂肪肝疾病,此外更是易上癮的,這些都與它的卡路里無關。甚至是飲料企業自身都承認他們的飲品會造成蛀牙,可說是誘發慢性疾病最大的因子。」   Aaron表示,許多人相信這些飲料企業贊助健康組織是為了扭轉由他們產品所引發的傷害,然而,研究卻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大幅反對、遊說與人民健康相關的法案。而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發現其真正意圖,其實是假藉「幫助人民健康」來扭曲大眾對這些贊助行為該產生的合理負面感受,並從中牟利。他們本質上是以行銷立場出發。此外,本篇研究只針對國家級的健康機構,但Aaron指出仍有許多地方、州立的機構未被涵蓋在內,類似這樣的行為無處不在。   然而,報告還是帶來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健康機構們已經開始重新思考贊助夥伴了!例如營養與飲食學會、美國兒科協會及部分組織已經決定在2015年合約到期後,將不再與可口可樂續約。   總結此次的研究成果,Aaron和Siegel博士建議健康組織拒絕來自這些汽水公司的贊助,並尋求替代的資金來源,以避免淪為企業營銷策略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久坐」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AHA:少坐多動缺一不可!
2016.10.26
「久坐」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AHA:少坐多動缺一不可...
許多人知道規律運動是維持身體健康的要素之一,但是你知道即使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久坐仍然會對其心/血管健康帶來影響嗎?去年已有研究指出:久坐傷身運動嘛嘸效;最近美國心臟學會(AHA)則公布了科學性聲明(scientific statement),說明久坐本身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及中風的風險。   該份聲明指出,久坐可能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全因死亡率增加有關。美國洛杉磯的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行為研究主任及此份科學性聲明的主席Deborah Rohm Young博士說明,不論一個人做了多少運動量,久坐仍然對心/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換言之,即使是強度中等或高等的運動仍無法取消久坐帶來的影響。   目前對與久坐相關的重要因素仍缺乏了解,既有的研究中僅能呈現久坐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但無法證實兩者具因果關係,因此無法得知坐多久對健康不利。美國心臟學會認為,目前還無法提出有關久坐的具體建議,但是仍鼓勵民眾少坐、多動,兩者缺一不可。   此外,該份聲明已提出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希望能藉此吸引更多研究探討久坐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與其中的機制,待獲得更有效的實證後將有助於提出給予民眾的健康建議或指引。   資料來源:_Circulation_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