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蘋果公司改寫Siri  迴避「女性主義」用語
2019.09.17
蘋果公司改寫Siri 迴避「女性主義」用語
今年五月聯合國報告曾指出Siri設定為女生、會溫柔有禮地回應用戶性騷擾或污辱性的提問,這加深社會大眾對女性的性別偏見。   根據近日英國《衛報》所揭露的蘋果公司內部文件,蘋果公司曾在去年6月告知語音助理開發人員調整 Siri 回答爭議話題如:女性主義、#MeToo運動的原則。產品服務必須要支持「平等」,但如果Siri被用戶直接問及與「女性主義」相關的話題,也絕不可說出「女性主義」這幾個字。   蘋果公司解釋到當Siri處理可能具爭議性的內容,它需要受到保護,因此,公司的內部指引建議以「不參與討論」(don't engage)、「轉移話題」(deflect)及「告知」(inform)三種擇一的方式回應用戶。   如果問題直接針對Siri而來,那麼可以選擇轉移話題,但仍必須要給予中性的回應。例如:過去當Siri被問及「你是女權主義者嗎?」,Siri 可能會籠統地回答:「抱歉,我真的不知道」,或是「我是Siri,由加州蘋果公司設計。」但如今蘋果已針對此類問題編寫了答案,包括「我相信所有聲音都是平等的,都值得受到尊重」、「在我看來,所有人都應該得到平等對待。」   另一個與#MeToo運動有關的敏感性改寫是當Siri被叫「蕩婦」,過去Siri可能會回答稱「如果我能的話,我會臉紅。」而經過修正後的Siri則會給予更堅定嚴肅的回覆,表示「我不會回應這個問題。」   有關該如何編寫Siri的特質,指引強調「在幾乎所有情況下,Siri都沒有觀點立場」,並且Siri是非人類、無形體、無固定位置的、無性別、調皮且謙虛的。指引還告訴開發人員要如何判斷Siri的工作倫理,那就是要以全天候提供協助為最高指導原則。   然而,婦女團體Fawcett Society的執行長Sam Smethers回應表示,Siri和其他語音助理之所以會出現這類的性別議題爭議,是因為這些產品皆是由男性來主導設計。只有當更多女性參與到這些技術的開發和設計,才有可能真的改變這個現況。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9.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每16個就有1個美國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是被強迫的!
2019.09.17
每16個就有1個美國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是被強迫的!
美國疾病管理局(CDC)最近一項調查指出,美國每16名女性就有1名第一次性行為是被強迫的。   研究人員調查了2011年至2017年期間13,310名18至44歲的女性,發現其中6.5%女性的第一次性行為是被迫的。這相當於在研究期間有335萬美國女性有這樣的經驗。   她們被迫發生性行為時的平均年齡為15.6歲,攻擊者平均年齡為27歲。而第一次性行為是自願的女性平均為17.4歲,其男性對象平均21歲。   被迫發生性行為的女性有56.4%是受到言語壓力、50%攻擊對象較年長、46.3%身體被壓倒、26.5%人身安全被威脅、25.1%身體被傷害、22%被下藥、16.2%被伴侶威脅結束關係。這些數據顯示,非自願的性經驗更多是跟言語或情緒上的壓迫有關,而非直接的暴力,但同樣會導致跟身體暴力一樣程度的嚴重後果。   婦科問題重重 相較於自願發生性行為的女性,被迫者非預期懷孕的可能性幾乎是兩倍,人工流產的可能性高出50%、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增加60%、罹患骨盆腔發炎的風險是兩倍多、月經問題的風險也高出80%。   非婦科問題也更常見 她們使用非法藥物的可能性高出3倍,健康狀況不佳的風險是2倍,由於身體或精神健康而難以工作的風險也超過兩倍。雖然,女性可能在第一次發生性行為之前就已經經歷過一些負面的健康結果,但是女孩被迫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很小,因此很有可能這些不好的健康狀況是經歷了性暴力之後發生的。   研究人員Laura Hawks表示,我們的文化急需改變,以確保所有種族的年輕女孩在家中和學校都是安全的。我們應提供一個可以在她們需要時尋求幫助的環境,並且當暴力發生時我們有資源可以隨時提供治療。雖然 #MeToo運動已經開啟了對話,但我認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讓女孩和女人免受性暴力。   該份研究評論者指出,很顯然被強迫的性經驗可能導致生殖部位的創傷、感染愛滋病毒等性病或意外懷孕。但對於許多女性來說,最嚴重或最持久的後果可能她們在年輕且脆弱時期被強迫發生性行為所導致的精神創傷。     編譯來源: * Reuters(2019.09.17) * Medpage Today(2019.09.17) * Association Between Forced Sexual Initi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US Women.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6, 20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你累了嗎?看看她做了多少工作吧!
2019.09.11
你累了嗎?看看她做了多少工作吧!
無論你多麼想否認,很明顯地,女性是國家的主要勞動者!而且她們所付出的勞動力,大多是無酬勞的。   關於經濟或經濟發展的所有討論當中,最常忽略「無償勞動」的貢獻和影響。   做家務事和照護孩童時並無酬勞,也不會被計算在國家的GDP內。但是,如果是付錢給別人去做這些事,就會被包含進 GDP 數據報告中。 根據最近公佈的最新調查—「澳洲家庭、收入和勞動力動態調查(HILDA)」顯示,澳洲社會的家務勞動幾乎都是由女性完成的。這樣的狀況在這五年來並沒有太大改善,澳洲的男性應該多少要感到有點羞愧。   HILDA調查將數據中的異性戀家庭分成不同群體—主要由男性負責賺錢養家、女性負責賺錢養家,或者男女一同擔起賺錢養家。並且區分他們是否有扶養孩童。   如果我們僅看那些沒有撫養孩童的家庭,我們會發現無論誰主要負責賺錢養家,女性花費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都比男性更長。     也許你會想反駁說:但是男性花費更多時間在整理修繕屋子外面的事務,這些都沒有被算進去家務勞動的時間。很抱歉,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有包括這些整理修繕,也有將時數計算進去。   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包含了:(一)家庭雜務,像是外出購買食材或日常用品,銀行業務,支付帳單,和記帳等財務管理等等(但不包括接送小孩去學校或參加其他活動),(二)家事,像是準備三餐,洗碗,清潔打掃家裡,洗燙衣服和裁縫等等。(三)打理屋子和屋外的事情,像是維修,整修,塗油漆等等維持房子的家務,或者修理保養汽車,園藝修整等等的事務。所以,就如同我說的,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涵蓋了所有和家有關的勞動內容(『接送小孩』被定義成『托育和照護』,這個我們等等討論)。   公允而言,當我們將男女在外有酬勞支付的工作時數(包含上下班)也算進去時,男性有酬勞的勞動時數加上無酬勞的家務勞動時數後,勞動總時數平均比女性還多,但是這僅發生在沒有小孩且男性是主要賺錢養家的夫妻身上。     當夫妻一旦有了小孩,事情就不一樣了。   你可能會開始想說該不會是因為加上哺育母乳的時間,所以女性勞動總時數大大增加吧?但並非如此,HILDA調查將「孩童托育和照護」定義為與小孩一起玩耍、協助並照護他們、教導和積極監督他們,或者接送他們去托育所、學校或參加其他活動等等。   無論在哪種家庭當中,平均而言,女性都比男性一週多花7個小時在兒童托育照護上。     驚人的是,在有小孩的家庭之中,當男性擔任主要賺錢養家時,平均而言,男性僅花費11小時在兒童托育和照護,而女性則是花費26小時。而在女性擔任主要賺錢養家的家庭當中,女性平均花費19.3小時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而男性則花費11.2小時。也就是說,無論誰負責養家,女性都比男性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   當我們再加上家務勞動的時數時,我們很清楚看到,男性花費比較少時間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並非因為他們把時間都拿去幫忙做家務了。   在一同賺錢養家的夫妻當中(且賺的錢一樣多),女性平均比男性多做1.5倍的家務勞動和兒童托育照護--- 大約是一週多做14小時!女性主要負責賺錢的家庭當中,女性仍然是比男性多做很多,平均一週多做13小時。     若是將有酬勞的工作時數加上去,能不能看起來平衡一些呢?(也就是說,是否因為男性在外工作時數很長,所以導致較少時間做家務勞動和孩童托育照護呢?)對於男性是主要賺錢養家的家庭而言,沒錯,將有酬勞的工作時數加上去後,的確男女雙方的勞動總時數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其他兩種類型的家庭當中,卻遠遠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雙方收入等同的家庭當中,將所有勞動時數加總起來後,女性還是平均一週多做4.5小時的勞動,也就是大約比男伴多做6%。在女性負擔多數的家庭中,女性竟然比起男伴勞動總時數多出19%,也就是一週平均多做13個小時的勞動。   這也難怪在所有類型的家庭當中,女性對於自己是否擁有足夠自由時間的這件事,滿意度都遠遠低於男性!     好消息是,如果跟以前比,現在的狀況似乎算是稍微有一點改善了。 在2002-2004年時,雙方收入等同的家庭當中,女性所做的家務勞動和孩童托育照護的總時數是男伴的1.7倍,比現在的1.5倍還糟糕。   但是同期間女性在外工作時數卻比現在還長,也就是說若是把在外工作的勞動時數加上去後,看起來總數和比例分配還是沒有什麼改變,目前的狀況可能和2002-2004年的期間差不多。   所以,總之,男人當然可以彼此自我安慰,繼續相信比起以往的男性,現在的男性已經多做了許多家務勞動和孩童照護!但是,無論男性多麼想要否認,很明顯地,女性是國家的主要勞動者!而且她們所付出的勞動力,大多是無酬勞的。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3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2019.09.09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日本中老年人中,蘑菇食用與攝護腺癌的發生呈負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經常吃蘑菇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   研究者對36,499名於1990年參加Miyagi世代研究和1994年Ohsaki世代研究的男性做了13.2年的追蹤。他們的年齡在40至79歲之間。在追蹤期間,有3.3%的參與者患有攝護腺癌。相較於每週食用蘑菇不到一次的人,食用一次或兩次的人攝護腺癌風險少8%,每週食用三次或更多次與風險少17%。   主要作者Shu Zhang博士表示,由於沒有收集關於蘑菇種類的資訊,很難知道是哪種特定的蘑菇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所貢獻。此外,蘑菇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的機制也尚不確定。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0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2019.09.07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最近英國男性癌症基金會「Orchid」警告,由於醫生對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缺乏認識,有數千位男性被確診罹癌為時已晚。   直至癌細胞擴散後才診斷出攝護腺癌的患者比例已創歷史新高。在2012年有31%男性是在癌症第三、四期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至今該數據已上升至42.5%。   當攝護腺癌在早期尚未擴散時被診斷出來很容易治療,但若已經擴散通常已是末期。在診斷時已是第四期癌症的男性僅有22%的機會存活十年,相比之下,如果他們在第一階段被診斷出來,則有98%的機會存活十年。   攝護腺癌重要的風險因子有家族史、種族、年齡、泌尿習慣改變等。家族史可能使男性的風險增加一倍,非洲黑人和加勒比海黑人男性的風險是其他男性的兩倍。而Orchid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發現,不到一半的醫生了解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而且只有5%的人認為種族是重要風險因子。   Orchid基金會執行長表示,每年有越來越多男性直到癌症末期才被診斷出有攝護腺癌。這個現象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在末期才確診罹癌會降低存活率、限制治療選擇、導致更多侵入性治療及讓男性及其家庭承受更大的壓力。   在台灣,攝護腺腫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問題,應提升攝護腺癌的風險意識,才不會延誤就醫,危害男性的生命。   更多相關閱讀 攝護腺肥大藥物恐延遲癌症診斷 年長男性該做攝護腺癌篩檢嗎?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危險的迷思:女同性戀不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2019.09.03
危險的迷思:女同性戀不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表示,有人認為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不會罹患子宮頸癌是「危險的迷思」。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人可能會錯過子宮頸篩檢。   性行為是感染HPV病毒的途徑,可能進一步導致子宮頸癌。今年6月一項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女同性戀及雙性戀女性從未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   這些資料來自英格蘭西北部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對子宮頸篩檢態度的報告。結果顯示,8%的人認為這些女性不需要進行檢測或不知道是否有需要,21%的人認為她們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比異性戀女性低。   英國NHS表示,這可能意味著多達50,000名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從未做過子宮頸篩檢。   英國NHS LGBT健康顧問邁克爾布拉迪博士說:「癌症沒有差別待遇,只要有子宮頸,就有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人們都應該定期做子宮頸篩檢。」   有害的迷思 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年齡在25歲至64歲之間的女性中,有超過71%的人定期接受篩檢。子宮頸篩檢,也稱為抹片檢查,有助於發現子宮頸細胞變化的早期跡象,預防惡化成癌症。   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的篩查主任表示,與女性發生性關係的女性在性行為期間仍然可能感染HPV。所以我們鼓勵任何一位年齡在25到64歲之間的女性進行常規子宮頸檢查。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 England)計劃在2020年前將新的HPV檢測流程引入子宮頸篩查。     編譯來源:BBC(2019.06.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