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是時候重新定義男女特有的心臟疾病症狀了!
2020.05.18
是時候重新定義男女特有的心臟疾病症狀了!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在臨床上男女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很多是一樣的,但也存在重要的差異,這些差異早在過去十幾年就已被許多文獻指出。   雖然男女最常見心臟病發作症狀是胸痛、出汗和呼吸急促,並以胸痛最為常見—79%的男性、74%的女性有此症狀,但胸痛和出汗的在女性中較少發生。與男性相比,女性發生胸痛的機率少了30%,而出汗的機率少了26%。   此外,當心臟病發時,相較於男性,女性出現肩胛骨之間疼痛的可能性是2倍以上、噁心或嘔吐的可能性高64%,呼吸急促的可能性高34%。這些症狀被標籤為「非典型」,因為不同於男性患者通常會出現的症狀。   認識症狀對於提供心臟病發作的人快速、能挽救生命的治療至關重要。先前的一些研究報告了症狀的性別差異,而另一些研究則報告了共同的症狀。   這項研究彙整了過去20年來品質最高的研究,總共27篇、涵蓋了120多萬患者,詳細呈現了確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的症狀。   研究的結論是,為了確保及時給予患者診斷及治療,醫療專業人員需要了解潛在或確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男女患者會重疊的症狀,也要熟悉已確立很久的男女症狀的差異。     研究作者S. Peters表示,延遲診斷,不論是患者或醫療人員之故,是延遲提供可能挽救性命的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透過更了解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臨床表現上的性別差異,這份研究可能促成更多及時且公平的治療及成果。   Peters補充,研究僅檢視確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患者,未來需要對潛在的患者進行研究,因為這可能有助於醫師辨識患者、節省救援時間及避免心肌損傷。此外,未來也應聚焦於診斷工具的發展與效果,比較診斷工具在潛在或確診的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男女身上的效果。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5.04)、Eureklaert(2020.05.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小心月經杯讓子宮內避孕器移位!
2020.05.10
小心月經杯讓子宮內避孕器移位!
最近一項還在進行中的子宮內避孕器效果的臨床試驗指出,使用「月經杯」與較高的子宮內避孕器排出風險有關。   研究作者J. Long表示,使用月經杯的婦女與未使用的婦女相比,子宮內避孕器移位的風險增加了近3倍。   婦女加入試驗兩年後,月經杯使用者中大約有17%經歷了子宮內避孕器排出,而沒有使用月經杯的婦女則為5%;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婦女表示他們的避孕器是在移除月經杯的過程中被移位的。   Long表示,她的團隊對於在試驗中看到的子宮內避孕器宮被排出的比率感到驚訝。當醫事人員給予同時使用月經杯與子宮內避孕器的女性建議時,這個發現可能對他們有新的臨床意義。   目前沒有關於裝有子宮內避孕器情況下使用月經杯的官方指引,但當前的建議是在將月經杯從陰道取出之前先解除其真空狀態,以減少子宮內避孕器移位的可能。   Long說:「這是醫事人員一直在告訴患者要做的事情,但是從我們這裡看到的情況來看,我們不知道這是否真的有效。」。   未參與研究的G. Aguilar博士表示,對於許多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的人來說,她們之所以會使用是專門為了避孕。最大的風險是,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的女性以為能免於懷孕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尤其是在她們不知道子宮內避孕器移位的情況下。   這項研究還有一些未知,例如:所用月經杯的類型、與排出率較高有關的子宮內避孕器類型、子宮內避孕器的線頭的長度(可能會跟月經杯勾在一起而引起移位)。   Aguilar博士說:「我認為這是計劃生育領域要考慮的重要部分,因為現在當我們為患者提供諮詢時,我們需要了解更多她們使用哪種生理期用品。」。   研究是如何進行? Long及其同事進行的這項研究為期3年,探討兩種含銅子宮內避孕器的前瞻性臨床試驗,共有1,092名使用子宮內避孕器之婦女參與。研究者在參與者植入子宮內避孕器後的第一年進行追蹤,分別於植入後的第六周及其後每3個月進行追蹤。   研究進行9個月後,研究人員建議參與者不要同時使用月經杯和子宮內避孕器,但這並沒有影響使用月經杯的人數。   在研究的第一年末期,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月經杯的人子宮內避孕器的排出率為14.3%,沒有使用月經杯的人則為4.7%。第二年的比率分別為23.2%和6.5%。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4.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讓媽媽長壽的秘訣:多陪陪她!
2020.05.08
讓媽媽長壽的秘訣:多陪陪她!
我們永遠需要人們瞭解我們、重視我們,並帶給我們快樂。有伴是很重要的。老年人對這些人際關係非常重視。   研究發現,孤獨感是老年人的死亡推手。研究人員追蹤了平均年齡為71歲的1,600人,他們在控制了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狀況影響因子後,發現參與者中的孤獨者死亡率較高。在這項研究的六年內,約有23%的孤獨者去世,而擁有足夠陪伴的參與者中只有14%去世。   Bliesznar補充,老年人比年輕人更能容忍朋友的不完美和特質,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友情中累積的相處與磨合經驗越多,並且也讓人能夠分辨哪些值得為之奮鬥而哪些不是。   鼓勵人們與老年人建立關係非常重要,而不僅僅是邀請自己的親友進到家裡作客。   我們需要做的是,只要有可能,就與我們的祖母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這不僅對他們有幫助,對我們也有好處,而且這種共生關係是不可否認的。   老年人得到了他們所需的交談和陪伴,我們得到了他們的故事、擁抱、著名的食譜以及無條件的愛。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5.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蘇丹終於要取締女性割禮
2020.05.07
蘇丹終於要取締女性割禮
蘇丹終於將禁止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行為,這項非常重要的舉動,受到多年來一直抗議女性割禮運動人士的歡迎。   《衛報》報導,任何被發現實施女性割禮的人將面臨最高三年的牢獄之災。新法律已於4月22日獲得部長會議的批准,但仍需要由在前獨裁者巴希爾Omar al-Bashir下臺後成立的主權委員會成員通過。   根據全國兒童福利委員會的代表、長期推動禁止割禮的倡議運動家A. Azhary表示,預計該法將由主權委員會通過,以表明該國對此一行為的政治立場。   聯合國報告顯示,蘇丹是世界上女性割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87%的蘇丹婦女接受了這種儀式。女孩通常在5至14歲間舉行割禮,專家認為,這種做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全根除,因為它在蘇丹文化中根深蒂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蘇丹聯合國兒童機構的宣傳官員F. Naib表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然而,這是從非洲國家完全根除女性割禮的非常好的開端。   幾年前,蘇丹的某些州禁止女性割禮行為,但在巴希爾的掌權下,全國禁止女性割禮的努力失敗了。   一位主要的反女性割禮的倡議者阿理Nimco Ali表示:「蘇丹婦女一直在領導反對女性割禮的戰爭。蘇丹婦女一直想結束這種儀式,看到新政府終於將其取締,真是太棒了。21世紀,女性割禮再沒有立足之地。」。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5.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第一個發現冠狀病毒的人是女性—June Almeida!
2020.04.30
第一個發現冠狀病毒的人是女性—June Almeida!
時值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讓我們回顧歷史來緬懷發現第一個冠狀病毒的女性—June Almeida博士。   如今我們之所以能夠迎戰歷史上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武漢肺炎(COVID-19),要歸功於Almeida博士的研究和獨創性。而這個發現永遠地改變了人類看待健康和醫學的方式。   武漢肺炎是一種新疾病,它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不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並不是Almeida博士最初發現的那種。1964年她於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實驗室裡發現最初的冠狀病毒,那時距離此次疫情爆發已有數十年。   Almeida博士是一位蘇格蘭公車司機的女兒,她在16歲時不得已輟學。但是即使她接受的正規教育很少,她仍然努力成為一名傑出的病毒學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格拉斯哥皇家醫院組織病理學的實驗室技術員。   為了追求自己的興趣和事業發展,她很快移居倫敦,並結識了委內瑞拉藝術家Enriques Almeida。他們於1954年結婚,幾年後有了一個女兒。他們搬到了加拿大多倫多,她在那裡能夠使用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的電子顯微鏡來發揮「她的傑出技能」。她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病毒,英國的專家很快地意識到了她的才華,並設法把她誘回英國,邀請她在倫敦的聖托馬斯醫院醫學院工作。   冠狀病毒看起來像是失焦的流感病毒? 她與正在研究普通感冒的研究員D. Tryyell博士合作。Tryyell博士和他的團隊已經能夠培養出幾種常見的感冒病毒,但是他們發現有些病毒在常規細胞培養中很難繁殖。研究人員徵得Almeida博士的幫助,而當她研究了Tyrrell博士寄給她的病毒粒樣本,她就辨識出該病毒「像流感病毒,但並不完全一樣」。結果是,她發現了第一個人類冠狀病毒。她撰寫論文並投稿於同行評審的期刊,但被拒絕了,原因是,審查人員表示她提供的圖像只是拍得很糟的流感病毒粒的照片而已。   1965年,來自該病毒株的新發現終於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兩年後,Almeida記錄的病毒粒照片被刊登在《普通病毒學期刊》上。冠狀病毒是由Almeida、Tyrrell以及聖托馬斯大學負責人T. Waterson教授共同命名的,由來是病毒圖像看起來像「王冠圍繞著病毒」。   Almeida博士獲得了倫敦皇家研究生醫學院博士學位,並退休於惠康研究所(Wellcome Institute)。她於2007年去世,享年77歲。如今,Almeida博士終於獲得了應有的讚譽。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4.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性更長壽的秘密是什麼?
2020.03.30
女性更長壽的秘密是什麼?
如今有研究破解了這個謎,指出:擁有一對相同性染色體與更長的壽命有關,亦即,​​性染色體第二個副本提供了保護作用。      相同性染色體的第二個副本具有保護作用的想法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在哺乳動物中,雌性性染色體XX,具有兩個相同的X,雄性則為XY只有一個X。因此雄性的壽命較雌性短;在鳥類中,雄性平均壽命較長,牠們具有兩個Z染色體,而雌鳥則具有一個Z和一個W染色體。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這種趨勢很普遍。他們收集了從昆蟲、魚類到哺乳動物的229種動物的性染色體和壽命的數據,不包括雌雄同體的物種以及其性別受環境條件影響的物種,例如綠海龜。   結果顯示,具有兩個相同性染色體的個體平均壽命比具有兩個不同性染色體或僅具有一個性染色體的個體長17.6%。   兩個相同染色體可以互相扶持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支持了被稱為「未受保護的X染色體假設」的理論。在人類細胞中,性染色體組合通常是XY(男性)或XX(女性)。女性的每個細胞中只有一個X染色體被隨機地活化。   結果是,女性其中一個X染色體出現有害突變不會影響所有細胞,因此可以掩蓋其影響。相比之下,由於雄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因此這個染色體任何有害的突變都更容易暴露出來。   研究小組發現,在雄性有兩個相同性染色體的物種中,這些雄性的平均壽命比雌性長7.1%。在雌性擁有兩個相同性別染色體的物種中,例如人類,雌性的平均壽命比雄性長20.9%。   研究人員指出,壽命差距的程度也可能反映了其他因素,例如:爭取性伴侶男性傾向於承擔更大的風險,如:建立領土、長途跋涉以尋找伴侶及與同性競爭的壓力。   還有其他的因素可能解釋為什麼壽命差距的大小會有差異,包括雌激素似乎可以保護染色體的末端不被破壞,這與衰老有關。   研究作者Z. Xirocostas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未受保護的X染色體可能是影響壽命的潛在遺傳因素,但是許多外部因素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壽命,例如掠食、危險行為、建立領土和獲得優質營養等。」。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S. Austad教授表示,具有兩個相同性染色體能延年益壽的理論頗具吸引力。它在理解長壽的性別差異方面起著一定作用,但這當然不是唯一的因素。冒險行為和父母角色似乎也很重要,例如:貓頭鷹猴的雄性比雌性更長壽,而這個物種的雄性是主要照顧幼兒的一方,不過該雄性有兩個不同的性染色體。」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3.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