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
妊娠糖尿病盛行率上升!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是指原先沒有糖尿病,卻在懷孕時出現高血糖症狀的女性,這會提高胎兒過大以及未來肥胖的風險。而對媽媽來說,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女性在懷孕前確診為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則會增加嬰兒先天性異常、死產和胎兒過大等的風險。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近公佈一項報告,指出美國妊娠糖尿病盛行率上升。在台灣,似有相同的現象。
報告怎麼說
美國CDC利用國家人口生命統計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2016年全國孕前確診為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粗盛行率為0.9%,妊娠糖尿病的粗盛行率為6%。針對2012年至2016年有可分析數據的40個司法管轄區中,孕前確診為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粗盛行率維持在0.8%,妊娠糖尿病的盛行率由5.2%增加至5.6%。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不同的種族、孕前BMI和地區的疾病盛行率有所不同。例如,2016年美國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女性孕前確診為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最高(2.1%),妊娠糖尿病的盛行率則是亞洲女性最高(11.1%);在孕前BMI大於40的女性,孕前糖尿病的盛行率為3.2%,妊娠糖尿病的盛行率是13.9%,而體重不足女性的疾病盛行率分別為0.3%和2.9%。
這些數據說明了需要在女性懷孕之前、期間和之後採取公共衛生策略來預防、控制或減輕與這些疾病相關的風險,以確保女性和嬰兒的健康。
台灣情形如何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5%,女性盛行率10.3%,估計超過100萬名女性罹患糖尿病。
而台大醫院婦產部的資料指出,妊娠糖尿病發生率在過去10年約為5%至7%。近年來,因為高齡產婦的增加及篩檢技術的進步,比率驟升至12%至15%。但目前沒有規律進行女性懷孕期間的血糖檢測,因此沒有妊娠糖尿病盛行率的相關統計。為避免錯過為糖尿病女性和有糖尿病風險的女性提供醫療保健的機會,並進一步掌握女性及嬰兒的健康情形,國家應將妊娠糖尿病檢測列為產檢常規項目,並進行相關統計及追蹤。
妊娠糖尿病產後多會復原,但女性仍應在產後檢查時與婦產科醫師討論如何定期追蹤、檢查,以控制血糖。在下一次懷孕時,也應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病史。
編譯來源:Healio(2018.11.06)、Daily Mail (2018.11.01)
+ read more
2018.10.22
吃太多水果會導致糖尿病?
雖然科學家們並不清楚導致第2型糖尿病的原因,但是,人們一直認為多吃糖會引起糖尿病。近幾年台灣的水果甜度越來越高,就有了吃太多是否會容易罹患糖尿病的疑慮。
那麼,得糖尿病真的是因為糖吃太多嗎?多吃糖是不是會引發糖尿病呢?答案是否定的,吃糖和患有糖尿病,其實沒有直接相關性。但如果長期多吃糖類食物,會導致多餘的熱量攝入,引發肥胖而有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引起糖尿病,且多吃糖類食物,可能會使許多隱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轉為顯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吃水果會導致糖尿病?
通常,吃水果若是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則不應該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但是,超過每日建議的水果量可能意味著一個人的飲食中含有過多的糖分。
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因此它是健康飲食的重要部分。選擇新鮮水果而不是乾果,少喝果汁或奶昔,可以幫助減少糖的攝入量。
風險較高的人應該少吃水果嗎?
超重的人比沒有超重的人更容易患第2型糖尿病。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如果一個人攝入的卡路里比燃燒的卡路里多。含糖的食物和飲料通常含有高卡路里。
若依照每日建議量(見水果指南)吃水果不應該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果汁含糖量特別高,但每天飲用不超過1杯果汁有助於將糖攝入量保持在健康的限度內。
患有前期糖尿病的人的血糖水平高於平均值,但尚未到讓醫生診斷出第2型糖尿病的程度。雖然前期糖尿病會增加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人肯定會患上這種疾病。減肥和日常鍛煉有助於降低這種風險。一些藥物也可以降低人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嗎?
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吃水果,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管理他們病情很重要的部分是他們的飲食,他們經常需要飲食計畫。他們可能需要監測飲食中的糖量或避免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水果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糖。糖尿病患者在製定飲食計劃時可能需要檢查這些食物的量。除了糖和碳水化合物,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含有纖維的食物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因此它們比纖維含量較少的食物更慢地提高血糖。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提高血糖水平。有些食物比其他食物更容易提高血糖。
有些人使用血糖指數(GI)來計劃他們的飲食。GI是特定食物提高人體血糖的量度。低GI的食物比高GI食物的血糖低。大多數水果是低GI,但有一些如哈密瓜和鳳梨,是高GI水果。加工食品會增加其GI,因此果汁的GI比整塊水果高。成熟的果實比未成熟的果實具有更高的GI。將具有高GI的水果與低GI食物相結合可使其成為更健康的選擇,例如:將成熟的香蕉切片放在全麥吐司上。而乾果、果汁和某些熱帶水果如芒果,含糖量較高。一個人可以選擇吃一小部分或避免經常使用這些。
結語
糖尿病的病因很複雜,但一個人不可能僅僅因為吃過多的水果而患上這種疾病。超重或高血糖是發展糖尿病的風險因素。適量吃水果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限制飲食中乾果和果汁的量可以幫助減少糖的攝取量。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10.11)
+ read more
2018.09.06
妊娠糖尿病者易有產後憂鬱症狀
根據芬蘭的一項新研究,被診斷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葡萄糖代謝功能受損。通常,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的血糖水平過高,這會增加胎兒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此外,妊娠糖尿病也增加了母親以後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過去研究指出,分娩後有10-15%的母親會產生產後憂鬱症狀。為了瞭解妊娠晚期和分娩後8週的憂鬱症狀況,東芬蘭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庫奧皮奧大學醫院和芬蘭國家健康與福利研究所共同合作。他們分析了庫奧皮奧生產資料庫的數據,該資料庫從懷孕初期開始對婦女進行的持續追蹤。
總共有1,066名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母親被選中進行研究,其中14.1%有妊娠糖尿病,10.3%有產後憂鬱症狀。
研究發現,確診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有16%有產後憂鬱症狀,沒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則大約9%有症狀。(研究人員已經調整可能導致妊娠糖尿病和產後憂鬱症狀風險增加的因素,例如分娩時的母親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妊娠期間出現的憂鬱症狀等)
研究作者AleksiRuohomäki表示,心理機制可能部分解釋了觀察到的妊娠糖尿病與產後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患有可能傷害胎兒的疾病可能是一種壓力感,這可能導致憂鬱症狀。
Soili
Lehto博士補充,生理機制也可能有助於解釋這種關係。葡萄糖代謝功能受損可能會增加細胞激素(cytokine)調節的低度發炎,這也與憂鬱有關。過去的研究還表明,第2型糖尿病者易患憂鬱症,憂鬱症者也容易患第2型糖尿病。
關於妊娠糖尿病可能對產後憂鬱症狀產生影響的研究證據很少,這項芬蘭的新研究對這一新興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研究要調查女性是否能因為孕期和產後的追蹤及支持而降低產後憂鬱症狀。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9.04)
* Ruohomäki A, Toffol E, Upadhyaya S et al, 2018. _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_. J. Affect. Disord. 241,
263-268.
+ read more
2018.08.14
及早減重緩解第2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出的6年內積極地減重的治療後,將近有一半達到緩解或無糖尿病的狀態!
2018年8月2日在《細胞新陳代謝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減重後的疾病緩解反應要歸功於胰臟β細胞能及早以及持續地改善它的功能。這個發現挑戰了先前基本觀念,認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的功能,遭到破壞後就不可挽回。
這項觀察對於初步臨床治療的處理有潛在重要的意涵。Newcastle
大學資深作者Roy
Taylor指出,目前第二型糖尿病初期處置傾向於「先一段時間適應診斷,再加上藥物治療,生活型態改變」。在執行上是溫和的。研究資料建議,在診斷後初期大幅度地減重是適當的,因為可以挽救β細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糖尿病影響全球大約四億兩千兩百萬人,其中90%是第二型糖尿病,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對胰島素有適當的反應。這個由胰臓β細胞製造的荷爾蒙,幫助血糖進入肌肉、脂肪和肝臟的細胞中,為能源之用。第二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輩子的,且會隨時間惡化。
由Taylor主導的DiRECT (Diabetes Remission Clinical Trial)
研究結果, 挑戰了這項傳統的觀點。
研究方法、結果及限制
參與者都是6年內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隨機分為控制組和試驗組,控制組接受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最佳方法;試驗組,也接受同樣的方法,但增加了參與密集體重管理的訓練。一年後,試驗組中有46%的人減重成功,恢復且維持血糖濃度。一些病情無緩解的人當中,有些的體重未減,但也有減重成功的,但並不清楚他們如何不同於有緩解的人。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Taylor和他合作的夥伴檢視潛在相關的新陳代謝的因素,如:肝脂肪含量、胰臟脂肪含量,血液中脂肪(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和β細胞功能。結果顯示,減重可以正常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但是如果快速失去恢復β細胞的功能,會阻礙一些患者回到無糖尿病的狀態。
因為參與者98%是白種人,需要更多不同族群的受試者,才能評估這個結論的普遍性。而且參與者體重的衡量只維持了12個月,也需要更長期的研究。
由於胰臟β細胞的重新分化,翻轉了對第二型糖尿病的認知,可以引導更多針對性的研究,以促進對這個過程的了解。
編譯來源:Medical Express(2018.08.02)
+ read more
2018.05.29
壓力讓女同志較易得糖尿病嗎?
近期發佈在Diabetes Care
上的研究指出,雙性戀女性與女同志(二者下文簡稱LB女性)比異性戀女性更容易罹患二型糖尿病,其可能的原因是「壓力」。該研究由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教授Heather L.
Corliss所主導,研究對象涵蓋全美94,250位女性長達24年的時間。
二型糖尿病的致因時常是可以改變的生活習慣,雖然部分種族或基因確實風險較高,例如非裔美國人、墨西哥裔美國人、美國印第安人、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島民和亞裔美國人,以及有遺傳基因的部分人口,但意識到自身處於危險之中,對預防疾病是十分有幫助的;而最新的研究結果則顯示,除了已知因素以外,性傾向也可能是一項值得考慮的風險因素。
Corliss與其小組分析了1989年參與Nurses' Health Study II
的女性,該研究是針對女性主要慢性疾病風險的最大研究之一。其中,所有受試者皆介於24~44歲,並從1989~2013每隔一年評估一次二型糖尿病,期間有1267位女性自認為LB女性。
結果顯示LB女性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異性戀女性高出27%。在2013年6399名罹患二型糖尿病的女性中,LB女性高出22%;其罹患二型糖尿病的年紀也較異性戀者為早;病情也更容易出現併發症;而其較高的體重指數(BMI值)可能是導致差異的重要因素。
Corliss解釋她的研究小組進行此研究的原因,乃因過去對LB女性二型糖尿病風險的研究一直沒有結果,然而卻有合理地懷疑LB女性在慢性健康問題上可能存在差異,
LB女性較容易因歧視、暴力受害和心理困擾產生壓力,使其更容易有肥胖、吸菸、酗酒等的狀況。
因此,Corliss與其同事強調,單純提高活動量、避免久坐或飲食均衡,對LB女性而言並非全面有效的,因此加強公共衛生和臨床的努力,從預防、檢測及管理LB女性的肥胖與二型糖尿病,是不容忽視的需求,並且應該做更全面性的研究以瞭解LB女性的整體健康狀況。
來源:Eurekalert!(20180509)、MedicalNewsToday(20180512)
+ read more
2018.05.04
糖尿病基因的作用:男女有別!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持有基因KLF14某種變型(variant)的人,糖尿病風險較高,特別是女性。它讓有些女性的脂肪主要儲存在腰部及臀部,使糖尿病風險增加的幅度更高!
基因與糖尿病
KLF14基因的影響是針對性別的,若男性帶有相同的KLF14基因變型,糖尿病風險增加的幅度並沒有像帶有相同基因變型的女性那麼高。不過,並不是所有帶有此基因變化型的女性糖尿病風險都會增加那麼多,端看這種基因變化型是遺傳自父或母。若是遺傳自母親,那麼女性糖尿病風險就會比遺傳自父親的男性高出28%。
KLF14基因變化型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活躍的原因,目前科學家尚不明白。研究的發現可能促使醫師未來能針對此基因變化型開藥,以降低糖尿病風險。
KLF14基因是目前已知會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的因子之一,而KLF14基因變化型對女性腰部及臀部的脂肪細胞有巨大影響,讓這些細胞變得更大、更少。這種基因對脂肪細胞的影響,代表女性身體在使用血糖時較容易出現問題。
研究人員Kerrin S.
Small博士表示,如今已知這種基因會作用在身體哪個部位,可以開始尋找調節糖尿病風險的可能策略。不過,Civelek博士表示,雖然有些化學物質對KLF14基因有影響,但這並不代表可以馬上將此化學物質以藥物的形式在市場上販賣。就目前而言,預防糖尿病最好的建議,依然是老話一句:你不能改變你的基因,但可以改變你的飲食及運動習慣。
身體脂肪分佈與糖尿病
今年4月一項研究檢視「全國健康與營養體檢調查」中1999-2006年間40歲以上成年人的資料,發現擁有正常BMI值但高體脂的人中有13.5%屬於糖尿病前期或有糖尿病;而BMI值被歸類為過重但低體脂的人只有10.5%的人有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男性高體脂係指高於25%,女性高於35%)
研究作者Arch G. Mainous
III表示,高體脂百分比與異常血糖有關,這樣的結論在考量了其他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糖尿病家族史、運動程度等候仍然成立。因此,正常BMI值不必然代表健康,許多有正常BMI值的人被預防照護的指引所排除,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BMI值可能對許多群體來說並不適合用來測量體脂,例如生活較為靜態或年老的女性。
這項研究確實指出有「外瘦內胖」的現象,並顯示相較於BMI值,體脂肪的百分比更適合用來辨識個體的糖尿病風險。研究團隊希望研究結果能啟發醫師及他醫療專業人員留意到BMI值正常的人,並對糖尿病風險高的人及時給予其所需的預防照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417)、Nature
Genetic(20180417)、Medical News Today(2018042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