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12
為什麼女性生理期想吃巧克力?
月經來潮想吃巧克力的是常見的說法,但最近研究指出,這可能比較是文化上的現象而非生理上的需求。
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Julia
Hormes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275名女大學生,其中有81名出生在美國以外,且來自不同的文化。研究發現,在美國出生的女性有40%表示他們會因為月經來潮而渴望吃巧克力,但在其他國家,如埃及的女性則只有6%、義大利的女性只有28%。
研究認為,出生在美國以外的女大生對巧克力的渴望並不亞於美國出生的女大生,但是他們不太會認為想吃巧克力是因為月經來潮。Hormes認為這樣的地理差異暗示了是文化建構了女性對巧克力的渴望。在一個強調瘦即美的社會文化中,女性可能視月經來潮為吃高熱量食物社會可接受的藉口。
過去研究顯示,因為經前症候群而對巧克力渴望增加,是因為在月經週期的下半期身體的礦物質含量會下降,而巧克力中富含鎂,因此月經週期中女性對巧克力的的渴望變得更強。
2004年一份研究指出人類演化過程中女性身體為了準備懷孕,生理上會引起女性食慾,並且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女性也容易受到情緒上的影響而吃更多。2010年一項研究也發現,即使是擁有健康體重的女性,在經前他們每天攝取的熱量也會增加超過1,100卡路里,而且熱量完全來自碳水化合物。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生理期容易消耗更多能量,因此這段期間攝取比平常更多碳水化合物是可以理解的生理需求,但是透過巧克力獲取能量可能就是受社會文化影響。畢竟巧克力並非所有人都能負擔的起,許多貧困國家的女性就難以取得巧克力。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31)、PLOS One(2017.07.19)
+ read more

2017.09.07
超級馬拉松賽,女人可以大大打敗男人!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雖然男性的體格通常比女性更大、力量更強,女性比男性有更強的耐力(stamina)。女性更強的耐力意味著他們可以在艱苦的超級馬拉松,如持續好幾天的跑步或騎自行車的賽事中擊敗男性。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理學教授Brian
Dalton表示,運動能力及年齡相似的男女經過肌耐力運動之後,女性的疲勞程度比男性小得多。他設計了實驗要求研究參與者做踮腳尖運動,運動期間研究者以測力計測量它們運動中的速度、功率和扭矩。經過200次重複運動後,男性的力量紀錄下降了15%,比女性的紀錄下降的還多。
Brian教授說明,男性雖然比女性更快、更強大,但也更快變得疲勞,隨著運動次數增加到200時,就是我們開始看到差異的時候。教授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女性可以大大超越男性。
第一位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是凱瑟琳‧瑞奇(Kathrine
Switzer),當時是1967年,當時他必須喬扮成男性才能參加比賽。到了1984年,女性才被允許參加奧運的馬拉松比賽。凱瑟琳說明,女性過去不被允許參加馬拉松的原因是馬拉松被認為對女性是危險的、去女性化的。
但從1984年開始,女性在耐力賽事上開始擊敗男性。2016年美國自行車手Lael
Wilcox是第一位贏得4300公里自行車賽程的女性,僅花了18天就完成了比賽。此後女性在超級馬拉松上也取得了許多勝利,其中42歲的Caroline
Boller在50公里越野賽跑上創造了新紀錄。
Brian教授說明,雖然實驗僅針對一個獨立的肌肉群做研究,但他期待這樣的研究結果在其他部位也有類似的結果。此外,雖然目前研究上沒有標準的「超級馬拉松」距離可以做研究上的比較,但過去研究發現,男性雖然可以較快完成馬拉松,但女性在完成賽事時較不疲憊。並且過去已有研究指出當肌肉及關節固定不動只出力的時候,女性有較強的肌肉耐力。所以Brian教授認為女人即使不能在力量上達到與男性同樣的最大強度,他們也能夠執行更長的任務。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24)
+ read more

2017.09.06
4杯咖啡延命益壽?
西班牙一項兩萬人,年齡25至60歲,追蹤了10年的研究,發現多飲用咖啡,減低早死的風險達64%。
研究開始時,參與的人平均年齡37歳,在這十年之間,一般平均死亡率1.7%,但是喝咖啡的人,平均死亡率則在1%以下。研究發現,咖啡喝多的人,死亡的風險降低很多。每多兩杯,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2%,如果超過45歲,則降低30%。喝4杯的人,死亡風險降低64%。專家建議一,天4杯咖啡可以是健康人的健康飲食之一,對心臓有益,也可防止癌症。
研究中很少人一天喝8杯以上,所以無法界定上限。
然而這項研究是統計來的,不能証明咖啡是減少死亡率的原因,但也回響了以前類似的研究發現。
上個月倫敦帝王大學一項520,000人的研究也發現,咖啡增進肝臟功能,減少發炎,且増強免疫系統。咖啡中包含了咖啡因,雙萜(diterpenes),
和多酚抗氧化劑(polyphenols),科學家相信其中有一些保護的作用。有些研究發現無咖啡因的也有類似的作用,使得他們結論抗氧化劑的消炎作用可能是最有幫助的。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警告人們不可喝太多咖啡。
歐洲食品機構勸導人們一天不要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相當於5杯濃縮(espressos)或4杯即溶咖啡。
英國心臟協會教授建議,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早死,應集中注意力於健康的生活型態和均衡的飲食,保持活動,別抽煙,這些都比喝咖啡飲料好。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28)
+ read more

2017.09.04
吃素真的能降低膽固醇!
控制飲食內容是否能降低膽固醇一直備受爭議,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植物性飲食,也就是全素飲食,確實能降低膽固醇膽固醇是存在於身體的每個細胞中的脂肪與類蠟狀物質。膽固醇有兩種主要類型。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眾所周知的「壞膽固醇」,會形成較大的顆粒並聚集在動脈的內壁,很有可能造成阻塞。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是一種較小的顆粒,被認為可以在身體系統中起保護作用。。
由日本慶應大學Yoko
Yokoyama博士領導的研究,對8385項研究做了系統性地回顧,將其中30項觀察性研究和19項臨床試驗符合納入分析標準。此研究將「素食」(每月吃肉製品不到一次)視為一種飲食型態,與雜食性及肉食性飲食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茹素者在每公合(十分之一公升)中的總膽固醇比肉食者少29.2毫克,而肉食者吃素後可以將每公合的膽固醇降低12.5毫克。
研究人員發現茹素者通常會吃更多的蔬菜、水果和堅果,這些食物富含天然的成分,如可溶性纖維、大豆蛋白和植物固醇(存在植物於中的膽固醇),都能降低膽固醇。高膽固醇常常是未被診斷出來,因而特別危險高膽固醇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和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膽固醇聚積在動脈中,可能導致血液流量減少,若血管完全阻塞,會導致心絞痛或甚至是心臟病發作。如果輸送血液到大腦的血管被阻塞,便可能會發生中風。此外,高膽固醇也常被認為與糖尿病和高血壓有關。。研究作者建議關心自身心血管健康的人們吃更多的蔬菜,並將此視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那些長時間遵循素食飲食習慣的個人,可能會更有健康的身體組成且會更為遵守素食原則,這兩者都可能對血脂有所影響。」
在華盛頓特區擔任營養教育主任的共同作者Susan
Levin認為:「為了執行任何形式的保健工作及實現經濟流動性,我們必須健康。」
Levin醫生鼓勵人們儘早開始注意營養攝取,她表示:首先開始的第一步便是營養豐富的植物性食品,其幾乎可以適應每一種文化模式、品味偏好和預算。作為營養師,我鼓勵任何人在他或她的生活中儘早開始改變飲食習慣。維持最佳的健康状况遠比要在60或75歲時還要改變飲食習慣來得容易。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轉換至健康的生活方式,永遠不嫌晚。
編譯來源:Nutrition Reviews 2017.08.21、Medical News Today
2017.08.22、medicalnewstoday 2017.08.22
+ read more

2017.08.31
人工代糖看似健康,實則不然!
2016年一份動物實驗發現代糖可能讓食用者越吃越餓,近日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指出,低卡代糖飲料或食物的甜度與卡路里不成正比,可能混淆人體代謝反應而有增加體重並引發糖尿病的風險。
耶魯大學醫學院找來15個人並請他們喝不同卡路里含量的飲料,接著再透過核磁共振成像來測量他們的腦部反應。結果發現,具甜味(代糖)且低卡的飲料比含有較多卡路里的飲料引發更大的代謝反應,解釋了過去研究發現人工代糖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
共同作者Dana
Small說明,當人類食用含有天然甜味成分的食物,大腦會傳遞訊息告訴身體食物中含有熱量,因此當食物越甜,對大腦來說相當於越多熱量。而當代糖飲食的甜度仍如同一般飲食時,甜度與熱量不成正比會使大腦以為還有熱量未被消化,進而引發身體去消化更多熱量,讓人容易因此吃更多。
全國肥胖症論壇的Tam
Fry指出,雖然零卡或低卡代糖飲食看似健康,但不代表這些食品真的沒有健康負擔,糖尿病風險就其中一例。許多加工食品含有相似的甜度與卡路里失衡的情形,例如含有低卡人工甜味劑的優格。而這份研究也呼應過去研究發現孕婦喝代糖飲料越容易生出過重小孩,因為孩子還在子宮時就已經因暴露於人工甜味劑當中而習慣了該甜度。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11)
+ read more

2017.08.23
瓶裝水不利牙齒健康?!
眾所周知,氣泡飲料、啤酒和咖啡對牙齒是不利的,而瓶裝水似乎無害。但牙醫警告事實上並不一定如此。部分受歡迎的瓶裝水品牌具有危險的pH值,或缺乏必要的氟化物,這可能導致蛀牙。然而,從產品標示上難以知道哪些是安全的,所以研究者測試了9個知名品牌的pH值。
pH值介於0到14之間,7個是中性的,低於7屬於酸性,高於7則是鹼性。以下為測試結果:
PH值
礦泉水品牌
4
Smartwater,Dasani,Aquafina和VOSS(沃斯)
7
Poland Spring
7.5
Volvic(富維克)
8
Fiji(斐濟)、Essentia
8.5
Evian (依雲)
結果發現,這些瓶裝水品牌中有4個是非常酸性的。
Eunjung
Jo博士說明,我們牙齒的法郎質在pH值5.5的環境下會開始被酸蝕,所以最好避免任何pH值低於5.5的飲料。Jo博士還表示,對牙齒造成的傷害與您飲用飲料的時間成正比,所以花三個小時喝咖啡比在30分鐘內喝完更有害。而針對鹼性水如依雲(Evian),雖然有研究表示可以幫助防止骨質流失,但沒有證據顯示效果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氟化物對牙齒法郎質有益,因此政府在管理自來水時會確保其具有標準的的含氟水平,但瓶裝水通常較為缺乏。牙醫Tema
Starkman博士說,對於牙齒仍在發展的0-5歲的孩子飲用水中含氟尤為重要,如果孩子缺乏適量的氟化物,他們的牙齒上容易出現白斑。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表示,生活在非氟化自來水社區的兒童,比生活在氟化自來水地區的同齡人有更多損壞的牙齒。Starkman博士說明,如果成人已蛀牙又缺乏氟化物,也會造成更多的蛀牙。而除了從自來水獲得氟化物之外,還可以從含氟牙膏或漱口液中獲得。美國牙科協會表示,含氟飲用水是天然抗蛀牙的物質,是個人預防蛀牙最簡單和最有益的方法之一。
在台灣,礦泉水市占率以國產的為主,台灣進口的礦泉水中常見的有Volvic、Fiji和Evian,而上述屬酸性的礦泉水中目前只有VOSS在台灣可買到。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