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藥物需和食物一起吃
2024.09.23
有些藥物需和食物一起吃
您是否曾被告知要與食物一起服藥,想知道為什麼?是否真的需要這樣做?   藥和食物一起服用有多種理由,背後有時是複雜的科學和化學因素。   更複雜的是,一些相似藥物的服用也有不同。例如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維酸組成的複方劑(如:安滅膜衣錠、安美汀),要和食物一起服用,而單用阿莫西林可以不必和食物一起。   而同樣的藥物在不同品牌中,在食物服用上也可能有不同的建議。   食物影響藥物的吸收 高達40%的口服藥物,食物會影響藥物被人體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胃裡有食物時,消化液組成會改變。包括液體量、濃度、pH值(有食物時酸性降低)、表面張力、運動以及膽汁中的鹽含量等。這些變化會損害或增強藥物吸收。   吃飯也會延緩胃裡的東西進入小腸的速度,又稱「胃排空」。小腸表面積大,血液供應豐富,是藥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吃大餐時,或食用富含纖維的飯菜,比少吃一頓飯更會延遲胃排空。有時候醫護專業人士會指示你服藥和食物一起,幫助身體更緩慢地吸收藥物。   如果一個藥可以或不必和食物一起,如退燒、止痛的普拿疼,希望藥效快些,請空腹服用。   食物可使藥物更耐受 有空腹服藥想吐的經驗嗎?有些藥物會使胃不舒服。   例如益糖定(Metformin)是降血糖的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通常引發胃腸的症狀,影響了四分之一的服用者。因應這些副作用,通常建議和食物一起服用藥物。類固醇(如腎上腺皮質酮/普賴鬆)和某些抗生素,如去氧羥四環素(得喜寧)也有同樣的建議。   和食物一起服藥,除了身體比較能夠承受以外,也可使你依照處方完成服藥的機率增加。   食物使藥物更安全? 布洛芬是市面上最廣為使用的藥物之一。雖然對疼痛和發炎有效,但因為抑制保護性的前列腺素,會影響胃,長期使用會增加流血、胃潰瘍和胃穿孔的風險。   但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和食物一起服用布洛芬可以減少這些風險。   《澳洲藥品手冊》為處方者提供藥物使用和劑量指導,建議將布洛芬(商品名 Nurofen 和 Advil)與一杯水一起服用;如果胃部不適,則隨餐服用。   阿斯匹靈可能引起消化道的損傷,應該餐後服用。如果服用的是阿斯匹靈腸溶片,它的外面有一層耐酸包衣保護在胃內酸性環境不被溶解,推薦空腹服用。   需要多少食物呢? 服用藥物時,多少食物才夠呢?   有時候對類固醇的藥物,如腎上腺皮質酮/普賴鬆,一滿杯的牛奶或幾塊餅乾可能就夠了。   然而大部分對照性的研究,比較藥物和食物或沒有食物的影響,通常使用「大餐」來定義「食物」。餅乾可能不夠,特別是胃特別敏感的人。通常的指示是要使用比較有分量的餐飲包括混合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你的醫護專業人員會建議你那些藥物需和食物一起服用,如何和你的消化系統交互作用。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4.09.09)、JPP(2018.06.28)      
+ read more
小心使用不沾鍋 台灣出現首例「鐵氟龍流感」
2024.08.21
小心使用不沾鍋 台灣出現首例「鐵氟龍流感」
包含不沾鍋、荷蘭鍋等表面有塗層的鐵氟龍鍋具,因為清洗方便成為廚房中常見的用具。但最近這些廚具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引起了關注,就連台灣也疑似出現首起病例。   什麼是「鐵氟龍流感」? 不沾鍋鍋內塗有聚四氟乙烯(PTFE)的塗料,俗稱「鐵氟龍(Teflon)」,可以防止食物在烹飪時粘在鍋上,同時鍋具也容易清洗。   聚合物煙霧熱(Teflon Flu),也被稱為「鐵氟龍流感」,是由吸入塑膠和聚合物產品(如:鐵氟龍)高熱時產生的煙霧所引起的類似流感樣症狀。可能的症狀包含:頭痛、發燒或體溫升高、發抖或發冷、肌肉疼痛或抽筋、虛弱、咳嗽、口渴、噁心、流汗等,症狀通常會持續一到兩天。這些煙霧也可能對寵物有害。   這類廚具適合的溫度是? 毒物中心Kait Brown博士建議應「遵循炊具建議的最高溫度」。一般來說,不要空燒平底鍋、不要在溫度超過華氏500華氏(約為攝氏260度)的烤箱中使用,也盡量在下廚時使用抽油煙機。   然而,根據2017年由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發表的文章,即使在正常的烹飪溫度下,這些鍋具也可能釋放有毒氣體和化學物質,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瞭解對人體的影響。   台灣傳出首例病例 台灣於近日傳出疑似國內首例鐵氟龍流感病例,患者只要使用不沾鍋就有不舒服症狀,換鍋子後症狀便消失。   2012年12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提出一份病例報告,一名29歲的日本男子在吸入PTFE塗層烹飪鍋的蒸發物後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該名男子將鍋子忘在爐上少了五小時,發現時鍋子已冒白煙。男子緊急撲滅火勢,並將燒焦的鍋子拿到水槽旁澆水,導致他吸入鍋中冒出的爆炸性蒸氣。幾個小時後,男子感到疲倦、咳嗽、呼吸困難,隨後他尋求醫療救助。   在向醫師展示了被燒焦的鍋子的照片以及他表現出的症狀後,醫務人員確認他患有聚合物煙霧熱。隨後,他接受了吸氧治療,並留院觀察。第二天,他的症狀明顯改善,第三天症狀消失。   病例數持續上升狀 根據美國毒物中心統計,2023年美國共收到267件疑似「聚合物煙霧熱」的報告。這些報告中的案件並非全部確診,也不是每位患者都有症狀。此外,毒物中心也提到,有些患者可能在工作中接觸了化學品。   相較於2020年的103件,2023年的報告數量幾乎是幾年前的三倍,雖然只是少數美國人的情況,但專家表示,很難準確評估真正受到影響的人數。   「很多症狀可能與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因此民眾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症狀與廚具有關。」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發言人Melissa Dibble表示。         編譯來源:USA TODAY(2024.8.10)      
+ read more
多吃蛋影響膽固醇不大
2024.05.13
多吃蛋影響膽固醇不大
人們一直有一個疑慮,吃蛋到底會不會增加膽固醇?一天可以吃幾個蛋?   一項新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比較完全不吃蛋的人與一星期吃超過12顆蛋的人其膽固醇皆類似。這項新研究或許能讓人放心,吃蛋可能是好的,即使是在高風險族群。   史丹佛大學心血管副教授 Fatima Rodriquez說:「吃大量的蛋對健康影響的問題仍未有答案,這項小型的研究給出了些見解,可以進一步用盲控做更大型的研究。」   吃蛋對膽固醇的影響 這項研究是由England’s Best(美國最大蛋商之一)資助的。研究人員評估了飲食中攝取大量強化營養蛋(fortified eggs),與無蛋飲食比較,在心血管生物指標上,如膽固醇、發炎、微量營養素和許多其他指標的影響。   強化營養蛋是添加了如維他命D、硒、維他命B2、5和12,以及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素的雞蛋。   這個研究有140位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強化營養蛋組,一星期吃12顆或更多的蛋;無蛋組,一星期只吃兩顆蛋或更少。   所有的參與者都是50歲以上,皆經歷過一次心血管事件,或至少有兩個心血管風險因子,24%患有糖尿病。   參與者每一個月和四個月都要約時間,親身參與評估生命徵象和膽固醇。研究人員在研究期間也要持續做電話查詢監督蛋的食量。   兩組參與者在研究的開始和四個月之後,研究人員會檢視他們的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   追蹤四個月後,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人的HDL和LDL膽固醇數值相似。雖然比起無蛋組,強化營養蛋組的HDL和LDL顯示小幅減少,但這些變化不具有統計意義。   這些結果表明,每個星期吃12顆蛋或更多,對血液中的膽固醇無負面影響。   Rodriquez說:「在此小型單一醫學中心的研究中,每星期吃超過12顆強化營養的蛋,在四個月後,血液膽固醇在臨床上並沒有顯著改變。做為一個醫師,我們的患者可能會問我們是否可以吃蛋,這個研究提出了一些證據,這個食用量的蛋也許是可以的。」   真的一星期可以吃12個蛋嗎? 雖然研究提供些證據認為食用超過12顆蛋,對血液膽固醇並無負面影響,但專家認為仍需謹慎。   因為此為單一醫學中心的小型實驗;而且是依據患者自述蛋的食用,並沒有細述吃蛋之外的飲食,包括是否攝取了較少的卡洛里,或食用較少飽和脂肪,或這些結果是否適用於非強化雞蛋。再者,患者知道自己的組別,可能也會影響他們的健康行為。   Cedar-Sinai預防心臟科主任和心臟科教授Martha Gulati表示,所有這些因素「使得這項研究很難得出強有力的結論。」   如何把蛋列入健康飲食 雖然這項研究認為吃蛋對膽固醇的影響並不會如以往所想的那麼大,但就飲食和膽固醇而言,導致心臟病的從來不是一種食物,而是整體飲食和總飽和脂肪。   至少每天飲食中加入蛋是否安全,專家同意適量是可以的,但更需要知道你是否有攝取其他來源的飽和脂肪以及你的飲食是否均衡。因為最終是總飽和脂肪攝取量會影響你的低密度脂蛋白並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   Tomey說:「對於想要增進健康改變飲食的人,比較重要的是避免只聚焦在一個因素,我會鼓勵他們對自己的飲食做全面評估。」   此研究將會發表在今年美國心臟科學會每年的科學會議。       編譯來源:Health (2024.04.08)      
+ read more
洗米有利有弊
2024.04.09
洗米有利有弊
米是一個易煮的主食,是許多人每天飲食中必有的部分。但在煮食前,應不應該把米放在鍋水中先洗過呢?   TikTok上討論米中的砷,和完成更鬆軟的飯,都促使洗米的流行熱潮。這類型的短片引發了更多的討論:最佳洗米的方式,達到最健康的結果。   專家的說法如下:   洗米可以有食物安全和美食的好處 正如許多的宣稱,專家說洗米會使得米不會太黏,而變得如雲般鬆軟。   米公司Lunderberg家庭農場的資深研究的食物科學家Kaitlin Sass說:「烹煮前洗米有助於去除表面的澱粉,使得煮好後質地更鬆軟。」當表面的澱粉減少時,米粒比較不會黏在一起,比較少有塊狀。   烹煮上的運用之外,洗米的另一個原因是吃得比較安全。Sass說,洗米可以洗掉不好的物質,包括如麈土或小石頭的殘餘碎片,會從農田遊走到餐桌上。   冲洗也可以移除一些食物包裝的微塑料。一個2021年在《危險物質期刊》的研究,發現煮前先洗米減少20-40%塑料汚染。   有限的證據指出,清洗市售的米可以減少砷的濃度。在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都可以找到砷,是有毒的。   在美國食藥署2023年的評論中,報導非有機的砷濃度平均白米通常是92 ppb (parts per billion),而糙米是154 ppb。食藥署一般並沒有米中砷濃度標準的指南,只有嬰兒的穀片粥設在100 ppb。   氣候變遷可能使得此議題更糟糕,研究人員發現較暖的溫度會導致米中砷的濃度更高。   但研究顯示,洗米可以是家庭中減少白米毒性的方法。去除糙米或白米的砷,也可試著「預煮」,先把米放入滾水中5分鐘,米撈起水丟棄,再做正常的烹煮。   亞利桑那州營養師Taylor Janulewicz說:「根據食藥署,一份米用6-10份的水先預煮後,把水丟掉,可以減少非有機的砷達40-60%。」然而即使透過清洗米來去除砷,這也不是萬無一失的方法。   Janulewicz說:「洗米提供一些減少砷的可能性,但無確切證據,且減少的比例各不相同。」   Sass指出,國家和全球衛生組織如食藥署、世衞組織和其他組織都有在監督米的砷含量(和其他食物),以確保安全性,所以清洗並非絕對必要。   洗米的缺點 Sass建議,雖然洗米可增進其質地和去除不良物質,但米粒也不可以浸泡太久。烹煮前,重覆冲洗或浸泡長時間會去除一些養分。   Janulewicz說,洗米去除表面的澱粉,也會去除少量有益的纖維,稱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相關於改善腸胃功能、穩定血糖,冷藏的米會增加血糖。   但洗米可能減少養分,如鐵質或水溶性維他命B,包括葉酸、菸鹼酸和硫胺素。事實上,用過多的水洗米(用來減少砷的方法),會讓這些養分減少50-70%。如果你擔心飲食中需攝取足夠的這些養分,可能就要跳過洗米了。       編譯來源:Health (2024.03.29)、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1.08.15)、NIH Health & Education、Frontiers in Nutrition(2023.07.14)、FDA(2020.08)、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1.02.10)      
+ read more
有肥胖基因的人應該要知道5件事
2024.03.25
有肥胖基因的人應該要知道5件事
有些人有天生肥胖的遺傳傾向,下面五個提示可以有所幫助。   2013年美國最大的醫師專業團體─美國醫學會投票認為肥胖是一種疾病,終於為這種疾病被認真對待鋪平了道路。    當時,且即使現在,這個決定也引起很多爭議。但這已漸漸在改變,從認為肥胖是肥胖者的錯(他們懶惰且沒有意志力)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危及健康,可能需要長期的醫療管理。然而很多人,包括那些肥胖接納運動的人,仍不認為他們的身體應該被病態化。   但究竟是什麼讓肥胖成為一種疾病,是否所有過重的人都不健康?   劍橋大學世界著名遺傳學家、肥胖研究先驅Giles Yeo說:「現在已經非常清楚,肥胖是一個大腦的問題,我們的大腦影響了飢餓。飢餓是一個大腦的現象,雖然飢餓的感覺由你的胃來。而我們現在知道,肥胖就是你的大腦影響你吃什麼和如何吃。」   Yeo指出,承載過多的體重會導致許多不便,如:關節炎和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本身並不會致命。不過承載太多的脂肪是危險的,因為一旦你該儲藏脂肪的脂肪組織皆充滿脂肪時,脂肪就會溢出至身體其他部位,例如原本並非為了儲藏脂肪而設計的內臟和肌肉,這會使得代謝問題開始發生,最終導致如心血管疾病。   然而,Yeo說並非每個過重的人都一定有病。   我們要開始了解到肥胖並非僅指高的體重。肥胖是高的體重狀態,且開始影響你的健康,這才是一個疾病。   你的脂肪細胞可以儲存多少脂肪,基因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也影響到大腦發出飢餓訊號的頻率和強度。   遺傳對你不利時如何應付?在Yeo的第一本書《基因飲食:肥胖科學和飲食真相》有5個真相提示,幫助你合理飲食來減重。   提示1: 減重不會是簡單的事   減重和我們的自我保護機制是衝突的。大腦讓減重不容易,當你減重時,你的大腦一點都不喜歡,且會試著讓你把體重再取回來。   如果你減重很難,要了解並非你不好,而是因為本來就不該是簡單的事。   提示2: 節制飲食─每一樣吃少一點   整體減少你所攝取的食物,一點點就好,另一個說法即是節制。你並不需要完全斷絕某類經常被認為不利體重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或脂肪。   提示3: 慢消化的食物有益   選擇讓你不容易覺得餓的食物。花較長時間消化的食物會讓你覺得較飽足。例如:蛋白質或纖維食物。   提示4: 品質好過於卡洛里   考慮整體食物的價值,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面。不要盲目的數卡洛里。因為卡洛里告訴你食物的熱量,並沒有告訴你食物的營養品質。卡洛里的數量沒有告訴你其中有多少蛋白質、多少纖維、多少鹽、多少微量營養素。   提示5: 食物不是敵人   每當討論飲食時,人們很不必要的排除所謂的壞食物,卻不去了解他們如何和食物相互作用。   不必畏懼食物。我們不必改正我們的食物環境。Yeo認為,「有些人必須少吃食物,但是如果你畏懼食物…你就會開始想『我必須斷這個,我必須斷那個』。」   「我認為我們必須少吃一點食物,但也必須熱愛我們的食物。」       編譯來源:CNN Health (2024.03.15)        
+ read more
WHO提醒,酒精政策需要更加關注性別議題
2024.03.18
WHO提醒,酒精政策需要更加關注性別議題
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政府在制訂酒精政策時應考慮性別問題,並警告有越來越多針對女性的商業行銷,因為,她們即使飲酒程度較低仍比男性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有充分證據表明,男性、女性和少數群體受到酒精相關危害的影響不同,該行業也針對不同性別量身訂定了行銷策略來吸引消費者。正因如此,酒精防制政策跟上這些性別差異性及不斷變化的行銷策略至關重要。   在解決捲菸等其他產品對公共衛生的影響方面取得廣泛成功後,世界衛生組織將越來越多地注意力轉向解決與酒精相關的危害。   研究發現,該行業越來越多以女性為目標,透過包裝到廣告等各種方式強調女權自主或女性友誼等面向行銷。   以男性為目標時,則標榜飲酒是顯現傳統男子氣概的觀念來行銷。事實上,他們容易大量飲酒、出現酒精問題以及攻擊性或危險行為。   女性即使低度飲酒也會遭受更大的傷害。研究發現,女性酒精失調的發展速度更快;同時女性因伴侶、家庭成員或其他人飲酒而遭受更多二手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LGBTQ+群體也面臨不同的傷害,他們往往比順性別者和異性戀者消耗更多的酒精,並有更多的藥物使用問題。而殖民主義和經濟邊緣化的遺留問題也使原住民面臨更大的風險。   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性別對酒精控制政策的潛在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重要的是要了解減少酒精相關傷害的嘗試可能會對男性和女性產生不同的影響,並解決任何意外後果。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飲酒是200多種疾病和損傷的致病因素,其中包括一些癌症、肝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編譯來源:Reuters(2024.03.08)、WHO(2022.10.2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