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韓國再創世界最低生育率
2022.08.30
韓國再創世界最低生育率
韓國的生育率在 2018 年首次下降到低於每名婦女生育一個孩子的水平。   但24日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該數字已從2020年的 0.84 降至去年的0.81,連續第六年下降。   相比之下,2021年台灣總生育率為0.98 (今年預估約為0.89),日本為1.37,美國的生育率為1.66,世界上最發達經濟體的平均生育率為 1.6 。人口學家指出各國每個育齡女性至少需要兩個孩子 —即 2.1 個孩子— 以保持人口規模不變。   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表示,全球過去 60 年生育率「顯著下降」。而這一趨勢在亞洲尤為明顯。2020 年,韓國首次記錄的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引發了廣泛的恐慌。台灣也是在2020年開始人口負成長。   專家說,近年來,經濟壓力和職涯因素一直是人們決定生孩子時考慮的關鍵。而生活成本上升、房價飆升以及新冠疫情影響是2021 年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一場危機正在醞釀   人口減少會使一個國家承受巨大壓力。除了隨著對醫療保健系統和養老金的需求增加而增加公共支出的壓力外,青年人口的減少還導致勞動力短缺,從而影響經濟。如果韓國人口繼續減少,就沒有足夠的人來發展經濟、照顧老齡化人口和徵兵入伍。   多年來,政客們都知道這種情況即將到來,但一直無法解決。他們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試圖說服人們生孩子,但仍在摸不著頭腦,為什麼這沒有奏效。   生孩子的罷工,為什麼?   錢當然是一個因素。在韓國撫養孩子是昂貴的,許多年輕人正沉沒在天文數字的住房成本之下。但這也關乎機會。   韓國女性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工作場所卻離平等很遠。韓國性別薪酬差距是所有富裕國家中最高的。韓國的大部分家務和育兒工作仍然由女性承擔,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停止工作或事業停滯不前的情況很常見。從本質上講,這裡的許多女性仍然被迫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他們越來越多地決定不想犧牲自己的事業。   正如一位女士對我說的那樣:「我們正在進行生孩子的罷工」。       編譯來源:BBC (2022.08.24)      
+ read more
癌症死亡近半可預防
2022.08.26
癌症死亡近半可預防
新的研究指出,全球將近一半的癌症死亡是由於可預防風險因素的。包括三個主要的風險因素:抽煙、過度飲酒或高BMI。     此研究是比爾蓋茲基金會贊助,由華盛頓大學的Dr. Chris Murray的團隊主導。他們檢視於2010-2019年間,204個國家的23種癌症死亡及失能和34個風險因素相關性。   研究發現2019年間,44.4%的癌症死亡中和42%的健康年損失,可歸咎於可預防的風險因素。其中,不論男女,氣管癌、支氣管癌及肺癌的死亡和可預防風險因素最相關。   數據顯示歸咎於可預防風險因素的癌症死亡正在增加,從2010到2019年間全世界增加了20.4%。在2019年主要是在5個地區:中歐、東亞、北美、南部拉丁美洲和西歐。   防癌由改變生活形態做起   美國癌症學會的首席科學家Dr. William Dahut說,調整行為可以解救幾百萬人的生命,比任何藥物更有影響。將近65年來已知煙草和癌症相關,但是問題仍然佷大。此外,因肥胖而增加的癌症需要我們的注意。   伴隨在《柳葉刀》所發表的新研究的評論,紐西蘭的Dr. Diana Sarfati和Jason Gurney寫道:「預防癌症的行動必須有健康部門裏裏外外的共同努力,政策應包括減少接觸引發癌症的風險因素,如抽煙和飲酒,和通暢的疫苗管道以預防引發癌症的感染,包括B型肝炎和人類乳突病毒。」   「預防癌症的最佳希望,主要經由消除或減少風險因素。減輕癌症的負擔可以改善健康和生活,減少覆加在人類的衝擊,也減輕癌症治療和更廣泛的醫療部門財政資源壓力」。   研究發表在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 。       編譯來源:CNN (2022.08.19)      
+ read more
吃藥也要有「姿勢」,「姿勢」對了吸收快
2022.08.24
吃藥也要有「姿勢」,「姿勢」對了吸收快
當您頭痛伸手去拿止痛藥時,您可能不會在服藥時考慮自己的身體姿勢。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你的姿勢可以對你身體吸收藥物的速度產生很大的影響 — 差異長達一個小時。   資深作者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體動力學專家Rajat Mittal 說:「我們對於姿勢對藥丸的溶出率產生如此巨大影響感到非常驚訝。」「我以前從沒想過自己做對了還是錯了,但現在我每次吃藥時肯定會想一想。」   最近的研究 大多數藥丸在胃將其內容物排入腸道之前不會開始起作用。因此,當藥丸越快靠近胃的末端 ─ 即胃竇,就會越早溶解並越快通過幽門流入十二指腸。如果期待藥丸早吸收、早生效,那麼需要一種有利於發揮重力及利用胃的自然不對稱性的姿勢。   研究人員以他們研發的電腦軟體Stomach Sim來模擬人的姿勢如何影響胃對於藥物的吸收。   他們測試了四種服藥的姿勢:直立、左側臥或右側臥,或平躺。   研究發現右側臥服藥效果最好,將藥丸送入胃部最深處,溶解速度比直立姿勢快2.3倍。左側臥是最糟糕的。如果一顆藥丸在右側溶解需要 10 分鐘,而直立姿勢可能需要 23 分鐘溶解,而左側放置則需要 100 多分鐘。   這樣的結果對一些想快速達到作用的藥物很重要,如:止痛劑或治療心臟病發作的藥。對老年人,久坐不動或臥床的患者,右側臥或左側臥影響很大。   過去已經有一些人體研究顯示,姿勢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方式,這包括向右側臥傾斜的選項。此模擬人體的試驗結果支持了過去的研究。   什麼時後最好用坐著或站著? 有時候藥劑師要求你吞藥物時,坐著、站著或躺下。這並非是為了快速吸收的原因。   例如某些藥較可能引發副作用,如胃灼熱、胃酸由胃倒流到食道。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和鐵質補充品。服這些藥物後,最好坐著或站著,不要馬上躺下,減少胃酸逆流。   有些藥如果在喉嚨卡住會刺激喉嚨、傷害食道和胃部保護性的黏膜,引發疼痛和發炎。服這些藥物後,一定要坐著或站著30分鐘。這些包括治青春痘藥物,如:抗四環黴素;治骨骼疏鬆類藥物,如:福善美 (Fosamax)、瑞卓骨膜衣錠 (Risedronate) 等。   躺著 硝酸甘油 (舌底丸) 是給心絞痛患者的舌底噴霧劑處方。藥劑師會告知患者使用噴霧器之前要坐著或躺下,因為血壓會突然下降引起頭暈。   其他心臟藥物如利尿劑,也已知會引起頭暈。雖然通常服這個藥時並不會躺下,但頭暈時最好坐或躺下,之後一定要慢慢站起來。   也有藥物會引起睡意或覺得頭昏腦脹,如:強效止痛劑、安眠藥、癲癎症藥物,或某些精神病的藥。服用時不必躺著,但頭暈或有睡意時,躺下有幫助。   不確定? 研究主導作者Jae Ho “Mike” Lee指出胃部狀況即使有小的變化,也會明顯的影響溶解。如糖尿病和帕金森症狀患者,其腸胃功能都不在最佳的狀態。   姿勢和胃病對藥物溶出的影響相似。   除非有更多的研究,目前你的醫師或藥劑師不會推薦你服藥時要躺那一邊。但若是服止痛劑,只要身體狀況適合,試試靠右邊看是否止痛效果會加速些。   研究結果發表在期刊《液體物理》: Physics of Fluids 34, 081904 (2022);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drug dissolution in the human stomach: Effects of posture and gastroparesis on drug bioavailability https://doi.org/10.1063/5.0096877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8.18);Health Day (2022.08.17)      
+ read more
「好」姿勢並不能防止背痛,「壞」姿勢也不會導致它
2022.08.23
「好」姿勢並不能防止背痛,「壞」姿勢也不會導致它
背痛是人們一生中幾乎都會有的經驗。它在青春期就可能出現,而在成年人中更為常見。   人們普遍認為,背痛是因為姿勢不良引起的。「良好」的姿勢可以保護脊柱免受損傷以及預防和治療背痛。它通常被定義為坐或站的時候「挺直、對齊」以及舉重時要「直背、蹲舉」。因此,我們經常被警告不要「猛然癱坐」、「懶散站著」和「圓背舉重」。   令人驚訝的是,事實上,並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良好」姿勢與背痛之間存在密切關係。對「良好」姿勢的看法其實是源自於社會的期望和毫無根據的假設。   坐姿和站姿 研究者進行了幾項研究,探索脊柱姿勢與背痛之間的關係。   他們以青少年為調查對象,想瞭解「不良坐姿或立姿」是否與或可預測未來的背痛有關。研究結果無法支持這種觀點。   此外,無論是有或沒有痛的人,他們之間的坐姿或立姿並沒有一致的差異。   在一系列不同脊柱姿勢和背痛關係的研究顯示,沒有一種單一的姿勢可以保護一個人免受背痛。懶散和挺直站立的人都會背痛。   舉重姿勢 在舉重方面,全球公認的「良好」或「背部安全」的舉重姿勢也缺乏證據。統合性研究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圓背舉重與背痛相關或可以預測背痛。   最近的實驗室研究發現,從事體力工作五年以上且沒有背痛的人更有可能以更彎腰、圓背的姿勢提抬重物。   相比之下,背痛的體力勞動者更傾向於採用背部挺直的蹲舉。   換句話說,背痛的人傾向於遵循「好的」姿勢建議,但不以「好的」方式舉重的人不會有更多的背痛。   如果不是姿勢 — 那是什麼? 人的脊椎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所以姿勢是極度因人而異的。維持動態對背部健康很重要,因此學習如何改變和採取不同的舒適姿勢,可能比嚴格堅持特定的「良好」姿勢更有幫助。   雖然背痛可能是劇烈和痛苦的,但對於大多數人 (90%) 來說,背痛與可識別的組織損傷或病理無關。背痛可能是因為背部承受突然、沈重、不當的負擔而扭傷引起的,也可能像沒有受傷的嚴重頭痛一樣發生。   重要的是,當人們的健康受到損害時,人們更容易受到背痛的影響,例如,如果有人:感到壓力、情緒低落、疲倦或疲倦、睡不好或不那麼活躍。   如果一個人出現以下情況,背痛更有可能持續存在,如:變得過度擔心和害怕他們的背痛,或是過度保護他們的背部,避免運動、身體活動、工作和社交活動。   對於背痛,人們能做些什麼? 在一小部分 (1-5%) 中,背痛可能是由包括骨折、惡性腫瘤、感染或神經受壓 (後者與腿部疼痛、肌肉力量和感覺喪失) 等病理引起的。在這些情況下,請就醫。   對於大多數人 (90%) 來說,背痛與背部結構的敏感性有關,但與可識別的組織損傷無關。   在這種情況下,過分關注保持「良好」姿勢,可能會分散其他已知對脊柱健康重要因素的注意力。   這些包括:移動和放鬆你的背部、參加您喜歡的定期體育活動、建立信心、保持健康和強壯以完成日常任務、保持健康的睡眠習慣和體重。   有時這需要熟練的臨床醫生提供一些支持和指導。   因此,如果您是坐著或站著,請找到舒適、放鬆的姿勢。如果你在舉重,目前的證據顯示,自然地舉重是可以的 — 即使是圓背。但請確保您身體健康且足夠強壯以完成這項任務,並注意您的整體健康。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8.17)      
+ read more
男人癌症風險高,可能先天註定而非生活或環境因素
2022.08.19
男人癌症風險高,可能先天註定而非生活或環境因素
大多類型的癌症,不論是罹患率或死亡率都是男性高於女性。原因主要是性別的生理差異,而並非是通常認為的生活或環境因素。   為了瞭解差異的原因,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的團隊分析1995-2011年參與NIH-ARRP飲食和健康研究志願者171,274男性及122,826女性的資料。研究人員評估了人體上21種不同部位癌症的性別差異。他們發現新確診的癌症病人中,男性17,951位,而女性8,742位。   男性和女性在癌症上的比較 膽囊癌和甲狀腺癌是唯一男性比女性少的癌症類別。 最大的差異在食道癌,男性確診的可能超過女性10.8倍。 男性比較可能罹患的癌症相較於女性: 膀胱癌:3.3倍、胃癌:3.49倍、喉癌:3.53倍     分析顯示,兩性之間罹癌的差異主要是先天生物差異導致,而不是行為或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吸煙和飲酒、體重指數 (BMI) 和身高、 體力活動量、飲食、藥物和病史。   研究主導作者Dr. Sarah S. Jackson指出,由統計上來看,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的確影響男性有較多的食道癌、肝癌、膽道癌、膀胱癌、皮膚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肺癌,但這僅佔所有癌症的小部分。其風險因素所佔的比例,從食道癌的11%到肺癌的50%。   Dr. Jackson說,「(雖然一開始) 我們假設了生活型態的因素並不是兩性癌症發病率不同的唯一原因,但我們有點驚訝的是,對於許多癌症,這些生活型態因素的影響非常地少。」   原因:X染色體和荷爾蒙的保護優勢   Dr. Jackson說:「女性可能具有免疫優勢機制,雌激素可能影響免疫訊號的傳遞。X染色體上含有幾個抑制腫瘤的基因,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所以有較高的表現水平,但男性只有一個。不過目前仍未了解這些機制。」   換句話說,女性細胞比較有保護作用,因為有兩個版本的保護基因,而男性細胞只有一個。此外,一些差異可能與荷爾蒙有關:男性性激素睾酮可能會促進某些癌症的生長,而女性性激素雌激素可能會提供遏止某些癌症的保護。   了解差異 作者指出:「在相同的身體部位裏,了解導致男性癌症較多數的性別相關的生物機制,可能對病因和預防皆有重要意義。」   Dr. Lane更進一步解釋:「新的癌症藥物臨床實驗需要有足夠的男性和女性,才能知道藥效在性別上是否有別。如果我們繼續發現性別偏好的癌症基因,和不同的藥效,有一天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數據發展更適合不同性別的治療。」   該研究於 8 月 8 日發表在《癌症》雜誌上。       編譯來源: Medical News Today (2022.08.14)      
+ read more
女性吃素髖部骨折風險增
2022.08.17
女性吃素髖部骨折風險增
近年來,素食廣泛流行,根據2020年「世界素食人口報告」指出,「彈性素食主義」人口在2020年已佔全球人口42%。在台灣,素食人口突破300萬人,佔總人口13%,世界排名第2。   了解素食者對於骨骼健康的影響,在公共衛生上變得也越來越重要。   一個超過26,000位英國中年女性 (年齡在35-69歲) 的研究發現,相比規律吃肉的人,吃素者髖部骨折風險多了33%。   英國University of Leeds的研究,調查偶爾吃肉者、只吃魚但不吃肉者、素食者、以及規律吃肉的髖部骨折的風險。   26,318位女性中,在大約20年的觀察,822位有髖部骨折,代表了樣本人口中剛好超過3%。即使將潛在干擾因素調整之後,髖部骨折險增加的唯一群組是素食者。干擾因素包括:人種、社會人口、婚姻狀況、更年期、生育孩子數目、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運動、抽煙和營養補充品的使用等。   原因:營養攝取不足?低BMI值?   研究主導作者James Webster說:「素食者在骨骼和肌肉健康相關的營養素攝取較少。這些種類的營養,如蛋白質、鈣、B12和其他微量營養素,在肉和其他動物製品中較豐富。攝取不足會導致骨質密度和肌肉量的下降,較易有髖部骨折的風險。」   此外,BMI值亦可能是原因。   研究團隊發現素食者比葷食者,平均BMI稍微較低。之前的研究顯示低BMI和髖部折高風險相關。低BMI表示體重過低,骨骼和肌肉量可能不良,有較高風險的髖部骨折。   素食,不必放棄,但要均衡營養   Webster指出,「我們的研究突出了素食女性髖部骨折風險。然而並非要人們放棄素食,而是要根據個人情況權衡任何飲食的利弊。此外,素食女性應該確切地知道她們可能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素才能獲得適當的營養。」   「素食,正如葷食,因人而差別頗大,可健康或不健康。需要了解個人的狀況和那些營養,才能有一個平衡的健康生活型態。」   「需要有更多研究進一步了解素食者所面對的這些風險,究竟源自營養不良或體重管理,才能協助人們做健康的選擇。」   結語:   近年來,有證據顯示素食比葷食更可減少嚴重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因此,素食被視為是較健康的飲食選項。同時,為了努力處理氣候變遷,全球也呼籲減少動物製品的消費。素食漸流行。   研究的共同作者Janet Cade教授說:「髖部骨折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經濟上花費高,會失去獨立性,減低生活品質,增加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以蔬菜為基本飲食與骨骼健康不良有關,但連結到髖部骨折風險的證據一向欠缺。這個研究是了解長期素食潛在風險,以及可採取哪些措施來減輕這些風險重要的一步。」   此研究發表在期刊『BMC Medicine』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8.10);MedPage Today(2022.08.1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