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別小看熱浪造成的健康威脅!
2016.07.14
別小看熱浪造成的健康威脅!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天氣都發生急劇的變化,夏天的溫度越來越高,造成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Jennifer Caudle博士在美國新澤西州Rowan大學所發布的新聞中指出並提醒民眾熱浪可能造成的健康威脅及預防、處理的方法。   Caudle博士表示,任何極端的天氣都存有潛在的危險,但每到夏天熱浪發生時,兒童,老人及部分慢性病患者特別容易遭受熱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es)的危脅。   根據Caudle博士的解釋,當天氣快速變化(如突然的熱浪)時,我們的身體會加緊運作,通過調節血流量和出汗以幫助維持正常的體溫。大多數人都可以在一周之內適應溫度波動,但有些人可能需要兩倍的時間來調整;嬰​​幼兒和老年人的身體無法像健康成人一樣輕易地做出這些改變,這使他們處於更高的疾病-甚至死亡-風險。   對老年人而言,除了無法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溫度,他們感知和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能力也較低。同時,他們對於口渴的反應能力也減弱了,以至於無法適當補充水分。而在健康問題之外,有些長輩也可能因為安全和經濟的考量而生活在門窗緊閉又沒有風扇或空調的空間。   嬰幼兒也為高溫所苦,特別是父母將孩童暫留在車內一事仍時有所聞。Caudle博士指出,只要10分鐘,車內的溫度就足以上升5~7度。因此她提醒:如果你發現孩子在一輛停著的汽車內睡著了,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午睡。嗜睡和意識不清是熱衰竭或中暑的跡象,而且是緊迫的醫療狀況。建議將孩子抱離車子,並立即撥打119。體溫過高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腦部和器官損傷。   如果你發現溫度計上的數字越來越高了,Caudle博士建議: * 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間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孩童)。 * 確實做好防曬(撐傘、戴帽子或穿著寬鬆輕便的衣物蓋住肌膚;塗抹防曬品也應適時補擦)。 * 確保攝取充足的水分;孩童應喝大量的水,因為他們脫水的速度比成人更快。 * 穿著寬鬆輕便、透氣的衣服。 *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或含糖飲料,這些飲品會加重脫水的狀況。 * 盡可能待在通風良好或有空調的室內。   Caudle博士也提醒: 中暑的跡象包括多汗、頭暈、沒有力氣、噁心、皮膚通紅或發燙、昏厥、意識不清和身體動作無法協調、平衡。 若身邊有人出現這些症狀,應盡速將之帶往涼爽處;並協助他們每10至15分鐘補充涼爽、無咖啡因與酒精的液體。如果這些症狀不迅速改善或變得更糟,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如果不及時治療,中暑是可能致命的。   資料來源: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 read more
精子裡的蛋白質不見了?!你還要繼續抽菸嗎?
2016.07.05
精子裡的蛋白質不見了?!你還要繼續抽菸嗎?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與未有吸菸習慣者相比,吸煙男性的精子DNA受到更大程度的損傷。   這份研究有20名吸菸者與20名非吸菸者共同參與。研究人員評估了參與者精子中422種蛋白質的表現。發現吸菸者的精子中有1種蛋白質消失、27種蛋白質數量不足,以及6種蛋白質數量超過標準。這些蛋白質的分析結果表明吸煙可能促進男性生殖道的炎症反應。   本研究主要作者Ricardo Pimenta Bertolla博士說明,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吸煙對男性生育能力有害。我們的研究結果則指出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吸煙者的精液呈現發炎的性質,使得與精子成功受精並促成健康懷孕的能力下降。   另外,Ricardo Pimenta Bertolla博士也提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研究中,精子DNA斷裂(Sperm DNA fragmentation)的情況增加。其它研究已經提出這是一個潛在的突變(promutagenic)效應,這表示了DNA被改變的精子可能導致後代的健康問題。   資料來源:BJU International
+ read more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你的事.....
2016.06.27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你的事.....
  台灣各地不分四季都籠罩於中量級以上的紫外線照射下,夏季時,全台都暴露於過量級紫外線中,中南部地區的紫外線數值達到危險級更是常態。防護肌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對國人格外重要。   夏日防曬第一步-防曬品是其一,不是唯一。 許多人都誤以為只要選用好的防曬品,就能有效抵擋紫外線。事實上,塗擦防曬品只是防曬的一環,目的在於補足物理性防護(如衣物)的不足。有研究甚至發現,塗抹防曬品的人容易因過度依賴防曬品所標示的效果,反而因此忽略了更基本的防曬方法,不僅增加曬傷的風險,也讓罹患皮膚癌的機會變高。因此為有效、全面的防止紫外線的傷害,應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穿戴衣物、帽子與傘具等是必要的防曬措施。並且由於大部分的紫外線能夠穿透雲層、玻璃長驅直入,因此,即使在陰天、車內或室內陽光照射處都應做好防曬。   2.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於陽光下曝曬:這個時段的紫外線量是一天當中最強的,一天中的紫外線總量有7成以上都在此時出現。   3.養成關注紫外線指數的習慣:把紫外線指數當成跟溫度、降雨率同樣重要的每日生活所需訊息,以此作為穿衣、防曬的參考依據,讓防曬更有效率!   挑選防曬品你需要知道的事-認識紫外線與防曬係數 防曬是為了避免肌膚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產生曬黑、曬傷、老化與皮膚癌等病變。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其中UVC的波長最短,會受臭氧層阻擋;UVB是中波紫外線,部分會被臭氧層吸收,穿透力較小,僅達肌膚表皮層,但會造成曬黑、曬傷、皺紋;UVA的波常最長,穿透力也最大,可達肌膚真皮層,造成肌膚老化,嚴重則會導致皮膚癌。   面對紫外線,人體其實自有一套防禦機制-Melanin,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黑色素。但是,遭遇過強的紫外線時,還是需要藉由衣物遮蔽跟塗擦防曬品才能避免肌膚受到傷害。   防曬品效能的標示依據不同國家規範、針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有所不同。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台灣常見的防曬係數標示:   1.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是國際上通用標示防止肌膚被UVB曬黑、曬傷的係數值。數值越高,防護效果越強,高於SPF50以上的防護效果與SPF50差異極小,因此一律以SPF50+表示。要注意的是,兩倍的係數值不等於兩倍的防曬力,例如:SPF15可抵擋93.3%的UVB;SPF30能抵擋的UVB量則為96.7%。   2.PA+、★或 UVA  這三種符號都是標示說明對UVA的防護力。其中,PA+與★越多表示防護力越強,最多可標PA++++或★★★★。 UVA是歐盟的標示方式,近年來也有一些歐洲品牌會在UVA後面加上數值,這些數字除以4後等同於PA+/★所代表的防護能力,如UVA16所提供的防護效果與PA++++或★★★★是一樣的。   3.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  依據美國FDA的規定,防曬品上標示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代表此防曬品能夠同時抵禦UVA與UVB的傷害。   防曬品挑哪一種?塗幾次?抹多厚? 平日通勤或外出直接且持續於陽光下曝曬不超過1個小時的情況下,選擇SPF15~30、PA+~PA++的防曬產品即可。若是必須長時間待在陽光下,則建議選擇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曬商品。   不管是什麼劑型的防曬產品,都會隨著時間、遇水、流汗或摩擦等環境變化掉落,所以,使用防曬產品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用量必須充足。要達到防曬品上所標示之防曬係數效果,每平方公分塗擦的用量需達2毫克。 在台灣,由於氣候濕熱,絕大多數的人為避免肌膚黏膩感,防曬品都只塗擦薄薄一層,導致防曬成效大打折扣。   2.適時補擦。根據美國FDA的建議,使用防曬品至少應每2小時進行一次補擦;台灣食藥署建議民眾進行補擦的時間間隔則是每2~3小時。 現市面上有許多防曬商品會在瓶身標示擦一次就能提供整天的防護,日前已有研究證實這樣的宣稱是不可能的,防曬乳抵擋紫外線的效果確實會隨著時間下降。澳洲政府甚至明文禁止防曬商品做出一天僅需擦一次地宣稱。   玩水消暑,「防水」防曬乳是利器還是會帶來悲劇? 現在市面上許多防曬商品都宣稱具備防水功效,衛福部食藥署也明文建議民眾若從事水上活動,應使用標示「防水」功能之產品。但事實上,並沒有防曬品是可以防水的!   現今,包含美國、澳洲等許多國家都已明文禁止防曬商品上出現「防水」(waterproof)字眼,以避免誤導消費者認為防曬品的有效性與持久度並不會因為遇水而減弱。同時也規範宣稱具備耐水性的商品必須通過耐水性測試,並且確實標註產品遇水後仍能持續提供防護力的時間。   所有的防曬品在遇水後一定會脫落,只是程度不一。因此提醒大家在戲水消暑時或流汗後一定要定時補擦防曬,至少每兩個小時補擦一次,此外,再以毛巾、衣物擦拭過身體後也應盡速補擦防曬品。   無敵妝容不怕曬?!SPF加持的保養/化妝品能有效防曬嗎?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底妝產品(如隔離霜、BB霜、CC霜、粉底液、粉餅與蜜粉等)與部分日霜類保養品,都標示有防曬係數,不過,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於這類產品是否真能達到其宣稱的防護效果尚持保留態度。一方面是因為許多產品的檢驗不明確,另一方面是因為化妝品的用法與單純的防曬專用品不同,用量也難制定出一套標準。美國FDA曾因此針對粉狀防曬品所能提供的防護能力提出質疑,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答案。   此外有些人在選購含有防曬功能的底妝商品時會有迷思,認為:選用SPF15的隔離霜、SPF30的粉底液,就等於塗擦SPF45的防曬品,可以延長補擦的時間。事實上,SPF係數並不能加起來計算。疊擦多種標有防曬係數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時,其防護效果是以數值最高的做為判準,如果按照上述的產品搭配法,擁有的防曬力就是SPF30。       原址瀏覽數:28217
+ read more
我不要夏天的吻痕!關於曬後處理
2016.06.27
我不要夏天的吻痕!關於曬後處理
  即使再小心的人,也可能會有被曬傷的一天。最近夏天的腳步已然到來,溫度逐漸升高,紫外線過量的日子亦不少,除了知道如何防曬外,也要知道曬傷後的處理方法,才不會因此留下疤痕、甚至延誤就醫時間惡化傷口。因此台女連在此跟讀者們分享曬傷後的症狀會有哪些以及後續處理的原則與方法,幫助大家去掉夏天熱情的吻痕。   曬傷後的症狀 輕微的曬傷大多只會出現皮膚被曬紅的狀況,曬紅的跡象最快於曬傷後30分鐘出現,但一般來說會需要2-6小時才會被察覺,並且在12-24小時內皮膚會呈現出最紅的狀態。此外,若會感到疼痛,疼痛感在曬傷後6-48小時達到巔峰。曬傷的狀態通常會持續1至3天,有時會在第3天至第8天之間開始伴隨脫皮出現,脫皮可能會持續好幾周才會結束。更為嚴重曬傷的症狀則包括:起水泡、發燒、打冷顫、疲憊感、嘔吐、低血壓和昏厥。   曬後處理 輕微的曬傷通常不需要尋求醫療協助,但是若出現嚴重的曬傷症狀,則務必要就醫。醫師會詢問傷者的症狀和過去的就醫紀錄,醫師經評估後可能會安排物理測驗給傷者,或者直接請專長為皮膚病的醫師來治療。 但對於不需要就醫的人來說,曬後處理首要原則就是「快」,為了避免曬傷區域惡化,越快處理則後續的癒合過程就越順利,否則容易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有引發皮膚癌的風險。   輕微曬傷者通常會被建議先引用大量冷飲、服用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的消炎藥,並且可以搭配冷敷、浸泡在醋酸铝溶液(Burow solution)中來消炎或塗抹高度保濕的乳液,還可以用含有庫拉索蘆薈(Aloe Vera)及維他命E成分的外用藥膏塗抹在曬傷區域,保持皮膚濕潤並消炎。另外,提醒讀者不要相信曬後以奶油處理的偏方,這不僅無助於癒合還會使傷口惡化。   至於傷勢嚴重者,可以先服用類固醇藥物,但若水泡出現,則應避免使用類固醇,否則會有感染的風險。若曬後有脫水狀況如口渴、尿液減少、頭痛或感到無力和疲憊,可以先以靜脈注射液處理並最好送醫。   總而言之,曬後處理原則為:   * 盡速反應   * 冷卻並潤濕   * 補充水分   * 消炎   * 評估傷勢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Skin Care Foundation     
+ read more
車窗玻璃擋得住紫外線嗎?
2016.06.27
車窗玻璃擋得住紫外線嗎?
在開車或通勤時,即便身處車內,陽光仍可能會透過玻璃窗照射到你的皮膚。你是否認為「多了一層車窗玻璃的阻擋可以降低紫外線對你造成的傷害」呢?美國近日一份新的研究指出:汽車的側窗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   科學家已證實過度暴露於紫外線當中將增加皮膚癌與白內障的發生風險;特別是UVA較UVB的輻射更強(UVA的輻射強度足以穿透雲層與玻璃),隨著時間的累積可能對皮膚DNA造成顯著的傷害。而過去亦有研究表明,在美國,皮膚癌與白內障常見於患者的身體左側-是美國司機較容易暴露於日光中的一側。(美國與台灣的汽車駕駛座都是設置於左邊)   本研究作者Brain Boxer Wachler博士想了解這樣的現象是否跟汽車玻璃缺乏對UVA的防護有關。   研究人員用手持UVA測光儀來評估UVA被汽車前方擋風玻璃和側窗玻璃阻擋的狀況。整份研究總共測試了29輛別來自15個汽車製造商於1990年至2014年間生產的車。   結果發現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平均可以阻擋96%的UVA,每輛車阻擋95-98%之間不等。然而,在側窗能夠阻擋掉的UVA卻低得多,平均只有71%。且效果差異頗大,從44%至96%不等,其中只有四輛車的側窗玻璃阻擋了90%以上的UVA。   研究結果指汽車的側窗玻璃對於UVA輻射防護不足。Wachler博士說,這樣的結果可能有助於部分解釋為何白內障和皮膚癌再身體左側的發生率都較高。   雖然目前的研究尚無法說明其他交通工具是否也可能出現狀況,不過Wachler博士表明據此汽車廠商應加強車輛側窗玻璃的UVA防護水平。同時,這樣的研究結果也應有助於人們對玻璃的陽光穿透性有所認識。更進一步的,可以提供為住宅、商業和學校等建築的玻璃窗都能防紫外線的建議表示支持。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眼科中心的Jayne S. Weiss博士也說,這項研究將有助讓病人了解對眼睛、皮膚的保護不只是當你身處室外時,即便在車內、室內也很重要!   資料來源:JAMA Opthalmology    
+ read more
輪班者小心!多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2016.06.21
輪班者小心!多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一項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和異常的睡眠週期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對輪班的勞工來說。   現任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Daniela Grimaldi博士指出: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理和行為過程,特別是在睡眠-清醒週期,都是遵循由位於大腦內部時鐘調節的晝夜節律。他補充:當我們的睡眠-清醒和進食週期與我們內部時鐘所決定的節奏不合時,就會發生晝夜失調的現象。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的晝夜失調,可能無法完全從輪班後夜間睡眠的恢復性心血管作用中受益。   這項研究包括26名20〜39歲健康的參與者,他們在為期八天的研究中,受限要將睡眠時間控制在5小時,並在第四晚開始分為持續在同個固定時間進入睡眠以及將其延後8.5小時兩組。   結果指出,在這兩個被限制睡眠的組別當中皆可看到較高的心率,而睡眠不足又加上延遲睡覺時間者的心率更是高。另外,在睡眠不足且延遲睡眠的組別中,也出現壓力賀爾蒙去甲腎上腺素升高的跡象。而據研究人員說明,去甲腎上腺素升高會縮小血管、提升血壓和擴大氣管。   另外,睡眠不足和延遲睡眠時間也與在夜間降低心率變異性有關,並減少深層睡眠階段中的迷走神經活動,而其通常對心臟功能有恢復的作用。迷走神經對心臟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   研究人員表示,若想保護自己的心臟,輪班工作者應該要被鼓勵健康地飲食、規律地運動以及讓自己獲得充足的睡眠。   資料來源:journal Hypertens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