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牛奶增加乳癌風險??
2020.03.10
每天一杯牛奶增加乳癌風險??
牛奶是促進身體成長的營養食物,但是一直以來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它有負面影響。最近一項研究的結果更是令人驚訝─即使每天只一杯牛奶,乳癌風險可能增加50%。   根據研究作者G. Fraser,每天只喝1/4至1/3杯牛奶(相當於60毫升至80毫升),患乳癌的風險就會增加30%;每天喝一杯(237毫升),風險上升到50%;每天喝兩到三杯的人(473毫升至710毫升),風險會進一步上升到70%至80%。   Fraser博士表示,這份觀察性研究提供相當有力的證據,顯示牛奶或其他與喝牛奶密切相關的因素可能影響女性乳癌風險。   當前的美國飲食指引建議每天喝三杯牛奶。這項研究顯示,人們應該謹慎看待這一建議。   研究怎麼說? 該研究分析了52,795名北美女性的飲食內容,並追蹤了7.9年,所有這些女性最初都沒有癌症。飲食內容是根據「飲食頻率問卷」得出的。研究也透過問卷了解這群女性的人口統計資料、乳癌家族史、身體活動、飲酒、荷爾蒙和其他藥物使用情形、乳癌篩檢及生殖和婦科病史。   直至研究尾聲,共有1,057例新乳癌病例。研究並未發現大豆製品與乳癌之間有明確關聯;優格、起士和乳癌風險也沒有顯著關聯。   這項研究發現的乳製品的有害影響與最近AHS-2報告一致,該報告指出全素食者比葷食者較少罹患乳癌,但對蛋奶素食者並無非如此。   荷爾蒙是可能的解釋 研究作者表示,乳癌和牛奶有關的可能原因是牛奶中的性荷爾蒙含量,因為乳牛正處於泌乳期,並且通常約有75%的乳牛已懷孕。女性乳癌是一種對荷爾蒙有反應的癌症。此外,一些研究指出,食用乳製品和其他動物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該荷爾蒙被認為可能引發某些癌症。   研究作者表示,牛奶確實具有一些正面的的營養價值,但需要與其他潛在的、沒什麼幫助的影響相平衡。這項研究點出迫切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的探討。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02.25) * Gary E Fraser, Karen Jaceldo-Siegl, Michael Orlich, Andrew Mashchak, Rawiwan Sirirat, Synnove Knutsen, Dairy, so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ose confounded mil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dyaa007, https://doi.org/10.1093/ije/dyaa0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75歲以上的婦女還需不需要做乳癌篩檢?
2020.03.09
75歲以上的婦女還需不需要做乳癌篩檢?
75歲以上的健康女性可能無法從持續做乳房攝影檢查獲得好處。   研究人員使用來自Medicare計劃的數據來評估年長女性持續或停止接受乳房攝影的乳癌死亡風險。他們發現70至74歲之間的女性持續接受篩檢讓死亡率降低了一點,但75至84歲之間的女性卻沒有。   關於癌症篩檢一個重要問題是:何時應停止篩檢。在某個年齡段,篩檢可能帶來的立即危害,即使是中度也許會大於好處,因為好處是在未來才會得到。研究人員所分析的數據來自超過一百萬名年齡在70至84歲之間的女性,他們接受了X光攝影檢查,預期壽命至少為10年,並且之前沒有確診癌症。   研究人員發現,持續接受乳癌篩檢將降低女性8年的乳癌死亡率千分之一。不過,75歲以上女性持續接受乳癌篩檢並不影響8年的乳癌死亡率。無論年齡,如果女性持續接受乳癌篩檢,她們接受侵入性高的乳癌治療(乳房切除術或化療)的可能性較小。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博士O. Brawley的評論,該研究的主要缺點是研究使用了1999年至2008年的數據,在當時數位化乳房攝影技術才剛引進,如今這項技術是基本配備。在美國,死於乳癌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是在70歲以後被診斷出來的。這項研究對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做的乳癌篩檢好處的估計,與其說反映了乳房攝影的限制,不如說反映了用於70歲以上女性的乳癌治療的現實。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2.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乳房的自我負面形象影響健康
2020.02.15
乳房的自我負面形象影響健康
你喜歡你的乳房嗎?   今年2月一份全球研究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喜歡自己的乳房,一半認為自己的胸部小,四分之一的婦女則認為自己的胸部太大,其中以英國和美國的婦女對自己罩杯的尺寸最沒有信心。   此Anglia Ruskin大學的研究調查了40個國家,超過18,000名19-94歲的婦女,是目前檢視身體形象最大規模的研究。   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婦女承認她們想要有更大的乳房,而23%的則表示希望有較小的胸部。只有29%滿意自己乳房的尺寸。   日本、中國和埃及最不滿意自己的乳房,有90%婦女想改變她們的乳房。英、美兩國有3/4的婦女不滿意自己的乳房,想比原有的更大或更小。排名第一的是哥倫比亞,有57%的婦女滿意自己胸部的尺寸。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雖然國與國之間對於乳房的看法,有歷史的分歧,但將乳房「物化」成「理想尺寸」已是全球的現象,這讓婦女產生現實生活的遺憾。   不滿意影響身心健康 選擇母親角色或哺乳的婦女,比較注重乳房的功能特質,而一般年輕女性則較注意乳房的外觀。   對自己乳房尺寸不滿意的婦女承認,她們比較不會去檢查是否有癌症的腫塊,因為她們覺得羞恥,不願意對著鏡子觀察或觸摸,因此,她們可能不會注意到不尋常的改變。   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得乳癌的機率也會提高,但比較沒有理想乳房的觀念,所以對自己乳房不滿意也會減少,可能比較會頻繁地自我檢查乳房。   根據研究,乳房尺寸的不滿可能導致回避行為,降低乳房健康意識、並引發焦慮、羞恥或尷尬感。某些人格特質,如:神經質或嚴謹自律型,比較會不滿意自己的乳房,甚而其整體外觀的修飾或體重也會比較差。   研究團隊的主任V. Swami認為大部分的婦女似乎不滿意她們的乳房,這會影響她們身心的健康,也是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議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長期乳癌倖存者易死於乳癌是個迷思!
2019.12.23
長期乳癌倖存者易死於乳癌是個迷思!
近幾十年,乳癌治療的進步讓更多乳癌患者存活下來,同時也意味著其他健康問題將在他們的生活中變得重要。研究發現,在確診乳癌後5至10年內去世的婦女有62%並非死於乳癌;確診後10年以上去世者超過75%不是死於乳癌,而是死於心臟疾病、中風或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研究作者表示,作為腫瘤學家他傾向於主要關注癌症,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死於乳癌的風險會大大降低,因此從乳癌存活下來後同樣也需要注意初級保健,這包括:確保女性接受其他癌症種類的篩檢、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並控制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   乳癌治療的長期影響 研究分析了2000-2015年確診乳癌的患者病歷,共有754,270名婦女。至2015年有24%去世,其中超過46.2%是在確診後5年內去世,這些人有66%死於乳癌;確診後5-10年去世者,近半數死於癌症以外的疾病,13%死於乳癌以外的癌症;確診10年後去世者,61%死於心臟疾病、中風或阿茲海默症,15%死於乳癌以外的癌症。   研究作者表示,研究結果可能反映出乳癌治療的長期影響。某些乳癌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對胸部左側的放射治療—可能會損害心臟。同時,放射線、某些藥物或荷爾蒙療法會增加罹患另一種癌症的風險,如肺癌、子宮癌或白血病。   美國癌症學會副主席Len Lichtenfeld指出,雖然有些醫學中心有「癌症倖存者門診」以追蹤倖存者的長期健康,但比較常見的是倖存者會回到一般主流的初級照護,而他們的醫師可能不會意識到倖存者接受過的癌症治療帶來的長期健康風險,也不會提供倖存者所需的檢查或追蹤。   Len Lichtenfeld:「即使在電子病歷時代,也不要假設您的醫生了解您的病史。患者應該從他們的癌症護理團隊充分了解與他們的疾病和治療相關的長期風險。如果癌症護理團隊沒有提供這樣的訊息,主動詢問,在這個時代,為自己爭取權益非常重要。」   編譯來源: * Healthday(2019.12.16) * Causes of death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 US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染髮劑、直髮劑增乳癌風險?!
2019.12.10
染髮劑、直髮劑增乳癌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使用永久染髮劑和化學直髮劑的女性比不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有更高的乳癌風險,並且越頻繁使用風險越高。   研究人員分析「姐妹研究(Sister Study)」中46,709名婦女的資料,發現那些在參加研究前一年經常使用永久染髮劑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使用的婦女高9%。使用暫時染髮劑或半永久染髮劑的人乳癌風險則幾乎沒有增加。   研究還發現,在非裔美國女性中,每5到8周使用一次永久性染髮劑的人,乳癌風險增加60%,白人女性使用相同頻率者風險則只增加8%。     此外,每5到8周使用一次化學直髮劑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約30%。   研究作者表示,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染髮劑與癌症之間可能的關聯,但結果總不一致。這份研究顯示,染髮劑使用可能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這種影響在經常使用這類產品的女性中更明顯。   若女性擔心是否應該停止染髮或使用直髮劑,研究人員提醒,生活中有許多因子可能增加乳癌風險,沒有任何單一因子可以完全解釋女性面臨的風險,因此雖然在提供堅實的建議方面還太早,但儘量少用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另一個女性預防乳癌的方法。   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提醒,這份研究的分析對象的姊妹都患有乳癌,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推及一般人口,還需要更大的研究樣本中進行確認。   更多相關閱讀 染髮劑過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2.04)、Daily Mail(2019.12.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重視癌症患者的「心」事!
2019.12.06
重視癌症患者的「心」事!
最近兩份研究指出,癌症患者或倖存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死於心血管疾病,某些類型的癌症可能會讓風險增加更多。   癌症患者容易死於中風 研究分析了美國超過750萬人,發現其中有1%的人死於中風,男女死於中風的風險相似,那些在年輕時即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人發生中風的風險更高。   此外,在40歲之前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中,大多數中風發生在接受腦癌和淋巴癌治療的人。40歲之後被診斷患有癌症的人中,中風風險則以前列腺癌、乳癌和結腸直腸癌患者為最高。   研究作者解釋,中風風險增加可能是因為許多癌症患者處於「容易形成血栓的狀態(prothrombotic state)」。形成的血栓可能在肺部引起肺栓塞,或者在腦部引起中風。總而言之,這是許多癌症患者可能面臨的問題。而由於前列腺癌、乳癌和結腸直腸癌是一些最常見的癌症,因此可能可以解釋這種高度關聯。   神經外科教授提供另一種解釋,他表示原因可能是某些類型的癌症治療結果。部分癌症患者正在接受化學療法或放射治療,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大腦的血管,並可能增加中風的風險,而在腦癌患者中尤其如此。   癌症患者容易死於心臟病 研究比較了320多萬名癌症患者與一般人口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研究發現,38%患者死於癌症,11%死於心血管疾病。在死於心血管疾病的癌症患者中,有76.3%死於心臟病,多數發生於乳癌、攝護腺癌及膀胱癌患者。   此外,在35歲前被診斷罹癌的倖存者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高;癌症患者被診斷罹癌一年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死於癌症的風險高。雖然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逐年降低,但是癌症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仍高於一般人口。   英國癌症研究機構的護理師表示,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可能是因為癌症治療方法,如胸腔放射治療及部分化療藥物等。此外,有些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是一樣的,如吸菸與肥胖等,可能解釋為什麼癌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會上升。   降低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醫療主任表示,研究顯示癌症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高於一般人口。他認為需要有更多研究了解背後的原因,並且了解在癌症治療方法之外還有什麼因子會增加癌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這份研究也凸顯出腫瘤科醫師與心臟科醫師共同合作照護癌症患者的重要性,在早期階段就開始合作以降低癌症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癌症患者的衛教也很重要,提升癌症倖存者這方面的警覺,能夠促進他們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避免癌症復發。   更多相關閱讀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乳癌倖存者還得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11.21) * BBC(2019.11.25) *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risk in US cancer patient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ehz766, Published: 25 November 2019. * Stroke among cancer patie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5172 (20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