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為什麼尿道感染女多於男?
女性和男性之間的生物性差異超越解剖學上的身體結構!必須考量到細胞層次的性別差異,才能發現關於女性和男性不同的發展、功能和生物學的重要信息。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性男女在解剖學上的差異是女性比男性經歷更多尿道感染的原因,但最近的證據支持有其他非解剖學因素導致女性的風險增加,增進對細胞生物學上性別差異的了解將有助於男性和女性的尿道功能失調的診斷及處置取得突破。
女性外尿道的位置和尿道較短,通常被認為是女性患尿道感染的頻率比男性高30倍的原因。超過一半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尿道感染。不過,最近對「網狀內皮系統(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提供對抗微生物的免疫力)的研究指出,膀胱中免疫細胞在表現上的差異可能放大女性尿道感染比率。
研究作者Margot S.
Damaser博士表示,除了我們的基本解剖學,女性和男性在細胞層次上表現出性別差異,這影響到下泌尿道的形式和功能。在治療泌尿功能障礙時需要考慮這些差異,以便為女性和男性提供最佳治療。這份報告應被視為現有關於下泌尿道性別差異的知識概述及引發更多研究的催化劑。
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下泌尿道細胞類型的性別差異,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功能正常與異常。報告中具體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方向:
*
尿道微生物組成的性別差異如何影響尿道感染的風險
*
網狀內皮系統的細胞群的性別差異是否影響尿道感染風險
*
性荷爾蒙對下泌尿道的發育、生理學和罹患惡性腫瘤風險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10.22)
+ read more
2018.10.25
偏頭痛,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多?
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能會偏頭痛,但這種症狀並不平等地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慢性嚴重偏頭痛的人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根據偏頭痛研究基金會,女性佔了高達85%。
目前沒有確切的答案解釋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常發生偏頭痛,不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各種疼痛的影響。偏頭痛多影響年輕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因此忙於家庭和工作年齡層的女性,偏頭痛是最普遍的。由於日常活動時疼痛往往更加嚴重,人們往往保持靜止狀態,這對生產力有明顯的不利影響。有偏頭痛的人們也對聲光敏感,這讓他們很難工作,甚至無法工作。
雌激素波動誘發偏頭痛
大多數專家認為,女性的荷爾蒙波動是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原因是:在青春期之前,男孩比女孩經歷更多的偏頭痛,青春期之後變成相反;較多女孩和女性在停經之前受到偏頭痛的影響,停經後這種疾病對大多數女性會變得緩和;大多數偏頭痛發作在月經前後幾天。
雌激素下降可能是誘發偏頭痛的生理機制,所以,在經期、排卵期以及剛生產後,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這可能是一個問題。停經後,雌激素保持低水平-它們不會下降,大多數女性的偏頭痛都會改善。雌激素下降增加了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偏頭痛是一種大腦皮質更易「興奮」的病症。
其他誘發因子
還有其他誘因可能引發偏頭痛,包括壓力、睡眠模式的變化、大聲的噪音、明亮的燈光、強烈的氣味及各種食物和飲料如葡萄酒和巧克力。不過,某個因子可能不會引發一個人偏頭痛,但卻是另一個人重要的誘發因子。女性在工作場所和個人生活中面臨著與男性不同的挑戰,我們知道壓力會對這種疾病的過程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雙胞胎的研究指出,偏頭痛也受到基因影響
偏頭痛是神經問題
偏頭痛不是一種荷爾蒙失常,這種觀念是個錯誤。大多數專家認為,偏頭痛可能是大腦對荷爾蒙、遺傳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反應所致。其實它是一種非常多樣化的疾病,醫師必須按照每位患者的標準進行診斷。雖然專家認為雌激素經常發揮關鍵作用,但大腦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途徑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引發偏頭痛。
許多荷爾蒙循環規律的人不會患偏頭痛,所以它可能受到體內及環境中許多因素的調節。荷爾蒙波動可能會影響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是否會被激活。這是一個神經問題。
男女對疼痛的感受不同
一個研究已經發現,女性對實驗誘導的疼痛比男性感到更大的痛苦和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這可能是女性較容易受到偏頭痛影響的原因。目前無法確切知道偏頭痛者的大腦與沒有偏頭痛者的大腦有何不同,但性別差異可能使女性大腦比男性的大腦更容易出現疼痛,並以不同的方式經驗偏頭痛。此外,疼痛中的女性總是不被認真地對待。人們老是認為女性反應過度,一位女性偏頭痛患者表示許多醫生把她當作「過度緊張」,醫生對她的建議是回家、放鬆、喝一杯葡萄酒。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偏頭痛緩解通常伴隨著衰老。不幸的是,最糟糕的偏頭痛發生在女性試圖兼顧家庭和工作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偏頭痛會有所改善,但是你永遠找不回那些失去工作或上學的時光,或者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編譯來源:Washington Post(2018.10.13)
+ read more
2018.10.24
女性領導特質難上檯面?
儘管人們期待女性領導特質可以重新定義21世紀的領導者,但目前位居高層的女性仍然非常稀少,最近一項研究嘗試探索這個矛盾。
女性和男性皆偏好陽剛的領導特質
研究發現,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成功的領導者需要傳統上被歸類為男性/陽剛的特質,像是果斷或能幹。而傳統上被認為是女性/陰柔的領導特質,像是寬容和合作,則被視為附加價值。這是第一篇探究男性和女性領導特質潛在權衡關係的研究,可協助我們了解為何多數高層領導者皆是男性。
研究人員要求273名參與者,從傳統上男性/陽剛的領導特質(著重變革行動的),和傳統上女性/陰柔的領導特質中(在意公共集體的),選擇並設計出他們心中理想的領導人該有的特質(研究如何定義領導特質變革行動的領導特質(傳統上被視為是陽剛的特質)包括:有能力、能幹稱職、自信、具備常識、聰明、有野心抱負、果斷、有競爭力、決策力和自立。負面的陽剛特質包括:傲慢、控制、反叛、憤世嫉俗和頑固。
公共集體的領導特質(傳統上被視為陰柔的特質)包括:善良、真誠、寬容、快樂、值得信賴、合作、耐心、禮貌、敏銳和使人愉快的。負面的陰柔特質包括:情緒化、天真、害羞、虛弱和容易屈服。)。結果顯示,當他們的選擇受到限制時,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都認為果斷和能幹稱職是必要特質,而在意公共集體利益的傾向,則被視為是奢侈、多餘的,也就是非必須的領導特質。尤其男性參與者,更強烈認為能幹稱職是領導者的必要特質。
研究參與者同時被詢問他們願意盡最大努力減少哪些負面的領導特質。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都傾向於抑制通常被認為是陽剛的負面特質,例如傲慢和頑固,而不是那些通常被認為陰柔的特質,如羞怯和情緒化。
研究的共同作者Andrea
Vial博士表示,當研究參與者在公共集體和變革行動的領導特質之間權衡時,男性和女性的參與者皆認為變革行動的特質,是領導力的真正標誌。而這特質被認為與男性相關,而非女性。
「這種為了成為領導者,必須高度著重變革行動的領導特質,可能會阻礙女性追求權力角色,同時阻礙已掌權的男性任命女性擔任重要角色。」Vial博士說。
女性認為女性領導特質使她們處於不利的位置
研究進一步研究另一群249名男性和女性參與者如何理解自己作為領導者或助理,以及他們認為領導者或助理該具備何種特質。研究結果是,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都認為著重變革行動的特質是成為成功領導者的關鍵。相比之下,他們認為在意公共集體的特質,是成為成功助理的關鍵。
Vial博士表示,研究結果強調女性內化了刻板的陽剛領導觀。雖然女性似乎比男性更重視公共集體性,但她們可能認為與男性領導者相比,以傳統女性/陰柔的方式行事會使她們處於不利的位置。
從正面來看,該研究顯示女性領導者可能比男性領導者更支持公共集體的領導特質。
雖然該研究僅檢視一系列領導者特質,而沒有討論特定的背景脈絡,但該研究為解釋組織高層中女性的持續稀少做出了重要貢獻。該研究同時是性別角色研究計劃的一部分。
編譯來源:Frontiers in Psychology、Eurek Alert(2018.10.15)
+ read more
2018.10.19
女比男長壽的秘密:雌激素?
女性的壽命往往比男性長,關鍵可能在於雌激素對染色體的保護作用!
平均而言,全世界女性的壽命比男性長約5%,儘管不同國家的性別差異很大。 在台灣,2016年女性預期壽命為83.4歲,男性為76.8歲。
專家們多年來一直將此歸因於各種環境差異:男性更容易飲酒和抽菸,更容易患心臟病。過去一項分析表明,這一差距將在2032年結束,因為男女的吸菸和飲酒比率會下降。不過科學家們也觀察到,男女壽命差異的原因可能與男性和女性的遺傳學有關。 他們發現一個人的端粒長度–即染色體尖端的一系列遺傳信息,和壽命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端粒示意圖
端粒跟其他人類遺傳信息一樣是由核酸鹼基(DNA)構成,不過它們的作用是保護性的。它們使珍貴的遺傳物質保留在染色體中免受損害,特別是當細胞複製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不斷複製會磨損端粒,而壓力、健康問題及不良習慣等也會影響端粒長度。
當最終它們變得太短而不能發揮作用時,細胞開始出現故障。 如果沒有端粒,細胞會開始衰老並死亡,因此這些位於染色體尖端的端粒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也是我們整體健康和潛在長壽的良好衡量指標。
女性的端粒往往比男性長,並且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 新研究指出,雌激素實際上會刺激一種酶的活性,這種酶有助於延長端粒並延長壽命。
研究作者Elissa
Epel博士表示,如果雌激素確實有助於延長端粒,那麼維持雌激素水平對於女性來說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她們到了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會下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3)
+ read more
2018.10.02
不孕治療都針對女性,醫療不公平?
不孕治療不公平!
西方男性精子數量下降了60%,不孕夫婦的問題有一半以上在男性
。那麼,為什麼不孕治療仍然幾乎全部關注在女性身上?!
2017年一份至今關於男性生育能力最大型的研究指出,1973年至2011年間男性精子數量平均降低59.3%,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17年表示目前對於男性不孕的理解非常少,英國醫學研究協會呼籲更多研究進行探究。但是,即使世界已經意識到男性不孕的重要性,生殖治療領域還是以女性為主要治療對象。
專家的擔憂
不孕治療專家Ashok
Agarwal博士表示,目前對不孕問題的理解並不重視男方的因素,因此很多試管受精是非必要的。另一位不孕專家Jonathan
Ramsay表示,男性跟女性一樣都有可能是不孕的原因,不過因為不孕專家很多都是專精於婦女生殖健康的婦產科醫師,缺乏對精子問題的詳細知識,因此男性經常只被檢查精子數量及能動性,而非做完整的生殖系統健康檢查,無法進一步了解精子品質低落的原因。
無法辨識或治療男性不孕會導致一個荒謬的情況—女方的生殖能力沒有任何問題,但常規地做試管受精。這相當於對一位沒有問題的人做侵入性治療以解決另一個人的問題,這從未發生在其他醫學領域。
英國唯一在治療男性不孕的診所的Sheryl
Homa認為,試管受精產業已經失控,它破壞婚姻、讓許多人不開心且多數時候沒有用。Homa進一步表示試管受精比整形手術還糟,如果臉部拉提或豐胸手術像試管受精一樣只有30%的機會成功的話人們是不會做的。
男性不孕的生殖治療的經驗
Dan和Gemma夫妻倆經歷兩年嘗試懷孕後無果,於2015年4月尋求協助。雖然男方很快地被告知他的精子能動性低—代表他可能無法成為親生父親,但是治療焦點全在女方,男方只被要求服用維他命。在試管受精前,女方必須經歷6個月的檢查(包括:檢查輸卵管是否阻塞、子宮是否完好及需要服用刺激大量排卵的藥物),即使男方才是不孕的原因,並且女方早已在初次檢查時確定生殖能力沒有問題。
另一對接受生殖治療的是Jim及其妻子,他們表示診所一開始告知他們精子品質不是問題,直到他們花了2萬歐元(約72萬台幣)做試管受精且失敗後才告訴他們需要處理精子的問題。Jim問診所的顧問為什麼一開始說精子品質不是問題,該顧問並未回答。
而Will及Dominique夫妻的經驗是,生殖治療專家們一開始只檢查Dominique,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爾後Will要求做精子檢查,但其醫師說必須在妻子Dominique名下做檢查,所有生殖能力檢查都是如此,男性方面的檢查只是附帶。兩項精子檢查顯示Will精子數量少且能動性低。而在精子檢查結果出來兩年後,Will都未被建議要做身體檢查且生殖治療的重點仍然是妻子Dominique,即使她的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診所提供夫妻倆做試管受精,第一輪失敗。當夫妻倆在失敗後向一名專家諮詢時,當時仍然未討論Will的生殖能力,討論重點依然集中在Dominique應該做什麼以增加懷孕機會。
針對男性的不孕治療—抗氧化飲食
當論及男性生育能力,低科技的途徑可能實際上比較有用且對夫妻來說能大大地減低壓力。越來越多人對透過給生育能力低的男性「抗氧化飲食」來促進他們的精子品質有興趣。「抗氧化飲食」促進精子品質的理論在於,若抗氧化程度低,代表精子DNA可能受損,影響精子的游泳能力及穿透卵子及使之受精的能力。
2018年夏季,「歐洲人類生殖及胚胎學學會」會議上就討論了解決精子問題的飲食的研究,這些研究是由Ashok
Agarwal等人進行,他是修復及促進精子品質的專家,並已產出許多研究顯示抗氧化飲食的好處。
抗氧化飲食正是讓Dan和Gemma夫妻最後終於成功懷孕的方法。當試管受精失敗後Dan被推薦透過飲食來促進精子品質,即富含蔬果的地中海飲食。經過三個月後Dan做了另一次的精子檢查,顯示其精子品質已改善,並且改善程度足以讓他能夠生育。後來由於他們擔心高齡生產的風險,於是接受「單一精蟲顯微受精術(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並且成功受精。今年11月他們的女兒即將兩歲,夫妻倆認為成功受孕都歸因於手術前改善精子品質的準備工作。而Jim夫婦及Will與Dominique夫妻倆最後也都受益於「抗氧化飲食」。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9.10)
+ read more
2018.09.17
產後接種HPV疫苗 疑誘罕病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日前召開記者會,希望藉記者會讓民眾知道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通報的重要性,並呼籲政府不要忽視打HPV疫苗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應提供更多協助,建立完整通報機制與本土資料庫。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強調,HPV疫苗普遍被視為是安全的,然而,施打後嚴重不良反應的事件也時有所聞,並不是要否定目前這些研究所呈現的結論,但是,研究都有其侷限,例如:少見的個人特殊體質、發病時間點、研究的時間不夠長及其他因子等,可能使得不良反應的關聯尚未被看到。除非那些研究的結論是絕對的,否則不應該堅決地否定HPV疫苗與不良反應之間的關聯。
陳小姐在懷孕期間醫院推薦打子宮頸癌疫苗,產後因為已生完小孩,覺得可以增強保護力就打了嘉喜九價HPV疫苗第一劑。但卻陸續出現視覺不良與肢體麻木等症狀,一個半月後診斷出罹患了罕見的「視神經脊髓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嚴重可致眼盲、癱瘓及死亡。治療期間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再接種HPV疫苗第二劑,得知HPV疫苗被形容為「黑名單」,才驚覺病症可能與疫苗有關。在跟診所提出接種疫苗疑似出現不良反應時,診所卻聯絡藥商,讓藥商與她聯絡,而藥商給的訊息是如何申請藥害救濟。如今,她每年得花36萬打標靶藥物,還面對著不知何時會再病發的壓力,她說:「不知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今天先不談疫苗的有效性爭議,許多民眾根本不曉得施打疫苗出現不良事件就可以通報,都等到嚴重不良反應才會通報。打了疫苗出現症狀,就必須要通報,至於是否是不良反應,還需要進一步醫學確認。台灣有這麼多人施打HPV疫苗,應建立本土的完整通報機制,鄰國日本的通報機制就比台灣完備。
黃淑英常務理事批評,醫師推薦產後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卻沒有說明清楚副作用及風險,也沒告知九價疫苗的適應症僅針對9歲以上26歲以下,政府應該要替民眾把關。但追問在場衛生福利部代表,對於疫苗非適應症使用規範卻得不到任何說法。
食藥署藥品組陳可欣簡任技正表示,根據統計,從民國95年起至今,子宮頸癌疫苗無論是二價、四價、九價的不良反應總計有167件。
國健署癌症組長吳建遠表示,國一女學生全面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政策是經過縝密的評估,認為沒有嚴重的風險才會有此決議。對於相關事件會再評估,但目前沒有要調整全面施打的時程或計畫。
黃淑英常務理事強調,請衛福部應說明產後施打HPV疫苗是否合法、是否適宜,而對於疫苗施打後,一定時間內發生的極嚴重不反應個案應建立健康監控/管理機制,以期瞭解病因的關聯性。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