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睾丸冷卻套?促進男性生育力有譜了!
2019.01.14
睾丸冷卻套?促進男性生育力有譜了!
最近科學家發明了「睾丸冷卻套」,以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   台晚女人健康網曾報導,不斷有研究指出世界各地男性的精子數量正在急劇下降,生活在西方國家男性的精子數量比40年前減少了近60%。而生育率下降被認為是由於不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包括吸菸、不良飲食習慣、肥胖、接觸塑料和不活動。   波蘭製造商Cooltec表示,精子生成障礙最常與睾丸溫度升高有關,過熱睾丸的精子質量會下降,睾丸必須比男性體溫低一到兩度才能達到最佳精子產量。而該公司聲稱冷卻睾丸可以在數週內增加精子數量,並表示「睾丸冷卻裝置」CoolMen可以治療精索靜脈曲張,這是陰囊內的一種靜脈曲張,會引起不孕症。   睾丸冷卻裝置CoolMen連接在皮帶上,每天應佩戴12-16小時長達一個月,可提高男性的精子數量,其費用約為240英鎊(新台幣8500元)。若與佩戴者的智能手機相連可即時監測溫度,醫生可以使用這些數據找出男性難以生育的可能原因,並指出其他合適的生育治療方法。目前此商品正在進行醫學測試。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1.04)    
+ read more
生男生女大解密:決定性別的不只是X、Y性染色體!
2018.12.20
生男生女大解密:決定性別的不只是X、Y性染色體!
大家都知道性別是由胚胎性染色體X、Y決定的。有一對X染色體的胚胎會發展成女性,而擁有一個X及一個Y染色體的胚胎會發展成男性。   近日新生兒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有新的發現。新生兒是男是女不僅跟X及Y染色體有關,還牽涉到一種會增加或減少基因活動程度的調節器,進而決定胚胎發展成男性或女性。   Y染色體攜帶著一個稱為「SRY」的重要基因,它會作用於另一個稱為「SOX9」的基因並讓胚胎開始發育睪丸。正常的睪丸發育需要高度活躍的「SOX9」基因表現。若「SOX9」基因的活動被干擾而活躍程度低,胚胎就不會發育睪丸導致新生兒有「性發展障礙」。   研究作者Andrew Sinclair表示,人類DNA有90%是所謂「垃圾DNA」,這些DNA未攜帶任何遺傳基因,但攜帶著會增加或減少基因表現的調節器─「強化子(enhancers)」。若控制睪丸基因的「強化子」被干擾,可能生出具有「性發展障礙」的新生兒。   這份研究欲了解「SOX9」基因是如何被「強化子」調節及了解干擾「強化子」是否會導致「性發展障礙」。   研究發現三個「強化子」,它們會確保高度活化XY染色體的胚胎的「SOX9」基因,讓胚胎正常發育出睪丸及男性特徵。很重要的是,研究還辨識出攜帶著這三個「強化子」的雙X染色體者,他們並未如一般雙X染色體者發展出卵巢及女性特徵,而是發展出睪丸。而擁有XY染色體但沒有這三個「強化子」的人,他們並未發展出睪丸,而是發展出卵巢。   這種「性別顛倒」的情形是由調節「SOX9」基因表現的「強化子」的強弱所導致。因此,這三個「強化子」對於發育出睪丸及男性特徵是必要的。   這份研究很重要,因為過去研究診斷有性發展障礙的患者是檢視他們的性染色體,而這份研究指出需要檢視的是調節性染色體的「強化子」。   研究作者Andrew Sinclair指出,人類的基因譜中大約有100萬個「強化子」控制著約2萬2千個基因。這些「強化子」存在於「垃圾DNA」上,而診斷具「性發展障礙」的人的關鍵可能就在這些鮮為人知的「垃圾DNA」上。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4) * Human sex reversal is caused by duplication or deletion of core enhancers upstream of SOX9 . Nature Communication, 14 December 2018          
+ read more
跌倒的風險男女很不同!!
2018.12.12
跌倒的風險男女很不同!!
跌倒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身體狀況、行為、起居或環境。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因子對於男女跌倒的影響不同,而有些因子有性別特殊性的。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是針對2001-2011年間瑞典3,112名年齡60歲以上的社區居民進行的,其中有64%為女性。研究欲了解不同性別的跌倒風險因子,並分成4年內的短期的風險因子與4-10年長期的風險因子。     研究發現 在短期內,女性跌倒和獨自生活、需要日常活動的幫助及過去曾摔倒有關;男性跌倒則和低收縮壓、從椅子起身的能力受損及過去曾摔倒有關。   長期而言,女性的風險因子是體重不足、認知障礙、服用藥物及日常活動需要幫助;而男性的長期風險因子為吸菸、心臟病、平衡能力受損及過去曾摔倒。   研究作者Stina Ek表示,儘管對老年人跌倒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瞭解性別差異的研究很少。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跌倒風險特徵。如果我們在跌倒的篩檢和預防計劃中考慮這些性別差異,我們可能實現更好的以人為本的方法。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05) * Risk Factors for Injurious Falls in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Sex and Length of Follow‐Up. Ek, S. , Rizzuto, D. et al. 2018 J Am Geriatr Soc.      
+ read more
營養補充劑可以增進精子品質
2018.12.03
營養補充劑可以增進精子品質
不孕症影響15%的世界人口,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最近幾年,針對開發中國家不同人口的研究,顯示精子品質減低可能對人類的生存有影響。精子品質的降低和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相關,壓力、毒品、煙草、酒和不健康的飲食,似乎是主要可調整的因素。   目前雖然缺少科學證明飲食和營養補品對精子品質的作用,很多生育診所在提供病人體外人工受精或直接注射精子入卵子前,還是會推薦營養補充劑。   最近西班牙URV大學和墨西哥大學共同執行最廣泛隨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營養補充劑對精子品質和男性生殖力的顯著的影響。   包括2,900位參與者的28個營養研究結果,在質量分析之後,專家結論─在飲食中加入: * Omega-3 及輔酶Q10 (液狀或粒狀)對增加游動精子的數量有利 * 硒(selenium)、鋅、脂肪酸、Omega-3、 輔酶Q10,和提高游動精子的濃度相關 * 硒、鋅、Omega-3、輔酶Q10 和肉鹼(carnitines)和改善精子遊動力相關 * 硒、脂肪酸、Omega 3、輔酶Q10和肉鹼對游動精子的組織和型態有正面的作用   專家以為他們的研究雖然指出營養補充劑對精子的品質有調整改進的作用,但仍須証明是否會增加自然或經由人工生殖技術受孕的機率,未來仍需要有更多的取樣以便有更正確的結論。   這項研究發表在11月的科學期刊《營養的新發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11.26)      
+ read more
忽視性別差異,扼殺女性健康
2018.11.27
忽視性別差異,扼殺女性健康
性別平等不只是在社會文化領域要努力,在健康上也是!   醫師和研究人員如果不能將性別的差異納入考量,可能對女性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更可能錯過可挽救生命的檢測和治療,特別是某些行為或生理結構使得女性不太容易被診斷出有特定疾病或接受治療。   舉例來說,台灣女人健康網曾經報導,女性比男性更優越的「言語記憶」會掩蓋早期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既使大腦的關鍵部位已經開始損傷,女性仍設法維持記憶力測試中的表現。因此就算病情明顯已經和男性患者一樣,女性的阿茲海默症還是經常沒有被診斷到。當病情惡化時,就會表現出突然而急劇的記憶力下降。   心臟病並非「男性疾病」! 心臟病發作時的症狀,例如:胸痛、心跳加快和呼吸短促等,被視為「典型」的症狀,是在男性中常見的。女性則較容易出現疲勞、焦慮、頭暈和睡眠障礙等情形,而不是突然的疼痛,但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不太嚴重的情況,因此沒有適當的診治. 不僅對健康有害,更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死亡。   即使懷疑心臟病發作,對女性進行診斷也很棘手,因為乳房組織會在檢測中產生令人困惑的陰影。   Kararigas教授說,男性和女性的心臟具有相同的生理和功能,但因為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對疾病的反應差異很大。大多數女性在青春期後有規律的荷爾蒙週期。女性賀爾蒙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原因。然而,一旦停經後女性荷爾蒙下降,這種保護就會喪失,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也會急劇上升。   此外,男性和女性的心臟病「看」起來也不同。男性大多是一大塊的脂肪堵塞在動脈。這可使用支架進行治療,撐開動脈並恢復血流。相比之下,女性往往是範圍廣大的一層脂肪物質覆蓋在動脈內,因此,支架手術的作用不大。其治療通常側重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藥物,以減少心臟的壓力。   醫師的性別也影響對疾病治療的看法。今年八月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有心臟疾病的女性接受男性醫師的治療死亡的可能性比女性醫師高。這可能來自男醫師對「典型」心臟病比較持有刻板觀點,忽略了疾病的性別差異。   ★更多關於心血管健康的性別差異★   女性疼痛沒被當一回事 幾乎所有醫學領域都可以找到男性和女性接受治療方式的差異,這表明不僅僅是生理學上的差異,而是有更複雜的社會因素。   例如,相較於男性的疼痛,女性的疼痛經常不被認真對。當女性因疼痛就醫時,經常接受藥物的是鎮靜劑而不是有效的止痛藥。而侵襲性卵巢癌的症狀也經常被歸結為「腹脹」,因此延誤了治療。   一些慢性、疼痛的狀況,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就經時常被當作是「經期問題」,而沒有好好診治。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還發佈了指導方針,告知醫師需更仔細地傾聽女性患者的訴說。   科學實驗遺漏了女性 長期以來,以男性為研究主體的發展,是對女性知識缺乏的原因之一。   英國愛丁堡大學Spiers-Jones教授表示,在研究中必須使用動物模型來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例如大腦中的運作。但大多數研究的動物實驗只有雄性動物,因為男性的行為變異較小,沒有荷爾蒙週期,所以更容易研究。   台灣女人健康網曾經報導,實驗用的小老鼠的性別影響一半以上研究的結果。英國MRC哈威爾研究所Steve Brown教授指出,因為沒能徹底地調查生物醫學研究中男性和女性的差異,很可能錯失了重要的科學資訊。這個研究結果建議實驗設計應將兩性納入疾病研究,而不是將單一性別的研究結果推論斷到另一性別。   女性藥物在男性身上進行測試 除了錯過實驗室的實驗,女性在新藥/療法的臨床試驗中也一直被忽視。   1977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禁止有生育力的女性參與臨床試驗,即便她們沒有懷孕或計畫懷孕。直至1994年才解禁,但時至今日女性參與臨床試驗的人數依然不成比例。   例如,雖然憂鬱症的性別比例女大於男,但是,抗焦慮藥物Valium,最初從未在女性身上進行過測試。2016年巴西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月經週期可能​​會對Valium的有效性產生重大影響,甚至使其失效。   沒有研究藥物對女性療效及副作用會造成嚴重的不後果。在1997年至2001年間,被美國FDA以「不可接受的健康風險」因素下架的10種處方藥物中,有8種被發現對女性比對男性更有害,而其中一半更常使用在女性身上。   有時,藥物臨床試驗在男性療效不佳,但是在女性是可行的,例如:抗肺癌藥物艾瑞莎。   如何讓醫療對性別更友善 有研究人員提出希望立法強制規範從研究最初的實驗室階段就必須納入男性(雄)和女性(雌)的數據,作為新治療核准上市的條件。   Kararigas教授表示贊同:「我們需要確保幫助了100%的人口,而不是其中一半。」他認為需要了解疾病潛在機制的差異,並確定新的藥物目標,以便為男性和女性提供更合適的治療。如果不研究男性和女性,如何能找到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的療法呢?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18.11.05)、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Journal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2016)            
+ read more
男性生育年齡也會影響嬰兒健康!
2018.11.08
男性生育年齡也會影響嬰兒健康!
在評估出生風險時,我們傾向於考慮母體因素。女性一直被告知,如果她們優先考慮事業,直到年紀較大時再生育,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處於危險之中。其實,男性也有同樣的問題。   一項追踪4000萬嬰兒的研究指出,男性應該在35歲之前生育,以避免增加未出生嬰兒的風險。當父親處於30多歲時,出生併發症的風險開始增加,並且從45歲開始顯著上升,因為隨著男性年齡增長,他積累了兩個新的精子DNA突變。   與年齡在25歲至34歲之間的父親相比,35至44歲的父親所生的嬰兒早產或出生體重低的風險大約高出5%。對於45歲或以上的父親,他們的新生兒送入急診的風險增加14%,早產的風險增加14%,疾病發作的風險增加18%,出生體重低的風險增加14%。如果父親年滿50歲或以上,他們的嬰兒出生時需要呼吸器(ventilation)的風險增加10%,他們需要送入急診的風險增加了28%。   真正令人驚訝的是,父親年齡增長與母親懷孕期間患糖尿病的風險之間似乎存在關聯。與25至34歲的父親相比,45歲及以上的父親的伴侶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高28%。這一點可能的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但母親的胎盤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出生的兒童中,約有18%的父親年齡在40歲以上。2016年父親的平均年齡為33.3歲,比1974年的29.4歲年齡大了近4歲;2016年母親的平均年齡為30.4歲,1974年為26.4歲,也增加了4年。   在台灣,2017年生父平均年齡為34.50歲,比1981年生父年齡為29.22歲大了5歲。2017生母平均年齡為31.97歲,比1981年為25.49歲大了6歲。[1]   雖然絕對的風險相對地低,但是如果父親在45歲之前選擇生孩子,估計會防止相當多負面出生結果。計劃生育和生殖諮詢,應納入與父親年齡相關的風險的討論。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31)   [1] 中華民國106年內政性別統計分析專輯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