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活飲食

降血壓?午睡和藥物的效果一樣好!
2019.04.10
降血壓?午睡和藥物的效果一樣好!
正在控制血壓的人,午睡可能正是您所需要的.希臘研究指出,這不僅可以提升精神,還可以降低高血壓.研究怎麼做的研究招募了212名參與者,他們的平均血壓為129.9mmHg,平均年齡為62歲,並且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吸菸、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兩者兼而有之.研究將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有午睡,一組沒有.研究人員連續24小時記錄了參與者的血壓、午睡持續多久、生活方式(如飲酒和運動)及他們的脈波傳導速度脈波傳導速度:心臟打出的血液所產生的脈搏拍動通過血管傳達到手與腳的速度,就叫做脈波傳播速度.血管愈硬,它的速度愈快.以測量動脈硬度.此外,兩組參與者所服用的血壓藥物數量沒有顯著差異.研究團隊也考量可能影響血壓的潛在因素,如年齡、生物性別、處方藥和生活方式.研究發現有午睡的人收縮壓下降了5.3mmHg,這與人們在服用降血壓藥物或改變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壓時的效果差不多.少鹽和酒精會使血壓水平下降3至5mmHg;服用低劑量的專用藥物可以使人的血壓平均降低5-7mmHg.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非常重要,因為血壓下降2mmHg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高達10%.而實踐午睡很容易也通常不需要任何花費.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發現充滿信心這是第一份關於午睡對一個人血壓水平影響的研究.儘管該團隊鼓勵進一步研究以驗證當前結果,但其成員確信他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努力招募有適當控制血壓的參與者,以確保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信.通過招募血壓相對較好的人,我們可以更加確信血壓讀數的任何顯著差異都可能是由於午睡造成的.血壓水平越高,任何降低血壓的努力就越明顯.編譯來源:MedicalNewsToday(2019.03.13)
+ read more
晚餐與就寢的間隔長短無關乎健康
2019.01.25
晚餐與就寢的間隔長短無關乎健康
營養師建議至少在睡​​前兩小時吃晚餐,讓血糖在就寢時穩定下來.不過,日本的研究發現,事實上,這兩小時的差距對長期血糖水平沒有影響.研究對1,573名健康成年人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追蹤,監測他們的進餐時間和睡眠模式,並定期進行血液檢查.大多數參與者在晚餐和就寢之間至少隔了兩個小時.當研究人員分析血液結果時,他們發現人們進食的時間對他們的長期血糖水平(HbA1c)沒有影響.相較於進食與睡眠之間的時間間隔,體重、血壓、運動、吸菸和飲酒對血糖的影響更大.研究表示,與普遍看法相反,確保一日的最後一餐與就寢時間的間隔並未顯著影響血糖HbA1c水平.人們與其關注這一部分,不如更多地關注健康飲食、獲得充足的睡眠、避免吸菸與飲酒及避免超重,因為這些因素對代謝有更深遠的影響.美國心臟學會曾發表科學聲明表示,進食時間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較晚吃晚餐對心血管代謝健康有潛在地傷害,但是因為研究規模受限而樣態又相當多樣,以致於難以有具體結論並提供相關建議.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01.21)*MealTimingandFrequency:ImplicationsforCardiovascularDiseasePrevention:AScientificStatemen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Originallypublished30Jan2017
+ read more
電子菸的確會傷害你的肺!
2018.08.21
電子菸的確會傷害你的肺!
英國公共衛生部為電子菸背書,將電子菸作為對抗吸菸的武器.但是,科學家警告,電子菸可能沒有使用者所相信的那樣安全.研究指出電子菸液體的蒸氣會在呼吸道引起有害的發炎化學反應.研究的結果不僅會讓民眾對電子菸感到困惑,就連政府內部也早已出現分歧.英國公共衛生部自從2015年公布了指標性的報告後就一直為電子菸背書,該報告指出電子菸的危害比傳統菸少了95%.更於2017年10月的年度戒菸行動"Stoptober"中推廣電子菸.英國公共衛生部長MartinDockrell堅定地表示,電子菸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確實比吸菸草的危害來得低.不過,另一個官方機構—臨床指引的守門員NICE,告訴家庭醫師不要建議病患使用電子菸,因為缺乏證據證明其安全性.他們建議醫師們提供患者尼古丁貼片及諮商.而英國健康部門(TheHealthDepartment)則持中間立場,表示將嚴格檢視關於電子菸的證據.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以吸食紙菸為大宗,電子煙比例約佔0.5%(約為18萬人).不過,由於廠商多以年輕人為行銷對象,青少年使用人數逐漸攀升.2017年衛生福利部提案將電子菸納入《菸害防制法》管理,目前已通過立院一讀.一旦修法通過,將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和廣告電子煙.研究怎麼做的?研究團隊認為,吸電子菸的蒸氣可能會增加電子菸液體的細胞毒性(cytotoxiceffects),為了探究是否真的是這樣,他們比較了未蒸汽化的電子菸液體及電子菸液體蒸汽化後的冷凝物對"肺泡巨噬細胞(cytotoxiceffects)"的影響.有三分之一的檢體暴露在單純的電子菸液體;三分之一暴露在不同劑量的電子菸液體的蒸汽冷凝物中,冷凝物分成含與不含尼古丁;三分之一則沒有暴露於任何物質中長達24小時.研究結果研究發現,電子菸液體的蒸汽冷凝物對細胞的影響,比單純的電子菸液體來得有害,並且冷凝物的有害影響隨著劑量增加越嚴重.暴露於電子菸液體的蒸汽冷凝物的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顯著的受損.這份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電子菸可能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這種疾病常見於吸菸草的人.研究主要作者DavidThickett教授指出,將電子菸描述成是安全的,背後一定有其判定標準.他強調吸菸草仍然比吸電子菸來得危險,但是他補充,人們應該對使他們相信電子菸是安全的論述抱持謹慎的懷疑態度.編譯來源:*MedicalNewsToday(2018.08.14)*ScottA,LuggST,AldridgeK,etalPro-inflammatoryeffectsofe-cigarettevapourcondensateonhumanalveolarmacrophagesThoraxPublishedOnlineFirst:13August2018.doi:10.1136/thoraxjnl-2018-211663
+ read more
日常清潔用品引發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危機?
2018.06.29
日常清潔用品引發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危機?
新研究指出,肥皂和牙膏可能引發抗生素抗藥性的危機.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缺乏新藥和過度開藥是引發抗生素耐藥性的原因,這有可能影響任何國家、年齡及任何人.而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發現,日常用品中常見的化學物質:三氯沙(Triclosan),會阻止感染對藥物的反應.而這種被認為與心臟健康和甲狀腺功能減退有關的化學物質,通過人們家中的水槽流入環境中,加速抗生素抗藥性的傳播.三氯沙正在加速抗生素抗藥性的傳播來自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將大腸桿菌暴露於三氯沙30天.結果發現三氯沙引起大腸桿菌基因突變,導致細菌表現出更大的抗生素抗性.主要作者郭建華博士表示,這些化學物質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更大,因此在更環境中殘留水平更高,可能導致細菌的多重抗藥.這一發現提供了有力證據,顯示我們每天使用的個人護理產品中的三氯沙正在加速抗生素抗藥性的傳播.什麼是三氯沙?三氯沙是一種添加到許多個人護理產品中的化學物質,可防止細菌感染.它被添加到抗菌肥皂、沐浴露、牙膏、化妝品以及一些服裝、家具和玩具.研究表明三氯沙降低某些甲狀腺激素的產生,並與肌肉功能降低有關.三氯沙在兩年前在美國被禁止使用於肥皂,而英國沒有這樣的禁令.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宣布,含有三氯沙的抗菌肥皂的不會比熱水和常見的清潔劑更有效地殺死蟲子.抗生素抗藥性危機有多嚴重?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SeanBrady教授表示,儘管抗生素應用廣泛,傳染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沒有新療法的情況下,到2050年,由於無法治療的感染導致的死亡率預計將上升10倍以上.世界衛生組織還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對全球每個地區的"嚴重威脅".1928年,蘇格蘭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第一種也是最著名的抗生素"青黴素(Penicillin)".弗萊明的發現使醫生能夠治療和治愈感染患者,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然而,在弗萊明的發現不到一個世紀之後,只剩下很少的抗生素,而許多超級細菌已經能夠抵抗了所有這些抗生素.數據顯示,歐洲和美國僅僅因抗生素抗藥性感染,每年就有50,000人死亡.從全球來看,由於瘧疾、愛滋病和肺結核等疾病導致的抗生素抗藥性併發症,每年至少有70萬人去世.編譯來源:DailyMail(2018.06.20)
+ read more
女性等候如廁的時間還是長!
2018.03.29
女性等候如廁的時間還是長!
女性幾乎都有在公廁前等候多時的經驗,這種現象肇因於建築設計領域長年的性別成見,再加上許多偏見和禁忌使然.研究指出,因為女性如廁時多使用有隔間的"坐/蹲式馬桶",而男生使用的是開放式的"站式便斗",因此所花的時間的男性的兩倍:女性90秒、男性40秒,這導致女性等候如廁的時間較男性長.最近一項調查就發現,59%女性表示經常要等候如廁,男性則有11%表示經常需要等候.若考慮到女性的經驗,就能明白女性需等候多時不是因為女性上廁所比男性"沒效率".其實,除了女性使用"坐/蹲式馬桶"的原因之外,女性有較多衣飾、常要幫忙小孩如廁、更換衛生用品,這些因素讓女性使用廁所的時間比男性長.在台灣,1996年5月展開了女廁運動,包含了搶攻男廁、尿尿比賽、拒絕付費、彈性調撥等一系列行動.此次運動得到許多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的關注,5月底,立法委員召開一場女廁檢討公聽會.營建署也在三次的修法討論之後,於當年10月21日公佈修正後的《建築技術規則》,以"男一女二"的原則規範男女廁隔間數量.2009年美國也發起PottyParity運動,教育建築設計師在設計公廁要考量性別使用上的差異.當時此運動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因為參議院中的女性並未被提供離投票廳很近的廁所之故.在2011年離投票廳近的女廁完建之前,女性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抵達廁所.然而,時至今日,女性還是需要等待多時才能上廁所.英國YouGov做了項網路調查,想了解下列哪一種情形被認為是公平的:(1)男女廁大小、人數容量是一樣的;(2)女廁大一些,能容納的人數比男廁多;(3)男廁大一些,能容納的人數比女廁多.結果顯示,男性認為第一種情形較公平的是54%,第二種較公平的是25%;女性認為第二種較公平的是48%,第一種情形較公平40%.有些人認為,若要減少女性等候的時間,女廁需要設計得比男廁再大三分之一.此外,"性別友善廁所(Unisextoilets)"也被認為是個解決方案.編譯來源:THEGUARDIAN、YouGov
+ read more
上班坐太久易生病,那站著工作呢?
2018.03.07
上班坐太久易生病,那站著工作呢?
過去有研究顯示,坐著的時間與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形成有關,而這類脂肪易促成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此外,2016年也另有研究指出,每天坐著達三個小時是造成54個國家43,000多人死亡的原因.綜觀以上,許多上班族一天平均坐著高達12個小時是令人非常擔心的.因此,為了抵抗"長坐疾病",推廣"站立式辦公桌"』看起來是非常合理的,也確實風靡一時,部分研究甚至發現還可以增加工作效率.然而,近日一項研究卻質疑這些結論,直指辦公時站著可能沒有那麼適合.此項由澳洲CurtinUniversity發佈的最新研究顯示,長期站著其實對人體也是不利的.CurtinUniversity的研究者觀察20位成人在辦公時站立2小時期間,身體舒適度與認知功能的數據,發現雖然在這段時間內,受試者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顯著提升,其精神反應時間卻縮短了;此外,該實驗的其他後續測試也顯示,受試者回報身體各部位的不適感增加了47%,普遍集中在下肢與下背,甚至有人下肢出現腫脹.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應該更審慎評估"長時間站立"的合適性.然而,長時間坐著對身體的危害確實是經過更多驗證的.畢竟該實驗只使用了20位受試者,缺乏更廣泛的證明.但先前發表在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的研究,對7,000多名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的為期12年的研究,結果竟顯示,站立工作的人患心臟病的及率是坐著的人的兩倍.面對各種互相悖離的實驗結果,NottinghamUniversity的物理治療專家AlanTaylor認為,"站立式辦公桌"的風行主要是肇因於商業推廣,而不是科學證據,所幸現在相關研究都已經在進行中,能夠幫助大眾釐清該如何取捨與平衡.Taylor也建議上班族不應過度仰賴"站立式辦公桌",而應該在工作空檔多走幾步路!資料來源:ChicagoTribune(2018.02.27)、MedicalNewsToday(2018.02.28)、JournalErgonom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