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2017.12.04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人們一直認為,生物時鐘完全是一個女性要擔心的問題,因為即使在高齡時,男人也可以生小孩。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男人不能太晚生孩子。因為就像許多老年人比他們年輕時一樣行動變的緩慢,老年男子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速度也較慢。 一項在聖安東尼奧的美國生殖醫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發現,老年父親的精子積累更多的突變。 來自波士頓的體外受精科學家們發現,當胚胎準備植入子宮壁時,超過50歲的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分裂得更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被稱為胚泡(blastocyst)的早期階段。 這個研究,從527對夫婦的3,532個胚胎的縮時攝影(timelapse)錄像畫面進行了分析。那些超過50歲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發育的速度比35歲以下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慢了35%。 來自紐約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人員也發現,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他們精子的DNA變得更容易發生突變。 老年男子的精液被發現精子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數量 - 太多或太少,稱為非整倍體(aneuploidy),較難產生健康的胚胎。 為了瞭解伴侶發復發性流產可能原因,該小組分析了男性精液的DNA。男性被分為7個年齡組,年齡最小的組為25至30歲,年齡最大的超過55歲。他們對精子進行了非整倍體和DNA排序突變的檢驗。 在最老的年齡組中,這兩種類型的缺陷都是最高的。最小年齡組的受精率為87.7%,最老年齡組的受精率下降到46%。 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副會長Peter Schlegel說:“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男性和女性一樣,在高齡時期可能很難生育。 應該向年長的男性及其伴侶告知懷孕後果不佳的風險以及後代可能會有神經發育的問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31)        
+ read more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2017.12.01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英國在11月20日發起「孕婦側睡運動」(#SleepOnSide),旨在提高人們對於胎死腹中與孕婦睡姿關聯的意識。   此舉是源自近期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懷孕晚期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面臨胎兒胎死腹中(stillbirth)的機率高出兩倍。之前也有3個研究有相似的結論。   該研究同時預估,若(英國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採取側睡姿勢,將可能降低3.7%胎兒死胎的風險。過去的研究指出,下腔靜脈位於子宮背面,為腹部以下之靜脈主幹,主要將下腔血液循環送回至心臟進行養分及氣體交換。當孕婦仰躺時,子宮壓迫著下腔靜脈,使送回心臟的血量減少,同時心臟血液的輸出量也相對減少,進而導致各器官之供血量變少,甚至影響胎兒發育所需之養分及氧氣的供給,及胎兒的心率較不活躍。因此,建議孕婦側睡。   在台灣,婦產科醫師也會建議產婦側睡,以避免胎兒的窘迫引起遲滯發展或甚而死亡。而有些醫師會認為側睡又以左側睡為佳,因為下腔靜脈位於身體的右方。但是此研究並未有這樣的結論,可能是認為右側睡時,子宮不會有壓迫到下腔靜脈的影響。   該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41個孕產中心1,024名女性,其中291位在懷孕28週以上時經歷死胎,其餘的733位則保持懷孕。所有的研究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份問卷,此份問卷詢問他們在懷孕前的睡眠習慣,以及她們在填寫問卷前或經歷死胎前的四個星期和前一晚的睡眠習慣。   平躺睡姿會使死胎風險增加2.3倍 研究發現,相較於採取側睡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經歷死胎的風險高出2.3倍。如果英國所有懷孕的女性,在分娩前的最後幾個月都能採取側睡睡姿的話,將可能降低3.7%的死胎發生。死胎也較常發生在前一晚睡眠時間少於5.5小時、半夜起床使用廁所,或者有午睡習慣的懷孕女性身上。但懷孕時採取平躺睡姿並不會影響寶寶的體型或妊娠期長短。   當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時,胎兒心率較不活躍 過去的研究曾發現,懷孕女性的睡眠姿勢會影響胎兒的心率變化。相較於採取側躺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的胎兒心率較不活躍。如果準媽媽在睡覺時改變姿勢,比如說從側躺變為平躺時,胎兒會明顯地變得較為「安靜」。奧克蘭大學的教授Peter Stone 表示:「若胎兒發育比較慢或健康狀況比較不佳時,就可能無法承受懷孕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所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也發現,當母親採取平躺睡姿時,可能會對滋養子宮的血管造成壓力,並限制對胎兒的氧氣供應。   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 主要研究者Alexander Heazell教授說:「每天在英國約有11名寶寶胎死腹中。 死胎對於面臨胎兒逝去的雙親而言,往往是相當衝擊的,會帶來長期的影響。寶寶的雙親希望能了解,為何他們的寶寶會胎死腹中。他們也想知道,若是再次懷孕,同樣的狀況是否會再發生?他們能夠如何避免再次死胎的風險?」   皇家助產士學院的助產科主任 Louise Silverton 表示:「死胎對於母親及其家屬都是一場可怕的悲劇。我們必須盡一切的努力使死胎率下降,任何可增進現有知識的研究都是值得鼓勵的。聖瑪麗醫院的Tommy’s 死胎研究中心所推廣的孕婦側睡運動和該項研究結果就是很好的範例,這表示我們可藉由小小的改變,降低死胎率。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這樣的觀念能夠有效地傳達給女性。」     編譯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ily Mail Online(2017.11.20)      
+ read more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2017.11.29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普遍地使用,這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BMI值30以上被認為是肥胖。然而,近年不斷有研究提出,BMI值無法正確反應身體肥胖狀態,甚至可能誤導治療。   本月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對更年期後女性來說,以傳統BMI來區別肥胖程度,數值可能是過高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Hailey R. Banack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對於體脂肪率為35%或更高的停經女性來說,以公認判定肥胖的門檻—BMI 值30—作為判定肥胖的基準,其敏感性是過低的。   此項研究共有1,329名平均年齡66.1歲的停經女性參與,她們接受了基礎問卷調查以及人體測量與全身掃描,評估脂肪質量、脂肪分佈和淨體重(去除脂肪重量後的體重),以及臀部、脊柱及手腕的骨質密度。5年後,這些女性接受了同樣的追蹤檢查,目前正在進行17年後的後續評估,但卻沒有判定肥胖體脂率的正式共識。在研究文獻中,體脂率的範圍可從25%到40%,但研究人員的評估則為35%,而更常用的切點為38%與40%。   研究小組建議,BMI門檻應該置換為24.9、26.5或27.1,用來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   研究團隊寫表示,在回答有關停經女性肥胖所造成的影響之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經驗性的驗證工具來衡量這群人體重過重的狀況。除了BMI值,還有其他肥胖的間接測量指標,例如腰圍與腰臀比,但每個指標都有其限制。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的是必須認知,使用BMI≥30作為判定停經女性肥胖的基準可能導致嚴重的錯誤分類。   作者們指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inverse BMI (iBMI = 1,000/BMI, cm/kg2)去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iBMI已被證明更能反映體脂率和真實肥胖狀況,此外,先前的研究已證明iBMI與體脂率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這表示iBMI可能是真實肥胖狀況的更好預測方式。然而,目前並沒有一個可根據iBMI去判定肥胖的公認切點,故此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有趣的發展機會。     編譯來源:Med Page Today(2017.11.20)      
+ read more
乳癌患者在病癒後20年仍可能復發!
2017.11.21
乳癌患者在病癒後20年仍可能復發!
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乳癌可能會「沈睡」數年後再次復發,即使在病灶完全清除後!   研究者表示,乳癌患者未來可能需要服用荷爾蒙治療的藥物超過五年,以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此研究分析了由62, 923位女性參與的88項臨床試驗。參與者曾罹患常見類型的乳癌(由雌激素所引起),也曾接受藥物治療,如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或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來阻斷雌激素作用或荷爾蒙供應。經過五年的治療並痊癒後,她們便停止服用藥物。但持續追蹤這些女性的健康狀況後發現,乳癌可能在長時間後復發。   乳癌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以往,大多數罹癌者可能在幾年內死亡,近年來,存活率顯著地提高。醫學的進步意味著罹癌患者能存活更久,科學家也才因此能夠追蹤患者後續的健康狀況,並發現腫瘤原來會在那麼長的時間後復發。   牛津大學的首席研究員Hongchao Pan 博士表示:「該研究令人驚訝的是,乳癌能在沈睡長時間後復發並擴散。這風險不但持續多年,而且與原本腫瘤的大小,或者當初是否已擴散到淋巴結相關。」   這項研究發現,那些被診斷出有較大腫瘤和癌細胞已擴散至四個以上淋巴結的女性患者,乳癌復發的風險最高。在治療結束後的15年內,癌症在身體不同部位復發的風險約為40%。而被診斷出較小腫瘤且尚未擴散至淋巴結的患者,癌症復發的風險則為10%。   該研究建議將荷爾蒙治療延長至10年,可能會更有效地預防乳癌的復發和死亡。就目前的荷爾蒙治療而言,醫師早已知道服用五年的泰莫西芬(tamoxifen),能降低患者在停止治療的五年內,約三分之一的復發風險。僅適用於更年期女性患者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 ,能更有效地預防復發。然而,某些患者會因為荷爾蒙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選擇提早結束療程。這些副作用包括更年期症狀、骨質疏鬆症、關節疼痛,或腕隧道症候群等等。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資深臨床顧問Arnie Purushotham 教授表示:「該研究意味著,在五年後停止荷爾蒙治療,會提高女性患者乳癌復發的風險。我們想了解並預測,患者復發的會是哪些類型的癌症。我們也需要知道,對於女性患者而言,接受五年或10年的荷爾蒙治療會有什麼差異。這包括考慮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和治療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   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 Daniel Hayes 教授也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持續五年以上的抗雌激素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但我們還無法知道,連續五年以上的治療所帶來的好處,是否大過於持續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個研究使我們了解,如果女性患者在五年後停止治療會有的風險,還有持續治療所帶來的好處。這能夠幫助他們和他們的健康照護提供者,更好地決定是否該繼續治療。」   編譯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11)、Daily Mail Online(2017.11.08)    
+ read more
希望還是炒作?凍卵令人心寒的真相
2017.11.20
希望還是炒作?凍卵令人心寒的真相
卵子低溫貯藏,也就是俗稱的「凍卵」,是將卵子取出並低溫保存,防止卵子隨著女性年紀增長而衰退。   此技術在近年有了顯著的發展,根據倫敦婦女診所的研究,從2014年以來進行卵子低溫貯藏的案例增長了三倍。這似乎為女性提供了喘息的空間,保留生育的機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此項技術有多大效用呢?女性是否應該相信這是一項生殖解決方案?近來的數據闡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人類受精及胚胎學研究機構(HFEA)針對2014年凍卵女性進行的研究發現,只有14%著床成功的機率。德蒙福特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生殖研究中心的醫學社會學家Kylie Baldwin博士對此表示:「這項技術被視為從生殖學角度平衡男女間競爭的環境,但其成功率仍然很低。」   英國Care生殖診所的Simon Fishel博士所解釋:「患者注射藥物約10天以刺激卵巢,然後將卵子取出並冷凍貯藏在實驗室中。近年來冷凍的過程已經變得更加有效,過去需要4個多小時,但現在使用玻璃化冷凍技術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此即是Fishel博士認為技術有了「更高的效率」,他認為凍卵現在「與試管嬰兒一樣的好!」但根據HFEA的數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為26.5%。   倫敦婦女診所高級研究員Zeynep Gurtin博士與Fishel博士一樣的樂觀,「玻璃化冷凍技術」顯著地提高了卵子的存活率,從而有更好的受精率。然而,她認為這些潛在的成功還需要一些時間才得以反映在國家和臨床統計數據上。而且,即使凍卵本身正在改善,目前的患者仍然可能面臨問題,特別是如果她們已超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凍卵可能暫停老化過程,但卻不能逆轉它。   45歲的Brigitte Adams在39歲時冷凍自己的卵子,她說:「當我冷凍我的卵子時,我感覺有自主的能力。當時我沒有對象,還在等待能與我一起生小孩的另一半。我取出11顆卵子時,我的醫生說:『恭喜妳!』,就這樣。但後來解凍卵子時,僅有一顆卵子在植入後存活下來,雖然成功懷孕,卻在幾週後流產了。我從來沒有想到,這是行不通的,就這樣,這是我最後一個生育孩子的機會。」Adams覺得她沒有足夠的訊息來源,她希望被建議多做幾個週期。她也遺憾未能充分利用等待懷孕的時間:「我希望我能早些了解情況,以掌握更多的訊息,而更好地掌握現實狀況。」   Adams認為所有這些都需要「更清晰的對話」,以告知實際失敗的可能性,好讓女性管理風險,例如多做幾個週期。我們讀了很多關於凍卵女人的故事,但這只是故事中充滿希望和樂觀的上半場。她還認為媒體報導企業出資補助凍卵(例如蘋果和Facebook等美國企業),掩蓋了這仍然是一個試驗性質的醫療技術,而非適用於所有人之事實。   Baldwin博士認為,診所是否能準確地提供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有利於成功的研究都由高度專業化的診所提供,而且他們使用比凍卵使用者平均年齡更為年輕的卵子。診所需要誠實地告知在實驗室中再現這些結果的可能性有多大。再者,大多數專家回應的簡單道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證明凍卵是有效或是無效的。Baldwin說:「由於接受凍卵的女性人數比接受試管嬰兒的女性人數要少得多,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有意義的數據。」最後,除非科學家能夠精準地確定凍卵效果,否則相關的敘述應該從強調效果轉向更為謹慎的解釋,同時需考慮並承認失敗的可能性。以Adams的話來說:「這可能是妳的B計劃,但妳同時也需要一個C計劃。」     編譯來源:Guardian(2017.11.06)    
+ read more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2017.11.17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以幫助女性懷孕。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專家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女性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D,生孩子的可能性要高出33%。專家表示,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夏季更容易懷孕,因為維生素D的濃度受到太陽光線而大大提升。   國民健康局建議已經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女性,為了寶寶的發展著想,每天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但是這項新發現顯示,維生素D補充也可能在一開始時,幫助她們受孕。   只有26%的女性有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人員統合分析2010至2015年間的11項研究,在2700名接受人工協助生殖和其他形式的生殖治療的女性中,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懷孕可能性高出46%、活產可能性高出33%;維生素D的濃度和流產沒有相關。此外,有四分之三嘗試懷孕的女性缺乏維生素D。   科學家們說,對於那些嘗試自然懷孕的人,可能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伯明翰大學生殖專家研究員Ioannis Gallos博士強調,他們只是發現了一個與血液檢測相關的環節,實際上並沒有測試補充劑是否會提高生育能力。他呼籲進行一項完整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定維生素D是否確實可以提高受孕的機會。   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提高胚胎在妊娠初期成功植入子宮內膜的機會。   受孕率的季節性變化已經建立,夏季和秋季的受孕率較高。雖然有很多論述解釋這種現象,但是還沒有得到背後的確切機制。一般認為,陽光照射量的增加和陽光光度的增加可能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存儲量,從而在夏季和秋季會有更高的受孕率。   研究員Justin Chu博士也提醒,女性應該遵循國家的指引,服用低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女性為了懷孕而服用維生素D,要留意不要服用過量。維生素D過量可能導致身體內積累過多的鈣,這些鈣會削弱骨骼,損害心臟和腎臟。每天10微克的劑量是安全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