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哺餵母乳期間適合打肉毒桿菌嗎?
肉毒桿菌注射被認為是安全的手術,但美國食藥局表示,肉毒桿菌對懷孕者或母乳哺育者的風險是未知的,因此鼓勵這些女性避免注射肉毒桿菌,也表示新生兒不應攝取可能帶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食物,如蜂蜜、玉米糖漿、乳酪等。
常見於醫美的肉毒桿菌注射,其實是細菌Clostridium
botulinum高度精粹後的神經毒素,它能暫時癱瘓注射部位的肌肉達到撫平皺紋的效果,效果為時約4-6個月。這種微創手術被政府認可使用於醫美,是因為曾有研究指出「毒素不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可避免其他身體部位癱瘓。
不過,2016年一份研究發現,肉毒桿菌毒素除了會作用於注射部位外,還可能透過與注射部位相連接的神經細胞或神經元而移動到其他身體部位。人們除了可能因注射肉毒桿菌毒素過量而中毒外,毒素擴散也可能增加中毒風險,如肌肉無力或癱瘓、吞嚥或呼吸困難等。
而肉毒桿菌對懷孕者的影響,目前雖然有研究指出肉毒桿菌毒素的分子太大以致無法通過胎盤,且至今也沒有出現肉毒桿菌經由母體傳給胎兒的案例,但美國食藥局表示,肉毒桿菌對懷孕者或母乳哺育者的風險是未知的,因此建議這些女性避免可能含有肉毒桿菌的事物或食物。再者,對於孕婦、新生兒、免疫力不足或對肉毒桿菌過敏者,一旦中毒後危及生命的風險尤其高。
對於需要或希望做肉毒桿菌注射的孕婦或母乳哺育者,還有其他可選擇的替代項目,如按摩、乳液、精油等產品,或透過防曬、保濕、保持皮膚清潔等生活習慣的保持來達到避免或撫平皺紋的效果。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1.26)
+ read more
2017.10.18
母嬰同室沒得休息 國健署將檢討政策
親子同室政策可望調整。為提高母乳哺育率,衛福部國健署以增加產檢給付為誘因,鼓勵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促進產婦親子同室;但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近75%育齡女性主張應由產婦決定,或根本不需親子同室,剛生產完的媽媽坦言:「產後親子同室恐沒時間休息。」國健署回應,近期將開會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
國健署2001年起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迄今已187家醫療院所獲認證,其中一項認證指標為24小時親子同室率,獲認證醫院收治的孕婦每次產檢可多補助20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不少產婦都抱怨生產完很累,醫院為達認證強推親子同室,讓媽媽根本無法休息。
台女連今年四月針對近2千名20到40歲育齡女性,問卷調查產後住院期間每天適合的親子同室時間,結果71%認為應由產婦自行決定,另有3.1%主張根本不需要親子同室,顯示約四分之三不滿該政策,僅約25%贊同親子同室。
黃淑英指,不少推廣母乳哺育的國家,近年來已從積極促進改為支持,反觀國健署印製的「母乳哺育教戰手冊」,不僅「教戰」用詞太過強烈,一翻開就提到母乳是媽媽與寶寶愛的約定,暗示不餵母乳就是不愛小孩,且未教導產婦應如何讓嬰兒離乳等,對產婦造成太大壓力,甚至加劇產後憂鬱症,例如她曾聽聞有產婦因產後憂鬱症,且本身無法哺育母乳,承受太大壓力、身心俱疲而萌生輕生念頭,差點釀成悲劇,該手冊用字、內容早該調整。
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鄭博仁認為,哺育母乳好處多,但是否親子同室或餵母乳,應尊重女性自主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有些產婦本身就不宜餵母乳,若寶寶患乳糖不耐症也不適合喝母乳,鼓勵餵母乳政策應更友善。
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表示,親子同室對產婦是否友善可討論,此政策除促進母乳哺育,護理人員也可教導產婦如何觀察、照顧寶寶,仍有其必要。剛生完第二胎的產婦呂小姐坦言,產後真的很累,若體力不支還硬要親子同室,根本無法休息,應視情況彈性調整。
國健署簡任技正施靜儀回應,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該署規劃中的全新餵養寶寶衛教素材,內容會增加配方奶資訊,且不會刻意強調應餵母乳,母乳手冊內容也將一併檢討。(蔡明樺/台北報導)
報導轉載自2017年10月17日19:26《蘋果日報》
+ read more
2017.09.25
哺餵母乳期間的避孕選擇
女性在照顧新生兒期間,再一次懷孕可能是她們心中最不想發生的事。一旦恢復性行為,伴侶若想避免懷孕,則應考慮他們適合的避孕方式。
即使是哺餵母乳期間,女性仍然可能懷孕,在決定避孕的方式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可以根據個人偏好、病史和成本考量,選擇不同的方式,並應與醫生及伴侶討論選項是否適當。
哺餵母乳期間常見的避孕方法:
* 泌乳停經法(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
* 非荷爾蒙避孕方式(Non-hormonal birth control)
* 荷爾蒙避孕方式(Hormonal birth control)
* 做出決定(Making the decision)
泌乳停經法
泌乳停經法(LAM)的運作基礎是因為全母乳哺育會抑制女性的生育能力,使女性在照顧新生嬰兒時避免懷孕。對某些女性來說,只要符合以下條件,泌乳停經法可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計劃生育方法:
* ⊙女性生育後經期一直未出現
*
⊙根據嬰兒的需求進行全母乳哺育,除母乳之外嬰兒不吃任何其他食物或液體
* ⊙寶寶未滿6個月大
如果母親和寶寶滿足以上三個條件,那麼懷孕的機會就很低。根據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統計,其受孕比例不到2%。一旦女性完全停止哺乳,而嬰兒開始食用其他食品,如配方奶或嬰兒穀物,女性的身體將會開始排卵等待下一次的受孕。如果上述任何因素發生變化,女性便應該考慮使用額外的避孕措施來預防懷孕。
非荷爾蒙避孕方式
非荷爾蒙的避孕方式可分為容易取得並且相對便宜的選項,例如保險套,以及需要處方箋和手術的裝置。其中可包括:
* 阻隔避孕措施 (BARRIER CONTRACEPTION)
物理性障礙如保險套、避孕隔膜或子宮頸帽,都是有效的避孕方法。阻隔避孕方式不含任何荷爾蒙,因此不會影響女性的母乳供給或母乳哺育的能力。
醫生通常建議女性在第一次產後檢查前,避免在陰道插入任何東西。這是因為在子宮頸閉合且傷口癒合前,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此外,因為在懷孕、分娩和恢復期間,宮頸和陰道尺寸的變化等原因,子宮隔膜或子宮頸帽需要調整尺寸或重新置入。
*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 (IUD,俗稱子宮環)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是一個小線圈,外面纏繞著金屬銅,形狀多為T形,安裝時T上面的部分位於子宮上部。可以減弱精子活性,從而阻止受精。不同類型的銅避孕器使用期限不同,一般長達5-12年,缺點是可能會造成經血過量和絞痛。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對母乳供給沒有影響,如果女性決定要再次懷孕,將避孕器取出即可。
* 絕育措施
這種是永久性的避孕形式,將卵巢連接到子宮的輸卵管切掉,將其打結或將管子阻塞住,完全阻止精子與卵相遇。
如同其他形式的非荷爾蒙式避孕方法一樣,這種方式對女性的母乳供給不會有任何影響,許多女性會選擇在排定的剖腹產期間一併完成此手術。
荷爾蒙避孕方式
根據嬰兒風險中心(Infant Risk
Center)的資料顯示,大多數的荷爾蒙式避孕措施可能是安全的,且對嬰兒的哺乳不會有影響,但更大的隱憂則來自這些形式的避孕措施對母乳量的影響。
荷爾蒙避孕措施通常含有雌激素和黃體素,有時這些產品中的雌激素可能導致母乳供給完全枯竭。對那些正在哺育年齡較大的嬰兒,或是已經處於母乳供給不足的女性來說,這會是更大的風險。因此,大多數醫生建議使用僅含黃體素的選項。
* 僅含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POPS)
僅含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類似傳統的避孕藥,但只含有黃體素。這些類型的藥丸通常不含任何糖或安慰劑。
* 注射型避孕劑DEPO-PROVERA
DEPO-PROVERA是一種僅含黃體素的注射式避孕藥,其避孕效果長達3個月。
某些女性可能對黃體素產生過敏或排斥,然而一旦注射後無法逆轉藥物的效用。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在注射Depo-Provera前,先持續服用含黃體素避孕藥達一、兩個月,了解長期服用黃體素會如何影響身體狀況與母乳供給的情況。
* 荷爾蒙式子宮內避孕器(IUDS)
除了上述提及的銅製子宮避孕器外,還有一些子宮內避孕器使用黃體素塗層,稱為荷爾蒙式子宮內避孕器。這種子宮內避孕器與僅含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和Depo-Provera的效果相同,但有可能降低母乳量。
荷爾蒙式子宮內避孕器根據品牌的不同,其效用為3至5年不等。若女性想要懷孕,移除避孕器即可。
做出決定
女性應與醫生及伴侶討論避孕的選擇是否適當,關於絕育或子宮避孕器的置入,涉及永久性或長期使用,所以對於在短時間內仍有懷孕計畫的伴侶可能不適合,可以考慮其他選項,如保險套或女性保險套,便宜且便於使用。
對女性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顧慮她的母乳哺育計畫,以及母乳供給是否受到懷孕選項的干擾。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17.09.16
+ read more
2017.08.18
母乳真的那麼好?
母乳比配方奶有益的觀念遍及全球,對女性哺育選擇有重要影響,但母乳真的有這麼好嗎?
去年1月,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母乳的研究。研究提出:母乳使世界變得更健康、更聰明、更平等。因為母乳含有抗體和免疫細胞,所以可以防止感染。並且,在中、低收入國家中,只吃母乳嬰兒有較低的亡風險。
The
Lancet發現了六篇研究顯示只吃母乳的嬰兒,發生嬰兒猝死症的風險降低了36%。而母乳也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有保護作用,這是一種嚴重的腸道病症,可以在任何環境中殺死嬰兒。另外,母乳亦可以防止腹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症狀。另外有部分研究顯示,哺餵母乳的女性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較低。
母乳哺育是好的:很便宜、可以幫助母親減重,並且含有一些抗體。但已有多項研究指出,母乳對嬰兒的智商與未來健康並沒有影響,女性不需為了哺餵母乳有過大的壓力。
台灣女人健康網認為,母乳及配方奶都是哺育嬰兒的選擇,女性可考量自身的情形予以選擇。社會應避免形塑母乳為尊的氛圍,尊重並支持女性選擇。並且,近年來針對母乳哺育,國外已有諸多反省與修正。主要的方向皆是給予母親充分正確的資訊,選擇不同的哺育方式。不再「積極促進」母乳哺育,而改以「支持」,避免責備、評價無法或不願哺餵母乳的女性。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170801
+ read more
2017.08.01
母乳哺育重要,但也要懂得斷奶!
政府積極推動母乳哺育,告訴媽媽如何餵母乳,但卻沒有教媽媽如何斷奶,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斷奶需要時間,特別是長時間哺餵母乳的情況。
以下的策略可以幫助母親和她的寶寶調整餵養方式,並且緩解過渡期可能有的壓力或不適。
一、知道什麼時候停止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在其生命的頭6個月內完全由母乳哺育,6個月左右開始餵食固體食物。之後,母乳哺育可以持續1年,持續時間長度隨著母嬰需求而定。但是,是否停止母乳哺育主要決定在媽媽,若還未準備好停止就不需要停止;若因為疼痛、乳房膨脹、或擔心嬰兒沒有足夠的奶或其他個人的因素而想停止,則可選擇不需要再繼續。媽媽不要因為社會的壓力或其他人的期待而持續母乳哺育。
二、確保營養充足
媽媽在嬰兒小於1歲時選擇斷奶,應用配方奶或其他母乳來代替。6個月以上的嬰兒雖然可以食用適合其年齡的固體食物,但仍然需要配方奶、配方豆奶或母乳來維持足夠的營養如蛋白質、鐵等。此外,對1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給予牛奶、豆奶或其他類似產品。如果擔心嬰兒營養不夠,父母可以諮詢兒科醫生適合嬰兒的營養水準。
三、消除壓力
有一些嬰兒很容易斷奶,有些會抗議。為可能面臨的困難做準備可以讓斷奶過程更容易,並且慢慢地調整也有助於避免母親和寶寶的壓力。
媽媽可以嘗試選擇一個沒有重大壓力的時間,例如避開工作進度的的最後期限或於休假時進行。如果可能,可以多花時間陪伴嬰兒以減緩他們嘗試斷奶的焦慮或緊張。父母應有心理準備斷奶可能會需要幾星期的時間,若父母希望嬰兒能在某個特定時期前斷奶更需要提早準備。
四、夜間斷奶
當嬰兒在6個月至1歲之間,大多數在夜間餵養的頻率較低。這個過程稱為夜間斷奶,可以讓母親獲得充分的休息,可能有助於媽媽將母乳哺育的時間拉長。
五、慢慢減少母乳哺育
一次就斷奶是誘人的,但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母親乳腺阻塞、乳頭疼痛和母嬰心情低落。更有效地的策略是在幾週內緩慢地減少母乳哺育。
從嬰兒吃得最少或是其他比較不重要的時候開始,並在停止下一次餵食之前,給嬰兒幾天的時間進行調適應。重複這樣過程慢慢地減少每次哺餵母乳的頻率直到最後。
斷奶最後階段,通常是清晨或晚間的哺育,往往是最難的。婦女應該讓寶寶和自己有足夠的時間適應。有些媽媽會選擇持續這個階段幾個月。
六、使用擠奶器
母乳產量與嬰兒喝多少或媽媽擠乳的頻率有關,母乳量會隨著嬰兒的需求降低而逐漸變少,但是許多媽媽在這段時間飽受腫脹和乳腺阻塞的不適。
為了減輕不適,媽媽可以嘗試一次擠出少量母乳。大約擠乳2-3分鐘,或直到任何疼痛消失為止。這些母乳可以提供給需要在下一個哺餵時間喝母乳的嬰兒,這將有助於快速地降低媽媽的母乳供應。
七、處理乳房腫脹/乳腺阻塞問題
如果第六個方法沒有幫助,其他減緩不適的方法有:
*
在乳房上敷高麗菜葉,以冷水洗過的葉子其冰涼感可能有助於減緩腫脹。
* 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以止痛
* 哺育前熱敷乳房或泡熱水
* 哺育後冷敷乳房,如使用冰袋
*
與醫生討論服用避孕藥。有些婦女發現服用避孕藥可以減少母乳進而減緩斷奶的不適。
* 按摩乳房以減少乳腺阻塞的風險。
*
穿有支持性的胸罩,並避免穿緊身衣,過緊或束縛可能導致乳房發炎。
八、能辨別需就醫的情況
需要就醫的情況主要為乳房感染及嬰兒營養不良,若出現以下情形應盡速就醫:
* 媽媽發燒
* 乳房腫脹、發紅且有灼熱感
* 綠色或有異味的液體從乳房流出
* 媽媽有憂鬱的症狀
* 媽媽難以與嬰兒親密
* 嬰兒尿布少有液體或固體排泄物
* 嬰兒睡眠作息劇烈變化並持續了2周以上
九、安撫嬰兒
母乳除了是嬰兒的營養來源外,也在嬰兒焦慮或害怕時提供了安撫。斷奶期間安撫嬰兒的策略包括:
* 與嬰兒保持皮膚與皮膚的接觸
* 提供奶嘴
* 透過玩、唱歌或散步分散嬰兒注意力
* 抱著嬰兒輕搖
* 嬰兒長牙的話,可提供他們冰凍過的固齒器(teething
ring)減緩長牙不適
* 創造新的睡前儀式,幫助寶寶睡著
若父親或家人幫忙安慰嬰兒可以大大減輕母親和嬰兒的壓力。
父母應該耐心地讓嬰兒斷奶。嬰兒可能會暫時退化到早期發展階段,或者比平常更焦慮或緊張,這些現象會在幾星期後有所改善。
女人連線表示,斷奶看似是母親的事,但父親在安撫嬰兒部分也有重要的角色。分擔母親的辛苦及給予嬰兒安全感,是斷奶重要的一環。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7.21
+ read more
2017.07.28
咖啡真的有益健康嗎?
一直以來,咖啡對健康有益的說法很多,不僅可以防止肝臟疾病和癌症、癡呆和多發性硬化症,還可以延長壽命。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嚴謹的研究,傾向於檢視消費咖啡因的風險,特別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懷孕和哺乳期的母親以及具有潛在健康狀況的個人。
咖啡裡頭有什麼?
咖啡含有非常複雜的分子,其中主要的是咖啡因,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劑。也有其他抗氧化物質有助清除人體細胞中的自由基、活化DNA修復,以及阻止基因突變致癌的分子。然而,這不完全是個好消息,因為,咖啡也含有致癌物質。
咖啡因在腸中被吸收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代謝,而如何代謝咖啡因則取決於我們的年齡。其半衰期—即在人體的系統中分解一半的咖啡因所需的時間—在成年人中估計是在3到7小時之間。但是對新生兒,這個數字高出65至130個小時。並且,部分人因為基因更容易受到咖啡因的影響。對女性來說,口服避孕藥被認為會使體內咖啡因的半衰期加倍。而懷孕的婦女,咖啡因也在身體中保持較長時間。
咖啡中其他的抗氧化劑和風味分子是綠原酸,在蘋果、梨和其他水果以及蔬菜和植物亦有綠原酸。它們被腸道吸收,部分由腸道微生物代謝,能夠對一系列細胞發揮強大的抗氧化作用。
咖啡的健康益處歸功於其中的咖啡因和其他抗氧化劑分子,但這些說法背後有沒有其他安全的問題?
咖啡因安全嗎?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咖啡因是安全的,但不是所有消費者。最有可能發生咖啡因潛在負面影響的群體如前所述,包含孕婦與哺乳期婦女、兒童和青少年以及可能患有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最新研究針對不同對象,指出咖啡因的不利影響。
女性
女性每日每天攝入量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其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了11%。懷孕婦女如攝取有咖啡因的食物,會增加生出低體重嬰兒的風險。
哺乳期的母親喝咖啡時,咖啡因會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由於嬰兒代謝咖啡因比成人中慢得多,即使是微小量可能對嬰兒產生顯著的影響,如煩躁。然而,研究對此尚無定論。
兒童
幼兒也容易受到咖啡因的影響,因為他們體重小於成年人,這意味著當他們消耗咖啡因時,其在體內的濃度在每公斤體重上更高,其作用將持續更長時間。
有一些證據表明,每天飲用咖啡因的青少年有睡眠障礙、暴力和憤怒。此外,兒童和青少年的能量飲料使用與心血管功能的變化有關,如血壓升高、心率不規則和嚴重心臟事件風險增加。
事實上,美國兒科學院建議兒童不要喝咖啡因,不要喝能量飲料。
心/血管疾病患者
大眾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應該避免咖啡的疑慮還是存在,但科學家並不同意這些證據,部分研究對咖啡因和不規則心跳之間的聯繫有爭議,其他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另有證據表明,咖啡因可能與一些高血壓藥物相互作用,使藥物效果不佳。
然而,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天適度攝取約400毫克咖啡因似乎不構成任何健康風險,可能有助於整體健康和長壽。
所以,如果你正在享受今日的第一杯咖啡,你可以放鬆。不過,如果你在喝今日的第N杯咖啡時,你可能需要考慮減量。
編譯來源:Frontiers in Psychiatry201705、Medical News
Today2017071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