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21
史達汀類藥物的益處可能被誇大了
降低膽固醇的史達汀類藥物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藥物之一。然而,關於史達汀類藥物是否被過度使用的爭論一直存在。
每個服用它們的人都真的從中受益嗎?為了找出答案,從事健康醫療研究Paula
Byrne博士和她的同事找到了 21
項相關的臨床試驗(超過 140,000
名參與者),並進行統合分析。
他們問了兩個問題:1、盡可能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降低心臟病發作、中風或過早死亡的風險最好的方法嗎?2、史達汀類藥物在降低這些病情風險的實際效益?
降低壞膽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嗎?
他們發現在臨床試驗期間,服用史達汀類藥物讓壞膽固醇降低的程度,與一個人心臟病發作、中風或死亡的機率之間,關聯相當微弱,也不一致。在一些試驗中,降低壞膽固醇顯著地降低死亡風險,但在其他試驗中,降低壞膽固醇並沒有降低這種風險。
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隨著臨床指南的「理想」,壞膽固醇標準逐漸降低,符合史達汀類藥物治療條件的人群大大地增加。一項研究估計,在
1987 年至 2016
年間,符合使用史達汀類藥物的人增加了 600% 。
所謂的風險降低,是絕對還是相對的風險?
什麼是相對或絕對風險?想像一下,你過早死於某種疾病的機率是
0.2%,而有一種藥物可以將你的死亡機率降低到
0.1%。相對而言(相對風險降低),您的死亡機率已減半,或降低
50%。但就絕對值而言(絕對風險降低),您的死亡機率僅下降了
0.1%。
雖然相對風險降低了
50%,但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差異嗎?是否值得換成這種藥物,特別是如果有與之相關的副作用?絕對風險降低呈現出更清晰的畫面,使人們更容易做出明智的決定。
他們發現與相對風險降低相比,服用史達汀類藥物的絕對風險降低是不大的。與未服用史達汀類藥物的人相比,服用史達汀類藥物的相對風險降低了
9%,心臟病發作降低了 29%,中風降低了
14%。然而,死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絕對風險分別降低了
0.8%、1.3% 和 0.4%。
個體差異
進一步的考慮是,試驗報告了所有參與者的平均結果,而不是個人的結果。顯然,每一個人患病風險因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而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底線可以使用線上計算器(例如QRisk )來估算,該計算器會考慮一系列因素,例如體重、吸煙、血壓、膽固醇和年齡。
一個人在未來十年內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以百分比來表示。例如,一個超重的
65 歲男性吸煙、高血壓和高總膽固醇,與一名 45
歲、不吸煙、膽固醇和血壓略有升高的女性相比,他可能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如果醫生要評估他們在未來十年內的死亡風險,那麼男性的估計風險可能為
38%,而女性的風險可能僅為 1.4%。
現在考慮服用史達汀類藥物對兩者的影響。根據這項研究,史達汀類藥物可以將死亡的相對風險降低
9%。從絕對值來看,男性將風險從 38% 降低到
34.6%,女性從 1.4% 降低到 1.3%。
患者和他們的醫生需要考慮:在利益和在潛危害之間進行權衡,這些風險降低是否值得?包括可能終生服用日常藥物的不便。這對於收益微乎其微的低風險人群尤為突出。然而,人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偏好對風險的看法不同,對某些人來說可能看起來像「值得」的東西可能對其他人來說沒有什麼價值。
研究強調,患者和他們的醫生都需要了解藥物的真正影響,以便做出明智的決定。依賴相對風險(在數字上更令人印象深刻),而不是絕對風險,可能會導致醫生和患者都高估醫療介入的益處。
研究發表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上。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3.14)
+ read more

2022.03.04
做試管嬰兒的女性健康「心」風險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為女著紅》發表的一個新研究專題,婦女經由試管嬰兒(人工協助生殖,ART)而受孕,其心血管和相關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檢視美國國家住院樣本的資料,包括2008年1月1日和2016年12月31日之間所有醫院出院記錄。分析顯示:
*
使用試管嬰兒受孕的婦女比較多胎懷孕,較多既有的健康情況,如:慢性高血壓、先天心臟病、高血脂、瓣膜疾病、肥胖和糖尿病。
*
每一萬個分娩的記錄中,「使用試管嬰兒」比對「自然受孕」的健康風險:
1)產婦急性腎損害:38 比 9(高出2.5倍)
2)產婦心律不整:143 比 74(高出65%)
3)胎盤剝離:200 比 107(增加57%)
4)剖腹產:5,489 比 3,211(增加38%)
5)早產:1,433 比 624(增加26%)
*
婦女即使沒有既有的心血管風險因子,施行試管嬰兒,以上的風險仍會增加。而有心血管風險因素的婦女,有更頻繁的生產和心血管不良結果。
*
施行試管嬰兒的孕婦,不論單胎或多胎,皆會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研究人員並未觀察到施行試管嬰兒的孕婦有明顯過多的缺血性中風、週產期心肌病,或靜脈血栓。
根據台灣2021年的統計,在過去十年,試管嬰兒人數由2009年的3885人成長到2019年8585人,成長1.5倍。受人工生殖之受術妻年齡有逐年增長趨勢,2008年的年齡平均數為32.7
歲;2009 年為37.5歲。
根據研究作者Pensée
Wu醫師說:「年紀較大的婦女使用試管嬰兒一直在增加,然而35歲和以上的人所承受的風險會增加,如慢性高血壓,增加了妊娠併發症的風險。而妊娠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已確定是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但目前不易確認這些負面的影響增加是因為試管嬰兒技術、母體不孕相關因素或者多種因素。
對於考慮採用試管嬰兒受孕的患者,研究強調應尋求諮詢健康、懷孕和產後相關風險的重要性。
Wu說:「對於考慮採用試管嬰兒受孕的患者,特別是既有心血管風險因素的患者,應該諮詢潛在長期心血管疾病和試管嬰兒相關的風險。婦女應該了解試管嬰兒會增加妊娠風險,需要密切監測,特別是在分娩過程中。家醫或專科醫師應該充分溝通這些風險,討論且執行減少風險的策略。」
這個研究因回顧性的性質而受限,意指所檢視的資料在記錄時並不是為了研究, 因此可能有錯誤,如分類不確實或診斷疏失,而不同種類的不孕治療和藥物的差別也未納入考量。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2.22) 、Med Page Today (2022.02.22)
+ read more

2022.02.21
女人應該注意的三件「心」事
三月是台灣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行動「為女著紅」的月份
—這是提醒女性需要了解的關於心臟病的三件事的最佳時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4倍。但是,社會對於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應有的警覺。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呼籲女性做三件事。這對於台灣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應該注意的3件事
第一: 知道男性和女性的心臟病發作症狀可能不同。胸痛是兩者的主要症狀,但在女性中,它可能不是唯一或主要症狀。
胸痛是存在的。其他疼痛可能在下巴,放射到背部或頸部。女性可能會呼吸急促,可能會感到胃部不適或爆發汗流浹背,經歷心臟病發作的女性可能會感到疲倦,並且常常有一種壓倒性的不安感
—感覺有些不對勁。
女性經常忽略這些症狀,因為她們不會懷疑自己可能會心臟病發作。AHA
2019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 44%
的受訪者知道心臟病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 了解您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些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有關膽固醇的情況以及吸煙或吸電子煙。
「壞」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會增加男女患心臟病的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高血壓,所以她們應該注意變化,因為高血壓會給心臟、動脈和腎臟帶來更大的壓力。它還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患有糖尿病或吸煙的女性比男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
對女性來說,注意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血壓升高或早產等並發症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會增加以後患心臟病的風險。
任何這些風險因素都應該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分享和討論。
第三:降低風險。為了幫助預防心臟病,採取措施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降低血糖,應進行日常體育鍛煉、健康飲食、減肥和戒菸。
最可持續的變化往往從小事開始。每天只需步行或活動
10
分鐘就可以提升情緒並開始養成健康的習慣。用更有營養的全穀物、水果或蔬菜代替加工食品;選擇橄欖油而不是氫化油隨著時間都有對心臟健康積極的作用。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2.02.12)
+ read more

2022.02.11
咖啡不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可能有益!
咖啡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飲料之一,儘管之前的研究對它是否有益或有害健康存在矛盾。 一些研究將其與降低患癌症、2型糖尿病和癡呆症的風險聯繫起來。然而,其他人指出它會增加高血壓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近日,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這種飲料不會增加血壓,而且對心血管有益。
每天喝三杯咖啡的人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12%;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風險降低了20%。但是,每天喝三杯以上並沒有任何好的效果。
而且專家指出,健康益處僅來自於飲用磨碎的咖啡,而不是速溶咖啡。
這是迄今為止有關咖啡消費對心血管影響的最大型的研究。
翻轉疑慮的11年研究
這項新研究來自匈牙利Semmelweis University和倫敦Queen Mary
University的一組學者。他們追踪了英國生物銀行中 50
萬參與者11 年。研究開始時平均年齡 56
歲,且沒有心臟病。
在參與者中,22% 的人不喝咖啡,58%
的人每天最多喝3杯。,其他人則至少喝了3杯。
根據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的研究,在研究結束時,每天喝
0.5-3 杯咖啡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比不喝咖啡的人低
12%。與此同時,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他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
17%,中風的可能性降低了 21%。
與零咖啡飲用者相比,他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小。研究人員沒有研究原因,但已知咖啡因會抑制食慾,這可能會降低肥胖率及其相關健康狀況。
那些每天喝三杯以上的人不太會患高血壓。但他們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率與不喝咖啡的人相似。
這顯示每天喝三杯咖啡是人們獲得健康益處的最大量。
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每天喝咖啡的人的高血壓發病率有任何增加,這消除了人們對含咖啡因飲料會引發這種情況的擔憂。
一定要是研磨咖啡
然而,當該小組根據參與者喝的咖啡類型查看健康益處時,那些飲用速溶咖啡的人
—約佔該組的四分之一 沒有任何健康益處。
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由於咖啡製作方式的不同。
速溶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和抗氧化劑,但含有兩倍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與癌症和神經系統損傷的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小組表示,咖啡的「有利影響」可以通過心臟結構的變化來解釋。
他們檢查了可用於 30,000 名參與者的心血管 MRI
掃描,發現喝咖啡的人心臟更健康的跡象。
那些飲用適量或大量含咖啡因飲料的人的心室更大,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壓出更多的血液。
編譯來源:DailyMail (2022.2.11)
+ read more

2022.01.28
35 歲以下女性患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比男性同齡高
根據最新的中風性別差異回顧性研究顯示,與同齡男性相比,35
歲以下女性患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高
44%。這種性別差異在 35 至 45
歲的成年人中縮小。研究人員並無法確定年輕女性中風患病率較高的具體原因。
研究人員指出,傳統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年輕男性和女性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原因,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這些風險因素在年輕女性中不太普遍,可能無法解釋觀察到的
35
歲以下女性缺血性中風發病率較高的原因。缺血性中風倖存者的年輕女性預後也較差。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確定年輕人缺血性中風的性別差異,以及懷孕、產後和激素避孕藥等非傳統危險因素對年輕女性缺血性中風總體負擔的角色。
此研究顯示,年輕人發生中風的原因可能與老年人中風不同。這強調了對年輕群體進行更多中風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人員觀察了不同年輕成人年齡組中女性和男性中風發病率的差異。他們回顧了
2008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在線上研究數據庫PubMed
上發表和索引的研究,重點關注 45
歲以下的年輕人。這些研究包括任何中風類型的數據,其中大多數的中風是缺血性中風,約佔所有中風的
87%。
研究人員確定了 16
項研究,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和荷蘭等六個國家的
69,793 名中風青年 (33,775 名女性和 36,018 名男性)。
完整的 STROKE GO RED FOR WOMEN® 2022
研究可在此處訪問。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1.24)
+ read more

2022.01.25
不健康的心臟對女性大腦的威脅可能比男性更大
對心臟有益的東西對大腦有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種聯繫可能對女性尤其重要。
這項針對 1,800 多名 50 多歲和 60
多歲成年人的研究發現,患有心臟病或心臟病風險因素的人,通常會隨著時間表現出更大的記憶和思維能力下降。
這並不奇怪,因為過去的研究顯示心臟健康與精神敏銳度之間存在關聯。但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聯繫在女性中尤為強烈。
心和腦息息相關
與心臟一樣,大腦也依賴健康的血管為其細胞提供氧氣和營養。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心臟病和中風的許多危險因素,也與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迅速下降有關
— 並且可能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
這些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吸煙和肥胖。
另一方面,研究顯示,一些有益心臟健康的做法,例如運動和富含「好」脂肪的魚類、蔬菜,有助於保護大腦老化。2019
年的一項臨床試驗發現,積極降低老年人的高血壓可降低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
這指的是記憶力和思維的微妙但明顯的下降,在某些情況下會發展為癡呆症。
為什麼女人較易受到影響
論文作者 ─ 密州Mayo Clinic in RochesterMichelle
Mielke教授─者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較差的心血管健康可能對女性的認知更不利。推測可能和更年期和荷爾蒙變化有關。
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女性和男性的心臟病可能不同。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在身體較小的血管中出現功能障礙,而不是在在供養心臟的較大血管中出現阻塞。這可能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女性的風險因素是否像男性一樣受到積極的管理?女性和男性之間生活方式的差異,比如運動。
阿茲海默氏症協會主任Claire
Sexton說,讓每個人去看醫生、了解他們風險的數字,然後控制任何心血管風險因素,這一點至關重要。這可能「對你的大腦有額外的好處」。
但是,測試分數的下降並不意味著一個人注定會患上癡呆症。
Dr. Richard
Lipton說,一定程度的下降是正常老化過程的一部分。在許多情況下,它可能與特定的健康狀況或藥物影響有關。
這項研究於 1 月 5 日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2.1.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