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晚一點生,你會是更好的媽媽!
2017.03.23
晚一點生,你會是更好的媽媽!
一項丹麥的新研究顯示,孩子的行為與媽媽的年齡有關。與年輕媽媽的孩子相比,媽媽年紀較長的孩子其行為、社會和情感問題較少。據研究,年紀較長的媽媽在初為人母的早期階段能夠更好的處理事務,並具有更正向的養育態度。   不論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婦女將「擁有孩子」的計畫往後延。雖然較晚生育的女性遭遇妊娠併發症、流產、早產和胎兒發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但丹麥Aarhus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年紀較長的母親較不會懲罰或責罵孩子,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行為、社會與情緒問題也較少。   這份研究以「丹麥兒童追蹤調查」為依據,分析其中4,741名母親的面試和自我評量問卷結果。其孩童也分別在7、11和15歲時重複接受評估。   分析結果發現,年紀較長的母親在初為人母階段表現得較好,對於懷孕的擔憂也較少。同時,她們對即將成為父母一事所持有的感覺更正向,對子女的態度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這些較晚生育的女性通常擁有較為穩定的人際與情感關係;教育程度較高;且取得相關資源的管道比年輕媽媽來得更好。   Aarhus大學教授Dion Sommer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變得更加靈活有彈性,更懂得寬容,並且能夠更合宜的處理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心理成熟可能解釋何以較晚成為母親的女性較不責罵和懲罰孩子。」   雖然生育受到年齡的限制,傳統上認為早點生小孩較為健康,但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晚生育的優點;例如對女性晚年的身體健康與認知發展來說,晚點生育其實是較好的。而今,又有研究指出有益於孩童的發展。這麼看來,推遲開始家庭的決定就長遠而言可能是有益的。(推薦閱讀: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資料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歐洲發展心理學雜誌    
+ read more
美專家敦促為青少年、成人提供非處方避孕藥
2017.03.21
美專家敦促為青少年、成人提供非處方避孕藥
根據研究顯示,2015年美國青少年出生率降至歷史最低,每千名15至19歲的女孩中僅有22.3名活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與避孕藥取得容易有關,並建議將口服避孕藥由處方藥改為非處方藥,提供給青少年和成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審查了過去幾十年來所發表的相關研究,發現大量證據支持口服避孕藥以非處方藥方式提供而不是限於處方藥。   這些研究的內容包含了青少年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各種避孕方式的懷孕風險、青少年正確使用避孕藥的能力,以及避孕藥易於取得(作為非處方藥)可能對性行為的影響以及可能減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的擔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兒科助理教授Krishna Upadhya博士指出:幾十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在18歲之前,提早使用避孕措施可以降低青少年懷孕的風險。我們的結論也強調,讓青少年更容易取得各種避孕工具並不會導致更多的性行為,但會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   Upadhya和其研究團隊指出,青少年有足夠的推理能力,因此能夠對口服避孕藥的使用與否做出明智的決定。且學生的生活相較之下較為單純,較不會遭遇到特殊情況與行為的束縛,因此青少年更可能每天按時地服用。此外,青少年避孕失敗率與成年女性相比並沒有顯著差異。並且,青少年約有9成的時間能正確回答關於避孕使用方式的問題。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藥物取得的方便性有所提升後,青少年的事後緊急避孕藥(plan B)使用率有所上升,從2002年的8%增加到2011~2013年間的22%。[推薦閱讀:事後避孕藥與一般口服避孕藥有甚麼不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放寬事後避孕藥服務了誰?;開放事後避孕藥好嗎?(影片)]   研究人員結論:口服避孕藥是普遍、安全和有效預防婦女和青少年懷孕的方法。 任何未來的非處方藥都有可能使青少年受益,而且沒有科學的理由限制不同年齡的取用。   不過,這樣的建議是否能夠完全複製到台灣值得好好思考。畢竟國情間有很大的不同,不論是在醫療體制、社會文化價值與教育上都有許多差異。現今台灣的性教育執行仍有許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關於安全性行為的教導既不夠普及也不盡正確;貿然開放反而可能不利於良好情感關係與性別平權概念的發展(誠如本篇研究所發現,事後避孕藥使用率上升的狀況雖然可能與青少年出生率降低有關,但從社會文化與女性健康長遠的角度看來,這是否是一個值得欣喜的現象仍值得質疑)。期許我們的政府與社會能夠以人民身心健康福祉為思量此議題的出發點,首先投入更多心力提倡、重視安全性行為與性教育,其後再來考量藥品開放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
割包皮好處多:性生活加分、降低感染與傳染
2017.03.20
割包皮好處多:性生活加分、降低感染與傳染
割包皮擁有悠久的歷史,對猶太教、伊斯蘭教及部分非洲部落而言,更是必行的習俗之一,大部分在新生男孩時便實施,而在某些特定文化中,割包皮甚至是男孩蛻變為男人的儀式。不過,除了文化上的意涵之外,割包皮實質上會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呢?   一項由芝加哥大學所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割過包皮後的男性不管是在床上技巧的表現,還是性愛過程中的感受,都有顯著的提升。   研究者針對360位手術後6個月及24個月的男性進行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8%的男性對於手術後狀況感到滿意,並且有95%回報他們的性伴侶也十分滿意,更有67%男性認為割包皮讓他們的性生活更美滿。研究者指出手術可顯著的降低性交中可能發生的損傷,而當性傷害可能性降低,男性於性愛中的表現自然有所提升,進而增加伴侶與自身愉悅感。   美國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則指出新生兒割包皮能有效降低尿道感染機率;但AAP同時也提醒割包皮並非必須,畢竟未進行手術者發生尿道感染的機率本來就小於1%,若做好完善的清潔及照料,在衛生考量上並沒有太大差異。   此外,割包皮也能有效降低60%的異性戀間 HIV/AIDS傳染,也因此被聯合國一項旨在2030年前終結AIDS的計畫列為關鍵。   雖然割包皮有許多好處,但還是要提醒各位男性動手術前先有心理準備,因為手術後大概需要4~6週的禁慾,所有的自慰和性愛都必須要避免。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Chicago、AAP、Daily Mail    
+ read more
搬重物、輪夜班影響女性生育力?
2017.03.17
搬重物、輪夜班影響女性生育力?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工作非常耗體力或是工作時段在晚上的女性,其生育能力可能受影響。   帶領研究團隊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員Lidia Minguez-Alarcon說明,過去的研究已發現職業與生育能力相關,亦即有些職業特性可能影響女性懷孕的機會以及成功生產的可能性,但是這些研究並未具體分析代表生育能力的生理數據,因此他們計畫從女性生理數據來了解工作場所的因素是否會影響女性生育能力。   研究團隊找來473名曾尋求生育治療的女性,並檢測能反映卵巢儲備功能(ovarian reserve)的指標–所剩卵子的數量及代表生育力的卵泡刺激素水平(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水平越高代表生育力下降。此外,研究團隊從研究對象中找出曾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共313名,並觀察他們的卵巢反應(ovarian response)–可發展為健康胚胎的成熟卵子數量。全部女性都被要求完成問卷,以了解他們的工作對體力的需求程度及工作的時程,研究團隊再分析這些工作因素與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的關係。   研究發現,經常搬重物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卵泡刺激素水平,但是相較於未經常提重物的女性其剩餘卵子數量較少。此外,相較於工作於日間的女性,輪班的女性有較少的成熟卵子,並且值夜班的女性其成熟卵子數量更是少。而在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中,相較於工作不耗體力的女性,工作耗體力的女性卵子數量下降了8.8%,成熟卵子數量也少了14.1%。值得注意的是,輪夜班的女性其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與一般日間工作的女性的落差更是大。   研究團隊說明,輪夜班影響生育能力可能與生理時鐘被擾亂有關,而經常做耗體力的工作可能干擾女性身體分泌促進卵子成熟的荷爾蒙。不過,研究團隊提醒,這些數據下降不代表女性無法生育,而是可能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受孕或是需要接受體外受精等治療方法。最後研究團隊說明,其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尚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仍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盡量避免搬重物及讓生理時鐘受影響。   資料來源: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 read more
硬不起來?不持久?了解原因和可以做些什麼
2017.03.14
硬不起來?不持久?了解原因和可以做些什麼
陽痿-又稱勃起功能障礙-指男性無法勃起或勃起時間維持過短。導致男性罹患陽痿的因素主要為生理問題,部分為心理障礙造成。 雖然這是一項非常普遍的疾病並可能發生於各年紀男性,但主要還是老年男性居多。根據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調查,在美國約有5%40 歲以上的男性完全無法勃起,70歲以上男性則有15%。 但罹患陽痿的男性無需感到絕望,因為治療方法有許多種,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程機率十分高。 本篇文章就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治療與預防等注意事項作條列式整理。   成因 造成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方面。 生理因素 * 心臟疾病 * 高膽固醇 * 血管阻塞 * 陰莖受損 * 糖尿病 * 肥胖 * 新陳代謝併發症 * 帕金森氏症 * 多發性硬化症 * 吸煙 * 酒精成癮 * 其他物質濫用 * 睡眠失調 * 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肥大相關療程 * 脊髓損傷 * 佩羅尼氏症 心理因素 * 壓力 * 憂鬱症 * 焦慮症 *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 伴侶間相處問題 部分男性可能同時受到心理或生理問題而導致病況惡化,比如生理損傷影響性生活,造成心理壓力又加劇病情。此外,英國國家健康服務 (NHS) 指出部分男性只會在特定情況下陽痿,卻能在自慰或早晨時勃起。 因此,粗略的成因判斷方式為:若無法在性伴侶前達到勃起,則可能是心理障礙;若是完全無法勃起,成因則應為生理因素。     治療 在開始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前,醫生首先必須確定病人其他疾病的治療狀況,因為極有可能是這些疾病或療程誤用導致陽痿。且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方式十分多元,但因成因不同而有不同療程。   口服藥 * sildenafil (Viagra) * tadalafil (Cialis) * vardenafil (Levitra) * avanafil (Spedra) 這些藥物並非壯陽藥或其他能導致性衝動的藥物,這些藥物只有在服用者仍能感受到性刺激才有用。而副作用則包含頭痛和面部潮紅,部分服用者則會有消化不良、鼻塞或甚至視線出現藍色斑點等。 需要注意的是,若病人同時有以下疾病,則應該避免使用: * 嚴重心臟疾病 * 嚴重肝臟疾病 * 短期內中風 * 短期內心臟病發 * 低血壓 * 罕見眼部疾病   人工賀爾蒙 若口服藥無法達到一定成效,則可以使用人工賀爾蒙Alprostadil。此藥品可以幫助刺激陰莖血液循環。使用方法包含直接注射於陰莖,或是將其藥丸放置於尿道。根據NHS的說法,使用者可於5~15分鐘後勃起,持續時間則仰賴使用的劑量而定。 使用Alprostadil可能造成血壓變化、頭痛、暈眩、陰莖疼痛、尿道灼痛、尿道出血與注射區域的異常反應等副作用。 而正在進行其他陽痿療程的病人,及患有鐮刀型貧血、陰莖異常勃起(一種長時間且灼痛的勃起)或其他病症的男性則應該避免使用Alprostadil。   真空幫浦 其使用方式為可在病人陰莖內放置導管,並透過幫浦將空氣抽出製造真空狀態,隨著血液導入陰莖達成勃起,並在陰莖底部套上橡膠圈保持充血,以維持勃起。 透過此方法可維持30分鐘左右的勃起。根據NHS的說法,真空幫浦的使用效率極高,9成男性可以透過此方法恢復性生活,只有不到1/3的男性會在使用後感到疼痛或瘀青。然而,罹患出血性疾病及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則不可使用。   手術 若以上方法都無法有效解決陽痿,醫師可能建議病人進行手術治療,包含於陰莖植入堅硬、可膨脹的導管。   心理治療 若陽痿是由心理因素造成,則通常建議病人進行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若是伴侶關係間的壓力導致,則雙方應該一起進行諮商。     預防 提早預防陽痿發生的方法則有很多種,包含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不吸菸、不濫用酒精或其他物質;並注重保養自己的身心狀態,適時抒發壓力、肥胖者應減重;多做骨盆運動也會有所助益。而若患有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心理問題者,應及早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名人熱忱響應「為女著紅日」!
2017.03.10
名人熱忱響應「為女著紅日」!
圖說:各界重要人士響應「為女著紅日」活動。   心血管疾病不僅對男性健康造成為危害,更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近5年來婦女因此疾病死亡率增加了16%,每年死亡人數更是婦癌的3-4倍。為喚起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今年「為女著紅日」,發起「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希望透過穿戴紅色衣飾,提醒大家正視心血管疾病對女性的衝擊。   此活動獲得各界領域重要人士之支持,包括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高雄市市長陳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執行長林俊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還有多位立委李彥秀、李麗芬、林淑芬、林靜儀、吳玉琴、陳曼麗、劉建國等;議員簡舒培、許淑華、李倩萍、楊家俍、江肇國等;以及演藝界的賴佩霞、陸弈靜及蔡函岑等人響應。而在臉書活動專頁「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上,民眾也熱烈參與,自2月底開始每天都有民眾轉發消息,邀請其親朋好友在「為女著紅日」當天穿上紅衣飾一起表達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心與重視。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該會自2016年開始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2016年以「要懂女人心–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為主題,與政府、企業、醫界共同呼籲民眾了解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以避免女性健康受害(參考「2016年衛教單張」)。2017年「為女著紅日」的行動則以宣導「運動」為主題,鼓勵女性保持活躍,從少坐多動開始,進而養成運動習慣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提醒高風險女性,如更年期者、非固定工時者及接受癌症治療者等(參考2017年衛教單張)。未來也將持續與政府、企業、醫療專業團體及社福團體透過活動推廣「為女著紅日」,提升台灣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警覺,讓台灣投入更多資源去研究疾病的性別差異,讓台灣成為愛護女人「心」的社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