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2017.05.08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加拿大蒙特利奧大學於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和懷孕初期流產的增加有關連。   根據Eunice Kennedy Shriver幼兒健康和人類發展機構的報告,知道自己懷孕的婦女中,約有15-20%會流產,而35歳以上的婦女最普遍。一半以上的流產源於胎兒染色體的不正常,其他增加流產風險的原因有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綜合症,肥胖和感染。   以前的研究也指出過,流產的風險和懷孕時使用抗生素有關。但是這些研究的規模小,回憶易有偏差。而 Dr. Anick Benard和蒙特利奧大學的同事針對這些限制,設計了一個新的研究,檢視1998-2009年間魁北克有關懷孕的追蹤。   在8702位15-45歲間的婦女中,平均在14個禮拜時流產,其中16.4%在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比較87020位正常懷孕、沒有流產的婦女,其中有12.6%服用抗生素。   進一步分析,不同的抗生素會增加流產的風險比率各有差異。 奎諾酮類(Quinolones): 172% (治療泌尿道感染) 四環黴素(Tetracycline): 159% (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 135% (治療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之消化性潰瘍) 磺胺類(Sulphonamide): 101% (治療尿道、呼吸道感染) 咪唑尼達(Metronidazole): 70% (治療陰道滴蟲病、阿米巴痢)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65% (治療許多細菌感染:中耳感染、咽喉炎、淋病等) 紅黴素Erythromycin 治療鏈球菌咽喉炎,和Nitrofurantoin 預防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則無增加流產風險的關連。   在英國,懷孕期時不得使用四環黴素。   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規模大、抗生素處方的資料確切、以及定期收集流產的診斷。但最明顯的限制在於:無法排除感染的嚴重性,可能對流產的影響。   專家警告懷孕時,許多抗生素是安全的,有感染不治療會有危險。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感染時身體會有免疫反應,也可能是造成流產的原因。   然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仍質疑,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可使政策制定的人做為更新準則的參考。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不要再跟產婦說:用力!!
2017.05.03
不要再跟產婦說:用力!!
約有九成的女性在分娩時會發生各種形式的撕裂傷,有些生產造成的損害可能在幾十年間都無法察覺,嚴重時可能導致失禁與終身的神經問題。   2014年英國國民保健署醫院一份針對會陰撕裂的研究發現,在第一胎出生時發生撕裂的女性,比起沒有發生的女性,在第二次生產時發生嚴重會陰撕裂的情形多了5倍。   在2013至20414年間,英國有將近14000名女性發生嚴重的會陰撕裂,皇家婦產科學院(RCOG)與皇家助產士學院為此提出呼籲,重視生產的撕裂傷害。   Medway基金會一項由助產師主導的計畫,鼓勵女性在生產過程中放慢速度,並且可以考慮不同的生產姿勢,成功降低了85%女性身體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的傷害,並且創傷性撕裂由7%降低至1%。   Medway基金會的助產師DOT Smith女士表示,醫事人員與大眾都認為女性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力推擠,這是嚴重的迷思,「我們曾在一個月內見到22起3度撕裂傷的案例,令人非常難過。」   這項新的生產指引,並不鼓勵女性躺著生產。Smith女士說:「一直到1950年代,女性生產的姿勢是有些選擇的,例如站著、斜臥或跪著,我們支持女性選擇不同的姿勢生產。」   其他還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指導女性配合著子宮收縮呼吸,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敦促她們用力推擠。並且也鼓勵接生人員在嬰兒出現時支撐著嬰兒的重量,減少會陰的壓力。在這個計畫的過程中,所有仍然發生撕裂傷的女性,都會接受掃描,以評估是否因為腸道問題受到影響。   在台灣,多元生產的需求一直存在,然而,醫事人員與環境設施卻跟不上需求的腳步。例如,當產婦想要以不同的姿勢生產時,醫事人員是否有接受過不同接生姿勢的訓練?生產機構的環境與設施是否能符合不同生產姿勢的需求?因此「多元生產」的需求及規劃是重要的議題,亟需相關單位的重視,以提供媽媽們更舒適、自在的生產環境,並減少身體上的傷害與後遺症。     來源:Daily Mail、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對健康女性的負面影響
2017.04.24
口服避孕藥對健康女性的負面影響
根據瑞典發表於《生產與和不孕》期刊(journa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的一項研究指出,最常見的混合囗服避孕藥,對婦女生活品質有負面的衝擊,但並不會增加憂鬱症。   世界上約有一億名女性使用避孕藥,然而避孕藥對女性健康的影響,到今天仍然知道得很少。瑞典研究專家以為,有關避孕藥對生活品質和憂鬱症的影響,科學方面的證據很有限,需要有隨機抽樣的研究,並做比較試驗。   研究中,在三個月的時間中,340位18歲至35歲的女性分做兩組,一組服用安慰劑,一組服用瑞典最普遍的混合避孕藥,內有ethinylestradol 和 levonorgestrel。   結果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對其生活品質的評斷,比服安慰劑的女性明顯的低。生活品質和特定情緒,如幸福感、自我控制和能量,皆因避孕藥產生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憂鬱症並沒有顯著的增加。   研究專家指出,對研究結果的解讀需要審慎。在一些案例中,生活品質的降低可能造成女性不依規則、而且且不定時使用避孕藥。所以在選擇避孕的方法和避孕藥時,應同時考慮到可能會降低生活品質。   研究中使用的混合避孕藥,是很多國家推薦的首選,因為最可以減低血栓的風險。這項研究的發現不能類化至其他的混合避孕藥,因為各有不同的風險和副作用。     資料來源:BBC News、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read more
為何數百名英國女性聯合控告政府?
2017.04.19
為何數百名英國女性聯合控告政府?
超過800位英國女性正在尋求法律途徑,控告英國政府及「陰道網」的製造商。   陰道網大多由用來製造飲料瓶的聚丙烯製成,主要用以治療、防止器官脫垂(比如陰道、子宮、腸子、膀胱或尿道等因為產後所造成的脫垂)及產後尿失禁。   這些網子可能會刺穿陰道,造成極度痛苦。部分女人終其一生都將在痛楚中度過,甚至可能失去行走、工作及性行為的能力,其中一位受害者批評陰道網「野蠻」。   蘇格蘭早在2014便有組織呼籲,不該再將陰道網用於治療腔盆器官脫垂,但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仍持續開立該產品給女性。   一名受此影響的婦女Kate Langley,指出她因此失去原本保母的工作,而她的外科醫生在幫她檢查時,她甚至看見了網子已刺穿自己的陰道:「就像切起司的鐵絲網一樣。」其他婦女也回報類似的情況,甚至他們的性伴侶時常因網子而受傷。   Langley小姐雖曾嘗試終結痛苦,但網子太靠近神經而無法完全移除,她只能終身籠罩在痛楚及無法挽回的神經傷害中。   另一位女性Claire Cooper則是在術後三年感覺到不適,醫生卻認為這些疼痛是來自她過度幻想已被摘除的子宮。在長期折磨下,Claire甚至曾想過自殺的念頭,但她仍為了孩子活下去,然而疼痛並未改善:「我與丈夫已經四年半沒有過性生活,我一點都不會訝異有其他被這東西傷害的女人,在毫不清楚發生什麼事的狀況下自殺了。」   而BBC訪問的數名女性,都稱她們從沒被告知任何陰道網可能帶來的風險。協助移除陰道網的泌尿科醫師顧問Sohier Elneil博士則說,她曾親眼看見病人深陷極度的痛苦,以至無法繼續照顧家庭:「典型的病患會在疼痛慢性惡化的過程中,失去行走的能力,只能倚靠拐杖或輪椅,通常她們只能使用高劑量的藥效緩和疼痛,比如鴉片。」   對此英國主管機關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署(MHRA)表示「同情」這些婦女,但卻堅持「陰道網對大多數女性而言都是健康且有效的。」   在英國,有約100種不同型號的陰道網,然而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項產品被回收。通常在產品核准上市前,製造商只要提供部分證據給NHS,例如證明新產品與市面上已核准販售的陰道網有多相似即可,造成產品核准非常容易取得:「相關主管機關甚至根本沒看過這些產品。」   根據NHS的數據,在2007年四月到2015年三月,超過92,000位英國女性被植入陰道網,其中每11位女性就有一位感到不適。而目前進行中的訴訟,主要針對NHS及陰道網的最大製造商 Johnson & Johnson,其子公司Ethicon則聲明他們將會「積極抗辯該訴訟」。 專家指出,如果成功勝訴,NHS有可能要面臨數千萬英鎊的賠償金,而在美國曾有數千名女性控告製造商,並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賠償。   同時,一封外洩的電子郵件揭露 Johnson & Johnson早在2004年便知道自家產品有問題,郵件中更建議公司必須著手進行「危機管理機制」,因為競爭者將會火力全開攻擊這點。對此揭露,製造商則抗議單純將該封郵件放大檢視,是嚴重誤導的行為。   此外,MHRA發言人回應將會著手了解「由部分病人所引起的嚴重擔憂」,卻繼續為產品辯護:「英國大部分醫療團體和病人都支持這項產品,在研究、發展和市場推廣上,結果都顯示在改善腔盆器官脫垂方面,該產品十分適當、可靠並幫助了數百萬的女性。」   在台灣,陰道網同樣使用於治療、防止器官脫垂及產後尿失禁,是否有類似情形,值得關注。     資料來源:BBC NEWS  
+ read more
生育治療失敗傷害女性心/血管健康?
2017.04.12
生育治療失敗傷害女性心/血管健康?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經歷體外人工受孕(IVF)失敗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上升。   研究由加拿大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ICES)的博士Jacob Udell主持,他說明過去已有研究顯示生育治療與短期內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但缺乏研究去了解其對心/血管健康的長期影響,並且對於嘗試生育治療但失敗之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了解更是少。   研究團隊檢視了28,442位平均年齡為35歲的女性的資料;她們都曾注射會刺激卵巢排卵的性腺素Gonadotropins,並且平均經歷了3次生育治療。這些女性中有32.8%在治療後一年內順利生產,而經過8.2年的追蹤後有9.44%的女性發生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   研究團隊檢視後發現,相較於後來順利生產的女性,生育治療失敗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多了19%;其中以中風及心臟衰竭為主。以絕對風險來看,生育治療失敗的女性每1,000位就有10位在10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而順利生產者則是每1,000位有6位發生。   研究團隊說明,生育治療可能增加血栓風險或是改變身體控制血壓的機制,進而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研究團隊認為,順利生產的女性可能因不再需要接受治療,因此降低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但是他們也認為這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排除其他影響因素,例如使女性難以懷孕的基因本身是否也影響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等。   研究的共同作者Donald Redelmeier博士提醒,他們並不是要正在接受生育治療的女性感到緊張,而是希望能提醒:隨著女性年齡增加,需要對其健康更為謹慎;並讓醫事人員知道曾經接受生育治療,使醫事人員能留意相關的心/血管風險。   資料來源: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男性小心!睡太少可能提高前列腺癌罹患風險
2017.04.11
男性小心!睡太少可能提高前列腺癌罹患風險
睡眠不只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更可能是攸關生命的大問題。近日的研究指出,睡眠時間過短可能提升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除了皮膚癌,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六成罹患者超過65歲;每年約有26,700名男性死於此。而在台灣,前列腺癌則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七名。   研究團隊分析了兩項長期追蹤研究,分別涵蓋407,000及416,000位男性,前者於1950~1972年間進行,後者為1982~2012年間。在進行研究之初,所有受試者皆為身體健康的男性,但兩份研究最終分別有1500和8600位男性罹患前列腺癌。   分析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平均7小時的受試者相比,睡眠時間平均3~5小時且小於65歲的男性多出55%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6小時者則多出29%;而年長於65歲的男性則不受此影響。   「倘若這次的研究結果在日後獲得更多證據,將更能夠證明充足睡眠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研究領導者暨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副理事長Susan Gapstur 博士指出。   雖然仍需要更多後續研究來了解生理結構上的變化,但足以證明人體的生理循環對前列腺癌的影響力,此外,先前也有研究找到睡眠不足會抑制影響生理循環激素—褪黑色素的分泌。   Susan Gapstur 博士解釋過少量的褪黑色素可能引發基因突變、降低DNA自我修復的能力和削弱免疫系統。至於為何年長男性不受影響,博士認為有可能是因為自然衰老的過程中,身體所分泌的褪黑色素跟著下降,因此失眠便不致構成太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American Cancer Society、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