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06
戒菸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指出,不論年紀的男女在戒菸成功與否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小,這項研究結果迥異於過去的研究發現。
該研究作者表示,過去都指出,在五十歲以下,女性比男性較有可能成功戒菸,但在更年長的群體中,男性成功的機率反比女性高。不過這次研究團隊檢視加拿大、美國及英國國內主要的國家調查,卻沒有發現年長女性戒菸比較不易成功的證據,並認為過去研究的論點對男女戒菸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女性可能因此輕易就放棄戒菸,男性則可能因覺得戒菸並不那麼困難而不願積極行動。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戒菸行為存在性別差異也不可忽視,例如:女性比男性不易戒菸成功、戒斷症狀更不舒服,且尼古丁替代治療對女性來說效果不如男性,增加女性戒菸的難度。而女性吸菸行為復發的原因也與男性不同,女性較多因為壓力、體重控制與負面情緒而又開始吸菸,研究作者認為戒菸相關計畫與政策應將這部分的性別差異列入考量。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2.07.03
抽菸男性受損的DNA會遺傳後代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孕婦在懷孕期間抽煙會影響孕婦自己與胎兒的健康,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男性如果在女方受孕前的階段抽菸,因抽菸而受損害的DNA將遺傳給胎兒,增加疾病與癌症的風險。
研究在39個希臘與英國家庭,使用DNA生物標記檢測在女方受孕前後期,男方的血液與精子的基因變化、及女方生產時血液與臍帶血的基因變化,同時為釐清導致DNA基因變化的原因,也以問卷方式調查男女雙方的生活型態、環境、職業等,最後將兩項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發現,抽菸會誘發生殖細胞發生突變,受損的基因遺傳給子女將可能提高血癌與其他基因性疾病。生殖力的精子細胞大約三個月時間才能成熟,因此研究建議,準備生小孩的男性應在讓女方受孕前的三個月開始戒菸,才能避免將受到傷害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且菸害防治政策通常多針對懷孕婦女,應該也要注意男性抽菸對胎兒健康的影響。
資料來源: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學會(FASEB)
+ read more

2012.03.16
高膳食脂肪攝取量降低男性精子數
已知多種生活型態因素與男性生育力相關,包括吸煙、重度使用大麻、飲酒等等,過去研究也曾針對BMI值與男性精子數量關聯性有不同結論。近日一項美國研究則發現,男性攝取過多的脂肪將會降低精子製造量及濃度。
這項進行中的研究參與者包括99位男性,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36歲,71%過重或肥胖,三分之二未曾吸煙。
初步發現膳食脂肪總攝取量、飽和脂肪與單一不飽和脂肪都對精子數、精蟲濃度有負面影響,攝取多一點omega-3與omega-6脂肪酸則精蟲型態較好。粗略計算結果,多攝取5%的膳食脂肪,精蟲數將降低18%,在研究中,與攝取量最少的男性相比,多攝取13%飽和脂肪熱量的男性,精子量與精液濃度下降38%。
研究出現的限制則包括樣本數過小、只收集一次精蟲樣本,且以問卷調查飲食習慣未必代表實際的飲食狀況,因此這項初步的結論仍須未來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

2012.03.02
阿斯匹靈助停經女性降低反式脂肪中風風險
脂肪攝取與發生中風之間的連結一直並未那麼直接,過去曾有兩項大型研究認為反式脂肪與缺血性中風沒有關連,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攝取高單位的反式脂肪會增加中風風險,不過服用阿斯匹靈將有助降低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婦女健康行動觀察研究(WHIOS)中超過一千個缺血性中風案例,主要是依據87,025位健康的更年期女性所回答之飲食頻率調查問卷。結果發現,每天攝取最高單位6.1公克反式脂肪的女性,比最低攝取量2.2公克的女性,罹患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39%。
研究表示,反式脂肪大多常見於使用經過氫化過程的植物性油脂之加工食品,這類油脂會增加膽固醇、發炎及內皮細胞機能失調,進而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不過研究顯示,服用阿斯匹靈可降低這個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但statin治療、荷爾蒙療法或飲酒沒有相同效果。研究推測會出現這可能由於停經女性的血小板活性較高、血小板凝集力較佳,因此服用阿斯匹靈後,增加血小板對藥物的反應作用。
資料來源:神經學年報 (Annals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2.02.29
多吃柑橘類水果 有助降低女性中風風險
過去研究裡柑橘類水果中的維他命C被認為對中風具保護效果,然根據近日一項英國追蹤長達14年的研究結果,柑橘水果中的黃烷酮(flavanone)成份也非常重要,黃烷酮是六種常食的黃酮類化合物之一,是天然抗氧化物質。研究指出,女性從飲食中攝取最多的黃烷酮成份,比攝取最少的女性,可以降低19%缺血性中風風險(P=0.04)。
研究團隊檢視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70,000位女性的飲食調查資料,發現黃烷酮的總攝取量從平均最高761mg到最低97mg不一,雖然在調整多重變項後,黃烷酮總攝取量無法預測缺血性中風的罹患風險,研究也無法排除柑橘類水果中其他成份的影響,結果僅能說明黃烷酮可能是柑橘類水果中具心血管保護作用的成份之一。
研究中以茶葉的黃烷酮成份含量最高,接著依序是蘋果、橘子或橘子汁,而研究裡女性大多數攝取來源為橘子及葡萄柚汁,佔63%,但整顆水果都吃下去會更好,因此研究建議多吃柑橘類水果。
研究限制包括可能仍有某些干擾因子未能排除,且柑橘類水果的黃烷酮含量可能會依季節、產地或種植過程而有所不同,往後也須針對黃烷酮對減少缺血性中風風險有更多研究產出。
資料來源:中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Strok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12.06
懷孕時魚油攝取量過低 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魚油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對身體有多項益處,過去已有研究指出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近日一項丹麥研究再次證實這項關連性,表示年輕懷孕的女性沒有攝取或攝取很少的omega-3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
這項研究檢視丹麥國家生產中心(Danish National Birth
Cohort)中48,627位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在懷孕期間接受有關魚類攝取量的飲食習慣調查或電話訪問,丹麥地區多數所攝取的魚類為鱈魚、比目魚、鮭魚、青魚及鯖魚,研究使用這些資料評估omega-3脂肪酸的攝取量。參與者平均年齡為29.9歲,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八年。
結果顯示,共有577件心血管疾病事件,根據國家病人住院登記系統,328件為高血壓疾病、146件腦血管疾病、及103件缺血性心臟病。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每天攝取少於3公克的魚類與omega-3脂肪酸,將比每天攝取超過30公克者,增加50%機率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風險(HR
1.54, 95% CI 1.13 to
2.11);攝取量最低者,該風險增加最多(HR 2.89, 95% CI
1.39 to 5.99)。
資料來源:高血壓:美國心臟協會期刊(Hyperten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