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怎麼健身才有效?
2006.09.29
怎麼健身才有效?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做了一份研究表示,若要藉由運動來健身,則必須持續六個月做中等程度的運動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果,因為研究顯示即使每天走一萬步也不見得有達到運動的效果。 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表示:這並不表示你可以把你的計步器丟掉,然後停止走路上下班;其實每天走一萬步這個點子,是鼓勵大家起身運動的一個好的開始,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光是走路是不夠的,還要走的快,才是有效的健身。 對成人來說,目前運動量的建議值是一個星期至少要做五次中等程度的運動,一次30分鐘,孩童則是每天一個小時,像快步走、游泳或是騎腳踏車等都是屬於中等程度的運動;但是,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有達到運動效果?研究人員表示:運動後,你必須覺得身體很溫暖、有流一點汗、還能說話,但是會有點喘;如果你在運動後覺得自己身體涼涼的、沒有流汗,而且還能輕而易舉地跟別人談笑風生的話,那你一定沒有達到運動的效果。
+ read more
運動能有效縮減脂肪細胞的大小
2006.09.01
運動能有效縮減脂肪細胞的大小
腰腹部脂肪細胞的數目和大小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一份發表在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表示,和控制飲食比較起來,運動更能有效降低腰腹部脂肪細胞的大小。 參與這次實驗的是45位肥胖的女性,研究人員隨機將她們分成三組,一組單就節食的方式控制熱量的攝取,另外兩組除了節食之外還加上每個星期三次的運動量,其中一組從事中等運動,另一組從事較劇烈的運動;經過20個星期之後,實驗結果發現三組女性的體重、體脂肪、腰圍、臀圍都有減少,但是有做運動那兩組女性的腰腹部脂肪細胞的大小降低了18%,而只有控制飲食那一組女性則沒有改變。 研究人員表示,節食和運動會影響脂肪細胞的代謝,只是身體部位不同,影響程度不同,這有可能跟荷爾蒙有關係;而這次的研究結果雖然顯示,運動和飲食控制都能去除脂肪、降低體重,但是只有運動可以優先消耗腰腹部的脂肪細胞;因此,即使在規律的運動後,體重沒有下降,腰腹部脂肪細胞的大小也會改變,這對健康仍是有益的。
+ read more
學童的運動量,誰來負責?
2006.08.21
學童的運動量,誰來負責?
過去二十年來,美國孩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不斷的上升,現在美國6至11歲孩童的肥胖率為15.8%,過重率為15.4%;青少年肥胖率為16.1%,過重率為14.8%。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而運動是最健康、有效的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方法,但是根據許多數據顯示,學童的活動量正大幅地在降低,例如,從1991到2003年美國中學生參與體育課的比例從41.6%下降到28.4%、全美只有8%的小學、6.4%的中學和5.8%的高中每天提供體育課或達到每週體育課的建議量;因此,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其發行的最新一期期刊中呼籲,由於孩童和青少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學校,校方應該要負起責任確保他們在學校能得到足夠的運動量。 美國心臟協會就政策和實行上,做出了幾點建議: 1. 校方除了要確保每位孩童和青少年,每天在學校的時間都能參與至少3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外,還應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或社團活動。 2. 各級學校提供的體育課應該要達到國家標準,這些課程應有至少一半的時間從事中等程度以上的運動,老師也應該教導學生將運動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3. 各地方政府應確認體育課的授課教師是通過認證的合格教師。 4. 各州政府應該要協助校方提供足量且達到國家標準的體育課,每一州都應該要將體育課列入主要的課程表和教學品質規範。 5. 學校應該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提供各種社團、課程、校內和校際間的體育活動。 6. 校方應該鼓勵學生走路或騎腳踏車上下學,學校也應該和當地政府合作,確保上下學路徑的安全性。 7. 兒童發展中心(Child development center)和國小學校應該提供孩童每天至少3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 8. 校方應該要提供健康教育課程,並強調身體活動量的重要性,以降低學童的靜態活動。 9. 大學的課程也應該要著重於培養合格、適任的體育和健康教育教師。
+ read more
孩童應該要提高運動量
2006.07.27
孩童應該要提高運動量
國際上給年輕人參考的運動手冊裡,建議年輕人每天至少應該做一個小時中等程度的運動,相當於以時速4公里的速度走路一小時,但是一篇發表在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表示這樣的建議值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建議值是根據孩童回想他們做多少運動而定的,但是這跟他們實際上的運動量是會有出入的,而且這樣的建議值有可能小看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實際的建議值應該要提高約1.5倍,才能讓現在的年輕人在成年之後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研究的參與者是1700位9或15歲的孩童,研究團隊請這些孩童配戴一種叫加速度計的儀器,然後連續四天監測他們的運動量,同時,每位孩童的體脂肪、血壓、抗胰島素現象(insulin resistance)、膽固醇都會被紀錄下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九歲的孩童每天做116分鐘的運動、15歲的孩童做88分鐘的話,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研究建議一天一個小時的運動量是不夠的,應該要增加到一個半小時,此外,結果也再次證實了如果運動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
+ read more
抽菸女性得肺癌機率高,存活率也高
2006.07.17
抽菸女性得肺癌機率高,存活率也高
最近有幾份研究都發現,抽菸的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肺癌,但是存活的機率也比較高,其中一份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這份研究包含7498位女性和9427位男性,所有的參與者都四十歲以上、有抽菸史、而且研究開始的時候都沒有肺癌的症狀,研究者從1993年到2005年持續追蹤他們的電腦斷層掃瞄(CT)記錄;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有2.1%被診斷出肺癌,男性則只有1.2%,但是,就肺癌的死亡率而言,女性只有男性的一半。 有學者推論抽菸的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較高,是因為女性的體質對煙草的致癌物質較敏感所致,如果女性因為抽菸而罹患肺癌的風險確實比男性高的話,那麼在反菸的策略上,應該要多注意女性的宣導。 而女性肺癌存活率較高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有可能跟體型、生活型態、荷爾蒙、生育或是抽菸習慣等有關,不論原因為何,確實認知疾病的性別差異,和了解女性在對抗肺癌上的優勢,對於將來研發治療法是有益的。
+ read more
環境會影響女性的抽煙率
2006.07.05
環境會影響女性的抽煙率
 為了瞭解男女抽煙的原因是受基因或是環境影響較大,南加大(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學者以雙胞胎為樣本,做了一份有關抽煙的研究,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及預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探討雙胞胎開始抽煙和持續抽煙的因素;結果發現女性較容易受環境影響而開始抽煙,而男性則受基因影響較大;持續抽煙方面,男、女性則沒有太大的差異,皆容易受基因影響。   據此,抽煙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環境和基因因素,前者包括社會壓力、同儕影響力、身體意象、媒體效果等,後者包括影響尼古丁代謝的基因、影響大腦對尼古丁和煙草敏感度的基因等;而在「女性較容易受環境影響而開始抽煙」的前提下,欲降低女性抽煙率和促進女性健康,便需藉由建構一個對女性友善的社會空間來達成。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預防開始抽煙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要戒煙對某些人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才要在一開始就預防他們對煙上癮,一旦開始抽煙便很難用外在因素干涉吸煙者;不過要讓吸煙者減緩抽煙量,再慢慢戒煙也是有可能的,可以藉由提供有關同儕影響力的課程,或是建立適當的人際關係來達成;無論如何,公共健康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必須要藉由媒體將「社會已經不再容許菸害」的觀念傳達給每個社區、學校和個人。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