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2.09.07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指出,許多工業或家庭用品當中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   全氟辛酸(PFOA)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常用在界面活性劑、潤滑劑、紙類與紡織塗料、食物包裝及防火耐燃泡棉等產品。雖然人們接觸到該化學物質主要的方式是透過飲用水,但有過去研究已指出,美國超市裡的肉類、魚、植物產品都已發現被PFOA汙染。此外,過去研究也早發現PFOA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具有相關性,但卻仍未證實PFOA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關係。   這項研究檢視參加NHANES研究的1,216位40歲以上成人資料,結果發現,與血清中PFOA濃度最低群體相比,濃度最高群體發生心血管疾病(勝算比為2.01,P=0.01,95% CI 1.12 to 3.60)及周邊動脈疾病(勝算比為1.78,P=0.04,95% CI 1.03 to 3.08)的風險較高。但這個研究也存在幾項限制,包括不確定暴露的來源;缺乏PFOA在人體內的藥物動力學分析;心血管疾病資料屬自我呈報性質,可能出現回憶性偏差等等。   研究評論認為,還需有更多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才可找出PFOA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確切原因,並且應從立法規範的方式限制或減少工業使用PFOA或其他同性質化學物質於產品中,同時也須淨化改善飲用水中潛在有毒的化學物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文獻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中年多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 可能可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2012.08.31
中年多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 可能可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2008年曾有研究指出中年有氧適能可延緩衰老12年,且老年可維持較獨立的生活型態,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則表示,如果中年時能規律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那麼到了老年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將會降低。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美國庫柏中心(Cooper Institute)縱貫性研究資料,共計有14,726位男性及3,944位女性參與,資料涵蓋時間從1970至2008年,所有參與者在研究開始都是健康的、整體年齡中位數為49歲,研究平均追蹤時間長達26年。研究評估65歲後的慢性疾病種類,包括阿茲海默症、結腸癌或肺癌、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及充血性心臟衰竭等。   研究讓參與者在跑步機上測量體適能,結果發現,與體適能最差的相比,體適能為最佳的群體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較低(男性為每年每百人28.2人:1.5人;女性為每年每百人20.1人:11.4人)。即使體適能隨著年齡只有輕微改善,研究也發現罹病風險還是會降低。   這項研究呈現出中年體適能與慢性疾病低發生率的關係,比與整體存活率的改善,更具密切關連性,在研究中,中年體適能較佳者在生命的最後五年,慢性疾病所帶來的負擔較小。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2012.08.30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過去的減重瘦身方式強調控制每日熱量攝取,創造能量負平衡以達到減重效果,但這樣的方法雖然有效,卻無法讓人持續維持或得到滿足感。最近一項美國研究轉向研究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與行為對減重的影響,發現對停經女性而言,少吃某些種類的食物可達到長期減重並維持標準體重的目標。   2002-2008年WOMAN研究設計可減重10%的生活型態介入方式,調查是否對停經後女性的血脂變化會產生影響。這項研究分析WOMAN研究的資料,結果發現,以6個月的時間來看,少吃甜食、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等、減少外食、以及增加魚類的攝取,會影響體重;以48個月來看,少吃甜食、肉類、起司及含糖飲料等,以及增加魚類與蔬果的攝取,將具減重效果,惟減少外食並未發現會減重,但增加運動量也有減重效果。   這項研究結果說明無論以短期或長期來看,少吃甜點及少喝含糖飲料都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增加蔬果及減少肉類、起司的攝取,在短期內則看不見效果,須長時間才顯著。而研究的限制,包括飲食行為及運動量都屬自我呈報性質、在6個月內的季節變化可能會影響蔬果的攝取量、及缺乏正餐之間吃甜點頻率的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 read more
戒菸的性別差異
2012.08.06
戒菸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指出,不論年紀的男女在戒菸成功與否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小,這項研究結果迥異於過去的研究發現。   該研究作者表示,過去都指出,在五十歲以下,女性比男性較有可能成功戒菸,但在更年長的群體中,男性成功的機率反比女性高。不過這次研究團隊檢視加拿大、美國及英國國內主要的國家調查,卻沒有發現年長女性戒菸比較不易成功的證據,並認為過去研究的論點對男女戒菸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女性可能因此輕易就放棄戒菸,男性則可能因覺得戒菸並不那麼困難而不願積極行動。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戒菸行為存在性別差異也不可忽視,例如:女性比男性不易戒菸成功、戒斷症狀更不舒服,且尼古丁替代治療對女性來說效果不如男性,增加女性戒菸的難度。而女性吸菸行為復發的原因也與男性不同,女性較多因為壓力、體重控制與負面情緒而又開始吸菸,研究作者認為戒菸相關計畫與政策應將這部分的性別差異列入考量。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抽菸男性受損的DNA會遺傳後代
2012.07.03
抽菸男性受損的DNA會遺傳後代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孕婦在懷孕期間抽煙會影響孕婦自己與胎兒的健康,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男性如果在女方受孕前的階段抽菸,因抽菸而受損害的DNA將遺傳給胎兒,增加疾病與癌症的風險。   研究在39個希臘與英國家庭,使用DNA生物標記檢測在女方受孕前後期,男方的血液與精子的基因變化、及女方生產時血液與臍帶血的基因變化,同時為釐清導致DNA基因變化的原因,也以問卷方式調查男女雙方的生活型態、環境、職業等,最後將兩項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發現,抽菸會誘發生殖細胞發生突變,受損的基因遺傳給子女將可能提高血癌與其他基因性疾病。生殖力的精子細胞大約三個月時間才能成熟,因此研究建議,準備生小孩的男性應在讓女方受孕前的三個月開始戒菸,才能避免將受到傷害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且菸害防治政策通常多針對懷孕婦女,應該也要注意男性抽菸對胎兒健康的影響。     資料來源: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學會(FASEB)    
+ read more
高膳食脂肪攝取量降低男性精子數
2012.03.16
高膳食脂肪攝取量降低男性精子數
已知多種生活型態因素與男性生育力相關,包括吸煙、重度使用大麻、飲酒等等,過去研究也曾針對BMI值與男性精子數量關聯性有不同結論。近日一項美國研究則發現,男性攝取過多的脂肪將會降低精子製造量及濃度。   這項進行中的研究參與者包括99位男性,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36歲,71%過重或肥胖,三分之二未曾吸煙。   初步發現膳食脂肪總攝取量、飽和脂肪與單一不飽和脂肪都對精子數、精蟲濃度有負面影響,攝取多一點omega-3與omega-6脂肪酸則精蟲型態較好。粗略計算結果,多攝取5%的膳食脂肪,精蟲數將降低18%,在研究中,與攝取量最少的男性相比,多攝取13%飽和脂肪熱量的男性,精子量與精液濃度下降38%。   研究出現的限制則包括樣本數過小、只收集一次精蟲樣本,且以問卷調查飲食習慣未必代表實際的飲食狀況,因此這項初步的結論仍須未來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