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癌症

手機真的會煮熟你的精子嗎?細說手機迷思
2016.03.07
手機真的會煮熟你的精子嗎?細說手機迷思
或許是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產生罪惡感;或許是一種科技恐懼症。無論如何,除非可以證明手機不會「殺」了我們,我們無法釋懷。講白一點,手機不就是一個小型的無線電傳輸器。也就是說它不具有足以破壞你DNA的能力;但是它確實可以慢慢地讓在它周圍的組織溫度變高,大約0.2度-就像吃晚餐、運動、曬太陽造成的效果一樣。那還有其他什麼危險我們不知道?嗯,我們的確還不知道。不過下面倒是有一些曾經被提起,但遭到推翻的理論。   手機造成男性不孕? 以色列有一個新的研究發現,手機重度使用者的精蟲數量及或動力都比較低下;這份研究分析了來自106位於海法(Haifa)Carmel醫學中心做精子分析的男性所做的問卷調查。事實上,類似的研究發現已有不少;也有一些研究指出熱會影響精蟲生成。不過多數學者認為在找到直接的證據證明其間的因果關係之前都還言之過早;大量使用手機的男性,也可能具備其它會對健康造成影響的共通特質。 結論:也許不是, 即使是,也不是主要原因。   手機造成失智症? 2003年,一個瑞典的研究發現跟手機相似的電磁波會傷害老鼠的腦細胞,以致加速引發失智症。當時,Leif Salford教授指出這純粹是假設理論,我們無法證實人類腦細胞會受到這樣的影響。201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的研究中,手機電磁波反而阻止了實驗老鼠的失智症病程發展。至今,仍沒有人能證明使用手機會造成失智症。 結論:不會   手機會造成眼癌? 2001年,德國醫師Andreas Strang發現在118位眼色素層黑素瘤患者中手機使用較控制組高。雖然Strang本人表示研究發現尚待更多實證支持,但此事還是被廣泛報導。而英國癌症中心目前也不認為手機有造成眼癌的風險。 結論:不會。不過,過度使用3C產品確實會對眼睛造成負擔,影響視力、加速老化;提醒大家切記適度休息噢!   手機會造成腦癌? 迄今,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多認為,目前手機除了與兩種惡性腫瘤-神經膠質瘤及聽神經瘤(glioma and acoustic neuroma)之間存在非常有限的可能外,與其他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未有足夠充分的證據;所以,僅把長時間講手機列為「可能」造成癌症的原因之一(如同泡菜、咖啡、蘆薈)。在2006年,丹麥曾進行一項42萬人的大型癌症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在使用手機超過10年者身上仍然找不出與癌症發病間的關聯。再者,手機從無到數十億人使用,應該會有更多人罹患腦癌?但目前的數據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 結果:可能不會。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 read more
美研究:那些男性應獲得的前列腺癌資訊 醫生都沒說
2016.01.14
美研究:那些男性應獲得的前列腺癌資訊 醫生都沒說
我們常說,一般民眾雖然不一定具備充足的醫療專業知識,但論及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處置時,人們有「知」的權利。這對於良好醫病關係的營造與維持極為重要,但卻常常受到忽視,不論是在婦女生產過程中、醫學美容手術前或接種疫苗時,這個問題屢見不鮮,現在,又有美國學者指出:男性在要獲得充足的前列腺癌資訊時也遭遇到一樣的困難。 這項由美國曼菲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的Soumitra Bhuyan博士領頭,與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UNMC)學者一同進行的研究分析了1,700份來自全美的病人問卷,問卷內容指在調查病人對於前列腺特定抗原篩檢(prostate-specific antigen-baesd screening, PSA篩檢)的認識,以了解醫師在執行PSA篩檢之前是否有充分告知病人與篩檢相關的資訊,以及是否有解釋現行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 調查結果發現,僅有17%的病人被告知某些醫學專家並不認為男性應該接受PSA篩檢;僅23%知道有些前列腺癌發展緩慢且不一定需要接受治療;僅25%被告知PSA篩檢並非總是準確;最後,僅31%被告知治療任何類型的前列腺癌都可能導致尿失禁或勃起功能障礙等嚴重副作用。來自UNMC的醫學博士LaGrange指出,上述4項重點皆有醫事人員告知、提醒的患者僅佔此次調查中的9%。 雖然自2012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表示不建議男性接受PSA篩檢後,有不少醫療機構開始反對例行性的PSA篩檢﹐但亦有部分機構仍持續進行。而身為UNMC治療前列腺癌的泌尿科學者,LaGrange認同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AUA)所發佈的篩檢指引,建議年齡55~69歲的男性以及55歲以下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或非裔的男性接受PSA篩檢。他表示:沒有人願意去制訂嚴格的篩檢指引,一方面是因為現行的篩檢建議仍有些模糊不清之處,而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瑕疵。 LaGrange博士表示,爭論的重點不該是篩檢,避免過度治療前列腺癌患者才是更應該受到關注的事。他強調,現今多數的指引都表示進行篩檢是沒有問題的,且這也是確認是否罹患前列腺癌的唯一方式;重點在於醫療照護提供者必須向患者說明清楚其中的得失,並且與之充分的討論,做到「共同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如果被診斷出罹癌,患者必須要能獲得來自指引和醫療機構多方且充分的資訊,以利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University of Nabraska
+ read more
篩檢早期婦科癌症  試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2015.07.24
篩檢早期婦科癌症  試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簡稱NIPT),可從母體的血液偵測胎兒染色體,篩檢發育中染色體異常的技術,確認胎兒是否有唐氏症(21號色體三染色體症)、愛德華氏症(18號色體三染色體症)、巴陶氏症(13號色體三染色體症)。   最近在比利時的研究中,分析六千位使用過改良版NIPT檢測孕婦,研究團隊在其中三位孕婦血液找到不屬於母親或胎兒的基因組合,這些基因組合和癌症中的發現的基因相似,因此這三人被轉介到腫瘤科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三位孕婦分別是卵巢癌、濾泡型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患有濾泡型淋巴瘤的婦女被認定是非活化的癌症,不需要治療,其他兩位婦女則接受化學治療,治療後基因轉為正常,其中一位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的婦女,後來也產下一位健康的女嬰。   研究團隊表示,參加研究的六千位婦女中,找到了三位癌症患者,按照比例,可以預期在所有人口中,每一千到兩千位的二十到四十歲的婦女中,就可以找到一位癌症的患者。   一般在懷孕期間如果並存有癌症,癌症相關症狀像是疲倦、噁心、腹痛、陰道出血等,可能被誤認為懷孕的正常表現,而延遲診斷癌症,因此NIPT提供診斷孕婦早期癌症的有效工具,再者,考慮到某些癌症的預後差,在懷孕期間給予相對安全的治療是可行的,研究團隊認為這對於NIPT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附加優點。   而NIPT的運用不只限於孕婦,這項檢測也有機會用在更廣泛的民眾身上,不只能提供低侵入性的篩檢方法,來準確檢測染色體失衡的癌症,也可以協助醫生追蹤病患的治療成效。研究團隊有信心,這一發現對於早期癌症的有效、低侵襲性的診斷技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資料來源:JAMA Oncology、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        
+ read more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2015.06.25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吸菸一直是許多癌症的成因之一,但是吸菸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卻始終無法獲得定論。最近一篇跨國研究首次提出了證據,顯示吸菸與前列腺癌復發存在著關係;曾經吸菸與正在吸菸之前列腺癌患者在施行前列腺摘除後,癌症復發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2倍。   由維也納醫學大學(MedUni Vienna)及巴賽爾醫學大學(Basle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的研究,以6,538位已摘除前列腺的前列腺癌病患為實驗對象。為排除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實驗對象皆不曾於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療與荷爾蒙治療,並且排除由其他癌細胞轉移至前列腺的病患。在所有實驗對象中,有34%不曾抽菸、32%曾經吸菸、34%現為吸菸者。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曾吸菸者,曾經吸菸及正在吸菸者的前列腺癌摘除體積等級(RP Gleason score)、癌細胞於囊外擴展機率(extracapsular extension)、癌細胞侵入精囊機率(seminal vesicle invasion)與癌細胞於術後殘留在組織邊緣的機率都顯著較高(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並且曾經吸菸及吸菸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比率(Hazard Ratio)也顯著高於不曾吸菸者。此外,研究亦發現戒菸十年以後,前列腺癌復發的風險會下降。   研究發起人維也納醫學大學泌尿科Shahrokh F. Shariat主任說明,這項研究發現是告知前列腺癌症病患吸菸的負面影響的重要實證基礎,並且也建議吸菸者戒菸從來不嫌晚,即使已經有前列腺癌也需要戒菸以避免癌症復發或癌細胞擴散。   然而,Shariat也提到,此項研究乃針對前列腺癌復發是否會受吸菸習慣影響,但是對於吸菸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兩者之間有清楚的關聯,但是近來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不論如何,吸菸依然被證實會增加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Urology        
+ read more
小麥膚色真健康?!日曬機致皮膚癌!
2015.05.05
小麥膚色真健康?!日曬機致皮膚癌!
近日有研究指出,過去認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 (UV tanning bed)與罹患皮膚癌高度相關的觀念需要被更正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會導致皮膚癌」,以強調用紫外線燈做日光浴對健康之危害。   美國公共衛生署署長Boris Lushniak於2014年7月發表預防皮膚癌的行動宣言,宣告在室內使用曬黑儀器與皮膚癌患病風險增加有高度相關。但是本次研究的資深編輯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Robert P. Dellvalle指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已經構成了罹癌條件,因此為了警醒民眾,將「高度相關」改為「導致」有其必要性。   研究團隊運用1965年英國流行病學家Sir Austin Bradford Hill與Richard Doll證明吸菸會導致肺癌時所使用的因果推論準則,發現使用紫外線日曬機達到了九大指標中的八項,九項指標的結果分別為:   強度(STRENGTH):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有16%的機會導致皮膚癌。   一致性(CONSISTENC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導致皮膚癌的現象並未因國家或群體不同而有別。   特異性(SPECIFICIT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與皮膚癌間的直接關係已被發現一段時間。   時序性(TEMPORALITY):時序性指的是若因果關係存在,則因必在果之前,而研究團隊發現,使用紫外線日曬機確實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生物劑量因素(BIOLOGICAL GRADIENT/ DOSE-RESPONSE RELATION):研究團隊發現每年額外增加使用紫外線日曬機的療程,會多1.8%的風險罹患罕見的皮膚癌—黑色素瘤(melanoma)。 合理性(PLAUSIBILIT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會導致皮膚癌一事具有生物上的解釋;日曬機釋放的紫外線會導致皮膚深層的細胞突變,可能使之轉變為癌細胞。   相符性(COHERENCE):實驗室裡的研究結果與實際人口調查的結果相符,都指向相同的結論。   實驗操作性(EXPERIMENT):由於請受試者使用紫外線日曬機來研究導致皮膚癌的可能性不合乎研究倫理,因此難以提出實證。Dellvalle博士指出,日曬機業者便經常拿致癌論述缺乏實證研究為由來維持其利益。   類比性(ANALOGY):研究團隊認為,基於皮膚越容易灼傷的人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越高,因此使用紫外線日曬機頻率越高,越容易罹患皮膚癌。   Dellvalle博士提醒,減少吸菸便能降低肺癌罹患風險,同理,減少使用紫外線日曬機能降低皮膚癌罹患風險。強調「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導致皮膚癌」而非只是「高度相關」將有助於民眾記住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對健康之危害。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read more
健康補品一定好?吃多小心癌纏身!
2015.04.23
健康補品一定好?吃多小心癌纏身!
  大眾普遍都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像是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補充品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而且它們並不像藥品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因此多吃也沒有什麼害處。但是近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這些營養補充品吃多了恐怕不僅對身體無益,甚至還可能誘發癌症!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及營養檢視調查(NHANES)顯示,半數以上的美國人都有使用至少一種以上營養補充品的習慣。而吃營養補充品主要是為了幫助人體獲取一般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到的營養素,甚至有些研究表示對人體健康還會有額外的好處,如:維他命D補充品可以使低階攝護腺癌細胞的病程發展趨緩,甚至逆轉。但日前在2015年美國癌症研究年會上,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的教授Tim Byers卻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Byers教授指出,從過去他所參與進行的研究發現,雖然維生素補充品在動物身上試驗會對癌症病程發展有保護作用,但在人體身上進行對照試驗長達十年後卻出現相反的結果;一項針對β-角蛋白補充品的研究顯示,如果服用劑量高於建議量,將會增加20%肺癌及心臟病的罹患風險;服用葉酸補充品的研究也指出與大腸癌息肉增加具相關性。 Byers教授最後表示,這些研究發現並非要告訴民眾完全不能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補充品,而是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服用過量,依據建議的正確劑量服用,營養補充品對健康還是有益處的。同時也要給予大家正確的觀念,建議還是要從健康飲食中攝取這些營養素才是最好的方法!   資料來源: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