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活飲食

你知道該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嗎?
2017.03.28
你知道該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嗎?
冬天,這對不少人而言意味著咳嗽、打噴嚏和擤鼻子。但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開始出現這些症狀,你知道要怎麼區分它是流感還是只是一般的感冒呢?   要說出感冒和流感之間的區別並不容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這兩種情況會導致的症狀類似。它們都是由病毒造成的,只是不同的病毒,要確定是否得到流感的唯一方法是到醫療院所看診接受篩檢。   不過,確實有些症狀是流感患者更常遭遇的,反之亦然。根據CDC,一般來說,流感症狀往往會比感冒的症狀來得更嚴重,以下是一些可能可以幫助你分辨感冒與流感的症狀描述: * 若你是感冒的話,症狀多半是逐漸出現;若是流感,則症狀可能突然出現。 * 打噴嚏、鼻塞和喉嚨痛等症狀更常見於感冒的人身上。 * 流感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而患感冒的人則很少發燒。 * 流感常常導致一些身體疼痛和頭痛,且可能是嚴重的,但感冒所經歷的疼痛通常很輕微。 * 流感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肺炎或細菌感染,但這種狀況很少發生在感冒的人身上。   而根據美國麻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門,無論是感冒還是流感,這些疾病通常都會自行消失,但若發現症狀改變或惡化便應該盡速就醫。   另外,也可以選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護自己。不過,CDC提醒,目前沒有疫苗可以保護你免受普通感冒的傷害。   最後,不論是要預防感冒或流感,最實在的方法還是經常確實的洗手,因為兩種病毒都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學者建議,如果你得了感冒或流感,重要的是保持水分(不過關於這一點,日前有新的案例研究提出不同觀點,看看我們的相關報導:多喝水真的會沒事嗎?),並得到足夠的休息,以幫助你的身體恢復。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 read more
搬重物、輪夜班影響女性生育力?
2017.03.17
搬重物、輪夜班影響女性生育力?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工作非常耗體力或是工作時段在晚上的女性,其生育能力可能受影響。   帶領研究團隊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員Lidia Minguez-Alarcon說明,過去的研究已發現職業與生育能力相關,亦即有些職業特性可能影響女性懷孕的機會以及成功生產的可能性,但是這些研究並未具體分析代表生育能力的生理數據,因此他們計畫從女性生理數據來了解工作場所的因素是否會影響女性生育能力。   研究團隊找來473名曾尋求生育治療的女性,並檢測能反映卵巢儲備功能(ovarian reserve)的指標–所剩卵子的數量及代表生育力的卵泡刺激素水平(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水平越高代表生育力下降。此外,研究團隊從研究對象中找出曾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共313名,並觀察他們的卵巢反應(ovarian response)–可發展為健康胚胎的成熟卵子數量。全部女性都被要求完成問卷,以了解他們的工作對體力的需求程度及工作的時程,研究團隊再分析這些工作因素與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的關係。   研究發現,經常搬重物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卵泡刺激素水平,但是相較於未經常提重物的女性其剩餘卵子數量較少。此外,相較於工作於日間的女性,輪班的女性有較少的成熟卵子,並且值夜班的女性其成熟卵子數量更是少。而在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中,相較於工作不耗體力的女性,工作耗體力的女性卵子數量下降了8.8%,成熟卵子數量也少了14.1%。值得注意的是,輪夜班的女性其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與一般日間工作的女性的落差更是大。   研究團隊說明,輪夜班影響生育能力可能與生理時鐘被擾亂有關,而經常做耗體力的工作可能干擾女性身體分泌促進卵子成熟的荷爾蒙。不過,研究團隊提醒,這些數據下降不代表女性無法生育,而是可能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受孕或是需要接受體外受精等治療方法。最後研究團隊說明,其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尚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仍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盡量避免搬重物及讓生理時鐘受影響。   資料來源: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 read more
你知道該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嗎?
2017.02.27
你知道該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嗎?
冬天,這對不少人而言意味著咳嗽、打噴嚏和擤鼻子。但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開始出現這些症狀,你知道要怎麼區分它是流感還是只是一般的感冒呢?   要說出感冒和流感之間的區別並不容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這兩種情況會導致的症狀類似。它們都是由病毒造成的,只是不同的病毒。要確定是否得到流感的唯一方法是到醫療院所看診接受篩檢。   不過,確實有些症狀是流感患者更常遭遇的,反之亦然。且根據CDC,一般來說,流感症狀往往會比感冒的症狀來得更嚴重。以下是一些可能可以幫助你分辨感冒與流感的症狀描述: * 若你是感冒的話,症狀多半是逐漸出現;若是流感,則症狀可能突然出現。 * 打噴嚏、鼻塞和喉嚨痛等症狀更常見於感冒的人身上。 * 流感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而患感冒的人則很少發燒。 * 流感常常導致一些身體疼痛和頭痛,且可能是嚴重的。但感冒所經歷的疼痛通常很輕微。 * 流感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肺炎或細菌感染;但這種狀況很少發生在感冒的人身上。   而根據美國麻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門,無論是感冒還是流感,這些疾病通常都會自行消失;但若發現症狀改變或惡化便應該盡速就醫。   另外,也可以選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護自己。不過,CDC提醒,目前沒有疫苗可以保護你免受普通感冒的傷害。   最後,不論是要預防感冒或流感,最實在的方法還是經常確實的洗手,因為兩種病毒都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學者建議,如果你得了感冒或流感,重要的是保持水分(關於這一點,近來有新的案例研究提出不同觀點,看看我們的相關報導:多喝水真的會沒事嗎?),並得到足夠的休息,以幫助你的身體恢復。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 read more
為什麼氣溫突然變冷會讓你生病?
2017.02.23
為什麼氣溫突然變冷會讓你生病?
現在正是感冒流行的季節。雖然從入秋開始感冒的人就越來越多,但學者指出1、2月份才是病原體大舉入侵之際。而很多時候,即使你已經無所不用其極地用盡各種方式保暖,仍舊躲不掉感冒病毒的攻擊。而今,一項新研究針對這樣的現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學者找到更多關於室外溫度突然下降如何混淆人體防禦系統的細節。根據研究表明,含有病毒的氣懸微粒在乾、冷的空氣中更容易傳播。學者說明,如果空氣乾燥,使水分被吸收,則氣懸微粒將會收縮變得更小但持續在空氣中擴散。   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學者Nicklas Sundell認為,比起在惡劣的冬季氣候中跟一群人擠在室內,這個發現可能是造成流感爆發更重要的原因。   這份研究包含了分屬三個不同季節的20,000個病毒樣本,採自在哥德堡地區看診尋求醫療協助之患者的鼻腔。研究人員將這些呼吸道病毒的發病率案時間與瑞典氣象與水文研究所(Swedish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Institute, SMHI)的天氣數據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流行性感冒的爆發約在首次室外溫度與濕度下降的一個星期後。   身為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專家,Sundell解釋:寒冷、乾燥的天氣和小的氣懸微粒是有助流感爆發的重要條件。而一旦感冒病毒開始散播造成流行病,即使溫度上升也會繼續;只要有人生病就會有更多的人可能遭到感染。   如果你可以預測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年度流行的開始,你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促進流感疫苗的運動,並預先準備急診病房和醫院工作人員,以增加更多的病人尋求醫療。   同時,根據研究結果,天氣條件不僅對季節性流感(A型流感)的傳播有所影響,對許多其他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如RS病毒和冠狀病毒的散播也很重要。這些病毒似乎具有相同的行為,發病率在寒冷和乾燥的天氣中顯著增加。   不過,Sundell也提醒寒冷的天氣不是唯一會讓你容易感冒的因素。也有一些病毒,如常見的感冒原因-鼻病毒,不受天氣因素影響,並且一年四季都存在。另外他也指出病毒必須存在於人群中,因此在感冒流行的期間要避免被感染也應減少出入公眾場合。   至於要避免流感還能多做些什麼?Sundell則沒有提出新的特別建議,他表示方法還是和過往一樣:易受感染的人應接種流感疫苗;咳嗽和打噴嚏時用你的手肘擋住鼻口;並且要記得經常洗手。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Gothenburg、Daily Mail    
+ read more
係數100的防曬乳比沙灘傘有用嗎?
2017.02.22
係數100的防曬乳比沙灘傘有用嗎?
關於防曬乳的研究,過去不乏比較不同防曬係數效能的分析,但幾乎沒有人研究過海灘遮陽傘的防曬性能,或直接將之與防曬霜進行比較。而今,一項最新的研究宣稱遮陽傘並無法有效防止曬傷。研究者指出,遮陽傘阻擋住的只有光線,太陽散發的各種射線卻無法阻擋。此篇研究一出即引起不少討論,究竟這份研究的發現是否具有參考價值呢?   這項研究在美國德州Lake Lewisvillen進行;研究人員讓81位受試者待在陽光曝曬的海邊三個半小時;其中一半使用遮陽傘,另一半使用防曬係數100的防曬乳;其中,防曬乳實驗組在整個過程共擦了平均2.3次防曬乳,第一次擦時的使用量為15.8克(1 mg/cm² )。一天之後,研究人員未參與者進行曬傷檢測,部位包含臉、後頸、上胸、手臂以及腳。   結果顯示待在陽傘陰影下的受試者高達78%被曬傷,使用防曬乳則只有25%。因此,實驗做出結論:與必須要重複塗抹的SPF 100防曬乳相比,海灘傘在大太陽下無法有效地阻隔紫外線。   但事實上這份研究有不少值得爭議之處。首先,由於此研究所使用的海灘傘大小隨著太陽的移動並不足以完全罩住受試者,因此若將其改為大型帳篷結果可能不同。   另一方面, 研究由Neutrogena(露得清)的母公司Johnson & Johnson贊助,研究主持人 Hao Ou-Yang博士亦為其雇員,而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SPF 100防曬乳即為Neutrogena的產品。   其他學者表示,遮陽傘的陰影雖然無法有效地提供防曬功能,卻實際上並沒有哪一項防曬方法可以獨立達成完全防止曬傷,一般來說仍建議複合性地搭配使用不同防曬方法。   來自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Eleni Linos博士也指出,這項研究所需使用的防曬乳十分大量,並且需在完全未碰到水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此功效。   她質疑:「如果使用品質更好、更大且防曬係數認證更高的遮陽傘,會不會更有用?當然。如果乾脆躲掉正中午的陽光不是更好嗎?大部分人平常會用這麼多防曬乳嗎?當然不會!直接躲掉中午的太陽、穿長袖衣服或者去真正的陰影下面,絕對比每三天就買瓶台幣三百多的防曬乳更便宜。」   她也提到在過去所做的研究中,大部分採物理性防曬的民眾,比起只擦防曬乳更少被曬傷,因此沒有道理完全捨棄物理性防曬只用防曬乳。而在提供病人諮詢時,她建議皮膚癌高風險的病人盡量待在陰影下,以及穿著防曬衣物;至於衣物無法遮蔽著的部位-比如臉或手臂-確實需要使用並反覆塗抹高係數認證的防曬乳。   另一方面,芝加哥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則指出,大部分知名的防曬乳並沒有符合美國皮膚病學會建議的標準:能阻擋UVA和UVB射線、防曬係數大於30和耐水。   皮膚科醫師Steve Xu博士分析了美國知名購物網站Amazon.com上排名前1%的65種防曬乳,這些產品的評價最低四顆星(滿分五顆星)並且都擁有超過150個評論。   結果發現,其中有26項產品並沒有符合指標,比例高達40%;而耐水耐汗是最普遍使這些產品未達標的因素。結果也顯示沒有哪一項防曬方法可以單獨達成完全阻隔紫外線,防曬乳只是較有效率的一種方式而已。   資料來源:JAMA Dermatology、Northwestern University、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多喝水真的會沒事嗎?
2017.02.13
多喝水真的會沒事嗎?
當我們身體不適時,醫生總是建議我們大量的補充水分。不過,一項新的案例研究報告卻指出喝太多水會有水中毒的風險,並強調有必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支持​​這個行之有年的建議。   一直以來,在遭遇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時,多喝水被認為是好的且主要的醫療諮詢建議。理論上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好建議;因為在感冒期間,鼻腔分泌液體變多或發熱燒等症狀都可能導致人體內的水分流失。而在一般的感染狀況下,多喝水亦被認為有助於與血管內體積損失,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替換在發燒和嘔吐失去流體。   另一方面,「喝大量的水」這一醫療建議是建基於「飲水是無害的」假設上。   但是,水真的在任何情況下對人體都是無害的嗎?一個新的案例報告提醒醫生和患者關於「多喝水有好處」的證據稀少,而且,事實上,喝太多水可能是危險的。   一名59歲的英國婦女發覺自己出現尿道感染的症狀,由於這樣的狀況在過去也曾發生過,因此這名婦女遵照過去醫生所付囑的「每半小時喝半品脫(約236ml)的水」[1],在一天內喝下好幾公升的水。   但在大量攝取水分後,她的尿道感染的狀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還加重了。最後,她因難以忍受的下腹疼痛與排尿困難而不得不前往醫院掛急診。   檢查結果證實這名婦女除了尿道感染之外其他一切正常;除了重複出現尿道感染外沒有其他病史或對任何事物過敏,也未吸菸、過量飲酒、服用任何藥物或毒品。   急診科的醫師針對尿路感染問題開給了處方抗生素與止痛藥。然而,這名婦女很快的就出現了其他的新症狀,如發抖、震顫和嘔吐;依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她的昏迷指數為為15—她的注意力無法集中,言語表達也有困難。   言語障礙的症狀使得醫生認為她可能發生中風,因此安排了血液測試和電腦斷層攝影(CT),檢查結果發現這名婦女並未有中風,然而,血液測試顯示她有低鈉血症的跡象。   低鈉血症表示血液中的鈉含量異常低於水平,即每升血液中鈉含量低於134毫摩爾。而過量的飲水確實有引起急性低鈉血症的風險。急性低鈉血症發展的時間不到48小時,在醫學上被認為是緊急情況,因為它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可能致命。人體內鈉含量過低可能導致腦水腫伴隨顱內壓增高和腦疝;這導致癲癇發作、昏迷和死亡。據統計,低鈉血症病例的死亡率為17.9%。   而當時這名婦女被檢測出的鈉含量為每升僅123毫摩爾。而後,在限制其每天僅能攝取一公升的水分後,這名婦女的病情在24小時內迅速獲得改善,並在鈉含量回復正常後出院。   在此之前另一個相似的案例為一名健康的年輕女性,在經歷腸胃炎的期間喝了太多的水,最終她發展出急性低鈉血症並且死亡。   兩名患者都遵循醫生的建議,只是她們未被提醒應拿捏其中的平衡而過量的攝取了水份。此篇案例研究的作者表示:“這兩個案例皆明確地突顯了病史的重要性,並且,我們對一般疾病與感染的飲水量建議需要被重新檢視。”   根據作者,關於「感染傳染性疾病期間大量補充水份的好處」的研究數量並不充足。另一方面,過去在耐力運動、使用搖頭丸與心理煩渴症(psychogenic polydipsia,患者因精神病態而強迫自己大量飲水的病症)的案例中都曾有水中毒可能會導致致命的低鈉血症的報告。   作者指出,水中毒在生理狀態正常的人身上很少發生。若腎功能正常,一般人也很難喝下超出身體能代謝的水量。但是,某些疾病或感染發生時,人體內的抗利尿激素濃度會提高,以降低水份的流失。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質疑「多喝水」怎麼會是一個合理的醫療建議?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建議,健康成人每日應攝取2000 c.c.的水;不過也應視個人身體狀況、所處環境及活動量等適度調整增加,但是一日以不超過3500 c.c.為限。提醒大家在身體不適的期間若醫生叮嚀要多補充水分,可以向醫生詢問合適的飲水方式與上限。   資料來源: BMJ Case Reports     [1] 已知當尿道發生感染時,多喝水能暫時降低尿液中的細菌數量,但是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尚不清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