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育健康

預知懷孕併發症風險 澳洲研發評估工具
2015.05.29
預知懷孕併發症風險 澳洲研發評估工具
  女性懷孕生產是自然且正常的生理變化之一,但卻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危險,如:早產、早期破水、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栓塞、多胞胎等。近日南澳洲阿德雷德大學羅賓遜研究院(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s Robinson Research Institute)正發展一套運算公式可以在婦女懷孕初期階段提早篩檢出可能發生妊娠併發症的風險,目前該試驗初期階段的表現相當成功。 研究團隊運用阿德雷德市和奧克蘭市內超過3,200位懷孕婦女的資料,結合其胎盤發育之基因DNA序列的細微變化,與臨床、社會經濟、生活型態及家族史資料,發展出這套運算公式能預測這些婦女的妊娠併發症風險。 研究作者Claire Roberts教授指出,在澳洲,25%的第一胎會發生併發症,主要為以下四類:妊娠毒血症、早產、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以及妊娠糖尿病。而媽媽曾發生妊娠併發症的孩子也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包括孩童時期肥胖、輕微學習及行為問題、腦性麻痺、智力障礙、盲視、甚至是死亡。 她認為,發展這項篩檢工具將有助於及早介入治療,舉例來說,如提早發現有妊娠毒血症,在妊娠16週之前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將能延緩或避免該病症的發生。研究團隊下一步將運用這項計算方法於全澳洲的女性,並希望使其能行銷運用於全球。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母子同步:安穩懷胎、生出健康寶寶的關鍵
2015.04.22
母子同步:安穩懷胎、生出健康寶寶的關鍵
  想要懷孕或正在期待寶寶出生的家庭注意!母親的生活作息必須被好好重視噢!近日有研究發現子宮有自己的生理時鐘(womb’s body clock),必須與母體的生理時鐘(maternal body clock)相合來確保胎兒的生長環境是良好的。   談論到不孕與流產,英國華威大學醫學院生育健康與系統藥理轉譯科的醫學博士Jan Brosens提到:全球每6對伴侶就有1對面臨不孕的問題;至於流產-這項最常見的妊娠併發症,每七位臨床懷孕者-即懷孕第3至12週超音波可見至少一個囊胚的案例-有一位會流產,並且有1%的案例流產三次以上。面對這些一再發生的流產以及胚胎植入失敗,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   為了找到可能的解決途徑,Brosens與他的研究團隊取得70位曾經重複流產之婦女的子宮切片,經過純化後使之處於類似受孕的狀態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胚胎的生理時鐘若與母體的生理時鐘無法相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除了導致流產與不孕外,還會增加懷孕後期有併發症的風險,如孕婦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的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胎兒生長遲滯(fetal growth restriction)以及早產等。   The FASEB Journal期刊總編輯Gerald Weissmann認為,這項研究提供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為何有些孕婦無法懷孕滿十個月。另外,亦可幫助研究員以及生育專家發展治療策略來優化胚胎生長環境讓更多婦女能夠成功生下健康的寶寶。       資料來源:The FASEB Journal      
+ read more
產前篩檢新指引!減輕孕婦負擔
2015.04.10
產前篩檢新指引!減輕孕婦負擔
  最近美國人類基因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ASHG)以及歐洲人類遺傳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共同發布了關於非侵入式的產前篩檢(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NIPS)的建議指南。當中說明了NIPS取代或加入目前產前篩檢程序的利與弊,並認為為了讓產前篩檢更精確,政府與醫療團隊須共同努力,而非只是在科技層面上精益求精。 目前針對染色體結構異常的產前篩檢指南各國不同,但整體而言孕婦會被提供所謂「早孕期綜合篩檢」(cFTS),即根據血液和超音波記號來判定寶寶是否有染色體異常之現象。若結果顯示寶寶的染色體異常,則還需做第二次檢查,來確認第一次檢查的結果。然而,由於第二次檢查包含侵入性的程序,如羊膜穿刺,因此有0.5%-1%的可能會導致孕婦流產。同時,cFTS檢測出偽陽性的結果可能性很高,因此容易讓其實懷有染色體正常的寶寶的婦女必須做第二次無謂的侵入性篩檢。 鑑此,非侵入式的產前篩檢(NIPS)藉由分析胎盤中孕婦血液的DNA來檢測寶寶的狀況,可將結果為偽陽性的可能從5%降低至0.2%。不過即使NIPS增加了篩檢的精確度,ASHG及ESHG仍建議被檢測出寶寶染色體異常的孕婦要做第二次檢查以確認是否要終止懷孕。另外,ASHG及ESHG也提出NIPS正逐漸發展成能夠檢測其他染色體異常的症狀的工具,包含罕見微小染色體缺失症候群(Rare microdeletion syndrome)以及其他會影響性器官發展的症候群等。並且也說明隨著NIPS發展得越完善,由於不同症候群的檢測結果精確度不同,因此前測的諮詢變得格外重要。 然而,NIPS雖然有以上優點,還需進一步評估接受NIPS篩檢的孕婦所承受的壓力,並且NIPS篩檢的費用仍過於昂貴,尚需相關人員將費用降低讓民眾負擔NIPS的費用後,還有能力 做完後續篩檢計畫。另外,雖然NIPS正擴大其篩檢項目,但由於目前處於未成熟狀態,因此ASHG及ESHG仍擔心用NIPS做產前篩檢以外的用途會出現偽陽性的結果,反而喪失了NIPS原本有的優勢。 綜合而言,ASHG及ESHG樂見NIPS產前篩檢能提供更精確的篩檢結果,因此為了讓NIPS產前篩檢能更普遍被使用,共同擬出了十項建議。整題而言,包括需要相關設備的配合外,醫療團隊和民眾都需要了解NIPS的利與弊,並且盡可能讓民眾有能力使用此項服務。再者,為了達到並保持篩檢的高品質,必須有一套系統的評估機制,讓前測的篩檢與篩檢過程都能被監督。 資料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read more
危機即轉機!月經週期與陰道健康
2015.03.31
危機即轉機!月經週期與陰道健康
  談論女性健康,生殖系統一直備受關注,最近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性荷爾蒙的變化與女性陰道健康之間有著重要關係。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審查員認為,這將對與女性陰道相關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   這份報告整理了歷來與女性陰道健康相關的研究,發現月經週期間所分泌的性荷爾蒙是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因素。在月經結束後,身體會藉由分泌黃體素和雌二醇(Estradiol)以利受精卵著床,此時女性生產道中具抗病毒能力的上皮細胞(epithelail cells)、免疫細胞及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s)會受影響,降低平常預防病毒及感染源入侵的保護功能。因此女性在這段期間會較平常容易感染HPV、HIV等其他透過性接觸傳染的病毒而罹患婦科疾病,如子宮頸癌。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來,了解感染發生於何時及何處將有利於促成新的殺菌藥(microbicides)藥物制放系統(delivery system),在必要的時間及位置提供適量的殺菌藥給女性,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服藥方法。未來也可能因此開啟新的治療途徑,藉由強化人體細胞內的抗病毒活動來預防婦科疾病。對個人行為行為造成的影響可能在於,藉由辨識所謂的「安全期」,來預防女性因性行為罹患婦科疾病。最後,在藥物發展方面,亦可能促進殺菌藥、疫苗及避孕藥的研發。   這份整理報告的研究經費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       資料來源:Nature Reviews in Immunology      
+ read more
陰道菌種學問大!評估工具VaginArray問世!
2015.03.26
陰道菌種學問大!評估工具VaginArray問世!
  針對女性陰道健康,近來有一項可靠且低成本的技術可以檢視陰道環境及是否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是處於育齡年齡的女性最常見的陰道炎類型,而導致陰道炎的原因是因為陰道環境中具保護作用的益生菌—「乳酸桿菌」(lactobacilli)數量下降,同時厭氧菌如加德諾菌(Gardnerella vaginalis)、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vaginae)、人型黴漿菌(Mycoplasma hominis)菌種增加,在菌種失衡下因此罹患陰道炎。而罹患陰道炎者罹患生產性疾病和婦科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加,如羊水及胎膜感染、尿道感染以及由性交感染的疾病等,並且容易生出早產兒。   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經常使用的治療方式是給予克琳達黴素(Clindamycin)及滅滴靈(Metronidazole)等抗生素,然而病情復發的情況頻繁且原因不明,尤其已患病1-3個月者有15-30%的機會會復發,患病6-12個月者有50-70%的機會會復發。   而近來出現了一種抗生素稱為Rifaximin,被認為是新的治療陰道炎的方法。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前,目前一項被稱為VaginArray的工具可以評估陰道健康以及是否有陰道炎。VaginArray運用被稱為「微陣列」的技術,藉由17個偵測裝置去了解棲息於陰道中的特定菌種的密集程度。VaginArray從各個偵測裝置所顯現的螢光密集度去了解這些特定菌種的數量,進而了解陰道環境中益生菌及厭氧菌之數量是否平衡。並且據共同研究者Beatrice Vitali,一位義大利波隆納大學藥學與生物科技學系的教授認為,這項工具可用以了解有婦科疾病的婦女的陰道環境變化,還可以評估治療方法對陰道中微生物的影響。     資料來源: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 read more
你的有多大?男性生殖器平均尺寸出爐!
2015.03.04
你的有多大?男性生殖器平均尺寸出爐!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David Veale博士近日發表了最新的男性生殖器尺寸調查結果。並且說明其研究結果證實95%的男性生殖器尺寸都是正常大小。 研究團隊回顧了17個相關研究,總共15,521位17歲以上男性的資料。得出男性生殖器在一般狀態下的平均長度為3.6英吋(9.14公分)、粗度(周長)為3.66英吋(9.31公分);勃起充血時的平均長度則為5.16英吋(13.12公分)、粗度為4.59英吋(11.66公分)。而低於及高於平均值的人則分別佔2.2%與2.3%左右。 David Veale博士表示,進行這份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要強調尺寸的重要,而是希望讓人了解多數人的尺寸都在平均值之內,不需要過於擔心。 許多男性由於自認生殖器尺寸不如人,因此感到自卑,甚至引發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伴隨此病症而來的有強迫症、社會焦慮、憂鬱與飲食失調,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研究團隊希望此次的研究結果能有利於相關科別醫師與專業照護者與患者溝通,幫助它們舒緩壓力、重建良好的自我認同。 資料來源:BJU International   
+ read more